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
(1)用砂轮打磨,获得平整磨面; (2)使用金相砂纸按照先粗后细,依顺序进行磨制; (3)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获得光亮镜面; (4)用浸蚀剂浸蚀试样磨面; (5)显微镜观察。
四、观察试样
观察记录试样的显微组织
试样 100×
试样 400×
五、实验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利用砂纸进行打磨时用力不均匀,导致了试样的划痕深浅不一。 (2)其次,试样制作时没有掌握技巧,做了许多无用功。 (3)最后在浸蚀的时候浸蚀时间没有掌握好,试样并不是很完美
实验三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概述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 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 Fe—Fe3C 相图进行,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莱氏体+一次渗碳 体
浸蚀剂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三、实验照片采集分析
铁素体
铁素体
材料名称 含碳量(%) 浸蚀剂 放大倍数
工业纯铁 <0.02 4 % 硝 酸 100×
酒精溶液
铁素体+珠光体
材料名称 含碳量(%) 浸蚀剂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MDJ 型双目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 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成绩: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一、试验目的二、金相显微镜的结构请写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金相显微镜上的零部件实验二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一、试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金相试样制备的过程四、实验原理五、实验结果在下图中画出你所观察到的金相组织1、45号钢2、铸铁五、实验后的收获(a )20钢(100 ×) (b) 45钢(100× ) 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图5 灰铸铁显微组织 (400×) 图6可锻铸铁显微组织(200×) 浸蚀剂:4%硝酸酒精 浸蚀剂:4%硝酸酒精图7球墨铸铁显微组织(400×) 浸蚀剂:4%硝酸酒精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及观察一、试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4观察金相,绘制金相图二、实验原理1、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金相显微镜是利用光线反射将不透明的物件放大后金相观察的,它是进行金属显微分析的主要工具。

将专门制备的金相试样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放大和观察,可以研究金相组织与其成分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种金属经不同加工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鉴别金属材料质量的优劣,如各种非金属夹杂物在组织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及金属晶粒度的大小等。

因此,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与缺陷是金属材料研究的一种基本实验技术。

目前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最高有效放大倍数为1600~2000倍。

图1金相显傲镜的光学放大原理示意图当被观察物体AB置于物镜前焦点略远远处时,物体的反射光线穿过物镜经折射后,得到一个放大的倒立实象A′B′(称为中间象)。

若A′B′处于目镜焦距之内,则通过目镜观察到的物象是经目镜再次放大了的虚象A″B″。

在显微镜设计上,虚象AB正好落在距人眼250mm处,这时观察到的物体影象最清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六(优秀范文五篇)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六(优秀范文五篇)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六(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六某某某某大学实验报告(六)学院: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实验六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显微组织分析课程名称:实验题目: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及材料: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第二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课题:观察月相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 掌握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方法;3. 学习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 仪器:光学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等;2. 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1. 材料制备与表征(1)金属材料的制备:将金属原料经过熔炼、浇注、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2)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将非金属原料经过成型、烧结、热处理等工艺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3)复合材料制备:将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复合,经过混合、成型、固化等工艺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2. 材料微观结构分析(1)光学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晶界、析出相等。

(2)金相显微镜观察:将材料制成金相试样,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如相组成、组织形态等。

3. 材料性能测试(1)力学性能测试:利用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

(2)热性能测试:利用热分析仪测试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熔点等热性能。

(3)电性能测试:利用电学测试仪器测试材料的电阻率、介电常数等电性能。

4. 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研究通过分析材料微观结构、性能测试结果,探讨材料结构-性能关系,为材料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制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经过熔炼、浇注、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2. 材料表征:利用光学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仪器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材料的组织形态、相组成等。

3. 材料性能测试:根据实验要求,利用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仪器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热分析仪、电学测试仪器等测试材料的热性能、电性能。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材料结构-性能关系,为材料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年月日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

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

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三、实验步骤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实验报告班级:日期:姓名:学号:同组姓名:纯铝在不同凝固条件下凝固得到铸锭宏观组织的观察分析报告:1. 叙述纯铝铸锭中不同晶区的形成过程。

3. 简述宏观分析方法。

实验二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几种典型的二元合金平衡和非平衡显微组织及几种典型成分的铝硅合金的非平衡组织。

材料科学基础试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试验报告

配位数
2
3
4
6
8
≥1.00 12
配位多面体 哑铃形
形状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八面体
立方体 立方八面体
实例
干冰CO2 闪锌矿β-ZnS 食盐NaCl
萤石CaF2
自然Au
配位多面体的连接方式
有1/8属于该立方体 有1/4属于该立方体 有1/2属于该立方体 完全属于该立方体
晶体结构
金刚石 C
金刚石的结构
球体紧密堆积示意图
等径球体紧密堆积

12
6
3
54
12
6
3
54
AB
球体的二维密排
球体堆积第二层 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1, 3,5 位。 ( 或对准 2,4,6 位,其情形是一样的 )
堆积第三层,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
12
6
3
54
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 ABAB 堆积方式, 形成六方紧密堆积---ABAB型。
1 4 1
=2个 =1个

6
若有n个等大球体作最紧密堆积时,必定有n个八面体空 隙和2n个四面体空隙,这一结果对立方紧密堆积和六方 紧密堆积均适用。
不等大球体的紧密堆积
尺寸相差不大的异号离子
同号离子之间的排斥力增大,结构不稳定
为保持结构稳定, 异号离子往往排不紧密堆积的形式
不等大球体的紧密堆积
置关系; • 分析配位四面体和配位八面体共顶、共面、共棱连
接的情况; • 观察石墨和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模型; • 观察氯化钠、氯化铯、金红石、萤石的晶体结构; • 观察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情况。
观察结果记录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验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验

四、实验条件
1.药物天平
2.量筒
5.Na2CO3溶液(不同浓度)
8.承量瓶
9.蒸馏水
3.玻璃棒 4.烧杯(600ml)
6.秒表
7.试验用粘土
10.恩氏粘度计 (如图)
五、实验步骤
1、加水量对粘土泥浆流动性的影响的测定 取3支容量为600ml的烧杯,每杯放入80g粘土(天平精确到
0.1g),在第一杯中加入蒸馏水150ml,其余各杯中相应增加30ml 水,即180,210,2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相同的时间, 倒入粘度计中,然后测流出100ml泥浆所需的时间(秒)。 2、相对粘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验证固相反应理论,通过本实验达到进一步了解固相 反应机理;
通过测定BaCO3-SiO2系统中给定组成的固相反应速 度常数,熟悉测定固相反应速度的仪器及方法。
在另一高温炉升高到900℃保温30分钟淬冷或750℃淬冷后, 盖好电炉底盖,温到900℃,保温30分钟,然后再将样品 (第二个)淬冷。
把淬冷后的样品冷却后,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平研细 (压碎)盖上盖玻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物镜。
根据观察结果写出试验报告,并与Na2O-SiO2系统相图相对 照。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 熟悉鉴定粘土矿物组成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某种硅酸盐矿物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进行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后会稠厚起来,但在机械作用影响下(如剧烈的搅拌,振动等)又恢复
其流动性。这个性能以稠固性(稠化度,厚化度)来评定,稠固性愈大,

材料科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课设报告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日期:目录一、综述 (4)1.1 组织综述 (5)1.1.1 马氏体组织综述 (5)1.1.2 索氏体组织综述 (5)1.1.3 屈氏体组织综述 (5)1.2 材料综述 (6)1.2.1 20号钢综述 (6)1.2.2 45号钢综述 (6)1.2.3 T8钢综述 (8)二、实验过程 (9)2.1 热处理原理简介 (9)2.1.1 钢的淬火 (9)2.1.2 钢的回火 (9)2.2 实验器材 (10)2.3 金相试样加工方法、过程 (10)2.3.1 取样 (10)2.3.2 磨光 (10)2.3.3 抛光 (10)2.3.4 金相试样的化学腐蚀 (11)2.4 热处理加工方法、过程 (11)2.4.1 20号钢热处理 (11)2.4.2 45号钢热处理 (11)2.4.3 T8号钢热处理 (11)2.5 硬度测试方法、过程 (12)三、实验结果 (12)3.1热处理加工结果 (12)3.1.1 20号钢 (12)3.1.2 45号钢热处理结果 (12)3.1.3 T8钢热处理结果 (13)3.2 硬度测试结果 (13)3.2.1 20号钢硬度测试结果 (13)3.2.2 45号钢硬度测试结果 (13)四、实验结果分析 (14)4.1 组织结果分析 (14)4.1.1 20号钢金相组织分析 (14)4.1.2 45号钢金相组织分析 (15)4.1.3 T8号钢金相组织分析 (16)4.2显微图像分析 (17)4.3 硬度和组织横向、纵向比较 (17)五、结论 (18)六、参考文献: (18)一、综述1.1 组织综述1.1.1 马氏体组织综述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马氏体(M)是碳在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靠无扩散的奥氏体切变方式在钢中形成的相,是淬火钢的基本组织[1]。

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

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

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实验报告
班级:日期:
姓名:学号:
同组姓名:
纯铝在不同凝固条件下凝固得到铸锭宏观组织的观察分析报告:
1. 叙述纯铝铸锭中不同晶区的形成过程。

3. 简述宏观分析方法。

实验二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几种典型的二元合金平衡和非平衡显微组织及几种典型成分的铝硅合金的非平衡组织。

2. 学会根据已知相图及显微组织观察分析各种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掌握二元合金中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内容说明
由于纯金属性能的局限,特别是在强度方面远不能满足工业的要求,故生产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几乎都是合金。

实用合金有二元合金,也有多元合金。

而不少多元合金可粗略地作为二元合金来分析。

所以就金属材料的研究而言,二元合金是最基本的合金体系。

二元合金的主要分析方法,一是借助于合金相图以分析相的组成;二是借助于显微观察以分析显微组织的形状。

二元相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二元合金经不同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也有很丰富的内容。

本实验准备了几种典型成分的合金试样,供大家观察其平衡组织,从而进一步熟悉不同的二元相图及二元系合金中成分、组织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所用试样如下:
(a) 20钢退火态 4%硝酸酒精腐蚀;
(b) 45钢退火态 4%硝酸酒精腐蚀;
(c) T12钢退火态 4%硝酸酒精腐蚀;
(d) Al-7Si亚共晶合金铸态0.5HF水溶液腐蚀;
(e) Al-12Si共晶合金铸态0.5HF水溶液腐蚀;
(f) Al-17Si过共晶合金铸态0.5HF水溶液腐蚀;
(g) Pb-75Sn过共晶合金铸态 4%硝酸酒精腐蚀
Al-Si,Pb-Sn相图见附图。

三、实验步骤
1. 认真观察实验室准备的碳钢和其它二元合金各个试样的显微组织,联系相图了解其组织形成过程。

2. 抓住特征描绘每只样品的显微组织图,在图下注明材料名称、处理状态、浸蚀剂、放大倍数和组织名称,并用箭头把组织名称标在组织图上。

3. 计算45钢室温时自由铁素体、总的铁素体、渗碳体的含量。

4. 讨论碳钢的碳分、组织与性能关系。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描绘各样品的显微组织。

2. 详细分析各种组织形成过程。

3. 选择一、二个合金计算其平衡组织中各相的相对含量。

五、思考题
1. 试分析Al-7Si亚共晶合金平衡冷却时组织变化过程,说明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时应注意之点。

2. 对匀晶合金、共晶合金、亚共晶合金以及包晶合金如何根据相图及观察到的组织(平衡冷却与非平衡冷却之组织)分析冷却速度对组织形态的影响。

3. 试从相组成及形态特点分析低、中、高碳钢平衡组织的性能特点。

实验二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报告
班级:日期:
姓名:学号:
同组姓名:
二元合金微观组织的观察分析报告:
1. 描绘各样品的显微组织,标注其中的特征组织,并详细分析各种组织形成过程。

2. 选择其中一种合金计算其平衡组织中各相的相对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