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小技巧

合集下载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在医疗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正确的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护理技巧,帮助护士正确地进行静脉输液。

一、准备工作: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应该使用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和口罩,以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需要清洁输液部位,使用消毒液擦拭皮肤,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具和药物,以免中途不必要的中断。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部位:在选择静脉输液部位时,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选择适合的部位。

一般来说,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肘窝静脉是比较常用的静脉输液部位。

对于老年患者和静脉不太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压迫术来辅助选择静脉输液部位。

在选择部位后,需要用消毒棉球蘸取酒精擦拭,确保部位干净。

三、正确的穿刺技巧:在穿刺过程中,护士需要采用正确的技巧。

首先,应找到静脉的位置,然后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以15°至30°的角度插入皮肤,然后逐渐转向较大的角度,将针头沿着静脉方向插入。

当看到血液返回时,表示已成功进入静脉,此时应停止进针。

注意,在插入针头之前,需要先用一只手的拇指稍稍拉紧皮肤,使静脉更加突出,有助于插入成功。

四、固定输液针头:在成功穿刺后,需要固定输液针头,防止脱落或移动。

为了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输液针头。

首先,将输液针头与输液管连接好,然后将敷料贴在插管部位周围,确保针头牢固且不易滑动。

五、维护输液通路: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通路和药液残留情况。

护士应经常观察患者的插管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抬高输液瓶的位置,调整滴速,以确保药液均匀流入患者静脉,避免反流或漏出。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瓶、输液管和穿刺针头,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如何配制液体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如何排气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如何选血管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5.高调、低压进针法 高调、 高调
把输液管调节器置 于靠近莫非氏滴管 处,排气成功后将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 的最低处, 的最低处,甚至与 穿刺部位呈水平位, 穿刺部位呈水平位, 使穿刺成功后操作 者能在第一时间内 看到回血。 看到回血。
三.无痛拔针法及按压时间
输完液体后,右手持针柄,并抬高10-15度快 输完液体后,右手持针柄,并抬高 度 速拔出针头, 速拔出针头,左手用无菌干棉签在针尖的皮肤 上方约2CM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 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3-4分钟。 分钟。 上方约 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 分钟 拔针后有效按压时间至少为三分钟 至少为三分钟, 拔针后有效按压时间至少为三分钟,拔针的瞬 不可用棉签压紧针头, 间,不可用棉签压紧针头,以免针头贴在血管 壁刺激引起疼痛,或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 壁刺激引起疼痛,或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 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加重疼痛。 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加重疼痛。
部位 手背 足背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以利刺入 穿刺法 绷紧皮肤, 绷紧皮肤,固定 血管, 血管,行直刺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 间质疏松, 化,间质疏松,因 而血管壁脆性大, 而血管壁脆性大, 弹性小, 弹性小,易被刺破 穿刺法 由血管侧面谨慎 而又缓慢的刺入 穿刺部位 手背、 手背、手指 病员特点 见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 疾病,如血液性 疾病及慢性肾炎 等 注意事项 选用细小针尖斜 面短的针头, 面短的针头,推 药时缓慢, 药时缓慢,以防 穿透血管造成漏 血或漏药。 血或漏药。
2.直接进针法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 况调整进针角度,一般为60-70度。 况调整进针角度,一般为 度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直接快速连 贯刺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为20度并将针梗送 贯刺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为 度并将针梗送 后固定。 入2/3后固定。 后固定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所以避开了伴行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痛苦小。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痛苦小。此方 法适用于血管质量好的患者。 法适用于血管质量好的患者。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静脉输液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的疗效,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总结如下:一、使血管充盈的方法(1)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静脉充盈。

(2)非握拳穿刺法:教科书中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实际操作中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至管腔变瘪。

如果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3)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4)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避免使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三、使用止血带的技巧止血带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止血带,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四、易见回血法:(1)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夹闭,减少回血时所遇的阻力。

(2)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3)离心法输液(4)针尾部接空管(5)尾部及折法五、各类患者血管穿刺注意事项(1)消瘦病人、皮下脂肪烧,血管位置浅,管壁脆,易滑动,穿刺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的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防刺破血管,如静脉滑动,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穿刺法 一般采用头皮静脉, 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 刺(针头应自股动脉 内侧缘垂直刺入)
注意事项 抽血时缓慢,以免抽力过 部位 速负压过大,使血管塌陷。 股静脉较深,穿刺过程中 头皮手背足背 应随时抽吸,以助寻找
二.进针方法
Ⅰ Ⅱ Ⅲ Ⅳ Ⅴ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直接进针法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负压进针法
手背部
穿刺法 行直刺或侧刺
滑动静脉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 乏支持,血管 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 及老年病员 部位 手腕部 足踝腕部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迅速刺入
穿刺法 绷紧上下皮 肤,固定血 管后行旁刺
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壁厚而坚硬,有 坚实感,弹性小,易活 动,很暴露,像铁丝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 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 的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 技术,如何达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提
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目标,现总结 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
内容
1
选 血 管
进针方法
2
3
无痛拔针法
一.选 血 管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

血管分类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一)



在选用四肢做为穿刺部位时,为了使穿刺部位 静脉充盈,显露明显,多在穿刺部位上方510cm处结扎止血带。如短于3CM小静脉腔内血 流量减少,使压力降低不易回血。如大于20CM 则回血慢,血管不易充盈,造成穿刺率降低。 对于比较固定的静脉穿刺时,止血带可扎在距 穿刺点6cm的上方。 对于手背靠近手指的部位的静脉穿刺,可以把 止血带扎在腕关节处离穿刺点4cm即可 。
血管分类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

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操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的目的,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谨供同行参考。

1 配制液体的技巧(1)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品,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配制结晶及粉针剂药品时,当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将安瓿倒转,瓶口向下,针头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

拔出注射器后,用力摇晃一下安瓿,直立静置。

这种方法使药粉不会贴于瓶壁,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匀,加速溶解,省时省力。

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尤为适用。

2 排气的技巧2.1 输液前排气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滴壶下垂,一手反折滴壶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让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

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2.2 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滴壶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

这里介绍一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

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壶排出。

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

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笔者在操作过程中,曾受到多位患者及家属好评。

3 选择血管的技巧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

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

1、快速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

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

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

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

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

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3、进针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

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输液技巧

输液技巧

输液技巧
1、快速排气法
莫菲氏滴管直立,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挤压滴管1-2次,使输液瓶内的液体快速流入滴管,液面达到1/2或2/3,松开折叠处,然后正常排气
2、更换液体时防止药液外溢的方法
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

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

3、拔针时避免出血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针尖刺入血管造成两个针眼:皮肤肉眼和血管针眼,并且二者会相差0.2-1.0Mm。

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

所以,快速拔针后要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4、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但要留下压针眼棉签这一条,拔针后立即按压。

如果先按压后拔针或按压同时拔针都会引起疼痛。

5、输液速度有“硬规定”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

一般要求,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速度不宜超过20~40滴/分。

患有心脏(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输液速度更慢,以免因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6、另外,不同药物对输液速度也有要求,比如抗菌药物中的万古霉
素、克林霉素以及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喹喏酮类药物,输液速度都不能过快。

如果补钾过程中给药速度过快,很可能使心脏骤停,有生命危险当然,也不是输液速度越慢越好,有时则要根据病情加快输液速度。

比如,临床通过快速补液来抢救血容量不足的休克病人;通过快速静点甘露醇来救治颅内压增高的脑疝病人。

因此,静脉输液的速度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调整,病人和家属切不可自行随意调整,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患者应该 以迅速建立静脉通 路,赢得抢救时间 为目的。选择弹性 好、直径粗、走行 直、易固定的静脉 血管进行穿刺。
静脉输液的技巧
拔针技巧
6
1
心理护理技巧
排气技巧
5
输液 成功
2
选择血管技巧
更换液体技巧
4
3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
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 深浅和粗细。
静脉穿刺技巧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程序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 减慢至最低,保持静脉通路。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臵为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 心脏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 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强心及利尿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 肢体止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平稳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续)
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 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 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 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
静脉输液的技巧
拔针技巧
6
1
心理护理技巧
排气技巧
5
输液 成功
2
选择血管技巧
更换液体技巧
4
3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小技巧
肾内科 刘艳
L/O/G/O
主要内容
1 1 2 了解静脉输液的技巧 复习静脉输液的定义
3
掌握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总 结
静脉输液的定义
静脉输液(简称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 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 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输液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因此也是护患纠纷发 生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我们在工作中应掌握一 些技巧,以便于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 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1 1 2 了解静脉输液的技巧 复习静脉输液的定义
3
掌握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总 结
主要内容
1 1 2 了解静脉输液的技巧 复习静脉输液的定义
3
掌握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总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结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作为重要的给药途径,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直接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输液反应一旦发生, 医护人员要镇静、不要惊慌,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 确处理。
4
5
易回血法
一般情况较差的,如失血过多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在静脉 穿刺时不易见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护士反复重穿 造成患者痛苦。这里介绍两种穿刺易见回血的方法,供大 家参考。
易回血法
一种是穿刺前将调节器推至滴壶下端关闭,同时降低输液 瓶高度,再行穿刺。这样输液管末端液体压强减小,且承 受回血的余地增加,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 如输液管内; 另一种是负压穿刺法,按常规关闭调节器后,将调节器下 段输液管前端返折,挤出前端液体约0.2~0.6ml,左手固 定好返折处,保持针头液体呈挂珠状,再行穿刺。当针头 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返折,一旦针头刺入血管, 可见快速回血。
拔针技巧(续)
防止淤血法:拔针时先将输液器关闭,可防止在拔针过程 中药液漏入皮下。针头拔出后应注意按压部位和时间:正 确的部位是针头进血管处而不是进皮处。我们在穿刺时通 常是在进皮先将针头沿血管上方平行一段再进血管,这样 应形成了 2 个“针眼”: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 2 个 “针眼”之间有一段距离。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或用 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 注意:按压时注意勿揉,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 求患者按压 2~ 3 min 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 压20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 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原因 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 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 质)而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 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或橡皮胶管表 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 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 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程序
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 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是多见于急性左 心功能不全者。 症状: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 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 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 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内容
1 1 2 了解静脉输液的技巧 复习静脉输液的定义
3
掌握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总 结
主要内容
1 1 复习静脉输液的定义
2
2
了解静脉输液的技巧
掌握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总 结

3
静脉输液的技巧
拔针技巧
6
1
心理护理技巧
排气技巧
5
输液 成功
2
选择血管技巧
更换液体技巧
4
3
静脉穿刺技巧
心理护理技巧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程序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 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臵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静脉穿刺技巧
1
2 3
持针手法
非握拳穿刺法
易回血法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4
5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正面或旁侧进针
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血管右侧
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热敷、落空感
对浮肿的-沿血管走行按压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续)
传统的进针角度是20°,实际操作时因皮肤结构较 致密且神经末梢丰富,针头在皮肤内穿行面积较大, 使患者较痛和疼痛时间较长。实践表明,增大针头 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 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 达到无痛。
拔针技巧(续)
静脉输液拔针后四句话: 我们在给病人拔针时,一边揭开胶布,一边温柔的对 病人说: “请把棉签竖着按”, “请不要揉”, “请多按一会儿” “有问题请立即叫我啊!” 无论患者文化程度的高低及 年龄的大小,几乎每个人 都听的懂,并会照之去做, 从而有效避免了静脉穿刺 并发症。
主要内容
静脉输液的技巧
拔针技巧
6
1
心理护理技巧
排气技巧
5
输液 成功
2
选择血管技巧
更换液体技巧
4
3
静脉穿刺技巧
排气技巧
输液过程中,当输液管中 液面下降至滴壶以下的情 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 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 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 的。
排气技巧(续)
这里介绍一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滴壶, 使滴壶内液面上达 1/2 ~ 2/3 处,再将调节器推至 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 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 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 壶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 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
非握拳穿刺法(自然放松法)(续)
使用非握拳穿刺法可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具有进针快、 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提 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 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静脉穿刺技巧
1
2 3
持针手法
非握拳穿刺法
易回血法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程序
原因: 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 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 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 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 严重时可立即导致死亡。 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 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地的、持续的“水泡声”, 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或换输生理盐水, 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长,遵医嘱给予药物。 2、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留未输完的液体和输液器, 以备检验。 3、如患者病情紧急,须迅速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 生进行紧急救治。 4、若为肺水肿或空气栓塞输液反应,立即按相应应急程序进 行处理。 5、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静脉输液的技巧
拔针技巧
6
1
心理护理技巧
排气技巧
5
输液 成功
2
选择血管技巧
更换液体技巧
4
3
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血管技巧
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选择血管技巧
对于慢性病患者,选 择血管应按“先远后 近,先浅后深,先细 后粗,先手后足,先 难后易”,做到计划 性、长期性。尽量避 免重复一处穿刺。 逆行静脉穿刺法
大多数患者对输液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而出现颤动、躲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