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小说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 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 现实,而且广泛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等,因而《红楼梦》又 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 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 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 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 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 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一 并邀请赴宴。
本单元写作是“学习改写”,本次写作强调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培养 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本次名著导读,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中国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意在引导 我们进一步把握长篇白话小说的题材特点,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把握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复述故事示例(张飞): 前两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过了一段时间,大哥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
去请诸葛亮。二哥说诸葛亮徒有虚名不,用去了。我就说让我去将他请来, 如果不来,我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因为这个想法,大哥把我责备了一顿, 责令我不得无礼才允许我一同前往。在路上我们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 均,连我都 感觉此人无礼,可是大哥却善解人意,不计较什么。到了诸 葛 亮的茅庐,他在睡觉,大哥就一直站着等,不让童子叫醒他。等了很 久,我实在受不了,想要干脆一把火烧醒他,被二哥拦住了。后来大哥的 诚意打动了诸葛亮,他终于愿意追随我大哥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单元:古代诗词鉴赏1. 课时安排:共计4课时-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静夜思》- 第三课时:《春晓》- 第四课时:《望庐山瀑布》2.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掌握《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和意境;-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 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掌握《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和鉴赏方法。

4.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学习《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和意境;- 分析《静夜思》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理解《春晓》中的春天景色和情感表达;- 探究《望庐山瀑布》中的山水意境和艺术表现。

第二单元:现代散文阅读1. 课时安排: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记忆的河流》- 第三课时:《我的母亲》- 第四课时:《小石潭记》- 第五课时:《故乡》2.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荷塘月色》、《记忆的河流》、《我的母亲》、《小石潭记》、《故乡》的背景知识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代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掌握《荷塘月色》、《记忆的河流》、《我的母亲》、《小石潭记》、《故乡》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

4. 教学内容:- 分析《荷塘月色》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探究《记忆的河流》中的回忆和人生感悟;- 理解《我的母亲》中的母爱表达和家庭情感;- 分析《小石潭记》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探究《故乡》中的乡愁和家国情怀。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阅读1. 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 第一课时:《红楼梦》选读- 第二课时:《水浒传》选读- 第三课时:《西游记》选读- 第四课时:《三国演义》选读- 第五课时:《金瓶梅》选读- 第六课时:《聊斋志异》选读2.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聊斋志异》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临沂高新区朱景伟备课团队,指导教师:孙霞韩君燕)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依据)(一)识字与写字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2.2.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4.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7.1.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2.7.2.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表达与交流3.6.7.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二、单元学习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积累识记“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中的48个字词。

(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1.识记施耐庵、吴敬梓、罗贯中、曹雪芹四位作者作品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2.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2.4.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表达与交流(学习改写)1.能从改变语体、改变文体、改变叙述角度等进行改写。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P2 一、导入P3 清人金圣叹曾感慨道:“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今天我们读《水浒传》这类古代白话小说,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不可磨灭的光彩。

P4 二、教学过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围绕《水浒传》的阅读,共同完成以下3个学习目标。

P5 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

2. 掌握古典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3.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P6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 yīng其锋”,意思是说宋江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

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P7 后来,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

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

《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社会环境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名起义的小说。

P8 同学们,下面咱们来阅读教材第138页第二段,请你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会,整体感知《水浒传》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我们尝试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P9 好,下面老师来展示一张读书卡片,看看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吗?读书卡片书名:《水浒传》体裁: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内容:作品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主题:官逼民反令你印象深刻的好汉/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该好汉给你留下的人生启示:做人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初中语文 全阶段考点 中考考点 全集 超易记 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全阶段考点 中考考点 全集 超易记 思维导图

与结串构联
需融

端端
第一板块
篇周
结构
霭爆

第二板块
表达」 ∶材料有序,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效果上∶更具可读性,读者更易理解
形式上∶∶文章更具形式上的美感
串联句把各部分串联成一个整体,并体现板块间的关系
嘧 串联句通过不断点题,能深化、突出主题
串联
串联使全文形式上有一种整齐美
起句串联;每板块的起句用结构相似的句子串联
运用精辟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把主旨表达出多
要言而有情
要清整权
晋法要
作文材料本身覆激汤自己的装感应情;
能把感情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出来
罐霭蠕
语言要文明得体;
手现癌包善排澄南恩添形豫冲的福用美化
他在文中选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诗句,给文章增色
素材选取
词句润色
运用历史文化素材
化用经典名著素材
利用名人名家逸事素材
财用名言管包
引用诗词和名著佳句
引用成活典故
比喻、拟人、夸张——能突出人、事、物的特点
排比、对偶——能增强感染力,使句式整齐


货氧发氧如,不发不叠说单是
。赠蠕蠕镛哼昌号
整句与散创
包、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有加强语气的作
段落内部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句子间的关关系∶中心句、支撑句
支撑句的组织∶分不同侧面、层面写的方法
文体知识
论证方式∶
谱明搞婵说明方法 说明文 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应用文 标题、称呼、正文、结层 言(石般书信、遥知计划、总结
描写人物的分送。测蓄播今物正出雪、细否播 小说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课件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课件
解析:第一明确分析构思的角度。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情势要素,是 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因此,分析古代白 话小说的构思可从情节处理、人物配备、环境安排以及整体布置等方面 进行分析。
其次,根据题干,明确分析的指向是“引人入胜的情节”。 最后,表述时需结合故事进行分析。
02.真题训练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任务一:复习教材P145-146中古典小说读 书方法指点部分,完成《古代白话小术特色的角度。
序号 1 2 3 4
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角度
表现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3 《范进中举》 社会人情 讽刺手法(夸张、对照、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矛盾)
4 《儒林外史》
同上
对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进行辛辣讽刺和尖锐批评 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
5 《三顾茅庐》
历史
运用烘云托月等多种描写方法 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曲折变化、抑扬顿挫 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 法。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梳理统编教材,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2.通过回顾梳理统编教材和《作业本》,归纳总结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 点的方法策略。 3.通过真题训练,掌握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点的方法策略。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6 《刘姥姥进大观园》 社会人情 贴着人物刻画人物性情特征 人物设置上匠心独运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1:文本类型比较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隆中对》中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 见”这寥寥数语带过,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 特别吸引人。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简短的补充交 造成叙事波澜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 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不 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 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 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 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 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 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 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 事的波澜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五)小说情节鉴赏的角度 1.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 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尤其要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 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2.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 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 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代表性文章:《带上她的眼睛》 代表小说: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海底两万里》 典型考点:科学与人性的结合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 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 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 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 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 ,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 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2.闪回 闪回是学生在阅读某一情节时,突然脑中有短暂的画面插入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这种现象缘于作者有意通过极其相似的 情节展现不同人物。 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不同之处,武 松是乍然遇虎,赤手独斗,李逵是为母寻虎,刀毙四虎。前者 险象迭生,后者有惊无险。还有“江州城劫法场”与“大名府 劫法场”,“武松发配”与“宋江发配”等等。我们有意识地 捕捉“闪回”,并进行回读与文段比较,就可感受作者的锦心 绣口,体悟这部书的魅力。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适用年级九年级(上)所需时间课时安排:共用7课时。

其中课内4课时,课外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地位和作用:本主题单元四篇小说节选自古典名著,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祖国优秀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从问题上来说,作为小说单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小说阅读和理解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单元组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其中《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是阅读课;而《杨修之死》《香菱学诗》是自读课文,可以说是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鉴赏能力。

3、单元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激情。

(2)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3)学习、借鉴优秀篇目的写作方法,提高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4)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字词,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朗读、默读方法,感知文章内容3、品读优美语段,分析人物形象4、进一步了解古代名著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名著资料2、体会中国古代名著的博大精深3、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4、借鉴并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5、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对作品时代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作品的时代意义2、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应课标1、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2、分析主要内容,体会重点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5、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开阔学生视野6、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搜集网络信息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喜欢四大名著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四大名著在塑造人物方面堪称典范,你从本单元学习中,有何认识?专题划分专题一:感受、品读名著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 3 课时)专题二:专题二:自读名著作品《杨修之死》《香菱学诗》( 4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感受、品读名著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所需课时课内共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2、赏析优美语段,概括人物形象3、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体会作品主题专题问题设计1、《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各有怎样的性格?2、文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是找出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问题设计
1、阅读单元文章你会了哪些生词、新词?
2、阅读本单元文章你觉得哪些描写比较优美?
3、单元内四篇小说各讲了什么事?
4、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课外前置预习一课时:单元文章速读,从字词、文章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形成原始学习成果。)
专题一: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这一专题是学生前置预习基础上的单元整体学习展示课。主要活动有三个:分类串珠做积累、文章揽胜看人物、提纲挈领说情节。三个活动以第三个为重点,旨在指导学生学会概括要点从整体上读懂小说的方法,教学过程中介入网络资源,学习概括内容的方法。
专题二:选点精读悟精神——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语文教学中有一种理论叫“一课一得”,说每节课不要面面俱到,集中学习一个问题,讲深说透就行了。小说信息量大,可讲的点也多,必须忍痛割爱,大胆取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方能做到长文短教,教而有效。借着本单元文章要引导学生感悟世人的世态炎凉,人物内在机智勇敢、迂腐可笑、勤于学习性格特点,而这些通过文章中细腻的描写可以很好地体悟。所以本专题设计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选点品读突破长文阅读重难点的方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初步形成分类积累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3、通过速读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4、选点品读课文描写细腻、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活动一:分类串珠做积累
古代小说阅读
适用年级
初四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也要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语汇。
专题三:学以致用读古典——实践演练(1课时)
其中,专题三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四课时,课外共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识记单元生字词,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中优美的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等);
3、叙述故事情节;
4、速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惟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做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扣住这些重点,拟设三个专题:专题一:概括要点总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专题二:选点精读析形象——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专题三:学以致用读小说——实践演练。
5、掌握各种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6、个性阅读,丰富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讨论赏析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能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内涵,发现蕴涵其中的思想。
4、通过实践演练,巩固阅读小说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对应课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这种以大贪官为打击对象的零星反抗行动,规模虽然不甚大,但组织严密,下是农民起义处在发动时期的重要标志。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杨修之死》节选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制。如本文记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但史籍中并无杨修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此类虚构情节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很值得研究。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真实,鲜明的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是个十足的市价,对金钱的欲望渗透了他的骨髓。小说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也写出了世态炎凉。
专题三:前面两个课时的课内学习,学生整体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方法:立足整体获取信息、选点精读突破重点。本专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实践演练的空间,检测、巩固学生所学,使阅读小说的能力得到提升。
以上三个专题形成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链:速读,看课文讲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选点品读,看文章主题的深刻、写法的精妙;演练,学以致用巩固所学方法。
4.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5.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7、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学会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2、如何通过选点精读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品质?
3、怎样利用前面所学方法阅读一篇小说?
专题划分
专题一:概括要点揽全文——单元文章总揽;(3课时)
专题二:选点精读悟精神——以《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为例;(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