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试题分类---全等三角形
(中考考点梳理)三角形及其全等-中考数学一遍过

考点14 三角形及其全等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学科-网(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cm和9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cm B.3cmC.12cm D.15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5cm,8cm B.3cm,3cm,6cmC.3cm,4cm,5cm D.1cm,2cm,3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如图,下列有四个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B >∠ACD ;②∠B +∠ACB =180°–∠A ;③∠A +∠B =∠ACD ;④∠HEC >∠ 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答】解:①∠B <∠ACD ,故①错误; ②∠B +∠ACB =180°–∠A ,故②正确; ③∠A +∠B =∠ACD ,故③正确;④∠HEC =∠AED >∠ACD >∠B ,则∠HEC >∠B ,故④正确.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 中,AB =3,BC =4,AC =2,D ,E ,F 分别为AB ,BC ,AC 中点,连接DF ,FE ,则四边形DBEF 的周长是A .5B .7C .9D .11【答案】B典例4 如图,点G 为△ABC 的重心,则S △ABG ∶S △ACG ∶S △BCG 的值是A .1∶2∶3B .2∶1∶2C .1∶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如图,分别延长AG 、CG 、BG ,交BC 、AB 、AC 于点D 、F 、E ,根据三角形重心的定理得到AD 、BE 、CF 是△ABC 的中线,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得,ABD ACD BDG CDG S S S S ∆∆∆==,即可得ABG ACG S S ∆∆=,同理可得ABG BCG S S ∆∆=,所以=ABG BCG ACG S S S ∆∆∆=,即S △ABG ∶S △ACG ∶S △BCG =1∶1∶1,故选C .4.如图,在Rt △ABC 中,∠A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AB =4,BD =5,点P 是线段BC 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 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 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 (2)已知一边、一角AAS SAS ASA AAS ⎧⎪⎧⎪⎨⎪⎨⎪⎪⎪⎩⎩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 (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 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已知∠ADB =∠CBD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D ≌△CDB 的是A .∠A =∠CB .AD =BC C .∠ABD =∠CDB D .AB =CD【答案】D【解析】A .∵∠A =∠C ,∠ADB =∠CBD ,BD =BD ,∴△ABD ≌△CDB (AAS ),故正确;B .∵AD =BC ,∠ADB =∠CBD ,BD =DB ,∴△ABD ≌△CDB (SAS ),故正确;C .∵∠ABD =∠CDB ,∠ADB =∠CBD ,BD =DB ,∴△ABD ≌△CDB (ASA ),故正确;D .∵AB =CD ,BD =DB ,∠ADB =∠CB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故不正确,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 B.55°C.65° D.50°4.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__________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1=∠2,∠C=∠D,AC、BD交于E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AE =∠CBEB .△DEA 不全等于△CEBC .CE =DED .△EAB 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所示,AB ⊥BE 于点B ,DE ⊥BE 于点E .(1)若∠A =∠D ,AB =DE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2)若∠A =∠D ,BC =E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3)若AB =DE ,BC =E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4)若AB =DE ,AC =D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学-科网9.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BD 是中线,AF ⊥BD ,F 为垂足,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F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D =∠FAD ;(2)AB =2CE .10.如图,,,于D ,于E ,且.求证:.AB AC =90BAC ∠= BD AE ⊥CE AE ⊥BD CE >BD EC ED =+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 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2018•柳州)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2.(2018•河北)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3.(2017•河池)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角平分线C.高D.中位线4.(2018•百色)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该三角形的A.重心B.外心C.内心D.中心5.(2018•毕节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A.4 B.6C.8 D.106.(2018•贵阳市)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F,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A.线段DE B.线段BEC.线段EF D.线段FG7.(2018•昆明)在△AOC中,OB交AC于点D,量角器的摆放如图所示,则∠CDO的度数为A.90°B.95°C.100°D.120°8.(2018•青海)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E=90°,∠C=90°,∠A=45°,∠D=30°,则∠1+∠2等于A.150°B.180°C.210°D.270°9.(2018•广西)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10.(2018•聊城市)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11.(2018•黔西南州市)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12.(2018•安顺市)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C.BD=CE D.BE=CD13.(2018•南京市)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 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A.a+c B.b+cC.a–b+c D.a+b–c14.(2018•辽阳市)如图,在∠MON中,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M于点A,交射线ON于点B,再分别以A,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MON的内部交于点C,作射线OC.若OA=5,AB=6,则点B到AC的距离为A.5 B.24 5C.4 D.12 515.(2018•绵阳市)如图,在△ABC中,AC=3,BC=4,若AC,BC边上的中线BE,AD垂直相交于O点,则AB=__________.16.(2018•泰州)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5,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17.(2018•陇南市)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满足|a–7|+(b–1)2=0,c为奇数,则c=__________.18.(2018•柳州)如图,AE和BD相交于点C,∠A=∠E,AC=EC.求证:△ABC≌△ED C.19.(2018•云南)如图,已知AC平分∠BAD,AB=A D.求证:△ABC≌△ADC.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 =∠BOE ,∴点E 在∠O 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 故选D .6.【解析】∵AC ⊥BE ,∴∠BAD =∠CAE =90°,在Rt △ABD 和Rt △ACE 中,BD CEAB AC =⎧⎨=⎩,∴Rt △ABD ≌Rt △ACE (HL ),∴AD =AE .1.【答案】D【解析】图中的三角形有:△ABC ,△BCD ,△BCE ,△ABE ,△CDE 共5个.故选D . 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 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 . 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 、y ,由题意得,,解得,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 . 4.【答案】A【解析】∵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 . 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 ≌△DBC 还需补充条件AB ,BE 与BC ,BD 的夹角相等,即∠ABE =∠CBD 或者∠1=∠2,故选D . 6.【答案】B【解析】∵∠1+∠C +∠ABC =∠2+∠D +∠DAB =180°,且∠1=∠2,∠C =∠D , ∴∠ABC =∠DAB ,∴∠ABC –∠2=∠DAB –∠1,∴∠DAE =∠CBE .故A 正确;∵∠1=∠2,∴AE =BE .在△DEA 和△CEB 中DAE CBE C D AE BE ∠=∠⎧⎪∠=∠⎨⎪=⎩,∴△DEA ≌△CEB (AAS ),故B 错误;由△DEA ≌△CEB 可得CE =DE .故C 正确.∵∠1=∠2,∴BE =AE ,∴△EAB 是等腰三角形故D 正确;故选B .=90=20x y x y +︒-︒⎧⎨⎩=55=35x y ︒︒⎧⎨⎩7.【答案】135 【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 ≌△EDC ,∴∠3=∠BAC , 又∵∠1+∠BAC =90°,∴∠1+∠3=90°,∵DF =DC ,∴∠2=45°,∴∠1+∠2+∠3=135度, 故答案是:135.8.【答案】ASA ,AAS ,SAS ,HL【解析】(1)在△ABC 和△DEF 中,因为∠B =∠E =90°, AB =DE ,∠A =∠D ,所以△ABC ≌△DEF (ASA); (2)在△ABC 和△DEF 中,因为∠B =∠E =90°, ∠A =∠D ,BC =EF ,所以△ABC ≌△DEF (AAS); (3)在△ABC 和△DEF 中,因为AB =DE ,∠B =∠E =90°, BC =EF ,所以△ABC ≌△DEF (SAS);(4)在Rt △ABC 和Rt △DEF 中,因为AC =DF ,AB =DE , 所以Rt △ABC ≌Rt △DEF (HL). 故答案为:ASA ;AAS ;SAS ;HL.10.【解析】,,,,,, ,90BAC ∠= CE AE ⊥BD AE ⊥90ABD BAD ∠∠∴+= 90BAD DAC ∠∠+= 90ADB AEC ∠∠== ABD DAC ∠∠∴=在和中,,∴≌(AAS ),,, ,∴BD =EC +ED .11.【解析】(1)如图,∵CM 和DM 的夹角为90°,∴∠1+∠2=90°,∵∠DBA =90°,∴∠2+∠D =90°,∴∠1=∠D ,在△CAM 和△MBD 中,,∴△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学_科网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CABD CAE ABD EAC BDA E AB AC ∠=∠∠=∠=⎧⎪⎨⎪⎩ABD CAE BD AE ∴=EC AD =AE AD DE =+ 1A B D CM MD ∠=∠∠=∠=⎧⎪⎨⎪⎩【解析】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有Rt△ABD、Rt△BDC、Rt△ABC,共有3个,故选C.2.【答案】A【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A【解析】∵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故选A.4.【答案】A【解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故选A.5.【答案】C【解析】设第三边长为x,则8–2<x<2+8,6<x<10,故选C.6.【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线段BE是△ABC的中线,故选B.7.【答案】B【解析】∵CO=AO,∠AOC=130°,∴∠CAO=25°,又∵∠AOB=70°,∴∠CDO=∠CAO+∠AOB=25°+70°=95°,故选B.8.【答案】C【解析】如图:∵∠1=∠D+∠DOA,∠2=∠E+∠EPB,∵∠DOA=∠COP,∠EPB=∠CPO,∴∠1+∠2=∠D+∠E+∠COP+∠CPO=∠D+∠E+180°–∠C=30°+90°+180°–90°=210°,故选C . 9.【答案】C【解析】∵∠A =60°,∠B =40°,∴∠ACD =∠A +∠B =100°, ∵CE 平分∠ACD ,∴∠ECD =12∠ACD =50°,故选C . 10.【答案】A【解析】由折叠得:∠A =∠A ',∵∠BDA '=∠A +∠AFD ,∠AFD =∠A '+∠CEA ', ∵∠A =α,∠CEA ′=β,∠BDA '=γ,∴∠BDA '=γ=α+α+β=2α+β,故选.11.【答案】B【解析】乙和△ABC 全等;理由如下:在△ABC 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所以乙和△ABC 全等; 在△ABC 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所以丙和△ABC 全等; 不能判定甲与△ABC 全等;故选B .13.【答案】D【解析】∵AB ⊥CD ,CE ⊥AD ,BF ⊥AD ,∴∠AFB =∠CED =90°,∠A +∠D =90°,∠C +∠D =90°,∴∠A =∠C ,∵AB =CD ,∴△ABF ≌△CDE ,∴AF =CE =a ,BF =DE =b , ∵EF =c ,∴AD =AF +DF =a +(b –c )=a +b –c ,故选D . 1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OC 为∠MON 的平分线, ∵OA =OB ,OC 平分∠AOB ,∴OC ⊥AB , 设OC 与AB 交于点D ,作BE ⊥AC 于点E ,∵AB =6,OA =5,AC =OA ,OC ⊥AB ,∴AC =5,∠ADC =90°,AD =3, ∴CD =4,∵2AB CD ⋅=2AC BE ⋅,∴642⨯=52BE ⨯,解得,BE =245,故选B . 15【解析】∵AD 、BE 为BC ,AC 边上的中线,∴BD =12BC =2,AE =12AC =32,点O 为△ABC 的重心,∴AO =2OD ,OB =2OE , ∵BE ⊥AD ,∴BO 2+OD 2=BD 2=4,OE 2+AO 2=AE 2=94,∴BO 2+14AO 2=4,14BO 2+AO 2=94,∴54BO 2+54AO 2=254,∴BO 2+AO 2=5,∴AB. 16.【答案】5【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第三边<6. 又第三条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是5.故答案为:5. 17.【答案】7【解析】∵a ,b 满足|a –7|+(b –1)2=0,∴a –7=0,b –1=0,解得a =7,b =1, ∵7–1=6,7+1=8,∴6<c <8,又∵c 为奇数,∴c =7,故答案是:7.18.【解析】∵在△ABC 和△EDC 中,,∴△ABC ≌△EDC (ASA ).19.【解析】∵AC 平分∠BAD ,∴∠BAC =∠DAC ,在△ABC 和△ADC 中,,∴△ABC ≌△ADC .A EAC EC ACB ECD ∠=∠=∠=∠⎧⎪⎨⎪⎩AB AD BAC DAC AC AC =∠=∠=⎧⎪⎨⎪⎩。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的图形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则不一定能使△ABE≌△ACD的条件是()A.AB=AC B.∠B=∠CC.∠AEB=∠ADC D.CD=BE3.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4.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A.25°B.30°C.35°D.65°5.如图EF=CF,BF=D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EF≌△DCF B.△ABC≌△ADEC.DC=AC D.AB=AD6.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为()A.2 B.3 C.4 D.57.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D,点E,BE、CD相交于点O.∠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8.如图,AD 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ABC的面积为12,DE =2,AB = 7,则 AC 的长是()A.3 B.4 C.5 D.6二、填空题9.如图,∠ACD=∠BCE,BC=EC,要使△ABC≌△DEC,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0.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8,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2,则△ABD的面积为.11.如图,在Rt△ABC中,∠BAC=90°,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若BD=4cm,CE=3cm则DE= cm.12.如图,把两根钢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卡钳,已知AC的长度是6cm,则工件内槽的宽BD是cm.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若A(−3,0),C(0,2),则点B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4.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1)求证:△ADE≌△CDE.(2)求∠BDC度数.1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1)求证:BC=DC;(2)若∠A =25°,∠D =15°,求∠ACB 的度数.16.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1)求证:△ABD ≌△ACE ;(2)若∠1=25°,∠2=30°,求∠3的度数.17.如图,在ABC 中90C ∠=︒,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点F 在BC 上,连接DF ,且AD DF =. (1)求证:CF AE =;(2)若3AE =,BF=4,求AB 的长.18.如图,∠BAD =∠CAE =90°,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1)求证:△ABC ≌△ADE ;(2)求∠FAE 的度数;(3)求证:CD =2BF+DE .1.D2.D3.D4.A5.C6.B7.C8.C9.AC =DC (答案不唯一)10.811.712.613.(2,-1)14.(1)证明:∵DE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 ,AE=CE在△ADE 与△CDE 中:DA=DCAE=CEDE=DE∴△ADE ≌△CDE (SSS );(2)解:∵△ADE ≌△CDE .∴∠DCA=∠A=50°∴∠BDC=∠DCA+∠A=100°15.(1)证明:∵∠BCE =∠DCA∴∠BCE +∠ACE =∠DCA +∠ECA即∠BCA =∠DCE .在△BCA 和△DCE 中{∠BCA =∠DCE AC =EC ∠A =∠E∴△BCA ≌△DCE (ASA )(2)解:∵△BCA ≌△DCE∴∠B =∠D =15°.∵∠A =25°∴∠ACB =180°−∠A −∠B =140°.16.(1)证明:∵∠BAC =∠DAE∴∠BAC ﹣∠DAC =∠DAE ﹣∠DAC∴∠1=∠EAC在△ABD 和△ACE 中{AB =AC ∠1=∠EAC AD =AE∴△ABD ≌△ACE (SAS )(2)解:∵△ABD ≌△ACE∴∠ABD =∠2=30°∵∠1=25°∴∠3=∠1+∠ABD =25°+30°=55°.17.(1)证明:(1)∵90C ∠=︒∴DC BC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DE DC = 90AED ∠=︒在Rt AED △和Rt FCD △中∵AD DFDE DC =⎧⎨=⎩∴()Rt Rt AED FCD HL ≌△△∴CF AE =.(2)解:由(1)可得3CF AE ==∴437BC BF CF =+=+=∵DE AB ⊥∴90DEB ∠=︒∴DEB C ∠=∠∵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CBD ∠=∠在BED 和BCD △中∵DEB C EBD CBD BD BD ∠=∠⎧⎪∠=∠⎨⎪=⎩∴()BED BCD AAS ≌△△ ∴7BE BC ==∴7310AB BE AE =+=+=∴AB 的长为10.18.(1)证明:∵90BAD CAE ∠=∠=︒∴90BAC CAD ∠+∠=︒ 90CAD DAE ∠+∠=︒ ∴BAC DAE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 SAS ≌△△;(2)解:∵90CAE ∠=︒,AC=AE∴45E ∠=︒由(1)知BAC DAE ≌△△∴45BCA E ∠=∠=︒∵AF BC ⊥∴90CFA ∠=︒∴45CAF ∠=︒∴4590135FAE FAC CAE ∠=∠+∠=︒+︒=︒;(3)证明:延长BF 到G ,使得FG FB = ∵AF BG ⊥∴90AFG AFB ∠=∠=︒在△AFB 和△AFG 中∴BF GF AFB AFG AF AF =⎧⎪∠=∠⎨⎪=⎩∴()AFB AFG SAS ≌△△∴AB AG = ABF G ∠=∠∵BAC DAE ≌△△∴AB AD = CBA EDA ∠=∠ CB=ED ∴AG AD = ABF CDA ∠=∠∴CGA CDA ∠=∠∵45GCA DCA ∠=∠=︒∴在△CGA 和△CDA 中GCA DCA CGA CDA AG AD ∠=∠⎧⎪∠=∠⎨⎪=⎩∴()CGA CDA AAS ≌△△∴CG CD =∵22CG CB BF FG CB BF DE BF =++=+=+ ∴2CD BF DE =+.。
2008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相似三角形(含标准答案)

ABGD EFA B CDE F A D BEFM(第22008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 相似三角形一、选择题3、(2008 台湾)如图G是❒ABC 的重心,直线L 过A 点与BC 平行。
若直线CG分别与AB 、 L交于D 、E 两点,直线BG 与A C交于F 点,则❒AED 的面积:四边形A DGF 的面积=?( )(A) 1:2 (B) 2:1 (C) 2:3 (D) 3:24、(2008 台湾) 图为❒A BC 与❒DE C重迭的情形,其中E 在BC 上,AC 交DE 于F 点,且AB // DE 。
若❒ABC 与❒D EC 的面积相等,且EF =9,AB =12,则DF =?( ) (A) 3 (B ) 7 (C ) 12 (D) 15 。
9、 (2008湖北荆州)如图,直角梯形AB CD中,∠BCD =90°,AD ∥BC ,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 =90°,将△B EC 绕C点旋转90°使BC 与DC 重合,得到△DCF,连EF 交CD 于M .已知BC =5,CF=3,则DM:MC 的值为 ( )A.5:3 B.3:5 C .4:3 D.3:415、(2008山东潍坊)如图,Rt △ABAC 中,AB ⊥AC ,AB =3,AC =4,P 是BC 边上一点,作PE ⊥AB 于E,PD⊥AC 于D ,设BP =x ,则P D+PE =( ) A .35x + B.45x -C.72D.21212525x x -16、 (2008山东烟台)如图,在Rt △ABC 内有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个正方形,则,,a b c 满足的关系式是( )A、b a c =+ B 、b ac = C 、222b a c =+ D 、22b a c ==17、(2008年广东茂名市)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 )A .91 B.92 C .31 D.9419、(2008 江西南昌)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第7题)A .B .C .D .ABCDE PEHF GB A ((第10题图)22、(2008江苏南京)小刚身高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关下的影子长为0.85m 。
2008年数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全等三角形)

2008年数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全等三角形)(2008年泰州市)27.在矩形ABCD 中,AB =2,AD =3.(1)在边CD 上找.一点E ,使EB 平分∠AEC ,并加以说明;(3分)(2)若P 为BC 边上一点,且BP =2CP ,连接EP 并延长交AB 的延长线于F .①求证:点B 平分线段AF ;(3分)②△P AE 能否由△PFB 绕P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若能,加以证明,并求出旋转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分)(2008年南京市)21.(6分)如图,在ABCD中,E F ,为BC 上两点,且BE CF =,AF DE =.求证:(1)ABF DCE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2008年巴中市)已知:如图9,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C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BCE △和FDE △全等(2)连结BD CF ,,判断四边形BCF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008年遵义市)4.如图,OA OB =,OC OD =,50O ∠= ,35D ∠=,则AEC∠(第21题) A B CD E F等于() A .60B .50D .30(2008年遵义市)22.(10分)在矩形ABCD 中,2AD AB ,E 是AD 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 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B BC ,分别交于点M N ,时,观察或测量BM 与CN 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1. (2008年郴州市)如图8,ΔABC 为等腰三角形,把它沿底边BC 翻折后,得到ΔDBC .请你判断四边形ABDC 的形状,并说出你的理由.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上任意一点,连结BD(1)在BD左下方,以BD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DE(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连结AE,求OEA B DC(4题图)CABD图8C E图8 证:CD=AE2.如图5,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F 处,若50B ∠=?,则BDF ∠= __________度.1. (2008年·东莞市)(本题满分9分)(1)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2)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答案:图7O654321EDCBAFEDCBA图5 C B O2.(2008年?南宁市)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边中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2008年?南宁市)如图8,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BE=CF 。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b0f9f733687e21ae45a9aa.png)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七年级数学下---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如图,已知人。
是厶ABC勺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L AD于点E,CF丄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2•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 ABC使厶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②设△ BDC的面积为$,△ AEC的面积为S,则(2)猜想论证S与S2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当厶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ffiA AEC中BC 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 DE// AB交BC于点E (如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使S A DC=S 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3.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 )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 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 G分别是BD 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CF=DG (2)求出/ FHG勺度数.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4•如图所示,在△ 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E// BQ 如图①,然后将厶ADE 绕A 点顺 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图②,然后将 BD CE 分别延长至M N,使DM=BD EN=CE 得到图③, 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AB=AC 请探究下列数量关系:① 在图②中,BD 与CE的数量关系是_ _ ;② 在图③中,猜想AM 与 AN 的数量关系、/ MAN 与/BA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AB=I?AC( k > 1),按上述操作方法,得到图④,请继续探究: AM 与 AN 的数量关系、/ MAN 与/BAC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4. (1)如图,在△ ABC ffiA ADE 中, AB 二AC AD=AE Z BAC K DAE=90 .① 当点D 在AC 上时,如图1,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② 将图1中的△ 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口角(O °VaV 90°),如图2,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 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厶ABC^P ^ADE 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 BD CE 在(1)中的位置关系 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甲: AB AC=AD AE=1, / BAC K DA 字90°;乙:AB AC=AD AE M 1,K BAC K DAE=90 ;丙: 6. CD 经过/ 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 BEC K CFA Ka.(1)若直线CD 经过/ 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 1,若/ BCA=90 , Ka =90°,则 BE ______________ CF; EF ___________ |BE - AF| (填“〉”, “v”或“=”);②如图2,若0°<Z BCA : 180°,请添加一个关于Ka 与/ BCA 关系的条件—AB: AC=AD AE M 1,/ BAC K DAE^ 90E__________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7. 如图,已知 AB=AC (1)若 CE=BD 求证:GE=G ;⑵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 GD 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8. (1)已知:如图①,在△ AOBf^A COD 中, OA=OJ 3OC=OD / AOB M COD=60,求证:① AC=BD ②/ APB=6(度;(2)如图②,在△ AOBf^A COD 中,若 OA=OBOC=O , / AOB M COD a ,贝U AC 与 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 ; Z APB 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 ;(3)如图③,在△ AOBf^ACOD 中,若 OA=?OBOC=?OD(k > 1),Z AOB ZCOD a ,贝U AC 与 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10.已知:EG// AF, AB=AC DE=DF 求证:BE=CF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 BCA 的外部,/ a =Z BCA 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 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Z APB 的大小为 _____2. 解:(1)①DEC绕点C旋转点D恰好落在AB边上,••• AC=CD:/ BAC=90 -Z B=90°- 30° =60°,二厶ACD是等边三角形,•••/ ACD=60,又TZ CDE Z BAC=60 ,:Z ACD Z CDE 二DE// AC;②T Z B=30°,Z C=90,二CD=AC=AB /• BD=AD=AC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CD的边AC AD上的高相等,•••△ BDC的面积和△ 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S2;故答案为:DE// AC S=S;(2)如图,•「△ DEC是由厶ABC绕点C旋转得到,••• BC=CE AC=CD T Z ACN Z BCN=90,Z DCM Z BCN=180 - 90° =90°,•••Z ACN Z DCM T在厶ACNm DCM中,fZACM=ZDCHI ZCND=ZH=90°,[AC=CD•△ACN^A DCM( AAS, • AN=DM•△ BDC的面积和△ 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 i=S2;3、解(1)证明:•••在厶CBF ft^ DBG K答.fBC=BD答《二,:BF=BG•△CBF^A DBG( SAS , • CF=DQ(2)解:•••△ CBF^A DBG •Z BCF Z BDG又T Z CFB Z DFH •Z DHF Z CBF=60 ,•Z FHG=180 -Z DHF=180 - 60°=120°.4、解答:解:(1)①结论:BD=CE BDL CE②结论:BD=CE BDL CE;理由如下:T Z BAC Z DAE=90• Z BAC-Z DAC Z DAE-Z DAC 即Z BAD Z CAE ft^ ABD与△ ACE中, AB=ACT*4皿ZCAE •△ABD^A ACE(SAS • BD=CEb AD=AE延长BD交AC于F,交CE于H.在厶ABF 与厶HCF 中,T Z ABF=/ HCF Z AFB=/ HFC •Z CHF Z BAF=90••• BDL CE(2)结论:乙.AB AC=AD AE / BAC K DAE=905.6.解答:解:(1)①IK BCA=90,/a =90°,.・.K BCE K CBE=90,/ BCE K ACF=90 , • K CBE K ACF v CA=CB K BEC K CFA •△ BCE^A CAF •- BE=CF EF=|BE- AF|. ②所填的条件是:Ka +K BCA=180 . I AE=AD 卩. 7 •••△ CAE^A BAD( SAS , AC 二 AB • / ACE K ABD v DM=BD EN=CE • BM=CN 在厶 ABM ffiA ACN 中, r 瓏二 CN ••• ZAC14=ZAbr 〔AB 二AC • △ ABMm ACN( SAS , • AM=AN •/ BAM K CAN 即K MAN K BAC (2)AM=?AN 在厶BADfy CAE 中 解答: / CAE=/ BAD K MAN K BAC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证明:在厶 BCE 中,/ CBE# BCE=180 -Z BEC=180 — /a. v/ BCA=180 —/a,•••/ CBE Z BCE Z BCA 又v/ ACF Z BCE Z BCA CBE Z ACF又v BC=CA / BEC Z CFA •△BCE^A CAF( AAS •- BE=CF CE=AF又v EF=C- CE, • EF=|BE- AF|.(2) EF=BE+AF7.解证明:(1)过D作DF// CE交BC于F,答: 贝UZ E=Z GDF v AB=AC •/ ACB Z ABC/ DF/ CE •/ DFB Z ACB•Z DFB Z ACB Z ABC • DF=DB v CE=BD •- DF=CE 在厶GDF^ GEC中, (ZE 二ZGDFI ZDGF=ZEGC ,[DF=EC•△GDF^A GEC(AAS. • GE=GD• / AOB Z BOC Z COD Z BOC 即:/ AOC Z BOD 答:又v OA=OB OC=OD •△ AOC^A BOD • AC=BD②由①得:/ OAC Z OBDv/ AEO Z PEB / APB=180 — (/ BEP+Z OBD, / AOB=180 —(/ OAC Z AEO , • Z APB Z AOB=60 .(2) AC=BD a(3) AC=?BD 180°—a.。
全等三角形-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如何找边相等、 角相等
1.找“角”相等的途径主要有:对顶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内错角相等;余角等角代换;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等.
2.找“边”相等主要借助中点、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来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如何找边相等、 角相等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中,“边”是必不可少的.
垂足分别是点 D,E,AD=3,BE=1,则 DE 的长是( B )
3 A.2
B.2
C.2 2
D. 10
61.2如0° 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
7.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 ③AB=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_②_____(只填序号).
A.∠A=∠D B.AC=DF C.AB=ED D.BF=EC
平移加翻折型
2.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C=DF,BE=CF,且 BC=5,∠A=70°,∠B=75°,EC=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C)
A.BE=3 B.∠F=35° C.DF=5 D.AB∥DE
平移型
3.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
对称型
解:(1)在△ABC 和△ADC 中,AABC= =AADC,,∴△ABC≌△ADC(SSS), BC=DC,
∴∠BAC=∠DAC,即 AC 平分∠BAD (2) 由 (1) 得 ∠BAE = ∠ DAE , 在 △BAE 和 △DAE 中 ,
BA=DA, ∠BAE=∠DAE,∴△BAE≌△DAE(SAS),∴BE=DE AE=AE,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eacdb5eff9aef8951e0695.png)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5【解析】【分析】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AB=5,∠BAC=45°,∴BH==5.∵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2.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10【解析】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关于AD对称的点为点E,连接BE交AD于P点,那么有PB=PF,PE+PF=BE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在x轴或y轴上取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C点有ABO36__________个.【答案】8【解析】【分析】观察数轴,按照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分析可得答案.【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若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与x轴和y轴各有两个交点,但其中一个会与点B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若以点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同样与x轴和y轴各有两个交点,但其中一个与点A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和y 轴各有一个交点,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3+3+2=8个.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观察图形,得出答案.4.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70C ∠=︒,50DAC ∠=︒ 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通过ACD F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 BFD ∠=∠,AC BF =, 等量代换得BF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 BEF ∠=∠,即可得到BEF CAD ∠=∠,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ADC FDB ∠=∠,AD DF =∴ACD FDB ≅∴AC BF =, CAD F ∠=∠,C DBF ∠=∠∵AC BE =, 70C ︒∠=, 50CAD ︒∠=∴BE BF =, 70DBF ︒∠=∴50BEF F ︒∠=∠=∴180180505080EBF F BEF ︒︒︒︒︒∠=-∠-∠=--=∴807010EBD EBF DBF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E=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EF=AB ;④12ABC AEPF S S ∆=四边形,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④【解析】试题分析:∵∠APE 、∠CPF 都是∠APF 的余角,∴∠APE=∠CPF ,∵AB=AC ,∠BAC=90°,P 是BC 中点,∴AP=CP ,∴∠PAE=∠PCF,在△APE与△CPF中,{?PAE PCFAP CPEPA FPC∠=∠=∠=∠,∴△APE≌△CPF(ASA),同理可证△APF≌△BPE,∴AE=CF,△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EPF=12S△ABC,①②④正确;而AP=12BC,当EF不是△ABC的中位线时,则EF不等于BC的一半,EF=AP,∴故③不成立.故始终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D.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AB的中垂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若∠BAC=126°,则∠EAD=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根据AB的中垂线可得BAD∠,再根据AC的中垂线可得EAC∠,再结合∠BAC=126°即可计算出∠EAD.【详解】根据AB的中垂线可得BAD∠=B根据AC的中垂线可得EAC∠=C∠18012654B C︒︒︒∠+∠=-=又126BAD DAE EAC BAC︒∠+∠+∠=∠=+C+126B DAE︒∴∠∠∠=72DA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垂线的性质,重点在于等量替换表示角度.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4AC BC ==,D 为BC 中点,E 为AC 边上一动点,连接DE ,以DE 为边并在DE 的右侧作等边DEF ∆,连接BF ,则BF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构建等边三角形BDG ,利用△BDF ≌△GDE ,转换BF=GE ,然后即可求得其最小值.【详解】以B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DG ,连接GE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BDG ,等边三角形DEF∴∠BDG=∠EDF=60°,BD=GD=BG ,DE=DF=EF∴∠BDG+∠GFD=∠EDF+∠GFD ,即∠BDF=∠GDE∴△BDF ≌△GDE (SAS )∴BF=GE当GE ⊥AC 时,GE 有最小值,如图所示GE′,作DH ⊥GE′∴BF=GE= CD+12DG=2+1=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8.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有________个。
2008年中考数学试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和抛物线概念、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和对称轴)

知识点7:二次函数和抛物线有关概念,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顶点和对称轴一、选择题1.(2008年浙江省衢州市)把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A、 B、 C、 D、答案:D2.(08浙江温州)抛物线的对称轴是()A.直线B.直线C.直线D.直线答案:A3.(2008年沈阳市)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B.C.D.答案:A4.(2008年陕西省)已知二次函数(其中),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的开口一定向上;②图象的顶点一定在第四象限;③图象与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轴的右侧.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0 B.1 C.2 D.3答案:C5.(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2,3)B.(2,3)C.(-2,-3)D.(2,-3)答案:A6.(2008 湖北荆门)把抛物线y=x+bx+c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3x+5,则( )(A) b=3,c=7.(B) b=6,c=3.(C) b=-9,c=-5.(D) b=-9,c=21.答案:A7.(2008 河北)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10,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的对称中心分别在正方形的顶点上,且它们的各边与正方形各边平行或垂直.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则能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答案:D8.(2008江西)函数化成的形式是()A.B.C.D.答案:A9.(2008佳木斯市)对于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口向下,顶点坐标B.开口向上,顶点坐标C.开口向下,顶点坐标D.开口向上,顶点坐标答案:A10..(2008贵州贵阳)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B11..(2008资阳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2x2不动,而把x轴、y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2(x-2)2 + 2 B.y=2(x + 2)2-2C.y=2(x-2)2-2 D.y=2(x + 2)2 + 2答案:B12.(2008泰州市)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由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而得到,下列平移正确的是A.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B.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答案:B13.(2008山西省)抛物线经过平移得到,平移方法是()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B.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C.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答案:D14..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A.B.C.D.答案:A15.(2008湖北武汉)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A.B.C.D..答案:C16.(2008湖北孝感)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 B. C. D.答案:D17.(2008 台湾)如图坐标平面上有一透明片,透明片上有一拋物线及一点P,且拋物线为二次函数y=x2的图形,P的坐标(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BAA BCDEF2008年数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全等三角形一、选择1、(2008 台湾)如图,有两个三角锥ABCD 、EFGH ,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ABC 、❒ACD 、 ❒EFG 、❒EGH 。
若∠ACB =∠CAD =∠EFG =∠EGH =70︒,∠BAC =∠ACD =∠EGF =∠EHG =50︒,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甲、乙全等,丙、丁全等 (B) 甲、乙全等,丙、丁不全等(C) 甲、乙不全等,丙、丁全等 (D) 甲、乙不全等,丙、丁不全等2.(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到OCD △的位置,已知45AOB ∠=,则AOD ∠等于( ) A.55 B.45 C.40 D.353、(2008山东潍坊)如图, Rt △ABC 中,AB ⊥AC ,AD ⊥BC ,BE 平分∠ABC ,交A D 于E ,EF ∥AC ,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AB =BFB.AE =EDC.AD =DCD.∠ABE =∠DFE ,二、填空1.(2008佳木斯市3)如图,BAC AB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 OD =(只添一个即可).G 50︒ ABCDE F 70︒50︒ 70︒50︒70︒50︒70︒ H甲乙 丙丁。
2.(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已知:如图,△OAD ≌△OBC ,且∠O =70°,∠C =25°,则∠AEB =________度.3、(2008年荷泽市)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② PQ ∥AE ;③ AP=BQ;④ DE=DP; ⑤ ∠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4.(2008海南省)已知在△ABC 和△A 1B 1C 1中,AB=A 1B 1,∠A=∠A 1,要使△ABC ≌△A 1B 1C 1,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5、(2008 湖北 天门)如图,已知AE =CF ,∠A =∠C ,要使△ADF ≌△CBE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6. (08仙桃等)如图,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 ∆与ABC ∆ 全等,那么点D 的坐标是 .ABC E DOP Q A BCD E Fy三、解答题1、(2008山西太原)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①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ABC和DEF。
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B与顶点E重合,把D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与DF相交于点O。
(1)当DEF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E),C,D在同一直线上时,AFD∠与DCA∠的数量关系是。
(2)当DEF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在图③中,连接BO,AD,探索BO与AD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2008浙江湖州)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F、E分别是AD及延长线上的点,CF∥BE,(1)求证:△BDE≌△CDF(2)请连结BF、CE,试判断四边形BECF是何种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2008山东泰安)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 BE⊥.图1 图2DAB(第22题)4.(2008四川达州市)(6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30B ∠=)绕直角顶点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90α∠<),再沿A ∠的对边翻折得到A B C ''△,AB 与B C '交于点M ,A B ''与BC 交于点N ,A B ''与AB 相交于点E . (1)求证:ACM A CN '△≌△.(2)当30α∠=时,找出ME 与MB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5.(2008浙江金华)(本题6分)如图,在ΔABC 和ΔDCB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
, AB = DC ,AC = BD. (1)求证: ΔABC ≌ΔDCB ;(2) Δ0BC 的形状是 。
(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
6.(2008泰安)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7.(2008年陕西省)已知:如图,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 DE ∥,AC CE =,ACD B ∠=∠. 求证:ABC CDE △≌△.8.(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cm 和2cm,一个内角图1图2(第22题)ADBC E为40.(1)请你借助图1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2)你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又与(1)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的三角形?若能,请你在图1的右边用“尺规作图”作出所有这样的三角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个.友情提醒:请在你画的图中标出已知角的度数和已知边的长度,“尺规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9.(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求证:(1)ABC ADC△≌△;(2)BO DO=.10.(2008 湖南怀化)如图10,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AE与CG相交于点M,CG与AD相交于点N.求证:CGAE=;11.(2008 重庆)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
求证:(1)△BFC≌△DFC;(2)AD=DEFECADCBAO(第23题)123412.(2008 湖北 荆门)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3.(1) 将△ECD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使E 点落在AB 上,则CC ′=______; (2) 将△E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使点E 落在AB 上,则△ECD 绕点C 旋转的度数=______;(3) 将△ECD 沿直线AC 翻折到图(4)的位置,ED ′与AB 相交于点F ,求证AF =FD ′.13.(2008 四川 广安)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接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CF =AD ; (2)若AD =2,AB =8,当BC 为多少时,点B 在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上,为什么?(2)A CBE D EA CB EDl(3) l D ’F A C BED(4)A CB E D l E ’C ’ A E BC FD14.(2008 河北)如图1,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 ,连结AP ,BQ .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 ,连结AP ,BQ .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5.(2008 四川 泸州)如图4,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DC 上的一点,过点A 作FA ⊥A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DE=BF16.(2008 河南)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 “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AB =AC ,P 是△ABC 中内任意一点,将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QAP =∠BAC ,连结BQ 、CP 则BQ =CP 。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C ≌△ACP ,从而证得BQ =CP 。
之后,他将点P 移到等腰三角形ABC 外,原题中其它条件不变,发现“BQ =CP ” 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
A (E )BC (F ) P lllAAB BQPEFFC Q图1图2图3ECF ED CB A17.(2008湖北黄石)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EC =,CF AB ∥. 求证:AD CF =.18.(2008北京)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 D ,分别在BE 两侧.AB ED ∥,AB CE =,BC ED =.求证:AC CD =.19.(2008安徽)已知:点O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 OC =.(1)如图1,若点O 在边BC 上,求证:AB AC =; (2)如图2,若点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 AC =;(3)若点O 在ABC △的外部,AB AC =成立吗?请画图表示.20、无图形(2008 西宁)如图9,一块三角形模具的阴影部分已破损. (1)只要从残留的模具片中度量出哪些边、角,就可以不带 残留的模具片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 的形状和大 小完全相同的模具A B C '''?请简要说明理由.(2)作出模具A B C '''△的图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AB CDEACEDB第22题图1第22题图2AABBCC EF D O21、(2008 四川 内江)如图,在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BC 上,BD BE =,BAD BCE =∠∠,AD 与CE 相交于点F ,试判断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2、(2008 浙江 丽水)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与F 分别是AD 、BC 上一点.在①AE CF =、②BE ∥DF 、③12∠=∠中,请选择其中一个条件,证明BE DF =.(1)你选择的条件是 ▲ (只需填写序号); (2)证明:23、(2008 山东 临沂)已知∠MAN ,AC 平分∠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