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模数计算
灌溉流量计算方法

(modulus of irrigation water)又称灌水率。
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水模数的单位为m3/(s·100hm2),用于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
不计入渠道输水、配水和田间损失的灌水模数称为净灌水模数。
可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定额逐一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一种作物一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的计算式为:q=am/(86.4T)式中, q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m3/(s·100hm2); m 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m3/hm2; T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a为某种作物种植面积与总灌溉面积之比;86.4为单位换算系数。
编辑本段应用灌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灌水模数的计算值有很大影响,应审慎选定。
灌水延续时间越长,灌水模数越小,渠道设计流量也小,相应的工程费用也较低。
但作物的生长可能由千灌水不及时而受到影响。
将灌区内同时灌水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叠加,即得某时段的灌区净灌水模数。
以时段为横坐标、以灌区净灌水模数为纵坐标所点绘成的柱状图称为灌水模数图。
为了使渠道供水均匀,减少水量损失和便于管理,往往要对初步绘制的变化幅度很大的灌水模数图进行调整。
调整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主要是调整灌水延续时间)和在允许范围内前后移动灌水日期,这可部分消除净灌水模数的高峰、低谷及间断现象。
最小灌水模数一般不应低于设计灌水模数的30%,渠道供水间断时间不宜少干2~3d。
选取出现时间较长(一般为20d以上)的最大净灌水模数作为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设计灌水模数,中国北方旱作物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约为0.45 m3/(s·100hm2),南方水稻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约为0.67~0.9m3/(s·100hm2)。
对于大型灌区,由于各分区的作物种植比例及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区计算净灌水模数,推算各分区所属渠道的设计流量。
(1) hm2这是指公顷,一般用于土地面积的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ωb·q n……………………… (C1)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

四、 灌水率(灌水模数)
• 概念: 灌区单位面积(国内通常以万亩计算)所需 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 某种作物一次灌水需要的净流量
q净
m1
8.64T1
(一)影响灌水率的因素
灌溉用水量
• 本节课主要内容:
– 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
–掌握单一作物灌溉用水量和灌区多 种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
–掌握灌水率计算 ,并能进行灌水率 图的绘制和修正
• 灌溉用水量
– 定义: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水源供给的总灌溉用 水量。
– 灌溉用水量影响灌溉工程规模 – 影响灌用水量的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
• 它可以衡量全灌区灌溉用水是否合适。 • 若灌区局部范围的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与全
灌区类似,则可以用于推算局部范围内的 灌溉用水量 • 灌区的种植比例已经根据农业发展计划确、多年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和灌溉用水频率曲线
• 计算方法:配线法 PIII型曲线。 • 步骤:
二、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 净灌溉用水量:某作物一次灌水灌到田间的水量: W净i=mi Ai (m3)
Ai -第i种作物的灌溉面积, mi -第i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可得到某种作物用水过程线
全灌区任何一个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W净),是该时段内 各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之和,W净=ΣW净I
据此可求得典型年全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过程线。(直接法)
• 2.修正的原则 A: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 时间; 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B:调整后灌水率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 最大灌水率的40%。
灌浆工常用计算公式A

目录一、用料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灰比与比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变稀变浓的加料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每公升浆液中的水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用浆液体积和比重求水泥、水、水灰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波美度与比重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水玻璃稀释时的加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杂项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5)钢筋重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1 作物需水量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特性1、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2、存在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几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棉花开花至幼铃形成期小麦拨节至灌浆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使用水不至过分集中;2、在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正处需水临界期的作物。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

作者简介:刘成,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摘要:以天门市卢市镇等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ExcelVBA编程便捷、准确地实现渠道流量的推算,解决了以往依靠手工试算的繁琐工作,进而提高渠道断面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关键词:土地整理;ExcelVBA;渠道流量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渠系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部分,而流量推算是渠道断面设计的直接依据。
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属小水利,渠道尺寸一般不大。
但是为了满足田块灌排,土地整理项目区渠系密度较大,手工试算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本文将以斗渠的流量推算为例,阐述应用Excel公式编辑和ExcelVBA方法实现渠道流量的批量推算。
1各级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综合考虑设计渠道的工程量、灌溉方式及其设计水力要求等因素,项目区采取续灌方式。
①设计灌溉标准下,项目区毛灌水率(灌水模数)的确定灌水模数又称灌溉率,它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灌溉的净流量,它是根据灌区作物的灌溉制度来制定的。
q= (1)式中:q—设计灌水模数(m3/s•万亩);m—作物的净灌水定额(m3/亩)(稻田灌水定额一般采用泡田定额,根据当地经验,泡田的净定额取70m3/亩);a—该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项目区全为水田,取a=1);T—泡田延续时间,取7天;t—每天灌水时间,一般自流灌溉取24h,提水灌溉取20h —22h;项目区采用提水灌溉,灌水时间以22小时计。
计算得:q=1.26m3/s•万亩)。
②灌溉控制面积的确定。
灌溉控制面积确定为灌区内实际需要灌溉面积,每条斗(农渠)下控制一定的灌溉面积。
③项目区续灌条件下设计流量的计算。
项目区续灌条件下渠道设计流量,按照下式计算:Q = q•A/η(2)式中:Q——设计流量(m3/s);A——灌溉面积(亩);η——渠道水利用系数(现浇混凝土矩形渠渠道取0.85)。
计算得出的渠道设计流量未考虑项目区的气候变化、灌区面积可能发展等因素,需计算渠道加大流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目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四、计算题(20分)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亩,设计降雨量P=150㎜,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取0.8m。
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灌溉,灌溉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用水量平衡方程在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SPAC系统:将土壤-植物-大气看做一个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量,又称腾发量。
3.作物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田间持水量(率):当悬着毛管水达到毛细管最大持水能力时,悬着毛管水的平均含水量(率)。
5.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种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者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简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各指什么?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旱田中由于降水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2.简述作物实际需水量的计算过程。
(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3.简述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灌水定额是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4.如何计算管道式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扬程?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就是涉及管线上同时工作的喷头流量之和,再考虑一定数量的损失水量;喷灌系统的设计扬程是在设计管线中的支管入口压力水头的基础上,考虑沿线设计管线的全部水头损失、水泵吸水管的水头损失,以及支管入口与水源水位的地形高差得到的。
压实度灌水法计算公式

压实度灌水法计算公式压实度是指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而灌水法是测定压实度的一种常用方法,那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压实度灌水法的计算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这标准最大干密度是咋来的。
一般呢,是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的。
比如说,把土样放在特定的仪器里,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和计算,就能得出这个标准值啦。
说到这灌水法,它的原理其实挺简单。
就是往挖好的试坑里灌入水,通过测量灌入水的体积,再结合试坑内土的质量,就能算出土的密度啦。
那这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压实度 = (所测干密度÷标准最大干密度)× 100% 。
这里面所测干密度的计算就有点复杂咯。
假设咱们在工地上,有一个要测试压实度的区域。
工人们按照规定挖好了一个试坑,那这个试坑的形状一般是圆柱形的。
接下来,咱们就开始往里面灌水。
这灌水的过程可得仔细喽。
得看着水慢慢灌进去,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得保证水把试坑填满,还不能溢出来。
然后,用量筒准确地测量灌进去的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就是试坑的体积。
再把试坑内的土取出来,称一下质量,然后放到烘箱里烘干,得到干土的质量。
用干土的质量除以试坑的体积,这就得到了所测的干密度。
有一次我在工地上,亲眼看到工人们做这个测试。
那天气可热了,大太阳晒得人直发晕。
但是工人们一点都不敢马虎,认真地挖试坑、灌水、测量。
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可能是经验不太足,在测量水体积的时候有点着急,结果读数读错了。
还好旁边的老师傅及时发现,重新测量,这才保证了数据的准确。
最后把算出来的所测干密度除以标准最大干密度,再乘以 100% ,就得出压实度啦。
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每个步骤都要认真仔细,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压实度数据,保证工程的质量。
不然的话,要是压实度不达标,将来这路可能就会出问题,影响大家的出行安全。
总之,压实度灌水法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实际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水模数计算
——摘自河海大学编《农田灌溉与排水》P 54
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要的田间净灌水流量叫做"净灌水模数",简称"灌水模数",又叫做"灌水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灌溉面积不是某次灌水时的实际受水面积,而是指该工程控制范围内的总灌溉面积。
换句话说,就是把实际受水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水流量分摊到整个灌溉面积上去。
灌水模数根据灌水定额、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水延续时间按下式计算:
Tt m
q 36.0α=
q ——灌水模数[m 3/(s*万亩)];
a ——某种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百分数;
m ——某种作物的灌水定额(m 3/亩);
T ——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
t ——每天灌水的小时数。
机械提水灌区,考虑到机械的停歇,一般以20~22h 计;自流灌区为了减少水量损失和提高灌水工作效率,一般都是连续灌水,以24h 计。
灌水延续时间与作物种类、灌溉面积、土壤性质及农业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必须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灌水延续时间。
中国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水延续时间大致如下:
水稻——泡田期灌水7~15昼夜;生育期灌水3~5昼夜;
(小麦、棉花——略)
玉米——拔节抽穗期10~15昼夜,开花期8~13昼夜。
修正灌水模数图时,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时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不变,不得不变动时,灌水中间日的前后移动不能超过3d,最好是向前移动。
可调整非关键用水时期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延续时间,使修正后的灌水模数图比较均匀、连续,一般要求最小的灌水模数不小于最大灌水模数的40%。
设计灌水模数的选择:设计灌水模数是推算渠道设计流量的依据,一般是在修正后的灌水模数图上选择最大灌水模数作为设计灌水模数。
据调查统计,万亩以上的水稻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为0.45~0.6m3/(s*万亩),万亩以上的旱田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为0.2~0.35m3/(s*万亩)。
在生产实践中,有时也用计入渠系输水损失水量的灌水模数作为评价灌区管理水平的指标,它是用总灌溉面积除渠首引水流量而得,我们把计入输水损失的灌水模数叫做“毛灌水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