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六篇

合集下载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篇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政务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政务服务工作顺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政府便民惠民工程不断助力,深化了人民群众心中服务型政府形象。

从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文件,到近几年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方兴未艾,“互联网+政务”模式不断铺开,政务服务改革之风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流程的优化,办事效率的提升,服务态度的向好。

但在政务服务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不少地方政府的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事难办”、政务服务回复不及时、回复公众诉求流于形式等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背离了政务服务的本意,也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而究其根本原因,政务服务质量评价长此以往都仅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内部评价,外部监督的缺乏导致政务服务质量难以有较大提升。

而此次“好差评”制度的出台,将以公众监督方式,从根本上倒逼政务服务提质增速。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通过设置“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或“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让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打分评价,从源头上杜绝了“办事难”,回复敷衍等问题,该制度也将帮助工作人员转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处处为办事群众着想,事事为办事群众操心,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

“好差评”制度的引入仅仅是开头,地方政府后续应不断发挥该制度的优势,深化“好差评”制度与绩效考核细则联动机制,在探索中走出“服务型政府”建设道路,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有效、便捷、完善。

用好“好差评”当好“店小二”

用好“好差评”当好“店小二”

龙源期刊网 用好“好差评” 当好“店小二”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51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到政府部门办事,可以像“网购”一样给评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

从现实来看,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可谓非常有必要。

这两年,许多地方都提出了政府部门、机关干部要当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店小二”,但不可否认的是,“脸难看、事难办、踢皮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人们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制约。

而“好差评”制度体系全面建成后,一方面将会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政府机关更好地履行“店小二”职责,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在这一点上,“好差评”制度值得一个好评。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无疑给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套上“金箍”。

但要让“金箍”真正发挥作用,还得念好“紧箍咒”。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提高“好差评”在考核中的权重。

事实上,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并非新鲜事。

比如,如果群众辦事时对工作人员不满意,可以通过在“意见箱”“意见簿”留言的方式进行投诉,也可拨打相关部门的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但是,这些措施由于评价窗口工作人员的机制“在上不在下”,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相关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谓的“举报”“投诉”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观察电商平台可以发现,商家之所以有优秀的服务态度,与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密不可分。

电商平台的经验无疑值得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借鉴,有必要使评价结果与激励惩戒机制挂钩,让“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绩效考核的硬标准,让奖优罚劣真正发挥作用。

可以预见,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全面建成之后,会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好差评”评出政务服务好作风

“好差评”评出政务服务好作风

“好差评”评出政务服务好作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好差评”制度的核心在于“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政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普通群众,群众的感受直接决定了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意见》的出台建立了政务服务反馈机制,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于增强政务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也相信,用“好差评”制度可以评出政务服务好作风。

“好差评”上线,让“中梗阻”下线。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放管服”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点赞”新时代。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蹲式窗口”,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跟不上;有的窗口干部办事“中梗阻”,对待群众冷、拒、横、推,侵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干部习惯以官老爷自居,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架子”、“耍官威”,伤害了群众情感,疏远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畅通以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和网上服务“一事一评”为主,社会各界“综合点评”和政府部门“监督查评”为补充的评价渠道,相当于给政务服务装上“监控器”、戴上“紧箍咒”,让群众来监督、让服务对象来评价,从制度上管控服务质量,倒逼政务服务优质化。

政务服务“暖心”,群众才会“点赞”。

赢得群众口碑,才能得到群众拥护;服务群众到位,才能得到群众“点赞”。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申论热点: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600字

申论热点: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600字

申论热点: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600字
关于政务服务的好差评制度,近年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众所周知,惠民政策必须以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前提,应当把政务服务作为政府实施惠民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帮助政府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

好差评制度是一种客观、可衡量的政务服务评价指标,它能够直接反映政府实施惠民政策的效果。

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思想上要时刻把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市民的声音;同时,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和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由客观、权威、独立的机构来认定服务水平,以及对差评服务进行严格处理,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增加公众的信心。

此外,政府应当把政务服务开放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从行规法角度鼓励、推动政府把政务服务管理让位给服务。

各级政府要以“四个服务”的口号为指导,增加政务公开的领域,降低窗口化办事的门槛,建立便捷的政务服务机制。

综上所述,政府在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完善好差评制度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让市民感受到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中努力改善,让政府服务真正服务于百姓,才能营造优质的人民政务服务,不断提高公众的满意度,让政府服务真正站在公众角度出发,更好地惠及百姓。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
政务服务是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政务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民众满意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务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不及时、不规范、不公正等,这些问题给民众带来了不便和不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好的差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是指政府建立的一种评价机制,通过对政务服务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的建立,可以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务服务评价平台,让民众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政务服务投诉平台,让民众对政务服务进行投诉,及时处理投诉,解决问题,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民众也可以通过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同时,民众还可以通过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的建立,可以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
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的建立,也可以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因此,政府和民众应共同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共同推动政务服务的改进和提高。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感悟六篇【篇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政务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政务服务工作顺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政府便民惠民工程不断助力,深化了人民群众心中服务型政府形象。

从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文件,到近几年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方兴未艾,“互联网+政务”模式不断铺开,政务服务改革之风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流程的优化,办事效率的提升,服务态度的向好。

但在政务服务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不少地方政府的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事难办”、政务服务回复不及时、回复公众诉求流于形式等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背离了政务服务的本意,也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而究其根本原因,政务服务质量评价长此以往都仅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内部评价,外部监督的缺乏导致政务服务质量难以有较大提升。

而此次“好差评”制度的出台,将以公众监督方式,从根本上倒逼政务服务提质增速。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通过设置“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或“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让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打分评价,从源头上杜绝了“办事难”,回复敷衍等问题,该制度也将帮助工作人员转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处处为办事群众着想,事事为办事群众操心,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

“好差评”制度的引入仅仅是开头,地方政府后续应不断发挥该制度的优势,深化“好差评”制度与绩效考核细则联动机制,在探索中走出“服务型政府”建设道路,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有效、便捷、完善。

读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有感六

读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有感六

读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有感最近,一篇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意见引起了我的关注。

根据这篇意见,建立好差评制度将会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力,推动政府部门转型升级。

以下是我对这篇意见的看法和见解。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必要性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必要性。

政府部门是服务人民的组织,而政务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

如果政务服务水平不够高,人民就会感到不满意,对政府部门的评价就会下降。

此时,如果建立好差评制度,可以让人民对政府部门的服务进行评价,政府部门就可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服务水平,以此减少人民的不满意。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可以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性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性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比较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等条件下政务服务的好坏,可以使政府部门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此时,政府部门就可以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求超越竞争对手。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特别是要充分保障人民对政府部门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以此,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不断改善工作,营造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氛围。

结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这种制度,政府部门可以更加关注公众需求,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此推动政府部门转型升级。

同时,这也为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评价渠道,可以让人民的声音更加听到,从而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网评热议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网评热议六篇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网评热议六篇【篇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也就是说今后去政府办事,不满意可以给差评。

《意见》就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明确责任标准;二是畅通评价渠道;三是用好评价结果;四是完善保障措施。

( 12 月 23 日澎湃新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在 2020 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含大厅、中心、站点、窗口等)、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含业务系统、热线电话平台、移动服务端、自助服务端等)全部开展“好差评”。

2019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这是首次提出“好差评”制度,该制度一经提出,立马吸引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就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保障有力,自然很又再次吸引舆论的关注。

建立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目标。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众多的政府部门能够认真履职,受到民众的欢迎和点赞。

但也毋庸讳言,仍有极少数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热情有些差强人意,引起民众不满,这自然疏远了党和或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妨碍了会和谐。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谁来评价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如何评价政务服务的结果,是各级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人民群众也希望自己有话语权,能参与到构建良好政务服务的体系中去。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可以倒逼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心得六篇【篇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就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出指导意见、作出部署,明确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政务服务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如果工作人员服务热情,群众办事就方便,心情就轻松愉快;如果工作人员慵懒散、冷硬推,服务群众不上心,群众办事就难,心里就感到憋屈。

可是长期以来,政务服务一直难以让群众满意,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群众缺少话语权,虽然也设有意见箱、举报电话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发挥出普遍性作用。

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既给了办事群众话语权,也有助于形成“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工作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好差评”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落实落细。

《意见》中从差评整改、结果运用、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为制度落实提供了保障。

在差评整改上,建立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在结果运用上,建立“好差评”数据生成、归集、传输、分析、反馈机制,及时归纳发现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在奖惩机制上,将政务服务“好差评”情况纳入绩效评价。

同时,公开政务服务评价信息,将政务服务情况、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建立政务服务竞争机制,建立申诉复核机制,排除误评和“恶意”差评。

这些机制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为制度落实奠定了基础,让服务更优化、更到位、走得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务服务的标尺,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不懈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

【篇二】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并就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

“‘好差评’制度”这一政务新词,是在我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旨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政府的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真正让群众和企业满意。

自“好差评”制度提出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如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设置好差评制度,增加了“用户评价”与“售后服务”环节,为该制度的落实提供了借鉴。

当前,各大小型企业在生产、销售、售后的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消费者体验,注重用户的评价,如网店、外卖、出租车、银行等都以消费者满意度和用户评价作为一项业绩指标。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以来在政务服务中也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手段,在党的各项重要的工作中都注重邀请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

尤其是在今年的主题教育中,将“开门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主题教育成果要向群众通报,接受群众评判。

建立“好差评”制度将使群众评价更直观,绩效判断更规范,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去完善,去推广。

一是高度重视。

建立“好差评”制度,推动政务服务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对于增强政府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构建“亲”“清”政商、政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提出的四个方面政策措施中,第一个就是“明确责任标准”。

只有真正压实责任,使各级各部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促使政策制度真正落地落实而不流于形式,不断探索奖优罚劣,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真正使评价起到服务人民、改进工作的效果二是加强宣传。

既然要让人民群众评价,就必须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共产党员网上就《意见》出台了配套的政策图鉴,图片内容生动有趣,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对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

各单位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一方面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政策知识,熟练提高业务处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群众的引导。

窗口工作人员在群众办事完成后,积极引导办事群众作出评价。

对于还不熟悉相关操作的办事群众,要耐心示范、悉心讲解,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三是完善细则。

《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是宏观的,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要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并不断修改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收集评价制度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反馈的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出台与之匹配的考核细则、奖惩细则等,坚决避免如部分出租车把不满意按钮抠除、外卖员电话威胁等恶性“好评”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好的奖励,做的差的惩罚。

还要加强交流,通过对外“取经”,广泛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推动评价机制体制不断优化。

【篇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政府服务人民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以其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政府网站数量庞大,运行情况不理想,很多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几乎没有访问量。

创新后关键在于落实,如果只是建起来网站,不及时更新信息、更新信息不准确、对于群众的意见不回应,这样的形式主义,只会增加群众对政府的误解,破坏政府的积极形象。

因此,笔者认为,不妨用好“好差评”这剂“良药”,为政务服务网站减减肥。

用“好差评”助政务服务网站“减肥”。

通过落实“好差评”制度,切实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根植于思想,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为群众办实事的追求,推动政府网站“减肥”,迅速关停“僵尸”网站、“睡眠网站”、“奇葩”网站等,以此解决服务群众不实、形式主义泛滥、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彻底甩掉制约服务群众的“赘肉”,竭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让“互联网+政府服务”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网站“减肥”并不意味着服务“减码”。

随着网站的变少,一些人可能会认为网站被关停了,是不是意味着政府的服务要减少了?应当明确,政府网站“做减法”,实际上是为了服务群众“做加法”,因此该减的要减,但该承担的责任不可推托,政府的服务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

有关政府部门要深刻理解体会政府网站“瘦身行动”的初衷,切莫“会错意”、“念歪经”,要做到服务群众的热情不减、干劲不减、质量不减。

服务要创新,创新需落实。

“减肥”后的政府服务,才是更真诚的服务,更高效的服务,更高质的服务。

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要用好“好差评”制度,努力做到服务热情不减,服务姿态更高,服务效果更好。

一句话,网站可以减肥,服务更当加强。

【篇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提出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

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12月18日澎湃新闻网)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关单位,特别是其中的窗口岗位,公众办事遭遇“脸难看、事难办、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不联网、不通畅导致公众需要提交许多自我证明,这些证明致使办事陷入死循环;另一方面,个别办事人员办事“只对上不对下”,有了“领导指示”什么都好办,只迎合上级要求,却不理会群众需求。

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因为评价办事人员的机制“在上不在下”。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办事群众来打分,有助于调动有关部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使得相关部门在办事条件和渠道设置、办事服务态度上有所转变。

政务服务的“好差评”如果想取得好效果,看到群众的真正反应,就需要更为隐私、更为合理的打分渠道,保护好“打差评”者。

各地方各部门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时,也不能简单照搬网络购物打分的模式。

政务服务也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对于好评,不能仅仅停留在沾沾自喜,甚至是骄傲自满。

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需好中求好,努力探索实践,不断实现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

对于差评,需要精准聚焦问题,找到差评的根源所在,深入群众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与群众、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切实拿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和破题本领上下功夫,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更多的好评赢得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篇五】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政务服务本身也是一种服务。

将电商企业的“好差评”制度引入到政务服务领域,其实就是对电商平台相关评价机制的一种借鉴,其意义就在于把阅卷评判的话语权归还群众。

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来评判,政务服务到位不到位,大家说了算。

这也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生动体现和精准诠释。

长期以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让多少人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随着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不断深入,脸好看,门好进,但事依然难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让办事的群众费尽周折,哭笑不得。

仔细想想,其中原因就在于政务服务和群众监督“两张皮”,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服务绩效考核,由不得群众“评头论足”,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存在不公开不及时不精准的现象。

这样的考核方式必然导致这样的工作作风。

如今,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监督机制,并将政务服务“好差评”情况纳入绩效评价。

这种制度彻底将评判权还给群众,工作做得行不行,态度好不好,一键点击,办事的群众说了算。

这相当于掐准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七寸”,从根本上制约了政务工作人员的敷衍心理和懒散作风。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店小二”把消费者当回事,赢得了市场,政府部门把人民群众当回事,就赢得了民心。

其实,敢于“被评价”这不仅体现了政府自身的真诚自信以及对企业和群众的尊重理解,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承诺:人民群众的满意就是政务服务的最高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