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及教学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及教学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及教学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

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6.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7.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8.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9.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

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

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

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公民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4.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

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2.be abroad,出国 3.can’t wait to do迫不及待做某事 4.few +可数名词复数little+不可数名词(表示否定,几乎没有) a few+可数名词复数 a little+ 不可数名词(表示肯定,有一点) 5. have been to 去过 has gone to 去了 6. Ring up sb 给某人打电话,当某人用代词时必须放中间。 7. Remember doing sth 意为“记得做过某事”,remember to do 意为“记得要去做某事” ,相同用法还有forget 8.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9. in different ways 用不同的方法 10.without 介词之后跟动词要变ing 形式。E.g. without speaking 11. all over the world .世界各地 12. be famous for 因…而闻名/众所周知be famous as 作为…而闻名 e.g. Hangzhou is known/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 拓展:be known as 作为… 而闻名 e.g. Zhou Jielun is known as a singer 13. in recent years在最近的一些年里 14. 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因…而自豪 15. more than = over 多于 16. 24 million 24百万(数字+单数,复数+of)修饰复数名词 17. the third largest city 第三大城市 18. population 的用法 1)“the population of+某地”表示某地的人口,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2)形容人口的多少常用large/great 或small. 3)询问某地的人口多少要用What’s the population of …? 19. 比较级+than any other +名词单数表示比任何…都… 20. be +p.p. (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只改变be 的形式,过去分词部分不变。The old bridge was built many years ago. 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be + 动词的过去分词 (常见的情态动词有must ,could,can,may,might等) 21.how often 多久一次向频率提问 how soon 多久向in + 一段时间提问 how long 多长时间向for +一段时间提问 how far 多远 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1.draw one’s a ttention 引起…的注意 2. clean up 清扫,打理 3. pick up 捡起 4. a bit of 一点儿 5.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 4.“留白”呈现后的发展空间 留白设计体现了新的教材观,过去人们认为教科书就是权威,教师和学生要记住并践行这些权威的知识和规范。而今留白设计,体现了把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验放在与教材经验平等的地位,形成一种互动的对话关系。 5.“实践”路径中的能力培养 收集哪些材料,怎样收集,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访谈,如何在课堂中汇报交流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八年级下册英语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英语复习提纲 1. so+谓语+主语:…也一样. 谓语: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2. so+主语+谓语:的确如此,真的这样. 3. help yourself/yurselves to...请随便吃点... 4. 发现sb做sth : find sb doing sth 5. 不完全同意I don’t really agree. 完全不同意I really don’t agree. 6. 或者..或者...either…or…..就近原则 既不..也不..neither…nor….就近原则 既....又...both…and….谓语用复数 7. 看起来,似乎It seems/seemed that….. 8. 由于...而闻名be famous for…. 9. 餐馆就餐用语:a table for two/sit at the table by the window/ here’s the menu/May I take your order?/could we have the bill? /That’s all. 10. 问路Which is the way to…/where is…/How can I get to…/ Is there a..near her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11. turn right at the third crossing/traffic lights在第3个路口往右拐=take the third crossing on your right 12. 过桥go across the bridge=cross the bridge 13. 走到路的尽头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 14. at the street corner在街角 15. on sb’s way to….在sb去…的途中/路上 16. 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what’s the trouble?怎么了? 17. be sick in hospital/in bed 生病住院/卧床 18. Maybe it is there=it may be there可能在那里. 19. It takes/took/will take sb+时间+to do sth. Sb做sth花费了…时间 20. 路途遥远It’s (5 kms)far(away) from…=That’s quite a long way. 21. wait for…等待 22. 五分钟的步行/驾驶路程:five minutes’walk/drive 23. 迷路lose sb’s way/sb be lost/sb get lost 24. just then=just at that time/moment就在那时 25. 首先first of all=at first 26. a big city like Tokyo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 27. It’s easy/interesting/important/ (for sb) to do sth.(对sb来说)做sth是容易的/有趣的/重要的. 28. if 条件状语从句:从句一般现在时,主句一般将来时。如:If it rains tomorrow, I will not go to the zoo. 29. at the head /end of…在…的前/尾部 30. 我的背很疼. My back hurts badly. 31. 为…做准备get /be ready for… 32. stop sb (from) doing sth.阻止/不让sb做sth 33. have a good/wonderful time=enjoy oneself 玩得很高兴

2018-2019人教版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三(1)班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一些同学因为多动症越来越严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单亲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亲、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为习惯还有很多问题。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儿童更多一份关爱。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学总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1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1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1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1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册)

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案道德与法治练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4)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3.网络是把双刃剑,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二)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日期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 一9.2—9.6 法律是什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 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 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 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 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 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 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 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 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 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 1、发酵想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常见的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酒酿、面包、 馒头---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水果放久了有酒味---酵母菌;果酒变酸、制醋—醋酸菌 2、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1)化工产品:如酒精、柠檬酸、香料等,(2)医药 产品: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3)食品和饮料:如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3、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 4、食品保存的原理: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保存食品的方法:(选择、判断): 传统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利用酶等 第二十一章现代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 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内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P12图21-2:转基因抗虫烟草培养示意图;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培育出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 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无性生殖)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大题) ①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去核卵细胞、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②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③原因: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④多利羊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的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3、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有应用。 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②克隆人(法律、伦理、道德观念等问题)③生物武器第二十二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1、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 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4.网络中的陷阱(弊端)有哪些?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合理利用网络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什么是我国的公民?(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8、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第八章《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能 1、电能 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 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内能 2、电能的计量 电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千瓦时,通常叫做度,符号是kW·h。 1kW·h=3.6×106J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也叫电度表)计量出来。电能表上“220V”“5A”“3000Revs/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二、电功率 1、电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单位:瓦特(瓦,符号W),千瓦(符号kW),1kW=1000W 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P=W/t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W—消耗的电能—焦耳(J),t—所用的时间—秒(s) 2、“千瓦时”的来历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做实际电压,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电灯泡上标着“PZ220V 25W”,表示电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25W。 3、电功率的测量 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UI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功率—瓦特(W),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①原理:P=UI ②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电路图: ⑤实验注意:电源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⑥实验过程 四、电与热 一、电流的热效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汇总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中? 可以通过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了解生活。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5 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6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原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及。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 网络陷阱有哪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 为什么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1、2、3) 5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5)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6)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6怎样传播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7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别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 8 网络谣言的危害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 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2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 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4 调节行为的规则有哪些?道德、纪律、法律、风俗、守则。 5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所起的作用?(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6 规则和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7 怎样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 我们怎样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0,b ≥0); (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ab a b b b a a = 22211 ,2)5,3)2,4)4,5)(),6)1,7)2153 x a a a --+---+(>0) (<0) 0 (=0);

(1) x x -- +31 5; (2) 2 2)-(x 例3、 在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b -a ,则 ( ) A. a>b B. a>时,①如果a b >a b >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22 2;2) ;3);4)275 x a b x xy abc +-2 ()a b -11()b a b b a a b ++++51+51-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 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 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 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 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 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 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 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 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 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 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 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可以通过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了解生活。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3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 为之分忧。 4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师生) 6 为什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7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 ①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 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 急他人之所急。 ③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9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每个人都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网络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 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0,b ≥0); (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ab a b b b a a = (>0) (<0) 0 (=0);

例1下列各式1)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 x x -- +31 5; (2) 2 2)-(x 例3、 在根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b -a ,则 ( ) A. a>b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