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一、引言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如导电、阻燃、自修复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在普通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一些特殊成分或经过改性后,使其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这些特殊性能可以是导电、阻燃、自修复、形状记忆等。
这些新型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如重量轻、耐腐蚀等,还具有更多的优势。
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生产出各种塑胶制品。
2.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出现了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新型高分子材料。
3.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出现了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共聚物等新型高分子材料。
4.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聚丙烯、聚乙烯等新型高分子材料。
5. 21世纪以来:功能高分子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导电高分子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等。
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1. 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
2. 阻燃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材料、电器设备等领域。
3.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领域。
4.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医学器械、智能纺织品等领域。
五、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展望1. 研发更多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提高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使其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3. 推广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 加强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为未来的科技进步提供支持。
六、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功能高分子材料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析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

浅析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篇1】浅析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一、有机高分子材料概述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区别于通用的、具有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等特点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表现为性能优异,价格高,产量低。
其特点覆盖面广、产品种类多;投资与技术高度密集,技术含量高;高风险、高收益。
按使用性质划分,有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专用及精细化学品等;按用途划分有结构型和功能型;按功能型细分则有光、电、磁功能和生物相容功能;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高分子材料也被划入了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及氟系材料、液晶材料、特种橡胶、高性能密封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机械、建筑、生物、医疗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国内现状国内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聚醚砜、聚醚醚酮、双马型聚酰亚胺等类树脂专用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一种用于家电产品的新型紫外光固化涂料 JD-1紫外光固化树脂已开发成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在大庆油田化工总厂研制成功; PTC智能恒温电缆、多功能超强吸水保水剂、粉煤灰高效活化剂等等,都是我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取得的不俗成果。
我国在高分子单链单晶的研究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绩:成功地制备出顺丁橡胶的单链单晶,独创性地开展了单分子链玻璃体的研究,首次观察到高分子液晶态的新的纹影结构。
塑料行业单纯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来讲,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这一阶段,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差距就被大幅度拉开了,因此塑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尽快对主要新型品种的产业化。
橡胶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橡胶装置技术工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氯丁胶、乙丙橡胶、丁腈胶和丁基胶的产业化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原料、市场条件现已成熟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异戊橡胶工业化进程,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改性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市场急需的产品品种。
浅谈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就高分子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在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强调了在材料性能、可降解性、可重复利用性等方面的创新需求。
主论点在于,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应紧密围绕环保、高性能和多功能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创新,环保,多功能性。
引言高分子材料,作为当今工程领域的关键探索方向,扮演着塑造未来的角色。
其在可持续性、先进制造和医学领域的前沿应用,正引领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我们迫切需要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环保紧密结合,以寻求更为可持续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发展脉络,剖析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多样化可能性,从而揭示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无限魅力。
一、高分子材料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但也引发了环境和资源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分子材料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为构建更可持续的社会提供思路和建议。
高分子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导致塑料垃圾堆积、污染等环境问题。
例如,塑料微粒的存在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长期积累可引发生态危机。
另外,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消耗大量石化资源,导致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加剧全球暖化。
高分子材料的可降解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可降解材料在性能上往往存在局限。
如何在保持高分子材料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可降解性,成为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难题。
例如,生物降解塑料需要在稳定性和可控性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在使用寿命内具备所需的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可降解性为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开发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可降解包装等,有望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和环境影响。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动塑料的再生利用、回收技术的创新,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自修复的材料

自修复材料的概念源于对生物体 自愈合现象的仿生研究,该类材 料在受到损伤时可进行自修复并 恢复一定程度的力学等性能。对 高分子材料而言,其受机械力损 伤后一般发生大子链均裂或异裂 而使材料产生微裂纹,此类微裂 纹很难探测,而微裂纹的产生往 往会引起高子材料失效,因此快 速修复微裂纹对诸多工程领域的 高分子材料来讲尤为重要。。
自修复材料
1.自修复材料分类 2.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3.自修复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
自修复材料分类
1).依靠共价键的自修复
2).依靠超分子相互作用的自修复
3).修复性质的多样性
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材料目前的发展方向主要以材料性能和功能为导 向,性能方面主要关注材料是否能同时具备优异力学性 能与自修复功能。 例如,微胶囊型的裂纹响应效率提升,本征型自修复材 料的修复速度的提高,如何在自修复的过程中保持一定 的材料性能也是研究的重点。 而在功能方面,则主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材料寻求新 的发展,比如上述的人工肌肉等生物医用材料、耐磨透 光防雾涂料等。
自修复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纺织上的应用
美国发明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中空纤 维,这种中空纤维含有一种修正调节剂,在受到 内部或外部刺激下可释放调节剂,当纺织品受力 产生裂纹时,中空纤维释放化学药剂可粘合裂 纹。
PPT模板下载:/moban/
结语
智能自修复材料对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材料已经投入使用就不可能对其修复或修复不现实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应该能够表现出其特殊的优势。外太空探索飞行器、人 造卫星、火箭发动机的元件以及移植人造器官方面将是这种技术 的首选应用场合。此外,这种自修复智能材料今后在空间站建设、 桥梁建设等工程中也有望一试身手。 尽管智能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工作在许多方 面有待于新的突破,但它依然前景光明,并会像计算机芯片那样 引起人们的重视,推动诸多方面的技术进步,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并引起材料与结构设计思想的重大变革.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能够自动地修复破损、恢复材料原有性质的一类材料.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仿照 生物损伤愈合原理,可以自行发现裂纹并借助某一原理愈合,目前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随着技术 的不断发展,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涂层涂料、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用自修复水凝胶、电池电解池等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对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原理以及基于这种材料产生的新技术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文章编号:2096-4137 ( 2019 ) 21-084-04 DOI: 10. 13535/j. cnki. 10-1507/n. 2019. 21. 02■文/梁淑淇修宾高升子iFil 料的册穽逬展及应用0引言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材料之一,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 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凭借分子量 高、质量轻、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存在强度不 高、加工使用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和老化等问题。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 的各种材料一旦出现破损几乎再难以恢复如初,并且这种破损会逐渐扩大以致最终无法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分子材料的 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近几年来, 开发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 关注。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 复指使材料能够自然地自动修复破 损、恢复正常功能的性质。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的优点有:①自动发生,无须监测,节省人力;②降低材料运营期间的维修养护成本; ③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年限;④满足 社会环境友好的需求,减少了外加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
1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用机理1.1外源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外源型可分为微胶囊型和微 脉管网络型2类。
2001年,White 等提出累微胶囊自修复体系:将环氧树脂作为基底,用麻醛树脂作为外 壳并在其中包裹修复单体戊二烯二 聚体(治愈剂)的微胶囊,将这种 微胶囊和Grubbs 催化剂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
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前言混凝土自修复材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自修复能力的物质,可以在混凝土受到损伤时自动修复,使混凝土的性能得以恢复甚至提高。
自修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和修复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自修复材料的分类自修复材料主要分为微生物修复材料、化学修复材料、物理修复材料和智能修复材料四类。
1. 微生物修复材料微生物修复材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微生物修复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繁殖能力,但其自修复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
2. 化学修复材料化学修复材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化学修复材料的主要优点是自修复速度快,但其修复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受到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物理修复材料物理修复材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自修复能力的物理材料,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物理修复材料的主要优点是自修复效果较好,但其自修复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修复时间。
4. 智能修复材料智能修复材料是指具有自感应、自诊断、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材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进行修复。
智能修复材料的主要优点是自修复速度快、效果好,但其制备成本较高。
三、自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微生物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微生物修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和添加量的确定等方面。
目前,已经筛选出了一些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自修复能力。
2. 化学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化学修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修复材料的种类、添加量和反应机理等方面。
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研究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
但是,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物理冲击、热变形、化学腐蚀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高分子材料出现损伤,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指的是在外力引起的损伤后,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主进行修复。
目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性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自愈合、自缩合、自生长。
1. 自愈合自愈合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利用内部原有的物质或额外加入的物质,自行进行愈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本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聚合物材料,包括共聚物、交联聚合物、高分子混合物等。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自愈合材料的合成和机理。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将自愈合物质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
这些物质可以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局部的物理挤压效应,从而在受损位置产生愈合效应。
2. 自缩合自缩合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仅进行缩合修复。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自缩合材料中,比如含有自缩合基团的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溶胶凝胶等。
自缩合材料的修复机制主要是利用自缩合基团的特殊性质进行修复。
这些基团可以通过自身的缩合作用,形成一种类似黏合剂的物质,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局部的修复效应。
3. 自生长自生长指的是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利用外界的物质和自身内部的物质,进行自我生长修复。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应用于含有自生长基团的聚合物材料中。
自生长材料的修复机制主要是利用自生长基团的特殊性质进行修复。
这些基团可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生成一种与原材料相似的物质来填补损伤处。
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常规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改性或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赋予材料特定的性能和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展望两个方面来探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目前,功能高分子材料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光伏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改变电解质中的高分子成分,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导率、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性能;通过设计合适的高分子电解质,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合理调控高分子薄膜的结构和组分,可以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此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可以设计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能的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精确释放。
此外,功能高分子材料还被用于制备人工器官、仿生材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技术的水平,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材料科学领域,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可以实现材料的自愈、自修复和多功能化。
例如,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交联程度和分子量分布,可以实现材料的自修复性能;通过引入适当的共聚物或引发剂,可以实现材料的自愈合能力;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基团和添加特定的功能性纳米颗粒,可以实现材料的多功能化。
未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材料的可持续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的紧缺,开发可再生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其次,高分子材料的智能化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智能高分子材料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改变形态和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再次,纳米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纳米加工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0-01-15T14:41:52.8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作者:李果兴陈恒
[导读] 近年来,智能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引人注目
摘要:近年来,智能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引人注目。
未来的开发阶段包括(1)改进的维修效率和维修,以便快速维修。
(2)简化合成工艺,降低材料成本;(3)绿色环保,开展符合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综上所述,聚合物自修复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国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其迅速应用到科学技术和商业市场,以谋求全人类的利益。
本文基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
引言
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自修复功能性质,具有延长材料寿命和降低材料使用过程中维护和维护成本的优点,因此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概述
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受到损伤后可在宏观和微观自行修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力学性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依据修复的特征,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可分为本征型和外援型两大类。
外援型聚合物自修复材料通常是指向聚合物基体中引入包覆有修复剂的微胶囊、微管或中空纤维等的复合材料。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包覆层破裂并释放出修复剂,修复剂之间相互反应从而完成修复过程。
如White等首次向环氧树脂中同时引入了包覆有环戊二烯修复剂的微胶囊和分散于基体中的Grubbs催化剂,当复合体系受到损伤时,微胶囊破裂,修复剂释放出来并与催化剂反应,形成新的聚合物从而实现裂纹的修复。
本征型聚合物自修复材料则是指聚合物通过大分子链自身的运动、缠结或可逆的化学反应(Diels-Alder反应、可逆酰腙键的形成、可逆双硫键的形成、硼酸酯键的形成等)、非共价键作用(超分子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键、π-π堆叠等)而引发修复功能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由于受修复剂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多次修复,且修复的效果强烈依赖于修复剂的包覆效果。
2外植型自修复材料
外植体自修复材料系统主要是微胶囊自修复系统和液芯纤维自修复系统[。
微胶囊法,顾名思义,起恢复作用的是事先在身体里的微胶囊。
内部含有治愈剂,出现裂纹时,裂纹尖端的应力作用释放出内部治愈剂,与埋在材料内部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达到修复裂纹的目的。
其优点是能更好地防止微裂纹扩散,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寿命。
微胶囊自我治愈的概念首先由白色等[2]提出,这种微胶囊材料的保守剂内层是双环戊二烯(DCPD),外层用脲醛树脂包裹。
然后将微胶囊与Grubbs催化剂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
微胶囊方法也有缺点。
因为可以将治愈剂事先埋在材料中,然后在材料准备中添加催化剂,从而修复裂纹。
因此,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微裂纹扩展速度、治愈剂是否与催化剂反应良好、治愈剂是否扩展良好等。
催化剂对治愈剂反应非常有效,只有当材料中的裂纹扩展速度高于材料内部的裂纹时,才能很好地防止裂纹的扩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由于修复核纤维的系统与微胶囊系统具有相同的机制,当材料出现裂缝时,会释放修复的物质并修复材料缺口。
但是,液体的核纤维类型是将还原的材料倒入纤维材料中,然后将其隐藏在材料中。
纤维素型是微胶囊自我修复系统的扩展。
3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在外力或外能作用下被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无需施加能量和力量即可自我修复的材料。
目前,国内外相关团队都进行了大量自我修复材料的研究,开发出的自我修复聚合物材料大致分为具有可逆共享耦合的自我修复聚合物材料两种。
具有可逆非共结的聚合物材料
3.1可逆Dieal-Alder(DA)反应自修复
DA反应是一种受温度影响的可逆化学反应,其作用原理的本质是加成成环反应受温度控制的可逆反应。
具体是一个含有活泼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与共轭二烯类化合物进行加成成环反应,此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当温度升高,反应方向调转,生成活性基团。
所以,在温度的影响下,DA可逆反应便是该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原理。
3.2基于酰腙键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基于酰肼结合的价耦合自愈系统的机理是醛固反应产生的酰肼结合断裂后自发生长。
s . BOD等,如果ph大于4,则转换为凝胶状态;如果ph小于4,则转换为溶胶状态;如果调整ph值,则可以自我修复。
这种材料在聚乙二醇两端修改二苯甲酰肼后,与3[(4-醛基苯氧化物-甲基]乙烷反应,从而在缩合反应机制中产生自修复聚合物。
如果系统ph值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酰九头蛇关键点将被破坏和重建,宏观上表现为材质的自愈行为。
3.3可逆N-O键自修复
可逆N-O键是一种键能比较低的化学键,在60℃便可发生热可逆反应,因此只需要外界提供较少的能量就能重新成键,来达到自修复的效果。
Otsuka等将烷氧胺基(C-O-N)单元创造性地与高分子材料结合,使得原来无法进行自修复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了自修复的能力,并且还保留了该种高分子原有的可降解的性能。
Sakai等在C-O-N重复单元与单体进行共聚,形成了一种嵌段共聚物,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烷氧胺基的断裂与重组来实现自修复行为。
但是,此种材料的自修复温度要达到126℃,并且需要修复6~12h才能完成,修复温度较高且修复时间较长,这一自修复条件限制了该种材料的应用前景。
4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科学家们不断改善其性能,以满足人类日常需求,从而大规模应用聚合物自修复材料。
善俊基等制造了模拟荷叶表面蜡治疗的自愈超水性涂料,刮伤表面后光的氧化会削弱超疏水性的氟硅烷群疏水性,开始吸收环境中的水,然后将材料内部的氟硅烷群移到表面,恢复涂层的超疏水性功能。
haraguchi等制造了具有有机聚合物-无机粘土网络结构的纳米复合水凝胶,当材料横截面接触时,表面的聚合物链相互交织,通过氢键形成新的共享键合,从而恢复断裂链接。
智能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目前在人工肌肉等生物工程领域以及宇宙飞船、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等航天领域初次使用。
另外,墙壁结构、桥梁建设等建筑领域也在逐渐发挥其优越性。
相信不久将给全人类带来技术革命。
结束语
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时间、温度和其他因素,则会出现材料损坏、疲劳等现象,主要是裂纹,如果出现裂纹,则会降低材料的机
械特性。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具有能自我修复微裂纹的特殊结构,开发前景很大,使用聚合物材料时材料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微裂纹,这些微裂纹是宏观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聚合物材料的完整性受损,检测不易,会影响材料的特性和寿命。
因此,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功能的智能自我修复材料问世,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晓丹,蒋国霞.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7(08):39-47.
[2]张久洋,霍萌萌,周建成.具有可自修复功能的形状记忆嵌段热塑性高分子材料[P].CN107033304A,2017-08-11.
[3]牛丽红,邓利.自修复材料应用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7,34(04):85-89.
[4]徐兴旺,沈伟,刘佳莉,王俊壹,李珅,周兴.基于双硫键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7,44(11):124-126.
[5]刘姣姣,杨栩.结构用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