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发展史_数字通信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史⒈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通信的方式。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现在的数字通信,不断推动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⒉模拟通信时代⑴ 1G移动通信1G移动通信是指模拟信号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通信质量较差,容量有限,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服务。
⑵ 2G移动通信2G移动通信是指数字通信方式取代模拟通信方式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通信质量和多媒体传输功能,为移动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⒊数字通信时代⑴ 3G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开始推广。
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了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⑵ 4G移动通信4G移动通信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1世纪初开始商用化。
它采用了全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同时连接数,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⑶ 5G移动通信5G移动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正处于商用部署阶段。
它以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为特点,将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
⒋未来发展趋势⑴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如智能优化网络资源、智能网络管理等。
⑵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移动通信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广泛的设备互联,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支持。
⑶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通信数据的增长,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将有更多的技术投入到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方面。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1G移动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
⒉ 2G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1.1移动通信1G—4G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
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
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
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
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移动通信发展史及未来趋势1. 移动通信的起源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移动通信主要是指无线方式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在1981年投入使用,最初的系统是使用模拟技术的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美国的AMPS和欧洲的NMT。
2.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模拟信号传输技术,通话质量较差,容量低,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移动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3.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使用的是数字技术,主要采用CDMA、GSM和TDMA等技术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通话质量、更高的容量和更多的业务功能,如短信和数据传输。
4.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化。
3G技术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多的业务功能,如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访问。
3G技术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通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5.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在2009年开始商用化。
4G技术使用了全IP网络架构和OFDMA多址接入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支持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
4G技术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宽带应用的普及。
6.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阶段,主要特点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多连接数。
5G技术的商用化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促进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
7. 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连接数: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支持大规模连接和海量数据传输。
- 提高速率和容量: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业务的普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容量。
通信发展史

参考材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轨道的卫星轨迹示意
MEO
移动通信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JTAC;北欧NMT。
(1G)
20世纪90年代,基于TDMA和CDMA的第二代数字系统 北美D-AMPS(EIA/TIA IS-136);欧洲GSM;日本JDC。(2G)
当今通信热点举例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 用户接入 全光网
卫星通信
1982年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开通由四颗地球同步卫星 组成的INMARSAT系统,实现全球移动通信。 1998年 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得以研究成功并陆续 开通,其中有 美国Motorala公司的铱星(Iridium)系统 美国LORAL公司的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 1999年 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电视直播卫星、应用于高 速信息公路。
通信发展简史(2)
1907年,电子管问世,通信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1915年,横贯大陆电话开通; 实现越洋语音连接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1925年,开通三路明线载波电话,开始多路通信 1936年,调频无线电广播开播 1937年,雷沃斯发明脉冲编码调制,奠定了数字通信基础 1938年,电视广播开播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雷达与微波通信得到发展 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7年,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为通信器件的进步创造 了条件
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
由单一通信网发展为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
ISDN以及电信、电视、数据多网合一
网络交换技术由电路交换发展为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在无线信道中,以电话为主的通信方式。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多年的演进。
第一步:模拟移动通信时代(1987-2001年)1987年,中国启动了模拟移动通信网的建设。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只能提供简单的语音通信服务,而且在信道资源利用上较低,容易干扰。
1994年,中国完成了自主设计的第一台模拟移动电话终端海天在国内商用。
同时,移动通信网的覆盖面积也逐步扩大。
到2001年底,中国模拟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
第二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2001-2013年)2001年,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标准TD-SCDMA发布并推广。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相继部署了GSM、CDMA2000、WCDMA等多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通信服务不仅具备电话、短信等传统功能,还可以支持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
有了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3G时代正式到来。
2008年,我国3G牌照拍卖成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获得了WCDMA、CDMA2000的牌照。
到2010年底,中国3G用户达到了七千多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3G市场。
第三步:新一代移动通信时代(2013年至今)2013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首颗4G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
2013年底,中国移动率先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启动了TD-LTE的商用服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紧随其后。
4G技术的到来,让移动通信技术更加迅速与高效,不仅提高人们通信的质量,还推动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发展。
总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到4G通信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技术不仅带给了人们更加高效和便捷的通信服务,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
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将继续迈上新的高峰。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标准。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GSM一直在发展和进化,从最初的2G到今天的4G和5G,它一直是全球通讯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回顾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从它的起源到现在的最新发展。
起源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开始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移动电话网络。
也就是说,如果你去别的国家或地区,你无法使用自己的移动电话。
这个问题很快被称为“鸟笼效应”,因为你的手机就像被关进了一个鸟笼,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使用。
欧洲运营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共同开发一种通用的移动电话标准,从而打破了国界。
1982年,欧洲大陆电信和邮政行业协会(CEPT)开始了一个名为“Groupe Spécial Mobile(GSM)”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制定一个通用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在几年的设计和测试之后,GSM标准于1987年正式发布。
当时,GSM只是一个2G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2G和3G在GSM发布后的数年间,GSM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在1990年代,GSM开始被广泛地用于语音通信和短消息服务。
但是,GSM的数据速率太慢,只有14.4千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速度。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移动运营商开始开发3G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UMTS(通用移动电话系统)标准。
UMTS使用了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好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4G和5G随着用户对更高数据速率和更好网络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4G标准被开发出来,它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性能。
4G标准的实施需要更高的频率范围,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和扩展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到2011年,4G标准已经在全球大规模部署,为高速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019年,5G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部署。
5G标准将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为物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提供更好的支持。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史1、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在移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输的通信方式。
自20世纪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从最早的1G到现在的5G,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式、短信和数据传输。
2、第一代移动通信(1G)1.1 1G的定义1G是指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主要使用模拟信号传输语音信息,通信品质不稳定,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1G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开始商用。
1.2 1G的特点- 1G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信品质较差- 1G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 1G的设备体积庞大、重量较重1.3 1G的发展- 1G在1980年代逐渐普及,但由于技术限制,通信质量仍然不理想- 第一个商用的1G系统是美国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1G的发展奠定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3、第二代移动通信(2G)3.1 2G的定义2G是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使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相比于1G,通信质量更稳定,信号受干扰程度降低。
2G在1990年代初开始商用。
3.2 2G的特点- 2G采用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1G有所提升- 2G引入了短信功能,开始出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2G设备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较轻3.3 2G的发展- 2G技术的主要标准有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2G的发展推动了方式的普及,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4、第三代移动通信(3G)4.1 3G的定义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在2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通信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真正应用。
3G在2000年代初开始商用。
4.2 3G的特点- 3G采用更高的频率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可以进行高清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 3G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方式上网、电子邮件等4.3 3G的发展- 3G技术的主要标准有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等- 3G的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在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应用和服务5、第四代移动通信(4G)5.1 4G的定义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在3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通信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更高效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中国通信系统发展史

中国通信系统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驿站和烽火台,它们被用来传递信息和命令。
然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
始于20世纪。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电报和电话系统。
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在上海建成,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通信方式。
随后,电话系统也得到了发展。
1882年,中国第一座电话交换所在上海成立。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无线通信,包括广播和电视。
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节目。
同时,广播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发展电信技术。
1983年,中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在广东建设完成,中国正式进入了移动通信时代。
同时,程控交换机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话通信的发展。
在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通信系统迎来了数字化时代。
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2G、3G、4G和5G 的发展,信息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同时,
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宽带和无线网络逐渐普及,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总之,中国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驿站和烽火台到现代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大国之一,拥有先进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通信革命带来的变化
数据处理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之间不再有 本质区别 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视频通信之间也无 本质区别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难以区分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日趋模糊
通信革命的演进与走势
由集团通信朝个人通信发展
移动通信的出现与逐渐普及
计算机通信网由专用网走向公用网再发展为互联网
通信发展简史(3)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敷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 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 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 信系统投入使用;一通信的演进
第一代
• 单频模拟蜂窝系统 • 仅用于语音通信 • 覆盖区仅有宏小区 • 商业用户
第二代
• 双频双模式数字系统 • 语音/低速数据通信 • 宏小区 Macro Cells 微小区 Micro Cells 皮可小区 Pico Cells • 与固定电话网互补
第三代
• 多频多模式数字系统 • 多媒体通信多业务 • 同固定电话结合在一 起,与IP网、VPN等 网络互补 • 个人通信
5.4.3 卫星移动通信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一颗同步卫星的有效覆盖区域约为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3颗相 隔120度的同步卫星就能基本上覆盖全球(除两极地区外),若 在其有效覆盖区的重叠部分内分别设置3个地面中继站,用来转 发来自卫星的信号,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 通信,该系统称为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当今通信热点举例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 用户接入 全光网
卫星通信
1982年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开通由四颗地球同步卫星 组成的INMARSAT系统,实现全球移动通信。 1998年 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得以研究成功并陆续 开通,其中有 美国Motorala公司的铱星(Iridium)系统 美国LORAL公司的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 1999年 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电视直播卫星、应用于高 速信息公路。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的特点
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
以广播方式工作,具有多址连接能力;
通信容量大,传送的业务种类多; 采用先进的空间电子技术,如地球站的高增益天线、 大功率发射机、低噪声接收设备、高灵敏度调制解调 器等;
卫星通信概述
需解决信号传播时延较大(因信号传输距离长而致)所造成
通信发展简史(4)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 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 通信和数据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 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通 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 信市场
4.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0) 。多输入多输出是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都有多
个天线。MIM0技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LOGO
4G的技术标准
1. LTE: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
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计算机互联网
由单一通信网发展为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
ISDN以及电信、电视、数据多网合一
网络交换技术由电路交换发展为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
WAN由X.25演进为FR、ATM,MAN/LAN采用SMDS、Ethernet和 ATM,Internet/Intranet采用IP
通信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用户和大信息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 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 面站之间进行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卫星
通信属于宇宙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形式,
返回 工作在微波频段。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
5.4.1 卫星通信概述
现代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是有源静止卫星(即同步卫星 )。 静止卫星被发射到位于赤道上空35 800 km 附近的圆形 轨道上,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绕地球一 周的时间恰好为24小时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以静 止卫星作为中继站所组成的通信系统,称为静止卫星 通信系统或同步卫星通信系统。
的影响;
需解决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
通信卫星的一次投资费用较高,且在运行中难以维修,要求
卫星具备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
需解决地面微波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干扰问题。
5.4.2 卫星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同步卫星系统是利用定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进
行通信的系统,原则上只需要三颗同步卫星即可基本
数据通信的特点
3.通信的可靠性高 电话、电报在信息传输中若出现差错比较容易 纠正。而数据传输中如果出现差错则较难纠正, 为了保证传输质量,一般需要采用差错控制技 术,因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4.通信的复杂性高 数据通信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传输的内容、方 式也不同,对数据通信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 因而在实现数据通信时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卫星的制式分类 按通信覆盖范围分类 按用户性质分类 按业务范围分类 按基带信号体制分类 按多址方式分类 按运行方式分类
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
微波频段中0.3 ~ 10 GHz范围内大气损耗最小,较适合 于电波穿出大气层的传播;电波可视为自由空间传播 (只按直线传播),该频段称为“无线电窗口”,在 卫星通信中应用最多;在30 GHz附近的大气损耗也相 对较小,常称此频段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 。
卫星通信系统
(2)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的基本作用是无线电中继。主体是通 信装置(星上系统),主要包括转发器和天线
。通信卫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转发器,每个
转发器能够同时接收和转发多个地球站的信号
。
卫星通信系统
(3)控制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 统,其任务是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1)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3)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参考材料
不同轨道的卫星轨迹示意
MEO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
通信范围广
通信容量大 移动地面站小型化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
大型远洋船舶的通信、导航和海难救助
陆地移动通信和航空移动通信 未来全球个人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商业用户和消费者
Continued...
LOGO
4G手机网络结构图
LOGO
4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
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无线数据技术
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
移动通信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的第一代模拟系统
北美AMPS、N-AMPS;英国TACS;日本JTAC;北欧NMT。
(1G)
20世纪90年代,基于TDMA和CDMA的第二代数字系统 北美D-AMPS(EIA/TIA IS-136);欧洲GSM;日本JDC。(2G)
欧洲GSM/GPRS;基于CDMA的北美PCS(IS-95)。 (2G+)
计算机通信
数据/计算机通信的革命
数据通信的特点
1.通信对象的范围广 在电报、电话通信中,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通信;而数据通信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之外, 更主要的是人通过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或 者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内容为二进制数据 电话通信传输的是连续的语音信号,电报通信 传输的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报文;而数据通信传 输的则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
覆盖地球 。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由地球站、通信卫星、控制与管理
系统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卫星通信系统
图5-10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返回
卫星通信系统
(1)地球站 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部分,用户通过
地球站接入卫星线路进行通信,一般包括天线
、馈线设备、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信道终端
设备、天线跟踪伺服设备、电源设备等。
通信革命 —— 进入现代通信阶段
数据通信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以及各种数据设备之间经由数据通路(专线或 通信网络)所进行的数据交换 指两台或多台“自治”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不能“自治”的各种数据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属于数 据通信,但不是计算机通信 始于20世纪70/80年代 90年代Internet普及与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加速了变 革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逐渐融合 通信产业与计算机产业日趋重合
2.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一通用
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类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开放式结构的技
术。
3.智能天线技术(SA)。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调
节等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成形波束可在空间域内
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 量。
由终端主机间通信发展为对等通信,再到客户服务器之间通 信(包括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一些热点通信领域
传统领域
传统电信业务 AM无线电 FM立体声 TV 短波(全球)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