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的中医治疗策略

肾性贫血的中医治疗策略1. 肾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贫血。
肾脏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
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EPO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的病因包括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等。
2. 中医对肾性贫血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肾性贫血属于“贫血”、“虚劳”等范畴。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血液生成有保障。
肾虚则不能生髓,髓枯则血枯,导致贫血。
中医治疗肾性贫血主要是调整阴阳平衡,补益肾精,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3. 中医治疗策略3.1 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肾阳虚、肾阴虚、气虚、血虚等。
3.2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 补益肾精: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
补益肾精: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
- 温阳助火:鹿茸、肉苁蓉、巴戟天、附子等。
温阳助火:鹿茸、肉苁蓉、巴戟天、附子等。
- 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
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
- 活血化瘀: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活血化瘀: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3.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选择肾俞、命门、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进行刺激,以调整肾脏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
3.4 食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辅助治疗肾性贫血。
建议患者多吃一些补血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红肉等。
3.5 起居调摸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建议肾性贫血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结论肾性贫血的中医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辨证论治、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和起居调摸。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调整肾脏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缓解肾性贫血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肾性贫血的治疗》课件

03
肾性贫血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铁剂副作用
长期使用铁剂可能会导致胃肠道 不适、便秘、恶心等症状,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如有
不适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EPO副作用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导 致高血压、癫痫发作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 压和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铁剂
铁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补充铁剂可以改 善缺铁性贫血。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等,可以帮助改 善贫血症状。例如,适当增加富含铁 、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 摄入。
输血治疗
其他治疗
如肾移植、透析等,可以改善肾脏功 能,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在严重贫血或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 输血来快速纠正贫血症状。但输血也 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过敏等。
目前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缓解所有患者 的症状。
缺乏个性化治疗方案
现有的治疗方式多为一刀切,未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并发症处理难度大
肾性贫血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处理 难度大,需多学科协作。
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
新型药物的研发
01
针对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发更为有效的药物是未来的研究
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优化联合治疗方案,降低药 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 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
患者评估
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
定制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05
肾性贫血护理诊断措施有哪些

肾性贫血护理诊断措施有哪些肾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肾脏功能不全而导致的贫血症状。
肾脏在体内起着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盐平衡、维持血压稳定等重要功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影响到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导致贫血的发生。
肾性贫血的护理诊断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护理诊断。
1. 缺氧,由于肾性贫血导致的贫血症状,患者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表现为疲乏、乏力、头晕、气短等症状。
2. 营养不良,肾性贫血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红细胞生成。
3. 水电解质紊乱,肾脏功能不全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红细胞生成和稳定。
4. 肝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常常伴随着肝肾功能不全,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护理。
5. 心血管功能不全,由于缺氧和贫血的影响,患者心血管功能可能出现不全,需要及时护理和干预。
二、护理措施。
1.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针对肾性贫血患者常见的营养不良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肾性贫血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及时进行补液和调节,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贫血加重情况。
3. 促进红细胞生成,对于肾性贫血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措施,包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输注等治疗方法。
4. 缓解贫血症状,针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缓解措施,如适当的休息、氧疗等。
5. 监测肝肾功能,肾性贫血患者常常伴随着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异常情况。
6. 心血管护理,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不全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血管护理,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处理心血管并发症。
7. 心理护理,肾性贫血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肾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肾脏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贫血症状。
治疗肾性贫血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病治疗:首先需要治疗肾脏疾病本身,以改善肾脏功能。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或肾移植等。
2. 补充铁元素:肾性贫血常伴随着铁元素的缺乏,因此补充铁剂是治疗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铁剂,并指导正确的用药方法。
3. EPO治疗: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可以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药物。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EPO治疗可以提高红细胞的生成,从而缓解贫血症状。
EPO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膳食调整:合理的膳食调整可以帮助改善肾性贫血。
患者应尽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蛋黄、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此外,还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钠和磷,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5. 并发症治疗:肾性贫血可能伴随着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等。
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治疗肾性贫血需要综合考虑肾脏疾病本身和贫血症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在接受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和监护,遵循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肾性贫血的治疗课件

探索与其他治疗方法(如透析、肾移植等) 的联合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长期治疗策略的制定
制定长期治疗策略,预防贫血的复发,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其他药物
除EPO和铁剂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如雄激素、免疫抑制 剂等也被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选择。
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01
透析治疗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改善
贫血症状。近年来,新型透析技术如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为患者
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等 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 ,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叶酸等造血 物质缺乏。
病理机制
肾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 少,同时伴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 机制,进一步影响造血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时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绞痛等。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日常护理
观察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贫血症状, 如乏力、气短、心悸等,如 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磷、高 蛋白的饮食原则,适当增加 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食物摄入。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 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 烈运动。
肾性贫血的治疗课件
目录
• 肾性贫血概述 • 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 肾性贫血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肾性贫血治疗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 肾性贫血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一、概述
如果人的肾脏功能出现了某些损害就容易引起肾性贫血。
一般来说适应性贫血是因为肾脏的原因,比如说尿毒症或者是肾功能减退等等导致了身体的红细胞生成数量不足,这样就进一步导致肾性贫血现象。
有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人发展到晚期阶段很容易引起肾性贫血这种并发症。
当一个人出现肾性贫血现象的时候脸色会变得枯黄,而且嘴唇以及指甲会变得没有光泽。
二、步骤/方法:
1、常见的导致肾性贫血的病因是肾功能损害,特别是某些慢性肾病可以射到人的肾脏受到极大损害,这个时候身体内部血肌酐含量会增大,同时就会伴有肾性贫血。
尿毒症可以是使得身体内部堆积很多代谢毒素,这些代谢毒素会使得红细胞存活时间降低,从而就可以引起肾性贫血。
2、另外有一些疾病可能对人的肾脏有损害,然后会间接的导致肾性贫血。
比如说肾性贫血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或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到肾功能之后,间接导致肾性贫血。
胜仗他直接疾病比如说慢性肾盂肾炎能够诱发肾性贫血。
3、肾性贫血发病了还可能是因为某些能够诱发人体肾脏功能衰竭的因素导致,比如说有的人是因为高血压或者是因为严重的脱水以及高蛋白饮食儿时的肾功能慢性衰竭,这样就会间接导致肾性贫血。
三、注意事项:
出现肾性贫血病的人平时应当注意休息,还应当避免劳累过度以及身体受凉。
肾性贫血的人平时要注意情绪波动不要太大,饮食当中热量要充足,蛋白质含量较低。
肾性贫血名词解释

肾性贫血名词解释肾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病症。
肾性贫血主要是指由于肾脏无法正常合成和释放红细胞生成素(俗称EPO),导致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从而引起贫血。
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衰竭,包括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
肾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有着排除废物和调节电解质、水平衡的重要功能。
同时,肾脏还能产生EPO,并通过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
当肾脏受损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时,EPO的合成和释放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肾脏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患者体内的EPO水平下降,无法刺激骨髓产生足够的红细胞。
随着红细胞的减少,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从而引起贫血症状,例如乏力、头晕、心慌、疲劳等。
此外,肾脏功能衰竭还可导致氮质血症和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贫血。
肾性贫血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血液学检查。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容积分布(RDW)增加,红细胞生成、铁代谢等指标异常。
此外,肾性贫血患者常伴有肾脏疾病的其他表现,如尿量改变、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肾性贫血的方法包括纠正肾脏功能衰竭和补充EPO。
首先需要治疗肾脏疾病本身,控制血压、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等。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给予合成EPO的药物外源性补充EPO,促进红细胞生成。
此外,还需要重视膳食调理,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促进红细胞代谢和再生。
对于严重的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总之,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衰竭导致体内EPO合成和释放减少,进而引起骨髓红细胞生成不足的一种贫血病症。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病情进展的关键,通过修复肾脏功能和补充EPO,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症状。
预防肾脏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
肾性贫血诊断标准

肾性贫血诊断标准肾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脏功能障碍相关。
肾脏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而肾性贫血则是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
因此,对肾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变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一疾病。
1. 临床表现。
肾性贫血患者常常表现为贫血症状,如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
此外,由于肾脏功能异常,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等表现。
因此,对于存在肾脏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怀疑肾性贫血的可能性。
2. 实验室检查。
肾性贫血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肾性贫血患者通常表现为低铁血红蛋白性贫血,其特点是红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但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此外,由于肾脏功能异常,患者还可能出现尿液异常,如蛋白尿、红细胞尿等。
因此,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肾性贫血。
3. 肾脏病变特点。
肾性贫血的诊断还需要考虑肾脏病变的特点。
常见的肾脏病变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肾脏功能异常,进而引起贫血。
因此,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要结合肾脏病变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诊断肾性贫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变的特点。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肾性贫血,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减少 铁缺乏 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其它造血原料的缺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铝中毒
※
※
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生存期缩短(正常1/3) 溶血 出血 慢性失血:透析/生化检测(1-4升 /y) 胃肠道失血
内容
肾性贫血的原因
何时开始贫血的检查及检查指南
铁剂治疗
胃酸缺乏或应用H2阻滞剂减少铁的吸收
接受rHu-EPO治疗的慢性肾性贫血病人 予以静脉铁剂治疗的理由
大多数血液透析病人口服铁剂不能维持充分的铁储 备,由此导致中度贫血,使得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使用静脉铁剂可以增加Hgb/Hct,从而改善慢性肾 脏病病人的患病率和生存率 静脉使用铁剂对健康的益处超过它的副作用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清铁蛋白
大便潜血
评价贫血的指标
血红蛋白( Hgb ) 红细胞压积(Hct)
血样在室温下贮存时Hgb的稳定性较Hct好 Hgb检测数值所受因素(如高血糖)较Hct少 Hgb检测的变异系数较Hct小
铁吸收
肠内腔
铁吸收: 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 去铁铁蛋白(apoferritin):
功能性缺铁
铁蛋白正常或升高(铁贮备正常)
TSAT<20%
低色素红细胞比例>10% 严重时MCV或MCHC下降 EPO治疗无效 静脉铁剂治疗疗效显著?
网状内皮阻滞
慢性炎症: 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网状内皮细胞合 成乳铁蛋白( lactoferrin )迅速增加,乳铁 蛋白与铁离子强的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竞争铁离 子铁的摄取增加,铁的释放减少。 其特点: 血清铁蛋白(SF)迅速升高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下降
美国NKF K/DOQI关于 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指南建议
血液透析病人试用口服铁剂治疗是可以的, (观点)但是很难保持转铁蛋白饱和度>20%, 血清铁蛋白>100ng/ml 和Hgb/Hct 在11-12g/dl /33%-36% 。(证据)多数血透患者需给予静脉 铁剂治疗贫血(证据)
NKF K/DOQI关于 慢性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建议
rHu-EPO的临床应用
开始进行肾性贫血检查的时机
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Scr 2mg/dl)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绝经期前女性及青春期前病人血红蛋白< 11g/dl (Hct<33% ) 绝经期后女性及成年男性病人血红蛋白< 12g/dl (Hct<37% )
评价贫血的指标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 铁的参数
成年男性及闭经后女性: Hb<12g/dl,HCT<37% 闭经前女性: Hb<11g/dl,HCT<33%
初始用药剂量
初始剂量:50-150 u/kg/w,每周分2-3次; 皮下注射:80~120 u/kg/w 静脉注射:120-180 u/kg/w
用药途径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优于静脉注射,剂量可减少1/3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不能用)
部分变性/分解
血清铁蛋白
体内的铁贮备(肝脏、脾脏和骨髓内网状内皮系统)铁含 量
SF对缺铁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
急性期反应蛋白: 急慢性炎症、肿瘤和肝脏疾病升高
SF〉500ng/ml与感染有关。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AT:造血时体内铁的利用度
平100ng/ml(证据)
补铁治疗的方法
口服补铁
剂量(证据) 成人剂量:>200mg 元素铁/d,分2-3次服用
小儿:2-3mg/kg/d
制剂 硫酸亚铁(含20%元素铁) 葡萄糖酸亚铁(含12%元素铁) 琥珀酸亚铁(含33%元素铁)
口服补铁注意事项
口服的铁剂在空腹或无其它药物时吸收最好 (证据)
血液透析病人如果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血清铁 蛋白水平100ng/ml而Hgb/Hct<11g/dl/33%, 以及那些需要相对较大量EPO才能保持Hgb /Hct 在11-12g/dl /33%-36% 的病人,可以给予静脉 输注铁剂观察,总量1g, 在至少8-10周完成。 (观点)
美国NKF K/DOQI 关于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指南建议
肾性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都会出现肾功能损害, 贫 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水平相 关, 大约在GFR小于60mL/min/1.73m2 时贫血的发生 率升高 贫血的严重性与肾衰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图 1 .不同GFR水平下的贫血发生率,来自加拿大多中心纵列 研究的446名患者的资料。所有的病人均于1994年到1997年由 肾脏病专家诊治,并均未接受EPO治疗,也未行动静脉造瘘 术
当TSF50%和SF800ng/ml,可继续应用静脉铁剂, 但剂量减少1/2-1/3(观点)
铁状况的监测频率
开始使用EPO治疗和为达到Hgb/Hct目标而增加 EPO剂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受静脉铁剂治疗的病人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直到Hgb / Hct达到目标(观点) 未接受静脉铁剂治疗的病人应每个月检测转铁蛋 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观点)
TSAT<20%,提示铁缺乏
TSAT<20%,同时FS< 100 ng/ml,提示真性缺铁
(absolute iron deficiency)。
TSAT<20%,同时FS>100ng/ml,提示功能性缺铁 (functional iron deficiency)。
缺铁的原因: 失血 功能性缺铁 网状内皮阻滞(reticuloendothelial blockade) 吸收减少
功能性铁缺乏 rHuEPO治疗过程中,铁利用增加
SF100ng/ml,但TSAT相对低
NKF 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 贫血治疗的建议
慢性肾脏病病人应有足够的铁以达到并保持 Hgb /Hct在11-12g/dl/33%-36%
(证据)
为了达到并保持Hct/Hgb目标值,应补充足够
的铁剂使转铁蛋白饱和度20%及血清铁蛋白水
EPO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
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 抑制CFU-E凋亡;
EPO生成的调控
正常血清浓度:6-32mU/ml; 缺氧是影响EPO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氧分压、Hb携氧能力、Hb浓度
氧感受器:血红素蛋白
其他:某些激素、细胞因子、cAMP、
转录激活蛋白等。
何时应开始促红素治疗?
Scr2mg/dl?
EPO治疗
铁剂治疗
贫血未纠正
贫血纠正,定期随访
内容
肾性贫血的原因
何时开始贫血的检查及检查指南
铁剂治疗
rHu-EPO的临床应用
慢性肾衰竭病人普遍存在铁缺乏
慢性肾脏病贫血病人中的25%-37.5%存在铁缺乏, 经补铁治疗后,至少能暂时改善或纠正贫血 有资料表明,接受rHu-EPO治疗而未输血的血透病
铁状况的监测频率
Hgb/Hct达到目标的病人, 应至少每三个月检测 一次(观点)
慢性肾脏病未接受EPO治疗的病人,如果转铁蛋
白饱和度20%,血清铁蛋白100ng/ml,应每3-
6个月检测一次铁状况
(观点)
静脉应用铁剂时铁参数 检测标本的采集时间 如果一次静脉铁剂的剂量1000 mg,血清铁参数 的测定应该在停用铁剂2周后进行(证据) 如果一次静脉铁剂的剂量为200mg-500mg,血清铁 参数的测定应该在停用铁剂至少7天后进行(观点)
功能性缺铁与网状内皮阻滞比较
功能性缺铁 网状内皮阻滞
1)EPO治疗:SF下降
2)静脉铁升高Hbg/Hct 3)血CRP正常
1)在EPO治疗:SF迅速升高,
转铁蛋白饱度下降 2)静脉铁效果相对较差 3)血CRP升高。
肾性贫血诊治流程
否 随访 是 Hgb 12. 0g/dl(男性及绝经后女性) Hgb 11.0g/dl(青春前期或绝经前女性) 是 化验RBC参数、铁参数、网织RBC、便潜血 正常? 是 否 铁缺乏? 是 否 血液学检查
如果每周剂量100mg-125mg,, 不需要停用铁剂 (证据)
铁过量
铁过量的定义 铁过量的危害
铁过量的预防和治疗
铁过量的定义
SF和TSAT增高到多少出现铁负荷过多尚不清楚 转铁蛋白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中,通常TSAT50%,这种情况 下没有游离的铁供微生物的细胞生长
J Trauma1 1996,41:356
透析前和腹透患者应皮下用药
血透者可皮下或静脉用药
偶可腹腔内用药
EPO的半衰期
静脉注射:9.3±3.2小时 6.2±1.8小时 皮下注射: 8~12小时达高峰, 持续12-16小时。
观察指标
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初期每2周化验一次,稳定后每4-6周复查一次 Hb每月增加1-2g/dl为宜
内容
肾性贫血的原因
何时开始贫血的检查及检查指南
贫血的评价指标
铁剂治疗
rHu-EPO的临床应用
EPO生成部位
肾脏:80-90%;
肝脏:10-20%,严重缺氧时,30-40%;
其他:骨髓某些巨噬细胞、脾、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