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有哪一些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有哪一些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一)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

理解了诗中关键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四、悟诗情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如:《暮江吟》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山行》通过描绘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壮美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古诗时,一定要对古诗细细咀嚼,从而悟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意境。

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辅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辅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八、剥皮仿写。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后,对于能力比 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适当地讲讲格 律、音韵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采用剥皮的 方式,仿写古诗,用古诗的方式表达见闻和感受。
八、剥皮仿写。
1.讲平仄。 平声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指普通话的三 、四声,这正如唱歌一样,一个强拍,一个弱拍,一平 一仄一高一低才能唱,否则都强拍,都弱拍那就唱不成 调了,写诗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七、适度拓展。
1.课前收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 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 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 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 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 生调整和改变。 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 ,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 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八、剥皮仿写。
2.讲对仗。
就是上下句的文字词性相一致,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八、剥皮仿写。
3.讲韵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 矩,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出行 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比较深奥,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丽语言、优美旋律、深刻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积累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抒情、寓意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诵、默写、作文等活动中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与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游戏、古诗词鉴赏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记忆法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记忆法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记忆法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和记忆的黄金时期,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记忆古诗词的方法:1. 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词,可以加深对诗词内容和韵律的记忆。

家长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每天朗读一定数量的诗词,逐渐增加难度。

2. 视觉辅助:利用图文并茂的古诗词书籍或挂图,帮助孩子在视觉上形成记忆印象,通过图像记忆辅助文字记忆。

3. 故事化记忆:将古诗词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记忆诗词,这样更容易记住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古诗词中的场景,让孩子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诗词,增强记忆效果。

5. 音乐配合:选择一些古诗词的配乐版本,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记忆诗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助于记忆。

6. 游戏化学习:通过诗词接龙、诗词填空等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加深记忆。

7. 分组学习:鼓励孩子们分组进行古诗词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等方式,提高记忆效率。

8. 定期复习:记忆古诗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定期复习来巩固记忆。

可以设置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计划,确保孩子能够长期记忆。

9. 家长参与:家长的参与对于孩子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诗词的美妙之处,共同记忆。

10. 鼓励创作:鼓励孩子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诗句,这样可以加深对诗词结构和韵律的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大全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大全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大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一、反复诵读,体会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一直以来人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它包括朗读和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低、中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年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师首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引起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语音障碍。

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

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曲中写到,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古诗词教学方法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

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

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1这首诗一共几句?(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味深长的情感。

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小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文诗词鉴赏

小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文诗词鉴赏

小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文诗词鉴赏学习语文诗词鉴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如何有效地学习呢?本文将为小学生提供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

一、培养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要想有效地学习语文诗词鉴赏,首先要培养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接触古代诗词,比如通过绘本、动画片等形式展示经典诗词的魅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故事分享等,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美妙。

二、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学习古代诗词,除了要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更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情感。

小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些古代诗人的传记和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对古代诗词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注重诗词阅读和背诵对于小学生来说,诗词的阅读和背诵是学习的重点。

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儿童诗词开始,逐渐深入到古代经典诗词的阅读和背诵。

在阅读诗词时,可以使用注解或者翻译来帮助理解,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和感悟诗词内涵。

背诵诗词不仅可以提升记忆力,还能够更好地领悟和体味诗词的美。

四、参与诗词创作和演绎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写一些简单的诗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同时,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一些诗词演讲、朗诵或者表演的活动,让他们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提升对语文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多样化的学习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多样的学习形式来提高语文诗词鉴赏能力。

可以参观一些与古代诗词有关的展览,参加一些与诗词相关的讲座或者读书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学习一些优秀的诗词鉴赏资源。

六、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学习语文诗词鉴赏不仅仅是学习独立的技巧,还要结合语文的其他知识和素养进行综合学习。

小学生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语文诗词鉴赏的重要基础。

如何有效学习古诗词?

如何有效学习古诗词?

如何有效学习古诗词?怎么快速有效地学习古诗词:从认知到情感,再体验诗歌的魅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它承载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涵着不弱的艺术魅力。

但这,传统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够去领略诗歌的奥妙。

如何才能有效地学古诗词,让学生完全沉浸其中,感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一、构建知识框架,厘清诗歌脉络古诗词学习不是孤立的文本解读,而是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作者、年代等因素,引导学生将所学诗歌归类整理,自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例如,可以将唐代诗歌按时代分期,将宋词按词牌分类,让学生清楚诗歌发展的脉络,能够掌握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

二、发挥情境教学,感受诗歌意境古诗词的意境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作者心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教师要善于发挥情境教学,将枯燥的诗歌文本还原到当时的场景之上,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例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还原唐末战乱的背景,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显露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三、深入挖掘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内涵古诗词的语言往往精炼简洁,但意象极为丰富,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雪”和“船”不仅是景物描写,更象征着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四、朗读文章演绎,体悟诗歌情感朗诵是理解和感受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作为示范范读,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语气、节奏、抑扬顿挫,切身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也可以尝试自己范读,并相互评价,在范读中进一步表达诗歌的内涵。

五、应用多元手段,提升学习兴趣传统的诗歌教学过于依赖文本讲解,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播放资源,将诗歌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对学习者来说,掌握学习古诗方法往往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因为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有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六种方法。

一、挖眼理线法
挖眼,即挖诗眼。

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对字、词、句的教学。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揭示诗眼:有的诗歌,诗眼在他的题目上,初读时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有的诗,诗眼却嵌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好好品味,才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题临安邸》的“醉”字等。

理线,即理主线,这是引导孩子走进古诗的故事层的最好办法。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我们就可以通过初读――再读――研究读等方式,在找到诗眼“送”的基础上,帮孩子梳理出与“送”相关的内容(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送”的时间――烟花三月;“送”的地点――黄鹤楼;“送”的目的地――广陵、扬州;“送”的人物――孟浩然、故人;“送”的方向――西辞;“送”的工具――孤帆。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帮孩子找到诗眼,梳理出诗歌描写的“主线”,教师必须对诗歌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二、背景分析法
诗歌描写的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在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言习惯等方面与现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这就要
求教师必须带领孩子走进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处理《别董大》这首诗时,教师先后向学生两次补充董大的资料:先是让学生了解董大这个人,知道他是个出色的七弦琴琴师,但因奸人所害,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紧跟着在理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后,补充董大琴艺高超脱俗的资料,让学生从心底里理解这样的人是不愁找不到知音的。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的意思了。

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鉴于此,在学习古诗前有必要弄清古诗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有了先知先觉。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时,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

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明白了三首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三、推敲现景法
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常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马空《诗品?含蓄》)之处。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语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启发学生融情于景,身临其境,发挥想象,使古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进而进行探求和艺术的再创。

诗人的创作是触景生情,缘情成诗。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悟诗情画意,可让学生进行想象给古诗配画,或者用简笔画再现诗景。

比如学习《草》时,我借助简笔画描绘出“离离原上草”和“一岁一枯荣”的不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学生很快进入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之中。

将推敲诗句的基础上再现诗歌的诗情画意,称为推敲现景法。

四、诵读品味法
古人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别体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层次,必须诵读。

因为诵读是不可替代的通融语言和精神的感知活动,我们要力争引领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理解古诗的故事(内容)层;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品味优美精湛的语言层;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体会丰富深厚的情感层。

而诵读的形式也要体现多样化:初读时要让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音律,再读时要做到抑扬顿挫,精读时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在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时,引导学生在初读时做到理解古诗的内容层:站在西湖边的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读品味优美精湛的语言层想象:“醉”字背后所折射的金人铁蹄下无辜老百姓的苦难人生,进而体会诗人一生中不绝的企盼与忧郁!最后则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哀叹中,体会诗人报国无门,愤慨南宋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忧国情怀。

五、吟唱悟韵法
古诗讲究音韵平仄,像音乐一样给人美感。

在学生吟诵古诗时,配上相应的古典乐曲会增添古诗的美感。

还有很多古诗,如《敕勒歌》(北朝民歌)、曹植的《七步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本身就已有谱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后反复吟唱这首古诗。

除此之外,我会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情感基调自己给古诗谱曲。

学生可运用平时熟知的音乐曲目进行改编。

比如:学了《秋思》之后,我鼓励学生用音乐吟唱,学过钢琴的同学用《秋日私语》的曲谱进行了演唱。

当学完《所见》之后,我让学生用黄梅戏调吟唱,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有滋有味。

六、分类把握法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但它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却很久远。

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关系密切的一组诗放在一起来教学。

我们不能单薄地只处理一首诗,要注重诗歌相关内容的相互链接与补充,此法亦可称为“分类把握法”。

如我们在处理《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无望时,适时补充林升的《题临安邸》、陆游的《示儿》和林景熙《读陆放翁诗卷后》的“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
东”“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部分,让学生从整个宋朝的历史入手来理解古诗,达到了很好的理解效果。

只要我们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众多的古诗文能用某一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分类,便于学生理解、体会。

专写送别的诗、专写山水的诗、专写哲理的诗等都可以进行归类。

经过这样美化、筛选,教师做到胸中有丘壑,就可以一带多。

如李白诗中有一类以想象和夸张著称的《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秋浦歌》就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古诗,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班中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新学了许多古诗,而且将以前学过的古诗进行了再学习和巩固,不仅如此,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也能有意识地引用学过的古诗文了。

(上虞市丰惠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