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8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8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目标: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 1.你读书的感受 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 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二、作者简介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
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由此可见,我们说,谢冕教授是充分感受了读书的幸福后才能由衷的发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心声的。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自创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自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 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
2.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如文章、故事、诗歌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阅读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原因,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等。
3. 分享: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验。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本或多本书进行阅读。
2. 记录阅读心得,每周末向老师汇报阅读进度和心得体会。
3. 参加学校或班级的阅读活动,与同学分享阅读经验。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成功阅读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激发阅读兴趣。
3. 方法指导:教师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 举办阅读竞赛:组织班级或学校的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 建立阅读角:在学校或班级设立阅读角,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阅读专家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阅读经验和写作技巧。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提炼文章宗旨。
2.能力目标:掌握并学会运用全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浏览等浏览方法。
3.情感目标:能联系各自的浏览经历和读书领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浏览,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浏览方法,理解字词句,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从而更精确的把握文章的宗旨。
【教学难点】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先生勤于浏览的良好习气。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是希望工程的标志图片,标题叫做“我要读书!”,这个女孩名叫苏明娟,是一个贫困失学的儿童,大家认真看这张图片,该当可以在小姑娘眼中那种对读书的渴望。
根据老师平时的了解,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却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这又是为甚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作家谢冕的读书世界,领会读书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二、检查预习1.作者剪影。
(课件展现作者剪影)谢冕:福建省福州市人。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言语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讨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言语文学研讨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和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世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永世的校园》。
2.说文解字。
(课件展现应掌握的字词)(1)浩瀚:广大;繁多。
(2)加惠:施惠,给予好处。
(3)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4)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
哲,有智慧。
贤,有德行和才能。
(5)睿(ruì)智:英明有远见。
睿,看的深远。
(6)大抵(dǐ):大多,大都;基本上。
三.讲授新课(一)(泛读)先生全体感知全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词汇:幸福、读书人、智慧、丰富、启迪等。
2. 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及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时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将学生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词汇及主要观点。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读书的看法和观点。
3.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并分享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教学准备:1. 整理课文材料:《读书人是幸福人》2.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例如:- 阅读这篇文章后,你对于读书的看法有何变化?- 你觉得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你喜欢读书吗?为什么?- 你平时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主题,并提出个人观点和想法。
2. 阅读理解: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和体会,以及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强调读书对于个人的积极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多探索。
5.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1. 《读书人是幸福人》课文材料2. 小组讨论问题评价与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达情况,进行个体或小组评价。
2. 针对学生表现较差的部分,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
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为什么?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如何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随堂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
6. 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重要概念设计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文章的主旨和重要概念,写一篇关于“什么是幸福人”的短文。
答案:请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幸福人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
难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读书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而在作者谢冕的眼中,读书人是幸福人。
那么,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明确作者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学生自主思考,圈画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读书可以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2、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论语》《史记》《正气歌》等书籍,以及笛卡儿、雨果、歌德等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读书的好处。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案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教案: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读书人是幸福人》。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尊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读书人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尊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引起学生对读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解释,其他组成员可以提问,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读书人是幸福人爱读书幸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让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感受读书的氛围,激发他们对读书的热爱。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2. 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3. 理解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4. 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他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2. 师生交流师:最美的时光——书桌前,台灯下。
3. 过渡:下面我们去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感知1.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每句话:作者说的话对吗?是这样的吗?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句子。
2. 疑难点拨。
三、领会主旨1. 根据题目判断本文的文体。
议论文:阐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4. 从全文看,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1)因为读书人拥有浩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3)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四、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理清文章思路1. 阅读每一段,找出中心句,划分段落。
提示:中心句一般位于段首,且与中心论点有关。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3.交流归纳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二部分(2-4):从两方面来论述“读书人是幸福人。
”分论点一:读书加惠于人知识的增广。
分论点二:读书加惠于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二、重点段研读(一)研读第三段1.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 作者是如何论述分论点的?第1句:中心句,提出分论点——读书加惠于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问丈夫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独句成段,点明主题。
本段的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
(五)写作特点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六)体会读书人的幸福
教师导入:“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都是古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正是因为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才成就了匡衡、苏秦等人的博学多才。
而大家熟悉的童第周,也是由于对书籍的爱好,对学问的渴求,才成就了他在生物学上的辉煌。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也可以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收获的点滴感受。
(七)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体会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排比
例如:“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
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
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
比喻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总结: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总结:证明了读书使人避恶的功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体会部分句子含义。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小结: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小结: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
(3)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小结:阅读可以使人获得自身经历、经验之外的无限多的知识。
(八)思考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5、第三段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
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小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也听到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人,之所以有后来令人赞叹和羡慕的成就,主要是和他们读书的刻苦分不开的。
可以这么说,是书让他们成功,是书让他们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而大家也看到,虽然我们读书不多,但一些好的篇章足以令我们有所触动,回味无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等都是对书的作用的最好诠释。
不管同学们以前读了多少书,不妨从现在开始,接触书籍,亲近书籍,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从书本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让我们试着让自己成为一个爱书人,读书人,最终成为作者笔下的幸福人。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
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作业】
1、摘录名人谈读书的格言。
2、读一本好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
3、收集古今中外勤奋苦读的事例,并回忆一篇或一部曾经使自己有所感触或有所收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