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9种认知扭曲

合集下载

常见的10个认知偏差

常见的10个认知偏差

常见的10个认知偏差当你遇到问题时,一个选择之一是改变自己对问题的认知。

人们有时坚持扭曲自己的认知,认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记都是正确的。

事实却是,你的认知经常不正确,尤其在感情用事的情境下。

所以,一个拓展认知的方式是承认自己的认知方式可能是错误的。

1.如何集中注意力影响你的认知。

当脑中有个想法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那个想法的证据而忽略掉那些证明想法不对的迹象。

这个被称为定向偏见。

如果你坚信自己穿红色汗衫总是很幸运,就会倾向于聚焦于这个思路成真的事件而忽略一些没有穿这件汗衫却很幸运和穿了这件汗衫却不幸运的事件。

民主党人会寻找自己正确的的证据和共和党人错误的证据,反之亦然。

人们倾向于寻找和注意能够证明自己信念的事实。

2.绝大多数人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将人们和经历分门别类。

人们也会将可能无关的结果与前提连接起来。

如果一位穿着紧身裤脚蹬细高跟鞋的性感红发女郎与你的丈夫调情并且惹恼了你,你也许会倾向于对下一个遇见的穿高跟鞋的女人有疑虑。

人们倾向于相信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点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也会一致,而事实并不总是这样。

3.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之后的感知和判断。

有时候,买车的过程可以很好的解释它怎样作用。

一台车的标签价是25000元,但售货员给你一个特价。

20000元可以开走它。

此时,20000块是个不错的价格。

好便宜。

这被称作锚定效应。

你对这台车的价值估测被定为25000左右。

4.如果你想象一件事情正在发生,你的观念里那件事情真的会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升高。

如果你焦虑于或者反复考虑糟糕的事情,比如你的配偶欺骗你,你也会对糟糕的事情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更加敏感。

这明显增加你的困扰,尽管它只是你知觉中的一个小变化。

停止焦虑是困难的。

如果你开始困惑,请认识到你对糟糕事件可能发生的直觉实际上是有偏差的。

正确的认识使焦虑的想法消失。

也许通过设想自己有效解决即将面对的问题来替换焦虑思绪。

5.人们看不到全部发生在视野之内的事情。

“你会相信当与某人聊关于购买某个录像时却没注意到是另外一个人递给你这个录像?”人们经常忽略环境中的重要细节。

歪曲认知检验

歪曲认知检验

歪曲认知检验任何人的认知都是在某一个界限范围之内是正常的,那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范围,就会有问题了,常见的歪曲认知有以下这一些,对于这样的一些歪曲认知,作为咨询师我们应该非常熟悉,当来访者出现了一两句话,我们马上就知道他是哪的问题,需要怎样去处理。

常见的歪曲认知如下:(1)心灵阅读(又叫读心术)——不用证据就知道别人的想法。

如:他一定认为我……我在那待着,别人一定不喜欢我等等,当涉及到别人怎么怎么想的时候,这就叫心灵阅读了。

(2)命运预测——使用消极词汇预测未来。

如:我不可能好了,我肯定考不过去了……(3)雪崩思维——相信事情让自己无法承受。

如:这次没考好,我算完了,高考好不了了;我这次上台讲话没讲好,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了,我在这待不下去了等。

(4)贴标签——给自己、他人整体性负性评价。

如:有的人说啊,我是个笨蛋;我就是一个弱智的人、就是个不被别人喜欢的人等。

在这里最可恨的是爸爸妈妈的的咒语了,灌输孩子说你就是个磨蹭鬼,做事拖拖拉拉的等这些,会造成孩子一生的给自己的标签。

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贴的这个标签,又是他们最认可的,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

所以妈妈就会变成了这样的一个标签了,而一般能够对自己有这样标签的人,常常也会习惯与对他人贴标签,所以就有习惯于来说别人,你是就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等等。

(5)无关紧要——这都是很容易的,不算什么。

他们觉得他做到的这些都无关紧要。

如:有个孩子说他在年级是第三名,但是做不了第一名,真是生不如死啊,咨询师说他英语是第一,他却说,那有什么啊,只不过比别人细心了一点,看我的作文比第一名差的好多!这就是,他认为他已经有的他无所谓,很容易就得到的,他没有做到的那个,才是天大的事情。

(6)负性过滤——只关注消极的,对于他来说只有这样一些负性的事情。

如: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

这样的人,往往都与机会擦肩而过。

(7)过度推论——利用少量信息做整体推论。

如:我总是失败的。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形式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形式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形式
认知歪曲是指人们在对待信息、思考问题和理解事物时产生的一种错误思维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
1. 过度概括:将一个特定事件广泛应用到其他情景中,通常带有绝对化的语气,忽视了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

2. 缺乏证据:根据有限的证据或不完全的信息得出结论。

这可能导致片面或不准确的判断。

3. 过滤: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排除与个人观点不一致的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偏见。

4. 想当然:基于主观推测或无法证实的假设,得出无根据的结论。

5. 归因错误:将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咎于内在特质或人格,忽略外部因素的影响。

6. 心理过正常化:对于负面事件或困境采取过度乐观的态度,忽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7. 反应一致性:基于一种固有的刻板印象或观念,一致地对某个群体或个体作出判断,忽视其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8. 夸大/缩小:夸大某些因素或事件的重要性,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或者缩小某些因素或事件的重要性,不充分考虑其影响力。

这些认知歪曲形式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而了解和意识到这些歪曲,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思考问题。

常见认知歪曲解释表

常见认知歪曲解释表
9. 低估正面信息:认为即使自己取得了成功,但这些成功(即积极的事情) 是微不足道的,算不了什么。比如,“(考试焦虑的学生认为)那些这次考 高分不算什么”,“(睡眠障碍的人认为)我昨晚睡得):拒绝任何与你的消极想法矛盾的证据或者观 点。比如,“那不是真实的”,“肯定有问题”等
7. 黑白思维:以简单化的、非黑即白的方式来判断和思考问题,用完全肯定 或者完全否定的方式下结论。如“这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人喜欢我”, “我丈夫对我一点不好”,“我没有一次取得成功”等
8. 选择性负面关注:只注意到消极信息。忽略积极信息。比如,“我又被老师 批评了,老师不喜欢我”(忽略了老师也表扬过我),“我昨天晚上又没有睡 好,前几天也没有睡好”(忽略了有些时候睡得比较好)等
认知歪曲一览表
烦恼和忧虑甚至是悲观绝望,皆源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即认知歪曲。认知歪曲是 人们对自我的观念、想法和判断极其主观片面、缺乏足够根据,这种观念和想 法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烦恼和困惑。消除认知歪曲是处理情绪问题的基础,而识 别认知歪曲又是消除认知歪曲的第一步。 下面描述了各种认知歪曲的特点和相应的例子,请对自己的认知观念进行判断。 1. 读心术:在缺乏足够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就主观判断说他人一定怎么怎么
11. 内归因:将消极事件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原因造成时间的发生,忽略 了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责任。比如,“他们不高兴是因为我做得不好”,“她不
爱我是因为我不够好”,“儿子出车祸是因为我没有能够阻止他出门”等。 12. 外归因:认为是他人导致了你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他人给你带来了麻烦
和灾难,他人应该为你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忽略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中可能 具有的责任。比如,“我父母没有关系导致我找不到工作”,“我丈夫不爱我, 所以我不幸福”,“就是由于父母不关心我,使我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等。 13. 最高标准:用过高的、不现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这些标准来判断解释 自己的现状,只关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忽略低于自己的人。“他比我成功 的多”;“他们都做得比我好,所以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我大学 同学某某比我做得好,所以我是一个失败者”等。 14. 评价倾向:总是习惯于对他人和自己进行好/坏、出众/低下的评价,而且 总是关注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评价,没有耐心和习惯去观察和理解实际发生 的事实和现象。比如,“他是多么的成功,而我是多么的不成功”(仅仅评 价成功与否,不考虑具体起来他做什么,自己做了什么),“她的表演太差 了”,“我这次表现很成功”等 15. 后悔倾向:后悔自己过去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认为自己应该做得更好。 比如,“我不应该那么说”,“如果我努力的话,我会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要是过去这样做的话,就我的病早就好了”等。 16. 担忧假设性问题:对没有出现的问题进行担忧,总是问一系列“如果…… 发生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如,“如果我不能控制紧张怎么办?”,“如果 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怎么办?”等。 17. 情感推理:根据自己的感受(情绪)来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比如,“我感

4、十大认知扭曲列表

4、十大认知扭曲列表

十大认知扭曲列表
1、非此即彼思维:你用绝对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2、以偏概全:你把一件负面事件看成永久性的失败。

3、心理过滤:你沉溺于负面,无视所有的正面。

4、否定正面思考:你坚持认为自己的成就或优点“算不得数”。

5、妄下结论:你在没有任何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断定自己会倒霉。

(A)读心术——你武断地认为别人会以消极的回应方式对你。

(B)先知错误——你武断地预测事情的结果会很糟糕。

6、放大和缩小:你把事实不成比例地放大或将它们的重要性缩小到滑稽可笑的地步。

7、情绪化推理:你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了事实,例如,“我觉得自己是个白痴,所以我肯定是个白痴。


8、“应该”句式:你用“应该”、“不应该”、“必须”、“应当”或“势必”这样的句式来批评自己或他人。

9、乱贴标签:你不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是告诉自己,“我是个白痴”或“废物”。

10、罪责归己和罪责归人:你把某个自己无法100%控制的事件的责任后果全揽到自己头上;或者你只会一味地责怪他人,而忽略了你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许也是问题的诱因。

人常犯的十大扭曲认知错误码doc

人常犯的十大扭曲认知错误码doc

认知扭曲看似有逻辑,但其实并不合理,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它往往是习惯性的或潜意识上发生的,这十大扭曲会导致你在社会生活中和自己心理上的破坏行为。

看看你是否经常掉进这些最常见的认知陷阱中,并时时监督自己的思想,一旦出现要有意识地调整并改正,以免被它们套住出不来。

1 “要么这就是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都不是”的思维方式。

这是指你倾向于用一种非黑即白或非白即黑方式来评价事物。

比如说,有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告诉我:“我输掉了州长竞选,所以我现在成了零。

”一位成绩一直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现在我算是全失败了。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其基础是完美主义。

它使你恐惧任何错误与不完美,因为那时你会认为自己完全输了,你会感觉自身不足,没有价值。

这种评价事物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很少是绝对的非此即彼。

比如说,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优秀或绝对的愚蠢。

同样的,也没有人会是绝对的光彩照人或绝对的丑陋。

看看你现在所在屋子的地板。

它是绝对干净的吗?或者是每一块地方都垃圾成堆吗?还是只是有些干净而已?如果你总是想用绝对范畴来套自己,你会一直很抑郁,因为你的知觉与现实是不相吻合的。

你会一直不信任你自己,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都永远不会符合你那夸张了的期望。

技术上把这种认知错误叫做“两分思想”。

你以绝对的黑白来看待每一件事情——灰色地带是不存在的。

2 过分的一概而论。

你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作是一个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常用的说法是,“你总是……”、“你从来不……”。

拒绝之痛几乎全是由于过分的一概而论引起的。

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一个人遇到的不过是短时的失望,而不应该是严重的烦乱。

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足勇气约一个女孩。

这位女孩由于有约在先,于是就礼貌地拒绝了。

于是这位男孩就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约人了。

没有女孩愿意和我约会。

我的一生都会孤独而悲惨。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他的推论就是,因为她拒绝过他一次,所以她永远都会这么做,而既然所有女人都100%具有相同品位,那么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会反复不断地拒绝他。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

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

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

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

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

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

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

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

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

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

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

斯坦福大学关于十大扭曲的学说

斯坦福大学关于十大扭曲的学说

斯坦福大学关于十大扭曲的学说1.非此即彼思维在评价自己的个人品质时,习惯于使用非黑即白的极端模式。

如一位一直得A的学生不小心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一个B,他说“我现在就是个废物”。

非此即彼的思维是完美主义的根源,它会让你害怕任何错误或不完美之处。

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你就会认定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一无是处的废物。

你把目标设的太高,然后无休止地贬低自己。

因为,无论怎么做,你都无法实现不切实际的预期目标。

这种认知错误的学术名称就是“两极化思维”。

你认为任何事都是黑白分明的,中间的灰色阴影绝不存在。

2.以偏概全一位情绪抑郁的销售员在他的车窗上发现了鸟粪,他这么想:这就是我的命!鸟总在我的车窗上拉屎。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偏概全的例子。

当我们问及他过去的经历时,他不得不承认,在他20年的驾驶过程中,他不记得还有哪一次在车窗上发现过鸟粪。

被人拒绝后如果感到痛彻心扉,则几乎完全是因为以偏概全所致。

如果没有以偏概全,你可能面子上过不去,只会失望一阵子,但不会为此心烦意乱。

3.心理过滤你从任意一种情境中,挑出一段消极的细节,专注地反复回味,然后就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消极的。

例如一个人在考试后,很肯定100个问题中她大概有17题没答对,她对这17个问题耿耿于怀,觉得自己肯定会被学校劝退。

等到考卷发下来时,评语是“100个问题里你答对83个,这是本学年所有学生中的最高分”。

情绪抑郁时,你就好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镜片会过滤掉任何正面的内容。

你只允许负面内容进入脑海。

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4.否定正面思考你就像偏执的科学家,总要极力搜集证据来支持一些心爱的假设。

支持消极思维的假设有很多,“我很没用”就是它的常见版本之一。

只要你有过负面体验,你就会纠缠于其中并断言:“这足以证明我的假设是对的”。

相反,如果你有正面体验,你又会说“这只是意外罢了,算不得数”。

你得为这种习惯付出代价---你将遭受剧烈的痛苦,无法再欣赏美好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9种认知扭曲
生活中常见的认知扭曲有9种。

①过度总结。

根据单一事件总结出普遍规律。

比如,一次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笨。

②贴统一标签。

不自觉地使用诬蔑性的标签描述自己,而不是准确地描述。

比如“我一事无成”、“我呆头呆脑”。

③过滤。

选择性地只关注负面,忽视正面。

④二元对立的思维。

把事物进行绝对化分类,非黑即白,对自己的判断也是非此即彼。

比如,觉得自己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⑤自责。

为所有的事自责,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

⑥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别人说的话、做的事都与己有关,同时喜欢和人对比。

比如,朋友说无聊,你觉得他是抱怨你沉闷。

⑦读心。

没有任何依据就揣测他人的心思。

⑧控制错觉。

要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要对所有人和事负责,要么倍感无力。

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得为母亲的健康负责,为孩子的成绩负责。

当无力控制时,又认为自己软弱无能。

⑨感情用事。

受控于多变的情绪,认为事情和感觉到的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