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危害检测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食品中塑化剂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浅谈食品中塑化剂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要 包 括 邻 苯 二 甲酸 二 ( 2 一乙基 己基 ) 酯 邑中塑 化 剂 含量 更 超过 了 3 0 m g / k g 。 ( D E H P ) 、 邻苯 二 甲 酸二 丁 酯 ( D B P ) 、 邻 苯 食 品在 储 存 过 程 中 ,会 有 微 量 的塑 二 甲酸 二 异 壬 酯 ( D I N P ) 、 邻 苯 二 甲酸 二 化剂从包装材料 中迁移到食 品中 ,那么 辛酯( D O P ) 等。 是否在食 品中检 出 D B P 、 D E H P 、 D I N P就 邻 苯 二 甲酸 酯 类 塑 化剂 是一 类 能 起 是 违 法 呢 ?合 格 的塑 料 包 装 材 料 迁 移 量
Q 1
Q : 盟( 王)
C h i n a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 r o d u c t s
生产 与安全技 术
浅谈 食品中塑化剂 的危害 与应对措施
李金平 唐 蓉 z 徐国刚 , 李小根 - ( 1 . 常州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 , 江 苏 常州 2 1 3 0 2 2 ; 2 . 常 州市钟楼 区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江苏 常州 2 1 3 0 2 2 ;
剂: 环 二烷二羧酸 二酯 , 无生殖 毒性 , 符
合 欧 洲最 新 的 2 0 0 5 / 8 4 / E C指 令 ;丹 麦 丹 尼 尔斯 科 食 品添 加 剂 公 司 生 产 的 新 植 物 油基塑 化剂 ( G r i n d s t e d s o f t — N — S a f e ) 被 授 权 在 欧洲 使 用 和 销 售 ;德 国 朗 盛 公 司 开
3 . 常 州进 出口商品检 验有限公 司 , 江 苏 常州 2 1 3 0 2 2 )

食品安全与食品中的塑化剂问题

食品安全与食品中的塑化剂问题

食品安全与食品中的塑化剂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其中,食品中存在的塑化剂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食品中的塑化剂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食品中塑化剂的存在就是一个明显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塑化剂的定义与分类塑化剂是一类常用于塑料行业的化学添加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的柔软度和可塑性。

常见的塑化剂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酚类(如双酚A)、聚氯乙烯类等。

三、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品中存在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首先,塑化剂可能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导致激素水平失衡。

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已经被证实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此外,长期摄入含有塑化剂的食品还可能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四、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多种多样。

一方面,塑化剂可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意外添加。

另一方面,塑料包装材料也可能渗透塑化剂至食品中。

五、食品安全监管及现状为保障食品安全,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食品中塑化剂问题仍然存在。

六、应对策略为了解决食品中塑化剂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加强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规范生产过程,避免塑化剂的意外添加。

3.推动塑料包装材料的绿色转型,选用无毒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塑化剂渗透风险。

4.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少食用加工食品。

5.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和法规体系。

七、结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塑化剂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需要政府、食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食品中塑化剂问题。

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分析

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分析
的应 用 , 逐渐成为塑化剂 的主体 , 约 占塑 化 剂 总 产 量 的 8 O 左 右 。这 类 塑 化 剂 有 良好 的 防水 性 及 防 油 性 , 常 温
2 O 1 3 年4 月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绿 色科 技
第 4期
塑化剂 的危 害与预 防分析
刘明华
( 武 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物 质 。
称, 白酒 产 品 中 塑化 剂 主 要 源 于 塑 料 接 酒 桶 、 塑 料 输 酒 管、 封酒 缸塑 料 布 、 成 品酒 塑 料 内 盖 等 , 而 白酒 自身 发 酵 环 节 不 产 生 塑化 剂 。实 验 也 证 明 , 相对 于水 来 说 塑 化 剂
塑化 剂 产 品种 类 多 达 百余 种 , 自2 0世 纪 2 O年 代 末
的测定 , 白酒 产 品 中基 本 上 都 含 有 塑化 剂 成 分 。 ” 声 明 还
量有 时可达 产品 的 5 0 , 是 一 种 加 入 到合 成 树 脂 和 橡 胶 中, 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 、 柔 韧 性 或 膨 胀 性 的 有 机 物
质 。增 塑 剂 的 作 用 主要 是 减 弱 树 脂 分 子 间 的次 价 键 , 增
加树 脂 分 子 键 的移 动 性 , 降低 树脂分 子的结 晶性 , 增 加 树脂 分 子 的可 塑 性 , 使其 柔 韧 性 增 强 , 容 易加 工 , 可 合 法
用 于工 业 用 途 , 广 泛存 在于食 品包 装 、 化 妆 品、 医 疗 器 材, 以及 环 境 水 体 中 。例 如 保 鲜 膜 、 食 品包 装 、 玩具等 。 很 多 医用 塑 料 用 品 如 导 管 、 输液袋等, 也 都 含 有 这 种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刍议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摘要: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提出了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办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文认为,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检测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塑化剂对人们神经的触动,减少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的冲击。

关键词:塑化剂;白酒;危害;检测中国人造酒已有悠久的历史,白酒出现以后随着岁月的积淀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承载者人们心灵的诉求。

不过,近来有媒体爆出,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并同时连累到其股票市场,酒鬼酒被检测出超标塑化剂后在股票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天就导致酒鬼酒股票停牌,几天之后虽然复牌,但又几天接连跌停。

之后四川五粮液、国酒茅台也没逃过股票下跌的厄运,下跌幅度超过了4%。

塑化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加工塑料的过程中添加了塑化剂就可以增强塑胶产品的柔韧度、光泽度,并且使产品好成型,易加工。

[1]塑化剂在工业领域应用是合法化的。

而塑化剂加入白酒之中,可以使酒类粘性更强,留香更久,看上去提升了白酒的档次和品质。

但是,塑化剂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育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并且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癌。

一、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塑化剂有很强的致癌性,如果长时间食用增塑剂超标的食品,会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会造成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少精、死精、精子活动力差等问题。

性别也容易向女性倾斜。

对女性影响也不容忽视,会使女性性别紊乱,引起激素失调而造成早熟或者性征不明显等问题,甚至造成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基因的突变。

因此,生产白酒的厂家要更改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塑料容器、管道等设施,杜绝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出现,杜绝它对酒文化的玷污,杜绝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与办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塑胶制品中的塑化剂在大致有十六种,目前,国家在白酒质检的标准中没有关于塑化剂方面检测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塑化剂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广泛用作塑料增塑剂,而近期发现它被非法用于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广泛的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种环境激素,长期摄入可以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大量摄入会导致肝癌等疾病,研究发现,其毒性为三聚氰胺的20-30倍。

塑化剂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进行提取是多采取非极性溶剂进行提取,对于含脂肪较多的食品在进行提取时会有大量的脂类物质被提取出来,从而干扰后续的分析工作,故对提取的样品溶液在仪器检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Labtech PrepElite GV 全自动凝胶净化--定量浓缩系统进行样品前处理,有效去除油脂等大分子干扰物质,并同时完成样品的定量浓缩,为后续仪器检测数据的可靠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市场上通用的凝胶净化系统,很多阀体及管路有大量的塑料或橡胶部件,而这些部件在不同程度上都添加了各种增塑剂成分,从而造成了在塑化剂样品处理过程中带来污染,造成本底较高,影响分析的检出限和数据的可靠性。

Labtech针对塑化剂样品处理特别推出专用凝胶净化系统,系统管路采用全不锈钢设计,从而杜绝了样品净化处理中引入污染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1茶饮料类红茶、绿茶、奶茶、冬瓜茶、乌龙茶等2果汁类百香果、葡萄柚、水蜜桃、荔枝、苹果、杨桃汁等3果浆、果酱类芒果果浆、水果颗粒、凤梨浓糖果浆、草莓果酱等4粉状类胶原蛋白粉、益生菌、果汁粉等5锭状类口嚼锭、羊乳片、胶囊、钙片等操作步骤:取一定量的样品,经过萃取后,得到提取液,经PrepElite GV 预浓缩-凝胶净化-定量浓缩并置换溶剂,得到样品,采用HPLC进行分析。

系统配置:PrepElite GV塑化剂专用样品处理系统HPLC检测。

食品安全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与限制

食品安全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与限制

食品安全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与限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食品中塑化剂的存在和危害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之一。

塑化剂是一类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但过量的塑化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因此,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与限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食品中塑化剂的种类和危害塑化剂主要是一类可溶于油脂和有机溶剂的物质,常见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其中DEHP是最常见和最具有毒性的塑化剂之一。

过量的塑化剂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首先,塑化剂对生殖系统具有潜在的影响,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

其次,塑化剂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损伤,甚至引发癌症。

此外,长期过量摄入塑化剂还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患哮喘、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二、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严格限制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需要有有效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常用且准确的分析方法,能够对食品中的塑化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样品的蒸发和溶剂的蒸发,将塑化剂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来进行分析和鉴定。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溶液中样品的相对运动速度差异来分离和定量塑化剂,从而实现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3. 光谱技术近年来,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可用于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通过塑化剂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散射特性,来鉴定和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

三、食品中塑化剂的限制与管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针对食品中塑化剂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标准和管理措施。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

2016年9月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钱亮赵兴茂邓华丽(东莞市倍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代社会高度重视的焦点。

前不久我国某白酒品牌被爆出的“塑化剂”超标事件,台湾食品塑化剂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对“塑化剂”的认识进行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对食品中的塑化剂、检测应用和超标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食品;塑化剂;检测技术;应对策略1食品中出现的“塑化剂”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利用小分子之间聚合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增加间距的形式形成聚合链条,以此增强了塑性和韧性。

塑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水泥、石膏、塑胶等工业实施材料中,塑化剂能够提高工业材料的塑韧性,具有坚韧的好处,提高了工业化质量[1]。

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安全监管不利等方面的失误,部分为了谋取利益的不法商人,利用低成本的塑化剂运用到食品制造中,导致食品“塑化剂”超标事件不断增加。

塑化剂的食品产物会长时间的盘量在人体内,对人体的肝脏和泌尿系统具有严重的损害,使得人体的健康安全产生危害。

据统计,塑化剂在产品生产的种类有200多种,主要的化学分子结构有苯二甲酸脂类、脂肪族二元酸脂、磷酸酯类等反应性增塑剂,尤其是苯二甲酸脂类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持续出现在近来的食品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

2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应用塑化剂的使用数量较多,全球每年使用塑化剂的数量庞大,塑化剂在商品生产中的使用就近乎有300多种,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产值最高。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了明确的检测规定,规定了在含油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标准是1.5mg/kg,不含油脂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标准是0.05mg/kg 。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非常容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一般使用XAD-2树脂进行吸附,在用丙酮浸泡12个小时以上,因为邻苯二甲酸酯类中辛醇和水的相互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方法需要选用二氯甲烷、甲醇等一些有机溶剂先进行蒸馏和洗脱,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甲基类型选择K-D 浓缩器正相色谱分离[3]。

塑化剂检测标准

塑化剂检测标准

塑化剂检测标准
塑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延展性和透明度。

然而,长期接触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塑化剂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塑化剂的主要类型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环氧化合物和聚氯乙烯等。

这些化合物在塑料制品中的使用广泛,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和监管势在必行。

目前,国际上对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塑化剂残留量的检测。

塑化剂在塑料制品中的使用量通常较低,但残留在制成品中的数量却很难确定。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塑化剂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对塑化剂的毒性评价。

不同的塑化剂对人体的毒性有所不同,有些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有些可能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对各种塑化剂进行毒性评价,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另外,对塑化剂的迁移性进行检测。

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
塑化剂有可能从塑料中迁移到食品或饮用水中,进而被人体摄入。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迁移性检测方法,以确保塑化剂的迁移量在安全范围内。

最后,对塑化剂的替代品进行评估。

随着人们对塑化剂安全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研发出更安全的塑化剂替代品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需要对各种塑化剂替代品进行评估,确保其在性能和安全性上都能够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塑化剂的检测标准涉及到残留量、毒性评价、迁移性和替代品评估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建立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更为严格和可靠的塑化剂检测标准,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化剂危害检测及对策摘要: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 2011 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 即塑化剂) 事件后,2012年媒体又曝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

少量摄入塑化剂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但是长期大量食用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

本文对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进行了综述分析,为人们正确认识塑化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塑化剂;危害;预防Hazard det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lasticizer Abstract:Food safety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appeared in 2011 in Taiwan "cloud" (i.e., plasticizer) incident, in 2012 the media exposed in our country some famous liquor brand product "plasticizer" tainted, causing people to "plasticizer" further attention and thinking. A small amount of intake of plasticizer will not impact on health, but long-term consumption can give human reproductive system, immune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bring chronic hazards. In this paper, the harm of plasticizer and prevention were reviewed analysi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eople to recognize the plasticizer. Keywords: Food safetyplasticizerharmprevention目录1. 塑化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4)2. 塑化剂的理化性质 (4)3. 过量食用的危害 (4)4. 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技术进展 (5)5.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6)参考文献 (7)一.塑化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5 月24日,我国台湾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在“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检测发现“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DEHPdi-( 2-ethylhexyl) phthalate) ,并且该种添加剂已作为原料用于饮料及其他食品的生产中。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起云剂”的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且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但该香料公司在生产“起云剂”时,为了降低成本,用DEHP取代了棕榈油[1]。

2012 年 11 月 19 日,媒体曝光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酒中检出“塑化剂”,11 月 21 日晚,湖南省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称,经湖南省质检院对该品牌酒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DBP ( dibut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最高检出值为 1. 04mg / kg。

一时间,在台湾“塑化剂”事件影响逐渐消弱之时,“塑化剂”又重新进入国人视野,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

台湾事件是塑化剂直接加入食品中的案例,除此之外,白酒中“塑化剂”超标的原因是从食品容器中迁移,其迁移量的高低往往和食品接触材料的化学成分、食品类别、接触时间和温度有关。

通常而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迁移到油性食品中的量比非油性食品中更高,接触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迁移量越多。

二.塑化剂的理化性质塑化剂,又名增塑剂( plasticizer) ,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工业上的加工助剂,可用在塑胶、水泥、石膏、混凝土等材料上,其中在塑料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可使其柔韧性显著增强,有利于工业化操作[2]。

增塑剂的作用主要是减弱树脂分子间的次价键,增加树脂分子键的移动性,降低树脂分子的结晶性,增加树脂分子的可塑性,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医疗器材,以及环境水体中。

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

很多医用塑料用品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3]。

三.过量食用的危害专家表示,小鼠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伤害基因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降低生殖能力DEHP塑化剂多用于塑料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台师大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研究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分析出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据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四.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技术进展2008 年,GB / T 21911 - 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可用于 16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规定了对于含油脂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限为 1. 5 mg/kg,不含油脂样品的检测限为 0. 05 mg/kg,检测方法的主要机理是针对不含油脂的样品,液体状态先混匀后,加入正己烷提取检测物; 针对固体和半固体样品,先将样品粉碎后并加适量的水混匀后,再用正己烷提取,然后经静止分层取上清液进行 GC-MS 的分析; 对于含油脂的样品,先用 GPC 方法进行净化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简单,样品范围几乎包括所有食品,因此,在台湾“起云剂”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政府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依据。

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检测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向着处理方法更简单、分离能力更强、灵敏度更高、检测食品类样品范围更广的方向发展。

陈海婷[4]总结了化妆品、土壤、大气、聚氯乙烯、塑料等不同基质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趋势给予展望。

其中提及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 SPE) 、固相微萃取( SPME) 、超临界流萃取、微波溶出、柱层析等; 提及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GC) 、液相色谱法( HPLC) 、气质联用法( GC-MS) 、液质联用法( HPLC-MS) 等。

Cao[5]于 2000 年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详细比较,并提出了样品前处理是决定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灵敏度的关键。

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中在处理环节通常是先采用液-液萃取,然后再经 SPE 柱和凝胶色谱仪( GPC) 逐步净化; 采用的分析方法有 GC 法、HPLC 法、GC-MS 法,但使用较多的是 GC-MS 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广泛使用是因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半挥发性弱极性或非极性,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化合物,相较其他方法,GC-MS 法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颜慧[6]在 2009 年采用 GC-MS 法测定了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等 6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限为2 ~ 10 μg/kg,该方法的前处理环节较为简单,即将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无需净化直接上机分析; 邵栋梁[7]也在 2010 年提出了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类似操作也较为简单。

卢春山等[8]在 2010 年提出进一步优化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即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GC-MS 分析方法,和 GB/T21911 相比,该法精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对于含油脂食品的检出限为0. 5 μg / kg,对于不含油脂食品的检出限为 0. 2 μg /kg。

李详辉等[9]于 2012 年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获得了快速检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该试验以食用香精为检测背景,分别加入不同的塑化剂( DEHP、DINP 及 DEHP 和 DINP 的混合物) ,测量了12 500 ~ 4 000 cm- 1内的近红外光谱,每个样品扫描32 次,设定分辨率为 4 cm- 1,将实验所得近红外光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从而能够准确区分食用香精中是否添加塑化剂 DEHP、DINP,以及所添加的是DEHP 还是 DINP,正确率接近 100% 。

同时还还测定了添加不同含量的塑化剂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然后选择最佳波段组合,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 建立了可近似估计出所加塑化剂的量的定量分析模型。

该方试验为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塑化剂及其所加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北京普立泰科在2012 年通过采用全自动凝胶色谱法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净化效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检测精度[10]。

五.食品中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由于塑化剂具有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更有韧性、更加耐用、弹性更强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材料的生产中,如粘合剂、橡胶、纤维素、石膏、水泥、树脂、电缆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