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常量元素
公共营养学——矿物质常量元素

成人总量82-100g。占体 重0.15%。 以氯离子形式化合存在。 氯化钠在细胞外液,氯化 钾在细胞内液中。
占体重2%,成人总量 1200g. 99%在骨骼和牙齿(羟 磷灰石),1%混溶钙 池(软组织、细胞外 液和血液)
占体重0.15% 女:3200mmol(77g) 男: 4170mmol(100g) 细胞外液44-50%, 骨骼40-47%, 细胞内液9-10%
一般不易缺乏。 过多:高血压
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
透压。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
参与血液CO2运输。
齿的结构
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促 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
进维生素B12和铁吸收。 常活动
激活唾液淀粉酶促进食物 参与血凝过程
消化。
参与调节或激活多种
刺激肝脏功能,促进肝废 酶的活性作用
物排出。
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作用
调节体内水分与渗 透压 维持酸碱平衡 钠泵 维持血压正常 增加神经肌肉兴奋 性
700mg/天,小肠
膳食参考摄 入量
吸收(十二指肠 和空肠吸收最
2000mg。
快,回肠较差)
350mg/天,整个肠道 均可吸收,但主要在 空肠末端与回肠 (30%)
不同年龄量不同
800mg/天,50岁
1000mg/天,UL:
成人5.5g(2200mg)/
2000mg/天。主要在PH 天,小肠上部吸
值较低的小肠上段吸 收,摄入量6g/天,
吸收
早产儿出现佝偻 病
不利于吸收:过多的 磷、植酸、草酸、膳 食纤维 促进吸收:氨基酸、 乳糖、饮水多、维生 素D
过量:肾结石、 奶碱综合症 干扰矿物质(镁
磷铁锌)的吸收和利 用。 缺少:儿童:佝偻病
《食品营养学》微量营养素—常量元素

1、矿物质: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 需的元素中除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碳、氢、氧、 氮外,其余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
2、常量元素(常量矿物质):是指无机盐中在人体内含 量较多,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者。 常量元素有钾、钠、磷、硫、钙、镁、氯等。 3、微量元素:是指无机盐中在人体内含量较少,每日需 要量在100mg以下上者。 微量元素有铜、铁、锌、锰、钴、碘、硒、钼、镍、硅、 2 钒、铬、氟、锡等。
二、常量元素
微量营养素
(二)磷
1、磷的生理功能
(1)是骨骼、牙齿以及软组织的主要成分 ,保证骨骼和 牙齿的形成和正常功能 。 (2)磷酸盐能调节能量的释放。 机体代谢中能量多以ADP+磷酸+能量 ATP及磷酸肌酸 形式贮存。需要时释放(上式逆反应),即ADP、ATP、磷酸肌 酸等作为贮存、转移、释放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化学能的主 要来源。 (3)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体内许多酶如焦磷酸硫胺素(TPP)、磷酸吡哆醛、辅酶 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Ⅱ(尼克酰胺腺嘌呤二 15 核苷酸磷酸)等辅酶或辅基都需要磷参与。
微量营养素
二、常量元素
(一)钙
人体对钙的吸收受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及某些膳食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
3 、 影 响 钙 吸 收 的 因 素
(1)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大的,对钙的吸收率也较大。
(2)维生素D的适当供给、肠道内的酸性环境和适宜的钙、磷比 例有利于钙的吸收。 (3)乳糖可与钙形成可溶性糖钙复合物,有利于钙透过肠壁以增 进吸收。 乳糖可与钙螯合,形成低分子可溶性络合物,而且当其被肠道 菌分解发酵产酸,使肠腔pH降低,均有利于钙吸收。
微量营养素
一、矿物质
人体重量的96%是由碳、氢、氧、氮等构成的有机物和水 分,其余4%则由数种不同的无机元素组成,它们是机体灰分的 组成成分,在这些元素中,已发现有21种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 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营养学上称这类营养素为矿
4矿物质(一)-常量元素

➢ AI(mg/d)
成年人(18~) 800 老年人(50~)1000
➢ UL(mg/d)
2000
➢ 特殊人群
儿童 0~: 300
0.5~: 400 1~: 600 4~: 800
11~:1000 孕妇 1000~1200 乳母 1200
钙的食物来源
***钙含量及吸收利用率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 ➢豆类、绿色蔬菜、小鱼小虾、
牙齿
软组织 体液
混溶钙池
Miscible calcium pool —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 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的钙
钙的生理功能
➢ 构成骨骼和牙齿——羟磷灰石结晶
➢ 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 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 其他作用
❖ 凝血 ❖激素分泌 ❖维持酸碱平衡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等
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共同构建骨骼
毒症状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 构成机体组织 ➢ 维持渗透压 ➢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以及细胞膜的
通透性 ➢ 构成体内生理活性物质 ➢ 构成酶系统的活化剂
钙 Calcium,Ca
➢ 生理功能 ➢ 吸收与代谢 ➢ 缺乏症 ➢ 膳食参考摄入量 ➢ 食物来源
钙的分布
骨骼、
99%
1%
骨胶原
骨矿盐
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1/3
90%:胶原蛋白
10%:非胶原
无机成分:2/3
95%:钙、磷
5%:其他微 量元素
骨重建过程
紧密排列的骨细胞
骨骼 破骨细胞
骨形成
骨吸收
成骨细胞
骨量的获得与丢失
新生儿体内含钙25~30g 平均每日蓄积150mg钙
4. 矿物质-常量元素

2.排泄和储存
70%~80%的摄入钙粪中排出 消化液 肠粘膜 上皮细胞脱落
食物钙
小肠 20%~30%的 摄入钙被吸收
血浆钙 肾 随尿排出
骨骼
牙齿
储存
影响钙排泄的因素 1. 蛋白质的摄入与尿钙量呈正相关,增加蛋 白质的摄入可使尿钙排出增加 2. 磷摄入增加可降低尿钙排出 3. 钙也可从汗中排出,高温作业者排出钙占
影响磷吸收的因素
(1)膳食因素 钙磷比值影响对磷的吸收,适宜比值为 Ca:P比值宜在1~1.5:1。 (2)机体因素 磷摄入不足,1,25-(OH)2-D3水平升高,可 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正常细胞外液的磷浓度 随年龄增高而减少。
2.排泄
血浆中的无机磷酸盐主要经肾小球过滤从 尿排出。血磷浓度的调节可以维持体内磷的平 衡。 肾小管排出磷
2.食物成分及加工因素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
3.人体自身因素 由于摄入不足,消耗或需求增加导致矿物 质缺乏。
Mg
二、钙★
蛋白结合钙 46.0%
复合钙 6.5%
离子化钙 47.5%
浓度:0.94-1.33mmol/L
白蛋白结合钙 球蛋白结合钙
柠檬酸钙 硫酸钙
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 常量元素 (macroelements) :> 0.01% 体
重, Ca、P、Na、K、Cl、Mgelements or trace
elements):<0.01%体重。
必需微量元素
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潜在毒性
功能未知元素
(一)矿物质的特点★
1.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
(二)镁的吸收与代谢
人体摄入的镁30%~50%在小肠吸收。 当镁摄入量高时其吸收率低,而在摄入量较 低时,其吸收率可明显增高。 肾脏是镁排泄的主要途径。 饮酒、服用利尿剂能明显增加镁从尿中的排 出。镁的排泄途径还有汗和粪便,但量甚微。
营养学常量元素矿物质

营养学常量元素矿物质1.钙(Ca):钙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约占人体总量的2%。
它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构成元素,对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此外,钙还参与神经传递、细胞信号传导、肌肉收缩等多种生理功能,并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缺乏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牙齿脱落、神经肌肉异常等问题。
2.磷(P):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与钙一起维持骨骼的健康。
磷还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细胞酸碱平衡和DNA合成等生理功能。
缺乏磷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贫血、疲劳等症状。
3.钾(K):钾是人体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内的电解质平衡和调节神经肌肉功能至关重要。
钾还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蛋白质合成和糖代谢等过程。
缺乏钾会导致肌肉无力、心律不齐、食欲不振等问题。
4.钠(Na):钠是人体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体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钠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
但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5.镁(Mg):镁是人体中第四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广泛参与人体的生理过程。
它对维持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健康、骨骼稳定和酶活性等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镁会导致疲劳、肌肉颤搐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6.铁(Fe):铁是人体中的重要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血液中的氧运输。
铁还与体内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脑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缺乏铁会导致贫血、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7.锌(Zn):锌是人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DNA合成、蛋白质合成、免疫细胞激活等过程。
锌还与细胞生长、生殖功能和伤口愈合等有关。
缺乏锌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以上是几种重要的营养学常量元素矿物质的简要介绍。
虽然它们的需要量比较小,但对人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健康,人们应通过均衡饮食摄入含有这些矿物质的食物,如奶类、坚果、绿叶蔬菜、海鲜等,同时注意合理的食物搭配和摄入量控制。
七大营养素-矿物质

矿物质◆矿物质:◇矿物质——称无机盐,是指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和生物代谢所必需的元素。
◇矿物质共同的特点:1、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用水中摄取;2、矿物质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均匀;3、矿物质元素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效应;4、部分矿物质需要量很少,生理需要量与中毒剂量的范围较窄,过量摄入易引起中毒。
◇矿物质的分类:1.7种常量元素: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Ca)、磷(P)、镁(mg)、钾(K)、钠(Na)、硫(S)、氯(Cl),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上或膳食摄入量大于100mg/d,被称为常量元素。
2.10种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铜、钴、钼、硒、碘、铬、氟、锰,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下或膳食摄入量小于100mg/d的矿物质。
3.7种中毒元素:铅、汞、铝、砷、锡、锂和镉。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份:钙、磷、镁----骨骼、牙齿。
缺乏钙、镁、磷、锰、铜,可能引起骨骼或牙齿不坚固。
2.为多种酶的活化剂、辅因子或组成成份:钙------凝血酶的活化剂、锌----多种酶的组成成份。
3.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组成部分:碘--甲状腺素、铁--血红蛋白。
4.调节酸碱平衡及组织细胞渗透压:酸性(氯、硫、磷)和碱性(钾、钠、镁)无机盐适当配合,加上重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着机体的酸碱平衡;无机盐与蛋白质一起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缺乏铁、钠、碘、磷可能会引起疲劳等。
5.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钾、钠、钙、镁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人体内矿物质不足可能出现许多症状。
6.矿物质如果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过剩症及中毒。
所以一定要注意矿物质的适量摄取。
◇矿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1.钙与磷:增加磷的摄入会抑制钙的吸收并使钙代谢增加,成负相关。
高磷膳食:肉类,碳酸、磷酸饮料(如可乐:含磷酸,并PH值为4-4.5,还有大量糖分,多喝可乐会影响肾,使牙不好,*可乐可用来冲洗马桶:尿碱);2.钙与镁,钾:镁摄入增加或不够会使钙代谢增多,镁,钾摄入不够会抑制钙的吸收,如果钙多也会抑制镁,钾的吸收;3.钙与钠:钠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钙的吸收,钠摄入过多时,使人口喝,会使钙流失;4.钙与铁、锌、铜:铁、锌、铜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钙的吸收;5.钾与钠:钾够可增加钠排出。
第五章矿物质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镁、硫等.微量元.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cy erythropoiesis, IDE)
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不同人群铁的适宜摄入量(AI)
年龄 性别 铁 年龄
mg/d
性别 铁
0~ 0.5~ 1~ 4~ 7~ 11~
14~
— — — — — 男 女 男 女
mg/100g
食物 藕粉 黑芝麻 鸡蛋黄粉 地衣(水浸) 含量 41.8 22.7 10.6 21.1
猪肝
蚌肉
22.6
50.0
红蘑
冬菇
235.1
10.5
冬菜
苜蓿
11.4
9.7
碘的生理功能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生物氧化,参与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这对胚胎发
11.69
章
鱼
5.18
硒的生理功能 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的组成成分 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其他 促进生长 保护视觉
育期和出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尤为重要
★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
★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碘的UL为1000 μ g/d
不同人群碘的推荐摄入量(RNI)
年龄 0~ 0.5~ 1~ 4~ 7~ 11~ 14~ 碘 50 50 50 90 90 120 150 年龄 18~ 50~ 孕妇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0.3 10 12 12
12 16 18 20
18~
50~ 孕妇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矿物质

抑制因素(inhibitor): (1)植酸(盐):粮谷类、豆类等 (2)草酸(盐): (3)碳酸(盐) (4)磷酸(盐) (5)多酚类物质:茶叶、咖啡、可可等 (6)某些金属离子:如钙、锌过多时 (7)卵黄高磷蛋白 此外,体内铁的需要量和储存量:对血红素铁和 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均有影响。
2.铁的储存与排泄(略)
(五)铁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AI: 成年男性:为15mg/d 成年女性:[18~50岁)为20mg/d ,50岁以 上15mg/d,孕早期15mg/d, 孕中期及乳母25mg/d,孕后期35mg/d 。 UL: 50mg/d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全血、 瘦肉、黑木耳、海带以及豆类等。
六、锌(zinc)
(三)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概况: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 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 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1.铁缺乏的三个阶段: (1)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储存铁减少,表现为 血清铁蛋白(SF)下降。 (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除SF减少外,血清铁(SI)降低,铁结合力增 加(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游离原卟啉(FEP)升高。 (3)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血红 蛋白下降,红细胞比积降低并出现临床症状。
(二)钙的吸收与代谢
1.吸收:
吸收的部位:主要是小肠上段。 吸收途径:二种, (1)被动扩散 (2)主动吸收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机体自身的因素: 如机体钙与VD 的营养状况;生理状 况:年龄、性别、妊娠、哺乳以及 体育锻炼(尤其是负荷运动weightbearing exercise)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营养师(二级/技师) 联系方式:
一、概述 1、定义: 人体内的元素除碳、氢、氧、氮等构成的有
机物和水外,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矿物质。
根据它们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为常 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吸收与食物来源 以溶解态被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吸收率为
30%左右 氨基酸、乳糖可提高镁的溶解度 高钙高磷膳食抑制镁的吸收
食物来源:花生、芝麻、大豆、全谷、荞麦、绿 叶蔬菜等
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中也有,但含量较植物 性食物中少
如何解释“鬼火”的出现?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