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技巧]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技巧]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细集料的筛分试验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1.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3)摇筛机;(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5)其他:盘子、毛刷3.试验操作和步骤(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

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

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

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

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通过百分率Ri(%)=100-A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试验二;沥青混合料筛分——水筛法实验步骤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用砂的颗粒级配,以此确定该用途砂的粒径分布状况和粗细程度。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题可能设计的方面1.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某砂筛分结果(分计存留量)如下(砂样重500g)筛孔( mm)9.5 4.75 2.36 1.180.60.30.15< 0.15砂筛余量( g)02540801301257525设计通过范围100100-90100-7590-559-3030-810-00 0试用细度模数评价砂的粗细程度,绘出级配曲线,并分析是否符合级配设计要求。

答案:筛孔9.5 4.75 2.36 1.180.60.30.15< 0.15( mm)砂筛余量( g)02540801301257525分计筛余百分率058162625155(%)累计筛余百分率051329558095100(%)通过百分率(%)100988771452050设计通过范围100100- 90100-7590-559-3030-810-00 0(以上分计、累计、通过各 2 分)计算细度模数(1329558095)55(2 分)M10052.6。

(2 分)由细度模数得出该砂为中砂,满足设计通过率要求(级配曲线图省略)2.水泥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抗折强度: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

应舍去超出值再取平均值后作为抗折强度,如有两个超出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3.4kN , 3.2kN, 3.5kNR 1.5FLL =100mm , b= 40mm b38.0MPa ,7.5 MPa , 7.7 MPaR=7.73 MPa抗压强度:以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六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取剩余五个值的平均值后作为结果,如果五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五个结果平均值的± 10%,试件作废。

77.3kN , 76.5kN, 76.2kN , 73.0kN , 74.2kN, 65.3kNp Fa=40mm48.3MPa , 47.8 MPa , 47.6 MPa , 45.6MPa , 46.4 MPa , 40.8MPa P=47.1MPa3.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FLf L=450mm,b=150mm,h=150mmbh2Fp a= 150mmA无论抗折抗压强度均取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中值的±15%,取中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有两个超出中值的±15%,试件作废。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细集料的细度模数是用来衡量细集料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的一个参数。

在工程中,细度模数对混凝土、沥青等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粒径分析实验,可以得到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筛孔分析法细度模数的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筛孔分析的结果。

首先需要取一定量的细集料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孔进行筛分。

然后,对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量进行称重。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粒径曲线图,即颗粒的累积百分比与粒径的对应曲线。

细度模数可通过计算曲线上不同百分比对应的颗粒径值的比值得出。

2.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是通过使用一种称为恒速筛的仪器,测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量。

通过对所有筛孔的颗粒量进行累加,并据此绘制粒径曲线图。

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与筛孔分析法相同。

3.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是通过其他参数间接计算得到细度模数。

常见的参数有风格系数、均匀系数和曼宁粗糙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通过实验测定或经验公式来得到。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计算细度模数。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计算细度模数的一般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需求,采集一定量的细集料样品。

2.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制样处理,确保样品充分代表整体。

3.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粒径分析。

4.根据实验数据或已知参数,计算出对应的细度模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得到略有不同的细度模数值,但这些差异通常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细度模数的实际意义在于评估细集料颗粒大小的分布均匀程度。

一般而言,较高的细度模数表示颗粒分布更加均匀,而较低的细度模数则表示颗粒分布不均匀。

正常情况下,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范围在2.2到3.2之间,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对细度模数进行调整。

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对于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熟练掌握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工程质量控制和材料配比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拌合、浇筑、养护等)有关。

因此,了解各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对合理选择材料及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称为骨料(集料)。

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石构成的坚硬骨架可拟制由于水泥浆硬化和水泥石干燥而产生的收缩。

混凝土中砂的作用是调节比例,使配合比最优,从而在少用水泥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

一、混凝土用细集料(砂)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粒径为0.15~4.75的集料为细集料(砂)。

砂按产源有天然砂或人工砂。

天然砂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海砂、山砂及河砂。

山砂的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

河砂的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

因而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山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强度较高,而河砂则与之相反。

人工砂是由人工采集的块石加工而成的,棱角多,较洁净,但造价高。

工程中常选用河砂配制混凝土。

混合砂是由人工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砂,它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把人工砂和天然砂相混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降低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一般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可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

根据砂用途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或建筑砂浆)。

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建筑用砂通常分为粗、中、细三个级别。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D-26-2-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水洗法)

D-26-2-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水洗法)

34.1
38.8
61.2
21.0 18.8
19.9
58.7 41.3
7.9 21.0 11.2 12.1
10.5 19.6 12.4 11.9
9.2 20.3 11.8 0.0
67.9 88.2 100.0 100.0
32.1 11.8 0.0 0.0
筛分曲线图
级配上限
级配下限
筛分级配
第1组
第2组
平均
细 集 料 筛 分 试 验 记 录(水洗法)
(试验编号:

建设项目: 合同号: 样品名称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路段
D-26-2 (自/抽)检:
工程名称
用途
烘干试样质量
m1(g)
第1
组 m1= 第2
1000
(g )
组 m1=
1000 (g )
水洗后烘干总质
量m2(g)
第1
组 m2= 第2
878.8 (g )
细度模数Mx计算
100
Mx=[(A0.15+A0.3+A0.6+A1.18
90
+A2.36)-5A4.75]/100=
分计筛余百分率 (%)
1 0.0 5.6 33.3
2 0.0 3.8 34.9
平百均分筛率余 (%)
累计筛余 百分率Ai
(%)
通过 百分率
(%)
0.0
0.0 100.0
4.7
4.7
95.3
80
2.61
2.56
2.58
70
备注:试验规程T0327-2005
通过量(%)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

细度模数计算

细度模数计算

细度模数计算公式
1、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2、例子:
称取砂子500g已知(方孔)㎜、(方孔)㎜、(方孔)㎜、(方孔)㎜、(方孔)㎜、(方孔)㎜各筛上的分计筛余重量为39g、77g、70g、78g、95g、106g和筛底34g求其细度模数。

在细度模数计算器输入39g、77g、70g、78g、95g、106g就可以计算出以下结果:分计筛余重量为:39g、 77g、 70g、 78g、 95g、 106g
筛余百分数:%、%、14%、%、19%、%
累计筛余:39 g、 116 g、 186 g、164 g、 359 g、465 g
累计筛余百分数:%、%、%、%、%、93%
损失:500-(39+77+70+78+95+106)=35 g
散失:(500-(39+77+70+78+95+106+34))/500=%(即散失:35-34=
1 g)
细度模数:((++++93)-5*)/()=
3、细度模数的意义:
注:1μm(微米)=1×10-6m(米)
4、配制高强度混凝土
必须经试配确定还要看水泥强度具体多少
水灰比取和三个值分别进行试配
看试配的工作性如何如果距离远还要考虑损失(这点很重要)
砂率应该在左右然后根据试配调整保证又足够粘聚性不至离析
石子的粒径必须要小于25mm的碎石砂子细度模数左右最好
另外砂石必须要进行清洗做到基本不含泥和泥块
然后就是看强度了做好强度曲线定好具体水灰比
我个人建议最好是煤灰矿粉双掺如实在没矿粉煤灰掺量应在25%左右
保证起后期强度的持续增长。

细集料筛分检测试验时注意事项

细集料筛分检测试验时注意事项

细集料筛分检测试验时注意事项作者:张艳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2期摘要:对于结构工程预拌混凝土中,细集料是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对混凝土强度质量有密切关系,在含泥量等其它检测指标等同条件下,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越低,表示该集料的颗粒越小,单位重量的表面积越大,需水量增大,在水泥等胶凝材料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有降低混凝土强度的负作用。

关键词:细度模数;含泥量;表观密度一、依据例举细集料用在桥梁工程筛分(干筛分)检测试验。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试验依据);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判定依据);二、细集料筛分试验三、计算步骤: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质量通过百分率时,准确到0.1%;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2)砂的筛析试验记录,例举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干筛分)四、其他检测参数记录2)表观密度的两次差值不得超过0.01g/cm3;結果保留3位小数。

3)含泥量两次平行试验不得超过0.5%。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结果判定1)按细度模数指数,砂的粗、细正常可分为三类:1、Mx=3.7~3.1 为粗砂2、Mx=3.0~2.3 为中砂3、Mx=2.2~1.6 为细砂(注:Mx该细集料细度模数指数2.32)检测结论:经检测,该集料样品细度模数为2.60,表观密度2.713g/cm3,含泥量2.4%,检测结果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要求。

六、结语除了对原材料的控制外,每一个检测细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都存在着极多或微呼影响。

只有检测人在检测工作中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履行合同赋予的职责和权利,切实履行好监督和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试验检测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使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走上规范。

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作者单位:台州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题可能设计的方面 1.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分计、累计、通过各2分) 计算细度模数 6.25
1005
5)9580552913(=-⨯-++++=
M (2分)
由细度模数得出该砂为中砂,满足设计通过率要求(级配曲线图省略)。

(2分)
2.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抗折强度: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

应舍去超出值再取平均值后作为抗折强度,如有两个超出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3
5.1b
FL
R =
L =100mm ,b =40mm , MPa , MPa
R= MPa
抗压强度:以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六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取剩余五个值的平均值后作为结果,如果五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五个结果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 , , A
F
p =
a=40mm
, MPa , MPa , , MPa , P= MPa
3. 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2
bh
FL
f =
L=450mm ,b =150mm ,h =150mm A
F
p =
a =150mm 无论抗折抗压强度均取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中值的±15%,取中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有两个超出中值的±15%,试件作废。

4. 混凝土强度评定
设计强度为C30的水泥混凝土,施工抽检了10组试件,其28天的抗压强度(标准尺寸试件、标准养生)如下:
、、、、、、、、,,
试评定该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取判定系数k1=,k2=)。

解答:1、MPa n
k
R n i
n 88.33,
10==
=∑
MPa n k k S n i n 763.31
)
(2
=--=

R=30MPa R min =
MPa S K R n n 817.31763.37.188.331=⨯-=-
MPa R 279.0309.0=⨯=
∴R S K R n n 9.01>-
MPa R 4.28min = MPa R K 27309.02=⨯=
∴R k R 2min > 判定结果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 3
需用水泥320kg ,求1m 3
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
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解答:(1)计算基准配合比
∵水泥浆用量增加10% ∴基准配合比应为: ::=1::
58.0=C
W
(2)水泥=320kg (已知) 水=320×=186kg 砂=320×=621kg 石=320×=1254kg (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 石=1254(1+1%)= 1267kg
水=186-(621×5%+1254×1%)=142kg 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142×=57kg 水泥=128kg 砂=652×=261kg 石=1267×=507kg
2. 某工地用水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1::,W/C=。

砂、石的表观密度分别为cm 3
、cm 3
,未使用任何外加剂。

试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所需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答案:(1)设水泥用量为x 10001070
.2365.25.11.35.0=++++
x
x x x =990 x=396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396kg 水=198kg 砂=594kg 石=1188kg (2)施工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396kg 砂=594(1+)=624kg 石=1188(1+)=1200kg 水=198-594××=
(3)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 水泥=396×=
砂=624×=250kg 石=1200×=480kg
3、试拌15L 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材料:水泥,水,砂,石子。

测得坍落度为25mm ,调整时增加水泥浆用量5%后,坍落度符合要求,且粘聚性、保水性基本良好,测得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为2430Kg/m 3。

试求调整后1)混凝土的配合比为多少 2)每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用量为多少 答案:
C :S :G=(1+5%)::=1::;W/C== (5分) C=2430/(1+++)=353kg (2分) S=353*=646 kg (1分) G=353*=1236 kg (1分) W=353*=194 kg (1分)
6.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所需拌和物用量 确定沥青混合料试样:
方法一:取标准试件1200g ,大型试件4050g
方法二:已知混合料密度,可以根据试件标准尺寸乘以, 根据沥青含量与矿料比例确定个材料用量:
假设混合料质量1200g 。

沥青含量5%,碎石:石屑:砂:矿粉=35:30:28:7 沥青的用量:1200×5%=60g
碎石用量:(1200-60)×
7
28303535
+++=399g
石屑用量:(1200-60)×7
28303530
+++=342g
砂用量:(1200-60)×7
28303528
+++=
矿粉用量:(1200-60)×7
2830357
+++=
成形试件后测定试件高度:标准试件:± 大型试件:± 否则调整用量: 调整以后用混合料质量=
所得试件的高度
原混合料质量
要求试件高度⨯
7.无机稳定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用量确定
已知水泥稳碎石试件最大干密度为cm3,最佳含水量%,问试件所需材料质量: 解答:试模体积直径为150mm ,高为150mm 。

体积V = cm3, 质量×(1+%)××98%=6373g 8、 含水量计算
现有土样200g ,已知含水量10%,先欲制备含水量为15%的土样,问需加水多少克入预备配制含水量为6%的土样,问需怎样处理(最少两种方法)
9、进行马歇尔试验.
一组5个试件,测得的稳定度、、8.5kN、9.6kN、14.0kN,计算该组马歇尔试件的稳定度(试验数目为5时,其k值取。

解:平均值X=++++14)/5=;
标准差
S= KS=*= X5-X==大于标准差的k倍()故该值应舍去。

稳定度=(+++)/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