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合集下载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
白露。

白露的出现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也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开始吹拂,白露时节阳光照射到大地上,产生水气凝结成露,然后滴落在树叶、瓜果上,给大自然披上一层银装,因此得名“白露”。

在农村,白露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

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农民们忙着收割
和加工粮食,为未来的冬季做准备。

白露时节还是果实成熟丰收的时候,树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市场上充满了各种香甜可口的水果。

此时,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丰盛收成。

在传统文化中,白露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白露时节正是白露病的高发期,人们
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白露时节也是季节变换的重要节点,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应新的季节。

同时,白露也象征着事物的成熟与收获,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除了标志着季
节的变化,还寓意着收获、健康和成熟。

人们在白露时节应当珍惜当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持身心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愿我们都能在白露时节,与家人朋友共享丰收的喜悦,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

二十四节气白露是什么意思简介

二十四节气白露是什么意思简介

二十四节气白露是什么意思简介二十四节气白露是什么意思白露节气是一种气象的变化每年9月7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转凉。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节气是一种自然的变化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节气开始结初霜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

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露节气的特点1、秋高气爽根据我国民间的古籍记载:“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2、全年昼夜温差大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这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天气也就越来越凉,可以适当的添加衣物了。

白露节气的气象变化白露节气过去之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接管,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渊源深厚且文化习俗丰富。

白露交节于公历的9月7日到9日之间,是干支历酉月开始。

一、白露的渊源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它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是热与凉的分水岭。

白露之名,源于此时天气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而得名“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这一节气在公历上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二、白露的物候现象白露时节,自然界的物候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三候”: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为过冬做准备。

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也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回到它们繁殖的故乡。

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

白露后,天气转凉,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三、白露的文化习俗白露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清露:白露时节,人们有收集露水的习俗。

据《本草纲目》记载,露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延年益寿、治疗消渴等。

因此,人们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等容器收集露水,用于泡茶或入药。

2.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

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后,口感更加醇厚,深受茶客喜爱。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3.吃龙眼: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大补身体,因为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4.吃鸭子: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吃鸭子的习惯,认为鸭肉性寒,可以清热去燥,适合秋季食用。

5.祭禹王:在太湖等地,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

传统节气白露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传统节气白露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传统节气白露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时即为白露。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遇冷凝结成露水,挂在草木上,白茫茫一片,因而得名“白露”。

在这个节气里,了解一些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对于我们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白露的天气特点1、温差增大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白天可能还会感觉到些许炎热,但夜晚的凉意却十分明显。

这种温差的变化对人体的适应能力是一种考验。

2、干燥少雨随着夏季季风的逐渐减退,秋季的干燥气候开始占据主导。

此时,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人们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3、冷空气活动频繁白露之后,冷空气的活动逐渐频繁,势力也逐渐增强。

有时会带来明显的降温,甚至可能出现初霜。

二、白露的养生常识1、饮食养生滋阴润肺由于气候干燥,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蜂蜜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

少吃辛辣辛辣食物容易加重秋燥,损伤肺气,应尽量少吃。

同时,也要避免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多吃蔬果秋季是蔬菜水果丰收的季节,应多吃一些当季的蔬果,如葡萄、柚子、石榴、南瓜、胡萝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起居养生早睡早起顺应天时,早睡早起,有助于收敛神气,使肺气清肃。

晚上最好在10 点前入睡,早上 6 点左右起床。

注意保暖夜晚气温较低,睡觉时要注意盖好被子,尤其是腹部,以防着凉腹泻。

出门时也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

适度运动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大量出汗,以免损伤阳气。

3、情志养生宁神定志秋季容易让人产生悲秋的情绪,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或焦虑。

欣赏美景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欣赏秋天的美景,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等,以舒缓心情,愉悦身心。

4、穴位养生按摩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介绍
“羞”“馐”通用。
诗《白露》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 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 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
流香。”
叁 白露农事习俗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节气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 的习俗, “百花上露,令人好颜 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 别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 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 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 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PART 02
十样白
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 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
PART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 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农事习俗
节气习俗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 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 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 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白露节气起源
而为“鸣所现露
气露白。云象是
始,露”的。“
寒秋”据:此白
也属的《“时露
”金诠月凉的”
。,释令风天节
——

七至气气

十,,后
白“二白正特
,水候露如有
白土集降《的
者湿解,礼一
露气》寒记种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季节的结束和仲秋季节的开头,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为了便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二十四节气白露介绍大全_白鹭该如何养生,欢迎阅读!白露的天气返回顶部植物开头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渐渐退避三舍。

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肯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削减,秋高气爽,比较干燥。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状况,但是假如冷空气与台风相见,或冷暖空气概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消失连阴雨天气。

东南沿海,特殊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消失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假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原来偏少,假如消失严峻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殊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头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

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汲取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难。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旧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鹭养生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个节气,养生可大有讲究:1、早晚添衣,不行贪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白露是中国农历正确计算月份和时令变化的关键,它也是中国十二个节气之一,在农历八月十四。

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地球公转选择24个节气,这24个节气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把自然、农耕、国家、宇宙与时间联系起来的生活情怀,其中白露节气象征着天开始凉爽,也是收获的季节。

白露是九月二十九日到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里,每天的最低温度到了四项元素的最大值,且在这段时间里早晨的露水滴在太阳升起之前也会凝结成细小的白色水珠,由此得名“白露”。

白露之后,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作物的生长开始进入中期,夜晚的气温也变得越来越冷,冬天也渐渐将到来,尤其是在北方更加明显,所以这段时间又叫做“小冬节气”,农民们也在这段时间里加紧耕种。

白露节气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夏季的末尾也即将到来,今年辛苦劳动的果实也即将准备收获,不断努力耕耘,收获的果实才能迎来。

白露是分别夏秋,痛苦收获,自然界和心理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既纪念着往
昔的劳动,也宣告着新的时光的开始。

它最终宣扬着劳而收获的主题,鼓励大家要把
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白露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和美妙传说中最特别的节日,到了“白露”,收获的季节来临之际,也希望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收获的满足,迎接着新的开始。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节气名称:白露2、时间范围:通常在每年公历 9 月 7 日到 9 日之间3、气候特点:昼夜温差较大,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4、农业意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有重要影响,是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关键时期之一5、养生要点:注重保暖,滋阴润肺,预防秋燥二、协议内容11 白露节气的定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

111 白露名字的由来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

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112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征白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而南方地区,往往还有一段阴雨绵绵的天气。

12 白露节气对农业的影响121 农作物成熟白露是农作物成熟的重要节点。

此时,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逐渐成熟,即将进入收获期。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繁忙而喜悦的季节。

122 农事活动在白露期间,农民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割成熟的作物,防止因降雨等天气原因造成损失。

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13 白露节气的养生意义131 饮食调理白露时节,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唇干、鼻干、皮肤干裂等症状。

因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等食物。

132 起居注意此时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早晚要多穿一些,以防着凉感冒。

睡眠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133 运动养生适合进行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4 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141 诗词歌赋自古以来,白露节气就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作品,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露(White Dew)
2017年白露时间是9月7日18:38:34
时间
每年09月7~9日
三候
鸿雁来: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

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

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介绍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由来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
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

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

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意在
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习俗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

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

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
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养生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