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国际经济学笔记共36页文档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BY Clark•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Economies of Scale,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本章结构•本章简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理论•垄断竞争与贸易•倾销•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小结•本章简介•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两个基本原因:–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贸易–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报•两个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国际贸易模型:–垄断竞争模型–倾销模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贸易模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完全竞争:–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递增的产品回报)–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下:–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
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可以是:–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两种规模经济形式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每个厂商都把自己看成价格制定者,根据自己的生产决定价格,而不愿当价格接受者。
•他们知道只要降低价格,就可以促进销售。
–两个特征:同业中只有几个主要厂商,且生产的产品有差异性。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降低社会总福利;出口补贴有利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2.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3.出口贫困化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为铸币平价。
6.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用单式记账法。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注意瓦解时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没有挂钩。
8.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
10.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短期:贸易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
1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基石)、市场开发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
(成立于1995年1月1日)1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商品。
13.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14.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15.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和相对技术差异理论均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
16.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钉住汇率制。
17.非关税壁垒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理、出口补贴、倾销、反倾销、自愿出口限制、政府采购政策、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18.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19.倾销行为有两种: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2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学成为了理解世界经济运行和各国经济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国际经济学的著作,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方面。
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各国会进行贸易,贸易如何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等现象。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效率高,但只要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相对效率存在差异,两个国家就可以通过贸易获益。
这一理论深刻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而要素禀赋理论则强调了各国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比如,一些国家劳动力丰富,就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优势;而一些国家资本丰富,就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也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各国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的征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本国产业,但同时也会给消费者带来负担,并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
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则更加隐蔽和复杂。
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但从长期来看,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效率的损失。
在国际金融方面,汇率问题至关重要。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国际投资和经济增长。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各有优缺点。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但需要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浮动汇率制度则赋予了市场更多的调节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汇率的过度波动和不确定性。
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国际金融中的重要概念。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的健康程度。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整,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国际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例如,一个国家在生产粮食和纺织品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但在生产粮食上相对劣势较小,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专注于生产粮食并出口,进口纺织品。
这种分工和贸易模式能够使各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和福利的提高。
要素禀赋理论则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一个国家如果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反,如果一个国家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其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然而,这些政策往往会引发贸易争端,导致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张。
同时,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真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在国际金融领域,汇率的决定和波动是一个关键问题。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它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之比。
但在实际中,汇率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率差异、国际收支状况、市场预期等。
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国际金融中的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即经常账户顺差时,意味着该国在国际经济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经常账户逆差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国际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并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这一理论强调了贸易的基础并非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进一步拓展了对贸易原因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某些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具有优势。
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的征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和贸易伙伴的报复。
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则以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的方式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
在国际金融领域,汇率的波动对国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它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国际投资和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本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但过度的贬值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易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项目。
经常账户主要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转移;金融账户则涵盖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运行状况。
国际经济学笔记

1、重商主义早晚期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早期重商主义贸易观点•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塔福•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即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货币平衡论”(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观点•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或总体的贸易顺差,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够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能够流回国内就可以。
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贸易平衡论”2、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的概念: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一个国家经济资源的相对供给量。
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3、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内容产业内贸易: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贸易模式(同一产业内部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
4、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5、非关税壁垒的种类1进口配额制2自动出口配额制3进口许可证制4外汇管制5最高限价制和禁止进口6歧视性的政府采购7进口押金制8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环境壁垒6、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的概念商品倾销: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或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措施。
7、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假定;1、A、B、C三国生产同一种产品,在国内售价分别为:5美元,2美元、3美元2、A国对进口的该种产品征100%的关税3、A国和B国结成关税同盟关税同盟: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经济学分析1、生产者剩余:a2、消费者剩余:a+b+c+d3、政府财政收入:c4、社会福利水平:b+d贸易转移效应: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规模缩小和福利水平的减少。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求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
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
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
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
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
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
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
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国际贸易1.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分布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跨国、跨时空、多种货币、多种语言、面临政治和文化差异等。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3 支配资源理论由赫克歇尔·欧林、伯特兰德·霍尔切因和其他人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丰富进行专业化生产与贸易,以实现国际分工的效益最大化。
1.2.4 新贸易理论由宓德卡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特定商品由于有垄断优势而呈现出大量内部贸易现象,这种贸易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
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措施等。
1.3.2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各种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让各国由比较优势商品相互交换。
1.3.3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设置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抑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1.3.4 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这些组织主要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规则和服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2.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交换机制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兑换、外汇市场和国际支付等。
2.2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2.2.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货币供应受限制,国际支付通过黄金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浙大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