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讲 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讲 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含解析)

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全国卷Ⅲ)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清乾隆时期,随着江南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普遍存在.而佃农也属于小农,仍然是个体经营,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佃农只是通过租佃方式获得了土地使用权,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利润的问题,B项错误;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据史料记载,明代江西省的农民往往“外如石工、缝工、木工"“非习之不熟者,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这折射出明代()A.政府对经商政策放宽B.社会各阶层变动频繁C.传统经济政策被动摇D.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可知,明代江西省的农民在耕作之余外出从事手工业工作,折射出农民通过手工业与市场紧密联系,故D 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从事手工业而不是经商,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变动问题,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济政策问题,C项错误。

3.(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

这说明此时的市镇()A.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市镇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市区消费,并给市区提供原料,说明市镇依附于城市,经济独立性有所削弱,故选A项。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市镇经济依附于城市,并不是区域分工明显和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故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变化的问题,故排除D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明清1368-1840年前第1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明清1368-1840年前第1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1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北京东城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

”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D.从废宰相到实行内阁制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宰相制度,而废宰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2.(2019·河南开封定位)明代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代皇帝管事,要各衙门奏章公事每样备两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给事中职责:参加审核,单独发表意见,若反对,可原旨退回。

)张居正的做法( )A.符合明代政治体制的规定B.体现了六部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C.说明内阁是皇帝的私人顾问D.属于越权行为答案 D解析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行政权,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的做法属于越权行为,故选D项。

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所以张居正的做法不符合明代政治体制的规定,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内阁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但张居正的做法已经超出了顾问的职责,排除C项。

3.(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

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行省长官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 (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线索1中央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线索2地方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

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时期历程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线索3选官制度的演变线索4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机构设置: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刺史;唐—御史台;宋—御史台、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清—都察院。

(2)历史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规模如此巨大的跨地区粮食贸易在
铜钱时代应是不可能的。 ③货—币—摘:自海吴外承贸明《易从使纸得币帝白国银到大白银量帝流国入》 迅速 货币化为主要流通货币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小结
经济政治旧本质: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君主专制统治
领域
发展表现
带来的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美洲农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很多农民从事副业,增加收入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农业商品化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反映了明清农业的哪些特点?
崇祯15年(1642年) 江苏《吴县志》卷29记载:“西番麦(注:玉米),形似稷而
枝叶大,结子累累,如芡实”。 高产作物引进
粮食总产量提高
——曹树基《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
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 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 和毗邻浙江嘉兴和生产湖区州域府化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 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 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明 朝
宋应星
徐弘祖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

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640文南方 4 114 751贯10 893 968 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 467文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单元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单元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主干知识-先秦时期的思想一一“百家争鸣”门)经济;冈井旧制崩溃.封建鏡济迅速发展“(2)44治:互同卫空克徵,诸侯纷争*宗法、分対制定向瓦解. E背聂7品阶缴关系’画匸阶层活跃’代表本阶辰或欣治派别的利益和警求* 受到诸候重用L“钟文化:学术下移,囲竝兴起,半民百姓开始按辽教育。

2.流派及主张⑴儒家⑷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

3.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h5思想解放运动。

(2)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⑴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一一“bl司南”。

(2)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汉字的起源(1)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⑵商朝出现的\o2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艺术(1)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⑵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艺术⑴《诗经》a.收录了西周初年至卫3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a.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②特占②特点b.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小(“卜+中国绘占老的诗软总集。

‘lh•啜定了中国丈学更现实上文传址的蒐础.被后世列为懾集经典.(2)楚辞a. 片浪漫上丈创惟乎迭*感悄奔放,想乗命特,丈采华美*凤辟绚①特点丽•表现车富复杂的思患感悄,b,貝冇画楚国她方样色和押话色彩5式校灵話"②代表:屈原的《08离骚》《九歌》《天问》等。

③影响:楚辞体称为“ 09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 “骚”并称。

巧点妙思[问题探究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提示:否。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林存光《孔子新论》 【史料解读】 (1)解读史料中的图片,分析图片中的内容,要注意图片下方的注释。第一幅图片把握图 片中孔子的神态,第二幅图片注意注释中的关键词“周游列国”。 (2)史料二总结了孔子所倡导的仁人君子之道。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精神? (2)史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试答:
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
儒家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__君_轻__民_贵_____”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伦理:主张“性本善”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
(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 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 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提示】 (1)图一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 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 的精神。图二再现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 (2)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 (2)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 (4)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3讲 明清时期的文化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3讲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主观原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
自身缺陷明显

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中国
西方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
萌芽发展缓慢
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日 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行反封建斗争,
核心论点:(1)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 气。 (2)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实质,阻碍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链接选修——李时珍(选修 4) 1.主要贡献:编写《本草纲目》,全书收载药物 1 892 种,其中有动物性药物 445 种, 矿物性药物 276 种,药方 11 096 个,附药物形态图 1 160 幅。 2.历史地位 (1)李时珍被称为“医中之圣”,《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1606 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和朝鲜,又被译成多种文字。 (3)《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 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
制度的主张。 (2)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 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知识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 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 国近代科学先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解析:选D。

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

由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臣应是平等的,学校是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批评,学校既培养人才,又参与国家政治,这与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臣子、子民绝对服从君主大为不同,说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

3.(2020·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解析:选D。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他们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三大思想家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

4.(2020·宣城二模)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

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 )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解析:选D。

材料“‘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真,真’”表明李贽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的肯定,桑弘羊的措施重视工商业发展,没有剥削民众,体现了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是促进商业流通,不是促进市场竞争,排除A项;汉朝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的,排除C项。

5.(2020·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解析:选C。

题干中提及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轻利重义的思想受到冲击,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B项是一个政治问题,且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6.(2020·湛江调研)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选D。

依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阳明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王守仁的观点对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

7.(2020·盐城高三期中)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又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这表明两者( )A.都把孔子作为其批判对象B.超越了传统儒学思想范畴C.思想观点具有一定关联性D.强调人性解放和学术自由解析:选C。

材料反映出王阳明和李贽都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并没有批判孔子,故A项错误;王阳明和李贽的思想都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王阳明和李贽都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表明两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人性解放和学术自由,故D项错误。

8.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解析:选D。

王夫之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中在说明王夫之与近代先进人士的关系,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依旧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说明王夫之对近代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9.(2020·承德联校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解析:选D。

据材料“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 项正确。

10.(2020·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

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选B。

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圆明园”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是对疆土测量绘成的地图,二者都与近代社会转型关联不大,排除 D 项。

11.(2020·德阳三模)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

这一情况的出现( )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析:选A。

题干中明朝后期西学的传入对当时的读书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故选A 项;我国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是单向传输的,排除C 项;明朝中后期欧洲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12.(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解析:选D。

依所学知识可知,清中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强化,故A 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不是戏曲变化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 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

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

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入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

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君亦一民也”,民本君末,“非君择民,而民择君”,民可“共举之”,当然也可“共废之”。

——摘编自秦晖《从黄宗羲到谭嗣同: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孔孟儒学的传承之处,并说明对儒学改造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紧扣材料,提炼信息,从反对君主专制、成立制约君权的机构、给地方自主权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近代民主思想,从变革和革命两个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和谭嗣同对时政的关注可以看出二者均主张民本、积极入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对比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可从各自所处时代的经济、阶级、思想、社会状况等角度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