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中考名著《昆虫记》文学常识与考点内容梳理

中考名著《昆⾍记》⽂学常识与考点内容梳理作者简介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1823年⽣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鸟⼀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学,⼀⽣中先后取得了业⼠学位、数学学⼠学位、⾃然科学学⼠学位和⾃然科学博⼠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遇到了影响了他⼈⽣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研究昆⾍。
1857年,他发表了处⼥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修正了当时的昆⾍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理学奖。
达尔⽂也给了他很⾼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与伦⽐的观察家”。
1879年,《昆⾍记》第⼀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间实验室,⼀块荒芜不⽑但却是⽮车菊和膜翅⽬昆⾍钟爱的⼟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园”。
在余⽣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园,⼀边进⾏观察和实验,⼀边整理前半⽣研究昆⾍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
内容简介《昆⾍记》是⼀本讲昆⾍⽣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等100多种昆⾍。
在这个世界上,⼈类现在已知的昆⾍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百万的未知晓的昆⾍仍待⼈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的孩⼦⼀起在⽥野间观察各类昆⾍,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记》分⼗卷,每⼀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种或⼏种昆⾍的⽣活,同时收⼊⼀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的昆⾍恪守⾃然规则,为了⽣存和繁衍进⾏着不懈的努⼒。
作者依据其毕⽣从事昆⾍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性化观照⾍性,以⾍性反映社会⼈⽣,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的外部形态、⽣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种常见昆⾍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文学常识汇总(含名著)

八年级下文学常识1、《社戏》是一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药》,《阿q正传》,《祝福》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3、《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4、《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5、《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获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极地》《新疆域》,他是公认的当代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7、《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河东人士,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
8、《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9、《关雎》和《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完整版)《公输》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

《公输》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一、文学常识 :《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
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语音:1、生字: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sì) 鼋(yuán) 罨(tuó)鲋(fù) 梓(zi3)褊楠(piánán)2、多音字:请说之(shuō)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3、重点词语解释为:替,给之:这种以:用闻:听说起:出发,动身于:从行:走至于:到焉为:呢侮:欺侮子:你说:通”悦”请:请允许我义:善良坚持道义固:坚决说:解说余:多余于:在而:但是谓:称为忠:忠诚得:能够服:被屈服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既已:已经见:引见诺:好的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敝舆:破车舍:丢下短褐:粗布短衣梁肉:好饭好菜若:像必:一定为:是荆:楚国地:土地方:方圆江汉:长江汉水无:没有雉:野鸡长:多余以:认为之:无义攻:攻打为:是类:类别虽然:虽然如此见:召见为:当作以:用牒:木片九:多次距:通"拒”抵挡械:器械圉:通"御”诎:通”屈”所以:用来……的办法亦:也故:缘故莫:不能寇:入侵虽:即使三、课文内容理解:(一)课文研讨:1、整体把握: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蒲松龄《狼》

从本文所写的故事 中,我们可以得到怎 样的启示?
狼
蒲松龄
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2、文言常识: 3、文章内容理解:
第一大块:文学常识
• 《狼》这篇课文节选自 , 作者 蒲松龄 , 字 剑臣 ,又字留仙 , 号 柳泉居士 , 清 朝人。其著名作品为 《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斋 名称,"志"是 记述 的意思,"异" 指 奇异 的故事。郭沫若对《聊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志异》的评价:——————,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古义:罢了 打洞 今义:耳朵
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
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活动二:翻译词句,解文意
•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 意:意黠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也 • 止: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 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动词,胁迫,攻击 名词,敌人,此指屠户 神情,态度 动词,想,打算
屠 遇 狼 惧 户
狼 御 狼 杀 狼
3、“狼亦黠矣,而起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议论,起点明主题的作用。我 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 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 得胜利。
狼
凶恶贪婪 阴险狡诈
迁就退让 果断抉择 屠户 勇敢警觉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一、文章内容、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
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三、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风和烟雾。
俱:都净:消散,净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相当于“光景”“左右”。
5、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6、水皆缥碧缥碧:青绿色。
缥,本义是青白色丝织品。
7、急湍甚箭湍:急流的水甚:胜过 8、皆生寒树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9、负势竞上负:凭借竞:争着。
10、互相轩邈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1、争高直指指:向 12、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3、嘤嘤成韵韵:和谐之声 14、鸢飞戾天者鸢:老鹰戾:至15、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6、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7、窥欲忘反反:同“返”,归,还。
18、横柯上蔽柯:树枝 19、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20、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四、重点语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尽,晴空和青山共同表现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水流漂浮移动,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彼此比高远。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持续。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专题13 课文理解+文学常识-语文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13课文理解+文学常识(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湖南邵阳·三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蜜蜂》一文选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昆虫记》。
B.萧红的《火烧云》中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多端。
C.写通知和寻物启事的格式大致相同,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蜜蜂》选自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
所以答案选择A。
2.(2022·湖南邵阳·三年级统考期末)《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中,“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的“斗笠”分别指()A.孩子们帽子B.帽子孩子们C.小蘑菇的菌盖孩子们【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中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的菌盖。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中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所以这里的“斗笠”指的是:孩子们。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C。
3.(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三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诗词句跟春天无关的一项是()A.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A.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高满地芦芽短,也就是说刚刚发芽生长,而河豚在春季返回产卵,所以可以判定是春天。
B.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原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指的是初夏,“梅子黄时”指的是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是夏季。
C.《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原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语文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等,属于国别体杂史著作,约成书于秦代,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风格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2)王禹偁,字元之,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风格简雅古淡,语言平易流畅,以“传道而明心”自励,继承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精神,其诗多学白居易,多反映民生疾苦之作,自编诗文为《小畜集》,后人辑轶文为《小畜外集》。
(3)张洁,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只有一个太阳》《沉重的翅膀》等。
(4)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5)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把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宋代《四书》为《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6)庄子,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后世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提出“心斋”“坐忘”等理论,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
《庄子》亦称《华南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人的人生观、文艺观和文艺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分为“风”“雅”“颂”。
“风”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艺术上,《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系列练习
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一、在七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游记》,请依据其内容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欢:孙悟空理由:因为孙悟空经常帮唐僧解决困难,总能让身在险境的唐憎化险为夷!
最不喜欢:猪八戒理由:因为猪八戒的修行是最不到位的,他
太懒,太笨,也太没主见.需要多加磨难.
2.列举两个《西游记》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
情节:孙悟空得知弼马温是最小的官,愤而下界当齐天大
圣。
理由:不愿甘为小官,屈居人下,想要得到自由,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情节:三打白骨精后,悟空被唐僧无情的赶走,后来唐僧被星君变为老虎,八戒、悟净、白龙马在没有办法之时去请他们的‘大师兄’回来,悟空虽然在花果山享乐、心中对唐僧有恨但仍不忘自己是取经人,听说唐僧有难便毫不犹豫的回去搭救自己的‘师傅’。
理由:身处安乐之中不忘自己的任务,不计前嫌,义无反顾
3.填空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4.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大闹天宫形象: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敢于反抗
目的: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无能;表达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痛恨
5.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
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6.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很多小说都把他塑造为一个昏君,法力没其他仙人高深,却
总是喜欢捏着手里的大权命令其他仙人做这做那,虚伪、无
能,总之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在《西游记》里,是用玉皇大帝象征了人间的皇帝,用来讽
刺的。
二、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
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 《贝多芬传》选自《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B.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C. 《赵普》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2.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 《一面》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
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应删去)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
其小说《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3.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巍巍中山陵》按照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明陵墓。
B.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此文选自《文苑英华·黄鹤楼记》,它以“仙”字贯穿全文,多用对偶句式。
C.《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
副标题(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提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D. 《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4.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
它在写作上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B.《国宝——大熊猫》选自《国宝——大熊猫》,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C.《三个太阳》作者黄传会,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D.《松鼠》选自《布丰文选》,作者布丰,法国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B.《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
这首长篇抒情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D.《观刈麦》选自《白居易集笺jiān校》,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破阵子,词牌名,辛弃疾在这首词中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B.《中国的土地》选自《新诗鉴赏辞典》。
作者刘湛秋,诗人。
C.标题“三个太阳”,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暗,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D.《录音新闻》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
它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