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知识重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贯:连贯贯通横贯全神贯注棋:象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5.反义词:沉着——惊慌崎岖——平坦激动——平静坚强——软弱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6.近义词:英勇——勇敢掩护——保护沉着——从容崎岖——坎坷依托——依靠屹立——耸立豪迈——豪放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8.课内问题:(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答: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答:第一部分: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峰顶歼敌。
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
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4)可不可以把课文题目中的“五壮士”换成“五战士”?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战士”仅仅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不含歌颂的意味。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归纳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生字组词寇kòu草寇、日寇、敌寇)冀jì希冀、冀求、冀北)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弹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抡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贯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棋qí象棋、棋子、下棋)悬xuán悬案、悬念、悬殊)沸fèi 沸水、沸点、沸腾)涧jiàn深涧、山涧、溪涧)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屹yì屹立、屹然不动)悦yuè喜悦、愉悦、悦耳)屈qū委屈、屈服、冤屈)多音字绷bēng(绷带)běng(绷着脸)弹dàn(子弹)tán(弹琴)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近义词进犯──侵犯崎岖──蜿蜒屹立──耸立眺望──遥望豪迈──豪放沉着──冷静奉命──遵照相继──连续依托──依靠惊天动地──震天撼地气壮山河──气吞山河反义词集中──分散沉着──慌张崎岖──平坦英勇──懦弱惊天动地──风平浪静豪迈──狭隘昂首挺胸──垂头丧气斩钉截铁──犹豫不决词语理解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狼牙山五壮士》 知识清单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清单一、故事背景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1 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
9 月 25 日,日伪军约 3500 余人围攻易县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二、五位壮士的姓名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三、战斗经过1、诱敌上山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担负起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他们故意把敌人引向狼牙山的主峰棋盘陀,那里是一条绝路。
2、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
3、舍身跳崖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弹尽粮绝。
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四、英勇事迹的意义1、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五位壮士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毫不退缩,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顽强。
2、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他们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斗志,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的坚定决心。
3、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狼牙山五壮士在生死关头,选择了舍生取义,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五、相关纪念1、纪念塔为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2、影视作品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六、对后人的启示1、爱国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行为彰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我们要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英勇顽强的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习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3、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感,并为之努力奋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我们步入了第二单元的深刻篇章,其中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以其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本文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歌。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梳理并归纳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与文学体裁●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狼牙山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英勇抗击日寇,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文学体裁:记叙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描写,生动再现了历史场景。
二、作者信息●作者:本文为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课文,具体作者可能因教材版本或改编者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内容均基于真实历史记载。
三、重点字词●生字: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屹立(yì lì):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tiào wàng):从高处远望。
●多音字:本课未直接出现典型多音字,但需注意“转”字在此处读zhuǎn,表示改变方向、位置等;而在“转动”中读zhuàn,表示绕圈移动。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英勇—勇敢,掩护—保护反义词:崎岖—平坦,胜利—失败四、修辞手法●比喻:文中虽未直接出现明显的比喻句,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称号本身即是对他们英勇形象的生动比喻,象征着他们如狼牙般锋利、坚韧不拔。
●排比: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描写通过排比手法,突出了每位战士的英勇形象,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讲解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
学交流。
斩 钉 截 铁 走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
地说பைடு நூலகம்一声“ !”带头向棋盘陀走
5.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答:第一部分:接受任务。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第三部分:引上绝路。第四部分:峰顶歼敌。 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6.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 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 士”之举。
多音字: 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 弹dàn(子弹)tán(弹琴) 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
近义词: 进犯──侵犯 崎岖──蜿蜒 屹立──耸立 眺望──遥望 豪迈──豪放 沉着──冷静 奉命──遵照 相继──连续 依托──依靠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 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 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 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 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重点知识汇总带习题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不挠。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造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5.反义词:沉着——惊慌崎岖——平坦激动——平静坚强——软弱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6.近义词:英勇——勇敢掩护——保护沉着——从容崎岖——坎坷依托——依靠屹立——耸立豪迈——豪放《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练习答案(1)朗读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及课文知识点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1.生字组词: (2)2.多音字: (2)3.形近字: (3)4.词语解释: (3)5.反义词: (4)6.近义词: (4)7.课文主题思想 (4)8.课内问题: (5)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 知识清单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清单一、背景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主力和抗日根据地。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八路军和当地群众奋起抵抗。
二、人物介绍1、马宝玉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元皂村,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
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始终冲在最前面。
2、葛振林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
在狼牙山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战斗。
3、宋学义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孔村人。
他在战斗中表现顽强,坚决与敌人抗争到底。
4、胡德林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郭村。
在战斗中,他毫不退缩,展现出坚定的抗日决心。
5、胡福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郭村人,胡德林的堂弟。
在狼牙山战斗中,与兄长并肩作战,英勇杀敌。
三、战斗经过1941 年 9 月 25 日,日伪军约 3500 余人围攻易县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某部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七连完成掩护任务后,留下六班马宝玉等 5 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5 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四、狼牙山地理环境狼牙山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这里地势险要,山峰陡峭,为五壮士的英勇战斗和顽强抵抗提供了一定的地理条件。
五、战斗意义1、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2、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
3、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敌人认识到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
六、后世纪念1、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纪念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重点
1、《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接受任务(略)——
痛击敌人(详)——引上绝路(略)——顶峰歼敌(详)——跳下悬崖(详)五部分内容。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理解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
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B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C这句话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3、课文两次讲到完成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为什么这样写?
写了两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段有一次。
重点写了第二次完成任务,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战斗的艰难和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4、表示团结一心的成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表示发奋图强的成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表示勇敢顽强的成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