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和舒适度。

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下面将从道路的布局、标志和信号系统、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说明。

首先,道路的布局应该满足城市的出行需求,根据交通流量和通行模式的不同,合理安排各种类型的道路。

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动脉,应宽敞、直线、双向通行,方便交通流量大的车辆通行。

次干道和支路则连接主干道和居民区,便利居民的出行。

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并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其次,标志和信号系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标志和信号灯,可以有效地管理交通流量和提高交通安全。

道路上设置合适的标志,可以指引车辆和行人正确的行进方向,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信号灯的设置可以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应该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需求,在人行道上设置合适的过街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条件。

第三,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

非机动车道应同道路分隔,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非机动车道要宽度适当,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如护栏、隔离带等,同时要与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路线相连接,形成统一的交通网络。

人行道则要满足行人的需求,宽度适宜,平整舒适,设有合适的设施如休息椅、照明设备等,方便行人停歇和行走。

最后,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合理规划公交车道、公交站点和换乘设施,方便乘客的出行,并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吸引力。

公交车道应宽敞,允许公交车优先通行,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行程时间。

城市交通设计课设

城市交通设计课设

1.基础资料整理1.1道路基本条件道路几何条件道路名项目单位A路B路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断面形式慢行一体化两块板慢行一体化两块板设计车速km/h 80km h80km h设计车辆车种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红线宽度m 60m 55m车道数车道双向六车道双向六车道车道宽m 3.6-3.7m 3.6-3.7m 中央分隔带宽m 6m 6m机非分隔带宽m 无无慢行道宽m 5m 5m交叉口几何条件项目单位进出口方向A B C D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断面形式进口拓宽无拓宽进口拓宽无拓宽进口拓宽无拓宽进口拓宽无拓宽设计车速km/h 56 56 56 56 56 56 56 56设计车辆车种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路幅宽度m 38 38 38 38 车道数车道 4 3 4 3 4 3 4 3 车道宽m 14 14 14 14 14 14 14 14车道功能划分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左转、直行、右转中央分隔带宽m 3 3 3 3 3 3 3 3 机非分隔带宽m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慢行道宽m 5 5 5 5 5 5 5 52.路段交通设计⑴道路横断面设计①设计原则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②横断面设置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此次设计的交叉口是城市快速路和城市快速路相交,推荐使用慢行一体化两块板断面,将慢行交通如行人和非机动车放在一起,慢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通过高差分离开来。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和谐、便捷、安全和舒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计原理、交通需求量预测、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设计工作;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3.增强学生与市场的对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交通设计原理1.交通规划概述;2.剖析城市交通特点;3.交通流理论;4.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交通需求量预测1.交通需求特点;2.交通数据计算方法;3.交通流量预测方法;4.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第三章: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的要求与限制;2.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原则;3.交叉口设计的数学模型;4.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路线设计方法;3.公交站点定位;4.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模式的选择;3.路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4.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要求和评价1.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和作业任务;2.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3.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4.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5.期末论文应包括所学知识的综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五、实践与实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将组织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践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实践环节的深入学习,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目标:1. 确定城市道路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2. 分析学生的需求,确定适用的学习目标;3. 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模式;4. 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案例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课程设计目的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3. 教学内容3.1 道路规划和设计原则3.1.1 道路类型和分类3.1.2 道路几何设计原则 3.1.3 道路标志和标线设计 3.2 交通流理论与分析3.2.1 交通量测算方法3.2.2 交通流模型3.2.3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3.3 道路施工与养护3.3.1 道路施工工艺3.3.2 道路养护与管理3.4 城市道路环境规划3.4.1 环境评估和影响分析 3.4.2 道路噪音与污染控制 3.5 城市道路安全管理3.5.1 交通事故分析3.5.2 道路安全设施设计 3.5.3 道路交通法规4. 教学方法4.1 教学手段的选择4.2 实践机会的提供4.3 项目案例的引入5. 教学评估5.1 评估方法5.2 评估指标与标准5.3 学绩评定6. 学生要求与考核6.1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6.2 考核方式与要求7. 参考资料7.1 专业教材7.2 学术论文7.3 相关法律法规附件:1. 城市道路规划案例分析2. 道路设计软件使用指南3. 学生作业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道路分类: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将道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

2. 道路几何设计原则:指在不同道路类型和地理环境下,确定道路位置、纵横坡度、几何形状等参数,以满足交通运输和使用的需要。

3. 交通流模型: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学原理描述和预测交通流的行为和特征的模型。

4.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通过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引导交通流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行。

5. 道路施工工艺:指道路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步骤,包括挖掘、填筑、铺设、压实等。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目的是提高和训练学生工程制图、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要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群组的学生基本掌握城市道路设计方法,熟悉国家和部门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和使用,独立完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并按时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及其图纸。

二、课程设计内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题目、设计标准、设计资料和设计依据,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2)设计说明书采用A4纸打印,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详细计算说明和参考文献,并附上相关图纸(采用A3和 A4纸) ,以及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3)设计内容随时存盘,便于检查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

(4)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设计期间不得无故缺勤。

四、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 平面设计(1)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为使直行车辆在交叉口范围能以一定速度顺利行驶,保证交叉口立面设计平顺美观,应对交叉范围相交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大超高横坡加以限制。

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公式R=V2/{127(μ±ih)}计算。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V仍采用路段规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根据以上取值,可计算出相交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

对于斜交道路,其对齐转角曲线半径应按R2 = (R1+0.5B2)Ctg2 (αmin/2 )-0.5B2计算,R 1-相交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m),B1-主要道路路宽(m),B2-次要道路路宽(m),αmin-相交道路中心线最小夹角。

(2)中心岛形状中心岛的形状应根据交通流特性、相交道路的等级和地形地物等条件确定。

原则上应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顺利完成交织运行,有利于主要道路方向车辆行驶方便,应满足交叉所在地的地形、地物和用地条件的限制。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初始条件郑州市某环形平面交叉口位于分水线地形,相交道路为直线段主干路,夹角为90度,路段行车速度为40㎞/h;一条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纵坡为2%,红线宽度为50m,为三幅路, 6车道;另一条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纵坡为1%,红线宽度为50m,为三幅路, 6车道;路拱横坡为1.5%,车道宽度0为3.5m,交叉口控制点坐标为(300.0,300.00,6.60);非机动车道宽度、机动(机动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带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正北方向自行拟定。

二、主要任务1.设计内容(1)交叉口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设计;人行道和分隔带设计。

(2)交叉口平面设计:弯道转角曲线和中心岛形状及半径确定;主要控制点坐标计(3)交叉口立面设计:主要控制点高程计算;转角曲线高程计算;高程计算。

2.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参考文献,并附上相关CAD设计图以及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说明书采用A4纸,上空和左空2.5㎝、下空和右空2㎝;标题用黑体,章条序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CAD设计图采用为A3和A4纸,图纸包括交叉口平面设计图(包括雨水口、人行横道和交通岛)、高程设计图和特征横断面图(包括照明和绿化)。

三、时间安排郑州市某环形平面交叉口设计说明书该交叉口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交叉口横断面设计,交叉口平面设计以及交叉口立面设计。

1. 交叉口横断面设计该路段为三幅路六车道90度环形交叉口,分水形路口,在设计规范基础上,横断面数据设计如下:机动车道:22m分隔带:2.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7m路缘带:0.5m道路横坡:1.5%设计图如下所示:红红线2.交叉口平面设计交叉口平面设计包含交叉口圆曲线设计,中心岛设计,环道设计,人行横道等方面。

2.1交叉口圆曲线设计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包括交叉范围相交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分道转弯式圆曲线半径以及加铺转角式圆曲线半径三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徐平 学院:能源学院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交通06-2 姓名:尹富勇 学号:310602030225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课 程 设 计指导老师: 学 院: 班 级:姓 名: 学 号:塔南路-站前路交叉口设计摘要通过对塔南路-站前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和控制现状,主要是对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行车延误,行车速度,信号周期,和高峰小时的交通需求等进行定量和定量的分析,寻找干扰机动车通行的原因,以得到塔南路-站前路交叉口拥堵的根本原因,提出综合性的改造措施,相应的改造方案和有关效益评价。

近期尚未进行路口立交改造,但交通矛盾特别突出,为此设计尝试从交通需求管理和运输供应改善两个方面着手,以求比较合理的改善该交叉口的拥堵现状,提高该路段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交通量通行能力饱和流量延误信号配时效益评价1 课题来源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瓶颈。

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交叉口的进口道设置不合理,缺乏恰当的交通渠化设施,信号配置不合理。

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大型交叉口,对存在拥堵的城市道路网,影响较大。

塔南路-站前路四路交叉路口是一个平面交叉口,它西接火车站,目前为平面渠化加信号控制,信号控制为五相位控制,路幅东西向(塔南路方向)为一块板形式,南北向(站前路方向)为三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东西向为52米,南北向为48米。

该交叉口高峰期间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比较大,且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影响比较大,在上下班车流高峰期间,节假日极端情况下进口道机动车排队较长,非机动车的过街量较大,且秩序混乱。

2 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塔南路-站前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和控制现状,主要是对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行车延误,行车速度,信号周期,和高峰小时的交通需求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寻找干扰机动车通行的因素和拥堵的原因,提出综合性的改造措施和相应的改造方案,进行有关效益评价。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1:介绍1.1 项目背景1.2 目标和目的1.3 范围和约束2: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2.2 功能需求2.3 非功能需求3: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3.1.1 系统架构3.1.2 数据流图3.2 模块设计3.2.1 模块13.2.1.1 功能13.2.1.2 功能2 3.2.2 模块23.2.2.1 功能1 3.2.2.2 功能2 4:数据库设计4.1 数据库结构4.2 数据库表设计4.3 数据库关系设计5:界面设计5.1 用户界面5.2 系统界面6:数据流程设计6.1 用户使用流程6.2 系统执行流程7:安全性设计7.1 用户认证与授权7.2 数据保护与隐私8:测试计划8.1 测试目标8.2 系统测试方法8.3 测试计划表9:部署计划9.1 环境要求9.2 部署步骤9.3 风险评估10:维护计划10:1 维护策略10:2 更新计划10:3 维护任务安排11:附件11.1 附件1:数据字段定义 11.2 附件2:界面设计图 11.3 :::12:法律名词及注释12.1 法律名词1:注释12.2 法律名词2:注释:::附件:1:数据字段定义:详细描述数据库表的数据字段及其类型、长度和约束等信息。

2:界面设计图:包含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图,展示了各个模块的界面布局和交互方式等。

3::::(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 注释1:详细解释法律名词1的定义及其相关意义。

- 注释2:补充法律名词1的相关法规或判例等信息。

2:法律名词2:注释- 注释1:详细解释法律名词2的定义及其相关意义。

- 注释2:补充法律名词2的相关法规或判例等信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2015届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 ********
学生姓名侯明晓
指导教师孙海龙
完成日期 2017年 2月 28日
一、课程作业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城市交叉口平面和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能力,掌握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作业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围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而展开,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包括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缘石半径的计算等内容。

2、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包括交叉口的路段的指路标志、指示标志以及道路标线等内容。

三、交叉口设计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 20-2006);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四、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1、工程设计背景
(1)本交叉口位于中城市, 该道路位于光明城市。

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主干路为双向六车道相交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由主干路与次路相交,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m,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为45m;
(3)道路等级:交叉口的形式为十字型交叉口;
(4)设计速度:50km/h。

(5)交通组成:小汽车和自行车。

2、交叉口平面设计
(1)交叉口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选择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1本设计为主干路采用四幅路,其横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由于主干路车道交通组织形式为混行交通,并且设计为50km/h,,所以选择机动车道宽度3.5m。

(3)非机动车道宽度
单一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

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

根据中国各城市多年来的设计实践,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采用3.5m
(4)人行横道宽度
人行过街斑马线宽45厘米,间距60厘米,长度根据过街人流量确定,常用500厘米和600厘米。

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5)路侧带宽度
两侧带的最小宽度规定为2.0m至2.25m,根据设计车速,本图设置为2.1m。

(6)分车带、路缘带、安全带宽度和侧向净宽
(7)缘石半径的计算
R1为缘石半径,其取值应符合下表
右转弯设计车速(km/h)30 25 20 15
35-40 25-30 15-20 10-15 无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
荐转弯半径(km/h)
30-35 20-25 10-15 5-10 有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
荐转弯半径(km/h)
(8)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驾驶员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1,开始制动汽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所行驶距离S2 (制动距离),再加安全距离S0 (5~10m)。

停车视距 - 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St=S1+S2+S0=(u1t/3.6)+u12/(254φ2)+S0
式中:t——驾驶员反应时间,取2.5s;
φ2——路面与轮胎之间的纵向摩阻系数,因轮胎、路面、制动等条件不同而异,计算停车视距一般按路面潮湿状态考虑;
u1——行驶速度。

当设计速度为120~80km/h时为其85%;当设计速度为60~40km/h时为其90%;设计速度为30~20km/h时为其100%。

本图设计速度为
50Km/h,所以取90%。

由此计算得约为60m。

(9)交叉口道路的几何条件
(10)交叉口的几何条件
A B C D
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道路等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道次干道主干路主干路次干道次干道断面形式四块板四块板二块板二块板四块板四块板二块板二块板设计车速km/h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设计车辆车种
标准小
汽车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路幅宽度m 45.5 45.5 28 28 45.5 45.5 28 28 车道数车道 4 3 3 2 4 3 3 2 车道宽m 3.5 3.5 3 3 3.5 3.5 3 3
车道功能划分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左直右
专用车

中央分隔带宽m 3.5 3.5 —— 3.5 3.5 ——机非分隔带宽m 2 2 2 2 2 2 2 2 非机动车道宽m 3 3 5 5 3 3 5 5 人行道宽m 2 2 2 2
3、交叉口标志标线设计
(1)道路标志设计
○1指路标志设置
○2指示标志设置
○3行人过街标志
(2)道路标线设计
○1分车道线设置:虚线
○2行人横道线设置:宽为4m
○3左转弯线设置:黑色实线
4、交叉口平面设计成果图
附上A3图幅的设计图(AutoCAD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