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100篇(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

小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14分)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保持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用笔波折难测的地方。
⑤诟:责骂。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当时流辈皆讥笑之。
()(2)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
()2. 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并写下来。
(6分)(1)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的张丞相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文中的内容,说明自己的观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14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③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集:聚,会和。
②骤:急,紧。
③胡儿:谢朗小字。
谢朗,字长度,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④因:趁,乘。
⑤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画两处)(4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荀巨伯①探友荀巨伯远②看友人疾,值④胡贼攻郡。
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⑥,子令⑦吾去,败义⑧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⑨?”贼既⑩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⑪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⑫?”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⑬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⑭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⑮有义之国!”遂班军⑯而还,一郡并获全17。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
②远;从远方。
③疾:病。
④值:恰逢。
⑤语(yù):告诉。
⑥相视:看望,照顾。
⑦令:使,让。
⑧败义:损害道义。
⑨耶(yé):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⑩既:已经。
⑪一:全,整个。
⑫独止:一个人留下。
⑬委;舍弃,抛弃。
⑭相谓:相互议论。
⑮入:侵犯。
⑯班军:回师,撤军。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B.贼既至(既然)C.一郡并获全(全)D.遂班军而还(撤军)[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加点字词。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_________(2)贼既至_______(3)不忍委之______[4]“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荀巨伯这句话体现的美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最新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

最新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③无所出。
俄④有老父⑤至,日:“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⑦入?”遂⑧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注释)①鲁:鲁国。
②初:起初,开始。
③计:计谋,策略。
④俄:一会儿,不久。
⑤老父(fǔ):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⑥但:只。
⑦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⑧遂:于是、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执:__________(2)俄有老父至至:_________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以: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③大姓:大户。
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被雇佣劳作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加点的字。
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精编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精编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
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ǎo暴涨。
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
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
字词解释:尝:______ 甚:______ 秣:______ 值:______潦:_______ 济:______ 覆:______ 骇:______2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
自午及薄暮,已酩mǐng酊dǐng醉矣。
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庸,吾尚可乘马返家。
”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
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
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
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
字词解释:延:_______ 薄:_________酩酊:______ 毋庸:______尚:______ 骤:______ 未几:______ 赞:______方:______ 俯:_______ 遽:________ 髻:________乃:_______ 纵:_______3“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án城,时荆jī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
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
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
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
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溺不能出。
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ǒng三丈,遂得以过水。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1.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 “移舟泊烟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里的“烟渚”给人一种很神秘、朦胧的感觉,就像一幅水墨画的开篇,先给你渲染出一种氛围。
- “日暮客愁新”,傍晚的时候,旅客的愁思又涌上心头。
为啥呢?你想啊,日暮时分,本来就是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人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多愁善感。
而且他还是个客居他乡的人,看着太阳落山,就会更想家,那种孤独感和思乡之情就像小虫子一样开始在心里爬来爬去了。
- “野旷天低树”,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站在空旷的原野上,四周没有什么遮挡,就感觉天空好像压下来了,和树都快挨在一起了。
这一句把那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描绘得超级生动。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和人很亲近。
诗人在孤独愁闷的时候,看到水中的月亮,就感觉月亮是来陪伴自己的。
月亮这个意象在古诗里经常和思念、孤独联系在一起,这里也是,虽然它好像近在咫尺,但是又遥不可及,就像诗人的家一样。
3. 赏析。
- 这首诗整体的意境非常清幽孤寂。
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叙事兼抒情,直接说出自己日暮添愁的心情。
后两句写景,通过对旷野和江水、明月的描写,把那种愁绪进一步烘托出来。
就像是先给你一颗苦药丸,然后再给你一杯苦茶,让你苦上加苦,但是这种苦又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诗中的景色描写简洁却又非常有感染力,用“野旷”“江清”等简单的词语,就勾勒出一幅很有层次感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孤独的诗人站在船头,望着天边的月亮发愁的样子。
1.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解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有完全遮住山。
这乌云来势汹汹啊,像墨汁一样黑,这个比喻特别形象,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想象出乌云密布的样子。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纷纷跳进船里。
六上必考文言文

六上必考文言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雅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必修课程,其中六年级上册的必考文言文更是考验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六上必考文言文中,通常会涉及到古代的各种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对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和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文言文时,不仅要注重对文本的理解,还要学会运用古代的语言表达方式,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在六上必考文言文中,还会出现一些古代诗词或散文,如《春晓》、《静夜思》等。
这些诗词或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读者。
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文言文时,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六上必考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研读这些古代经典和名篇,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部分课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六上必考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开启心灵之窗,感受古人智慧的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良好道德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结束】第二篇示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著作被列为必读之作,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作品被称为“六上必考文言文”。
《弟子规》是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是由北齐时期陆机撰写的一本启蒙读物。
《弟子规》以“弟子形,不相近;兄弟畜,有间断”为开头,内容包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等教导孩子们如何修身养性、尊师爱友的道理,被誉为“古代教育宝典”。
1-6年级必读小古文100篇(可打印下载)给孩子收藏

1-6年级必读小古文100篇(可打印下载),给孩子收藏!
每天与你不见不散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一年级学生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
据了解,此次“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为了帮助孩子新学期适应新教材,颜老师特地收集了小学生必读小古文100篇(含注释),家长朋友们收藏起来慢慢教孩子吧。
文章篇幅较长,只展示到第20篇。
获取完整版:在家长会公众号后台对话框输入“小古文”,免费下载!(马上点标题下“家长会”关注,可获取更多教育经验、方法、学习资料,每天更新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荀巨伯①探友荀巨伯远②看友人疾,值④胡贼攻郡。
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⑥,子令⑦吾去,败义⑧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⑨?”贼既⑩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⑪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⑫?”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⑬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⑭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⑮有义之国!”遂班军⑯而还,一郡并获全17。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
②远;从远方。
③疾:病。
④值:恰逢。
⑤语(yù):告诉。
⑥相视:看望,照顾。
⑦令:使,让。
⑧败义:损害道义。
⑨耶(yé):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⑩既:已经。
⑪一:全,整个。
⑫独止:一个人留下。
⑬委;舍弃,抛弃。
⑭相谓:相互议论。
⑮入:侵犯。
⑯班军:回师,撤军。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B.贼既至(既然)C.一郡并获全(全)D.遂班军而还(撤军)[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加点字词。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_________(2)贼既至_______(3)不忍委之______[4]“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荀巨伯这句话体现的美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