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 三顾茅庐 七擒孟获 舌 战群儒 隆中对 火烧赤壁 白帝城托孤 七擒 七纵孟获 六出祁山 空城计 草船借箭 三气 周瑜
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俗语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
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
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三国演义简介
作家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 1400),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 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 出众。他的作品还有《三 国演义》、《隋唐志传》、 《三遂平妖传》、《残唐 五代史演传》、等小说和 《风云会》等杂剧。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 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 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成的小说。演义以史为据, 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 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 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 雄人物。
开篇诗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魏 延,庞统,黄忠 ……
魏: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张辽,司马懿, 张郃 ……
曹操: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一生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 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 古帝王同列。千百年来,对曹操的 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 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 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 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 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 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 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 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 “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

它的巨大影响力,使艺术的真实甚至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反映人性、权谋和战争的深刻巨著。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贤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愤著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 简介

三国演义 简介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
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 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 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 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三、六出祁山
空城计;造木牛流马;死诸葛吓走生仲
3.周瑜

4.司马懿
5.曹操
作《 者三 、国 版演 本义 》 的 成 书 过 程 、
第 一 节
一、《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 次” (一)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 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 编》), 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
第35回水镜曰:“关、张、赵云,
(一)诸葛出山
1、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 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毛宗岗评:“泥中龙”、“池中龙”、
“波中龙”,凡写无数“龙”字,总只为 引起“伏龙”一人而已。
毛宗岗:读《三国志》者,必贪看孔明之
四、《三国演义》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 言成就,加以适当通俗化。形成文白 相杂的语言特点。
如关羽出战华雄的一节: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 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 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 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 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戏曲小说 戏曲: 宋金元院本、杂剧中,有很多三国故事 剧作。像《赤壁鏖兵》、《关大王单 刀赴会》、《刘先主跳檀溪》、《貂 蝉女》等等。这些剧本对三国故事都 有所发展。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历 史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的独 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 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 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 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 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 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 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 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 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 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 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 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 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 《三国演义》的主旨。
独当大任的年轻都督周瑜
遥想公谨 当年,小乔 出嫁了,雄 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 笑间,强虏 灰飞烟来。
诸葛亮的羽扇
赤兔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 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 火龙飞下九天来。
皇帝玉玺
勿以善小而 不为。
吴国国主孙权
曹孟德曰: “生子当如孙 仲谋。”
蜀国丞相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 下计, 两朝开济老 臣心。
魏国丞相司马懿
魏国的栋梁才, 孔明的老对手, 西晋的奠基者。
义薄云天的关云长
勇猛豪爽的张飞
常胜将军赵云
宝刀不老的黄忠
魏文帝曹丕
所著《典 论·论文》认 为,文章者, “经国之大业, 不配之盛事” 也。
背 景
《三国演义》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三国鼎立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三国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物品
魏国的创建者魏王曹操
宁教我负天 下人,
休教天下人 负我。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内容三国演义内容篇1:《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故事速读1、《桃园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

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

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

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

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

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

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2、《温酒斩华雄》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

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3、《三英战吕布》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

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

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后来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4、《煮酒论英雄》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

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

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匙箸掉落在地。

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

5、《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第21回)6、《千里走单骑》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

”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

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寻刘备。

因无丞相(即曹操)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斩将闯关,在曹操辖境内,“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最后终于与刘备兄弟主臣相会。

下集“战官渡”,叙曹操进兵官渡,击败袁绍,兵临冀州。

7、《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等五将率兵万人担任掩护,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

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为外侧以防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

许攸密报说,袁绍辎重车万乘在乌巢,屯军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出其不意,烧掉粮草,不出三天,袁军自败。

于是曹操决心夜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草。

利用夜晚悄悄地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

果然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

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便嫁祸给张郃。

张郃在气愤之下,与高览一起烧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8、《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第37回)9、《隆中对》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

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

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

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

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

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

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

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

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10、《火烧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曹操派夏侯敦领兵十万伐新野。

孔明一一派了任务给赵云、关羽和张飞。

夏侯敦轻敌冒进,被赵云引入博望坡峡谷。

这时背后火光冲天,两边芦苇也跟着烧了起来,曹军被烧得人仰马翻。

夏侯敦从小路拼死逃走。

刘备军队大胜而回。

(第39回)11、《火烧新野》刘表因年老多病,便想将州内事务托付刘备管理。

可是刘备坚决不肯。

曹操派夏侯敦领兵十万伐新野。

谋士荀彧说∶“刘备是个英雄,又有诸葛亮做军师,不可轻敌。

”夏侯敦却不服气的说∶“刘备不过是鼠辈罢了,我一定把他捉了来。

”张飞听说夏侯敦杀来了,便对关羽说∶“曹军来了,派孔明前去迎敌便是了。

”刘备问两个弟弟迎敌之计,张飞说∶“哥哥何不派孔明去?”刘备批评张飞说∶“孔明用智,两弟逞勇,怎么能胡乱推托呢?”孔明只怕关羽、张飞两人不听调度,请刘备把剑印交给他。

孔明一一派了任务给赵云、关羽和张飞。

关羽觉得奇怪,便讥笑孔明轻闲自在。

孔明说∶“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也不服气,但见孔明剑印在手,也无可奈何。

夏侯敦轻敌冒进,被赵云引入博望坡峡谷。

这时背后火光冲天,两边芦苇也跟着烧了起来,曹军被烧得人仰马翻。

夏侯敦从小路拼死逃走。

刘备军队大胜而回。

关羽、张飞两人此时才佩服孔明的才智。

见到孔明,两人下马便拜。

12、《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七进七出,斩将夺旗,闯围救主,觑曹军百万之众如草芥。

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曹操记其名于袍上终生敬之!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之后,曹军蜂拥而来,张飞在长坂坡误解赵云已经降曹,后经解释解去疑惑。

张飞独挡曹军,命手下在桥后砍倒树木绑在马后往来奔驰作疑兵之计,飞在桥上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后关羽从江夏借到兵马,杀退曹兵,又得孔明起夏口军前来接应,刘备突出了重围。

13、、《舌战群儒》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但被诸葛亮驳斥。

之后,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周瑜也赶回柴桑来见孙权。

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

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张昭等主和派,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主战派也来见周瑜,周瑜都敷衍而过。

晚上,鲁肃引孔明见周瑜,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

周瑜说∶“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兵势又大,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

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

”鲁肃忙与周瑜争论。

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诸葛亮说∶“我笑鲁肃不识时务。

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两个人,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

”又说∶“曹操筑铜雀台,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小乔。

只须将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

”周瑜大怒,骂道“曹操老贼,欺人太甚!”周瑜说∶“你不知道,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子,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

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方才是故意试探的,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孙权升堂议事。

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

”孙权一听,拔出宝剑,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说∶“谁敢再提降曹之事,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孙权将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将,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对文武百官宣布,有不听号令者,依军法巫铩?14、《蒋干中计》曹操欲打探东吴实力,派与周瑜有旧的蒋干前往.不想周瑜早看出蒋干的目的,诱与之共寝,将假书信放于案上。

蒋看周熟睡(假寐),故查看书信,发现周与曹营的蔡瑁张允有书信来往,周又设计让蒋“无意”听见与蔡、张请人互通情报(找人演戏),故蒋干中计,报之与曹,曹操一怒之下将蔡、张二人杀害。

(第45回)15、《周瑜打黄盖》(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第46回)16、《祭七星坛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