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品课件(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起始课课件

《沁园春长沙》
(8)漫江:满江。漫:满,遍。 (9)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0)争流:争着行驶。 (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 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2)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 指深秋。 (13)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 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14)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第一单元我们将学到
知人论世
了解1925年的国内形式、毛泽东的人生经历。 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郭沫若带来了什么? 《哦,香雪》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等等
第一单元我们将学到
根据导语部分的内容,学完本单元的 任务是什么?
尝试写作诗歌
有感情 地朗诵诗歌
阅读现代诗要把握的几点
(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
第一单元我们将学到
根据导语部分的内容,请同学告诉我 应从哪些方面学习本单元?
第一单元我们将学到
请同学们翻阅本单元课文,根据要求,完 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单元我们将学到
作品
作家
《沁园春·长 沙》
《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 之侧》
《致云雀》
《百合花》
毛泽东 郭沫若
闻一多 昌耀 雪莱 茹志娟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 之所以催人泪下,是与诗人成功运用暗喻 及通感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组组含义深 刻的意象分不开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 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视 觉“老水车”与听觉“疲惫的歌”相连, 诗人用这种苍凉的意象开头,一下将读者 带入了一个极佳的诗歌欣赏状态,地老天 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数百 年的历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读者面前,开阔 而雄浑,苍茫而深沉。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设计例说 课件 (共33张)

计。练习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蜜成花不见,设计者丰
富的理性认识往往在衍化为操作程序的过程中隐退了,
它更贴近实践,体现着设计者的巧思,注意分寸,所以
能诱发学生的兴趣。
——章熊《章熊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页
4
我的设计:
• 班级准备召开以“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火热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举一反三、纵横联系的能力。力求让学生由学科素养的自 然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有序有法开展 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 比读——读出自己 深读——鉴赏、评价
浅读——入境、对话
通读——写什么 (内容、情感、主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积累与语感 整合与语理
六、“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变
•(一)语言层面——读、品、评(习得) •(二)思维层面——思考、判断(学得) •(三)思想层面——自我锻造、发展(悟得) •(四)文化层面——确定精神根脉(求得)
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
•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学科素养,应不满足于 让学生“知其然”,力求让学生们知其“所以然”。课堂 上搅动学生的思维,布置任务促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
学生作品示例:
• 我将根据“矢交坠兮士争先”“左骖殪兮右刃伤”两句设计海报。 在近景处即占据主要画幅的部分,画一严重倾斜的兵车,车前一匹白 马倒在地上,马身插箭;另一匹马后腿伏在地上,前腿支撑身体,头 向上侧仰,作嘶鸣状;车上一将军身披晦暗而多处浸血的铠甲,腿作 跨状立于兵车,高举右臂持长戈作横向挥扫状,面部怒目圆视,咬牙 切齿。远景中天空以黄、红、灰为主色,箭矢如雨飞来,兵士们挺枪 刺杀,大口呐喊,身姿向前。再远处挥舞的大纛、如山的兵士做模糊、 淡化处理。画面四周为血红色的翻卷的云。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研究内容:一)词作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首词主要写了XXX青年时期在长沙所见所思的秋景。
上阙描绘了秋景的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包括红山、碧水、苍鹰和白鱼等四种颜色的相生相映,使秋色浓烈鲜亮。
对于任务(一),要查找XXX《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XXX的《自传》,了解XXX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
任务(二)要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尽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
任务(三)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首先,它表明词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其次,它也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思考的深度,独自站在园中,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革命的前途。
最后,它也暗示了词作的主题——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领导者的选择需要靠自己思考和选择,不能依赖他人。
2.词作中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疑问和担忧。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革命的方向和领袖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词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革命的行列,共同为中国的未来奋斗。
3.词作中的“同学少年”是指谁?同学少年”指的是词人的同学和朋友,他们都是有志青年,有才华、热情、责任、理想和勇气,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通过描写这些“同学少年”的特点和品质,词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信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和主宰者,引领中国的未来。
一、指独自游历,没有同伴。
当年是“同学少年”相携而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今天是独自一人,面对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的景象,产生了一种深沉的思索。
心得往往来自独处之时的静思。
二、暗含某种孤独。
自然会产生孤独之感。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会鉴赏小说 课件共20张PPT

文本内容 特点
1946年 中秋
解放战争时期 紧张残酷的战争 年代
残酷
简陋的工作环境 艰苦
繁忙的工作
紧张
惨烈的牺牲
残酷
生机勃勃的自然 紧张、危险 景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本内容
《哦,香雪》 特点
1982年
改革开放初期
掩藏在大山的褶皱 偏僻、闭塞 里 吃过晚饭就钻被窝 古朴、宁静
姑娘们对火车的热 贫穷、落后
情、好奇
姑娘们的交换和 淳朴美好、向
项目 评价标准
得分(每项满分20分)
声音 节奏 情感 表演 文本
发音清晰,轻重得 当 有节奏感,体现诗 歌的节奏美
能准确地表达诗歌 的情感 动作表情富有感染 力、有新意
能体现诗歌语言的 形象美、音乐美和 情感美
梳理情节的方法
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注意 把握事件的矛盾冲突) ②根据场面来梳理(一般一个场面 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③根据线索来梳理 ④表述的形式一般为:(时、地、) 人、事(尽可能用主要人物作为主 语)
《百合花》、《哦,香雪》中的故事发生在
怎样的环境下?请勾画出文本中的内容,并
概括出两篇小说的《环百境合特花点》。
内容
含义
作用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小说中的物象的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方面来思考:串联全文的线索、 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从人物塑造方面来思考;表现人物性格、 心理等。 ③从环境方面来思考:对时代氛围做了怎样 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 画。 ④从主题方面来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象征义, 起着揭示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展
妇借被子
高 44-57 小通讯员牺牲
牺牲
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件(32张ppt)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

5课时 专题 阅读 比较 阅读
自主
作业 1课时
《沁园春》课时项目设计
任务: 不同形式展示出小组对这词的理解
项目一:诵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项目二:根据想象画出湘江秋景图; 项目三: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
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
借景抒情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直抒胸臆
• 《红烛》
托物言志
• 《峨日朵雪峰之侧》 写景叙事
• 《致云雀》
托物言志
• 《百合花》
形象主题
• 《哦,香雪》
人物形象
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新诗
价值引导 知识能力 素养要求
第一单元任务群
项目1. 四首现代诗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二篇小说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沁园春 》《峨日朵雪峰》写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直接抒情 《红烛》《致云雀》 托物言志 《百合花》《香雪》 人物分析 项目2. “寻找校园诗意”校园参观 项目3.“诗意校园、诗意青春”诗歌创作
心火发光之时,正是泪流开始之 日。 烧的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如 何理解?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 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参考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 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 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指导及课例解析课件80张

二 散文化诗
我攀登陡峭的峨日朵雪峰, 竭尽全力到了半山腰。我看到夕 阳落入群山。我听见石头滚下山 坡,轰隆隆地响。我紧紧抠住巨 石的缝隙,鞋底撕破了,脚掌磨 出了血。孤单的我,希望有雄鹰 或雪豹作伴。但是,只有一只蜘 蛛趴在石头上,和我一起享受这 大自然的壮美。
我攀登陡峭的峨日朵雪峰,
散
竭尽全力到了具
又何苦伤心流泪?
体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形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象
我要把我的身躯, 全部奉献给这世间。 用我的生命, 创造安慰,创造欢乐。
苦难是生命的底色。 奉献是生命的价值。 光明是生命的追求。
去拥抱奉献的生命吧!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文
我看到夕阳落入群山。
化
我听见石头滚下山坡,
表 轰隆隆地响。
达 我紧紧抠住巨石的缝隙,
转
鞋底撕破了,脚掌磨出了血。
化
孤单的我,
成
希望有雄鹰或雪豹作伴。
诗
但是,
行
只有一只蜘蛛趴在石头上,
和我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壮美。
三 对比阅读
我攀登陡峭的峨日朵雪峰,
竭尽全力到了半山腰。
峨
我看到夕阳落入群山。 我听见石头滚下山坡,
(具体意象) (合理化解释) (不出现“青春”这个词汇该如何表达)
4.课外拓展阅读 《致橡树》《再别康桥》《雨巷》《错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5.对比阅读:体会诗歌中的具体形 象
(1)将这段文字改写成一首诗。
奉献的青春
我的青春啊,可有足够的赤诚?可愿意奉献此生?生命,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一定要在奉献中毁灭吗?我想不明白。在思想斗争中,我坚定了信念,活着,就要向 着光明的理想前行。在思想斗争中,我坚定了信念,活着,就要向着光明的理想前行。 活着,就是要奉献。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着,就是要拯救世人。活着,救赎他们 的灵魂。全身心地为了别人,不要顾念自己的日子。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中, 不要伤心。世道艰难,理想遥远,我的心神片刻难安。我要把我的身躯,全部奉献给 这世间。用我的生命,创造安慰,创造欢乐。苦难是生命的底色。奉献是生命的价值。 光明是生命的追求。去拥抱奉献的生命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共17张ppt)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增进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反复诵读,发现汉语语言的独特之美; 鉴赏文学作品——鉴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特点,鉴赏作品中 的意象和人物形象,鉴赏作品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美的表达与创造——围绕“青春”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青春形象。
4.文化传承与参与。
传承中华文化——着重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和表现; 理解多样文化——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品的对比,理解文化的多样 性;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认识当代“青春”文化的特点,并表达交流。
三、课时安排:
六个环节,9个课时
环节一:重点鉴赏《沁园春·长沙》2课时。 环节二:梳理鉴赏现代诗歌2课时。 环节三:诗歌创作1课时。 环节四:鉴赏《百合花》2课时。 环节五:比较鉴赏《百合花》与《哦,香雪》1课时。 环节六:品鉴“青春”故事1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环节三 展示青春风采
任务一:班内举办“我的青春”诗歌朗诵会,要求结合自己 关于“青春”题材的作品的阅读,就青春、青年、青年的责 任与理想等写一首6——18行的小诗,每组推荐2名同学 参加朗诵会,并将优秀诗篇推荐到学校公众号、校报或 高一级刊物发表,所有作品后期装订成册。(选做)
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领略纯真芳华,展示青春风采
【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一共三段 第一段规定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青春的价值” 第二段是对选文的理解 第三段则是告诉我们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为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特点,学习 从语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欣赏作品,尝试写作诗歌。
深化对诗歌“意象”的认识,提升“诗歌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第一课》课件2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为
如
语
文
什
何
文
是
么
学
学
什
要
好
科
么
学
语
要
语
文
求
文
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 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灯下闲读 红袖添香
工具书 笔记本2个(课堂笔记 素材积累本)
(二)说:言为心声,多交流
1.上课多参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2.有问题多问,课下问老师,问同学
(三)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朗读时:声音洪亮。 2.阅读时:边读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多读书:慢慢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 4.读好书:选择正能量,有意义的书。
(四)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语文——思辨明理
文学是人类的感官
语文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绪,对世界有了更 多的理解,甚至找到同类。
语文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范式,让我们有了借鉴和支持, 让我们在面对未知时有了力量。
语文还让我们看到一些人类本质的东西,让我们认清世界之后, 又继续热爱它。
不止是通过语文来学习诗词歌赋,文言字词,更要通过阅读, 来领略文人风骨,学习思辨能力。多年以后你或许无法说出 那些必备篇目,但你能记得苏轼历经坎坷,笑对人生;记得 屈原从心之所善,九死未悔;记得苏武被扣十九年,气节不 改……未来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在前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身 影。这些都将会在漫漫人生中指引你,向善,守正,不因外 物浮华遮蔽双眼,遵从本心,做一个大写的人。会在某个至 暗时刻,化为一束亮光,带你走出低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细节:
2.树枝P13-1 P16-13 破布P15-5 P16-5 P19-4
3.百合P15-4 P16-6 P18最后
3.分析语言动作:
以百合花为题的作用?
1. 作为情节发展中心事物,推动情节发展。 2 .衬托出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纯洁善良。 3. 揭示了主题:象征纯洁的军民鱼水情
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人生都有陌生人的感动,朗读吧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 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 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 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 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
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神奇的2019年全国高考1试卷
6
新高考反映的问题
阅读没情感体验 教育
学习与生活脱节 素养
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设计依据: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
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 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 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 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 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 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019年第9题.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 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 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情
借景抒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直抒胸臆
• 《红烛》 托物言志
知识能力
• 《峨日朵雪峰之侧》
写景叙事
• 《致云雀》 托物言志
单•元学《百习合任花务》:学写新诗
形象主题
素养要求
第一单元任务群
项目1.
5课时 专题 阅读 比较 阅读
四首现代诗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二篇小说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沁园春 》《峨日朵雪峰》写景
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 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后的观后感。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 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 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 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 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直接抒情
《红烛》《致云雀》
托物言志
《百合花》《香雪》
人物分析
《沁园春》课时项目设计
任务: 不同形式展示出小组对这词的理解
项目一:诵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项目二:根据想象画出湘江秋景图; 项目三: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
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
作业:《沁园春 二中》 阅读《峨日朵雪峰》
课时结构发生变化
此时: 任务驱动—获取知识—完成项目—形成能
力—情境运用—形成素养
彼时: 明确目标—传授知识—相关训练—形成能第一单元情境教学设计
山东省青岛二中 郝敬宏
2
新高考
2018年第6题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 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 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 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
姜钢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 一体四层四翼:为什么考、考什么、 怎样考
“诗意校园,诗意青春”诗歌原创与朗诵比赛
单元序中主题:青春的价值
价值引导
• 《沁园春长沙》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 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 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 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 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 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 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 是她“在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参考答案:
(1)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有史可据,作 品查考典籍,博采文采,不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 细节的虚构,现代语词的掺入,杂文笔法的使用 ,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世性。
(3)对故事进行新编,源于对历史与现 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2. 2019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
——鲁迅《呐喊·自序》(1922年)
百
合 花 茹
志 娟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开端 局
什么人
发展
小说阅读方法 高潮结
性格前后
有A1没有变 A人 A2 化?
怎A3样塑造
B1
的这些性
格?
B人 B2
B3
通讯员 新媳妇
我
1.为什么不分析“我”? “我”有何作用?
总结:怎样塑的人物形象?
1.分析情节: 中秋节
《红烛》课时项目设计
任务: 有人说,我不愿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我只愿做火把,点燃更多的火堆。 指向:
体会现实与文本情境的不同
初读: 感受新诗“三美”
再读: 把握感情 明确手法
三读: 释疑解惑 完成任务
为什么要烧破世人的梦?有梦不 好吗?
心火发光之时,正是泪流开始之 日。 烧的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如 何理解?
文学类阅读任务群要求: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
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鉴赏、探究与写作。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文学类阅读任务群“教学建议” :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 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 现实社会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