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工作总结(定稿)d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一、项目区养殖概况榆中县以三角城乡接驾嘴村为中心的县川区域,包括三角城、小康营、清水、连搭等4个乡镇,已有23户农户自筹资金,建成小规模起步阶段的标准化蛋鸡舍40栋,中等规模鸡舍5栋,养鸡8万只。
应用该成果累计养鸡12.4万只,在养殖户建立标准化示范户10户。
项目在兰州市郊县区、定西市安定、临洮、渭源等县区推广应用,累计有效养殖蛋鸡113.9万只,在陇东部分县也已推广应用。
二、研究示范内容与结果(一)蛋鸡标准化养殖鸡舍建造模式研究蛋鸡标准化养殖的重点内容是鸡舍设计建设,其主导思想:一是蛋鸡养殖必须转变观念,设施建设是基础,养殖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鸡场选址和建筑设计等符合畜牧工程技术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模式和基础;三是鸡舍设计有利于对环境的控制,能够进行舍内高压清洗消毒;四是选用的建筑材料冬季能保温,夏季能隔热,价格适中,能高能低,且不影响鸡舍的上述功能要求;五是适宜采光、采热,能达到有效通风,且不能引起鸡的寒冷应急或感冒等疾病。
六是建立健全防疫消毒各项设施条件和制度,鸡场(舍)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审查条件;七是鉴于甘肃大部分地域主要考虑冬季鸡舍保温,所以对夏季鸡舍降温的设计如当前提倡的水帘降温方式,没有考虑采纳。
八是实施国家、省、市出台的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标准。
按照以上原则标准,我们制定了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基本轮廓为2426模式,即四良配套,四高要求,达到六个目标,六个方面增加效益。
四良配套:良好环境条件、优良品种、优良品质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管理配套。
四高要求:建立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体系,融合高新技术管理理念,鸡舍设计建造与设备选型高标准,行业起步与生产水平高起点。
六个目标: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实现清洁健康养殖,保持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提高动物福利水平,生产高品质鸡蛋产品,农民获得高效益的经济收入。
六个方面增效益:从冬季保温,夏季防暑,料槽改进节约饲料,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高品质饲料应用,建筑材料节省费用等六个方面的技术进步,新增经济效益。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育成前期体重不达标
g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标 准 实 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周龄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延迟生长与饲料消耗
培育阶段 需要增重 期望采食量 饲料转化率 补偿额外饲料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二、蛋鸡标准化生产的必然性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1、无公害、健康、绿色蛋品是未来消费的主流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2、只有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来提高养殖效益;提高个体单产的成绩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3、龙头企业引领行业优势突出
迪卡褐 72 93.5 75 19.07 2100 154 65.3
63 95.6 76 16.08 2070
海赛克斯 72 94.7 69 19.15 2090 158 65.7
63 97.1 79 16.8 2250
海兰褐 72 96 72
19.9 2250 154 66.8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二)环境标准化
80周)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海兰褐80周生产性能
• 入舍母鸡平均产蛋:347个 • 产蛋量:20.7公斤(18-74)
22.6公斤(18-80) • 标准蛋重:62.3克(32周)
66.9(70周) • 70周龄体重:2250克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产蛋期生理特点
• 产蛋是最大的应激 • 体重增加 • 产蛋率增加 • 蛋重增加
2、湿度标准: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是:场址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饲养的蛋鸡有引种证明,并附有引种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建立养殖档案;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1 蛋鸡场选址和布局1.1 场址环境1.1.1 土地的使用应符合当地农牧业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及废弃地为原则。
1.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与其它养殖场及屠宰场1000米以上。
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1.1.3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并配有贮存和净化设施、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1.1.4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要求。
1.1.5 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场区内配有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组。
1.1.6 道路交通便利,鸡场应铺设专用的道路通往公用交通网。
1.2 场区布局1.2.1 场区合理布局。
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
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1.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
1.2.3 饲料加工厂(或拌料间)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1.2.4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及其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鸡场两段式全进全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 使产蛋量受到大幅度的削减,因此,这个阶段要保证 满足鸡群高产的营养需要和环境条件,减少鸡群的 应激。 5.3 保持环境清洁
按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的要求进行各项日常操 作,注意保持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 槽、料槽和饲喂用具等,并定期消毒。 5.4 做好生产记录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3.1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3.1.1 适时转群 在 15~16 周龄转入产蛋鸡舍,转群 同时整理鸡群,把发育不良的、病弱的鸡淘汰掉。 3.1.2 改换饲料 即由生长饲粮换为产蛋饲粮,当鸡 群产蛋率达到 5%时,换成产蛋日粮为宜。一般从 18~19 周龄更换。更换方法:一是设计一个开产前 期饲料配方,含钙量在 2%左右,其他营养水平同产 蛋期;二是产蛋饲料按 1/3、1/2 等比例逐渐替换,直 到全部改为产蛋鸡日粮。 3.1.3 饲喂 高产蛋鸡对营养需要极高。除按鸡种的 不同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全价日粮外,还要满足其 自身的营养需要。所以从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 让母鸡自由采食,并一直实行到产蛋高峰和高峰过 后的 2 一环,处理不当 对鸡将产生较大的应激。这种应激来自两方面,一 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影响,二是对新的环境不习惯 而产生应激。传统的蛋鸡生产分别在 6~7 周龄和 17~18 周龄进行二次转群,而两阶段饲养只在 15~ 16 周龄转群一次,减少了转群对蛋鸡造成的应激反 应,并且二阶段饲养方式鸡在较小的年龄转入永久 性的产蛋鸡舍,有预防应激的作用。 6.3 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别作为生产过程的单体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黄建康曾国榕福建省晋江市畜牧站畜禽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规范畜禽养殖技术,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维护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笔者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鸡蛋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国家级、省级蛋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取得初步的成效,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但在验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规范的问题。
为推进和规范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笔者结合实际归纳总结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等10项技术规范,仅供生产者借鉴。
1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布局1.1科学选址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市(县、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建区、禁养区以外,距离主要交通干线相对方便(2 km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500 m以上);严禁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距离河流主干道至少lkm以上和支流500 m以上,500m半径范围内没有其它动物养殖场;地势干燥,给排水相对方便;鸡场周围环境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畜禽场环境标准NY/T388。
1.2规划布局合理鸡舍应座北朝南,栋与栋之间隔离带在8~12m之间,纵向外墙高度不低于3m以上,便于通风透气。
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严格分开。
鸡场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场四周设有绿化隔离带(或围墙等有效屏障);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批次同一日龄的鸡只,按栋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鸡。
育雏鸡、育成鸡、产蛋鸡分开饲养,以防交叉感染。
1.3完善防疫设施鸡场大门入口处设置车辆进出消毒池。
消毒池宽度与大门相同,长度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水泥结构,定期更换消毒液;设置过道自动喷雾消毒设施。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初探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初探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优势在于提高养殖效率、稳定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养殖环境等方面。
然而,实现规模化养殖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关键技术。
首先,养殖环境净化技术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保证蛋鸡健康生长,需要保持室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指标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要净化养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等。
为此,需采用适宜的通风系统、排污系统和尿素分解器等设施,以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其次,科学的饲料管理技术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在喂养过程中,应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用量,保证蛋鸡摄入的营养物质充足,促进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浪费。
为此,需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将不同阶段蛋鸡所需的营养物质合理配比,以达到最优饲料效益。
第三,病害防治技术也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大规模养殖场中,蛋鸡之间的接触频繁,容易造成病菌的传播。
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疫苗接种措施,并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导致蛋鸡感染的疾病,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最后,还需关注养殖场规划及管理技术,确保养殖场设施的安全、功能完备以及管理的规范和科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职责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员工从事规模化养殖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总之,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养殖环境净化技术、科学的饲料管理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和养殖场规划及管理技术等。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实现蛋鸡养殖的高效、稳产、低成本和绿色环保。
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3、严格执行药物停药期原则。有些经批准可使 用的药物,残留在鸡产品中达到一定量时,对食用者 仍然有危害作用,所以使用这些兽药的肉鸡,应在停 药后饲养一段时间方可出售屠宰,蛋鸡使用兽药时和 停药后一段时间内所产的鸡蛋应作销毁处理,不可食 用。具体这段停药时间有多长,因药物不同而不同, 应细致查看所用兽药的使用说明书规定。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1、使用国家许可使用药物的原则。使用的兽药 必须是经过农业部批准可用于鸡防病治病的药物,不 可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国家法律规定禁止在鸡饲养 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人用药品、兽药原料药、过期 或变质兽药、假劣兽药、未经农业部批准可用于鸡的 兽药。在标准化养鸡中需要使用药物时,应使用国家 规定的生产无公害食品鸡(鸡产品)许可使用的药物。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二)标准的用药方法
1、定期开展药敏试验 2、科学给药 3、正确计量,均匀添加 4、准确使用剂量和把握疗程 5、实施轮换用药 6、联合用药和配伍禁忌
五、标准化生产的消毒技术
消毒是养鸡场预防疫病发生的一种重要手 段,消毒能减少疾病的传染和发生,从而也减 少了鸡饲养过程中的其他药物使用。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5、坚持不用或少用预防性药物的原则。 目前,我国允许在商品饲料中添加合法的药物饲 料添加剂,因此,使用市售饲料时,必须了解查清饲 料中所含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和重复用药。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6、对因用药的原则。给鸡选用预防性药物时,应 根据周围环境中和饲养场内存在的病原种类来确定, 不同的病原应选用不同的药物。调查病原的方法:一 是本场以往发生的主要疫病,二是向周边养禽场了解 发生过的主要疫病,三是了解场内鸡群的来源地存在 的主要疫病,四是必要时应通过实验室方法检测饲养 场内场地上、用水中和空气中主要病原体。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套 ,可 以控制鸡 舍环境 与养鸡生产 的小 气候 ,提高鸡群的健康水 平、生产水平 和 劳动生产率 ,实现蛋鸡养 殖的优质 、 高产 、高效 ,推动蛋鸡产业 的可持续发 展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 空气相 对湿 度 。育 雏前 l ~2 周
6 5 %~ 7 0 % ,之后 为 5 5 % ~6 5 %。
2~ 4克 、浅 井 水 4—8克 பைடு நூலகம்泉 水 4 —8 克 、清 河 ( 湖 ) 水 6—8克 、 浑 河
止 ,保 持 恒 定 。 蛋 鸡 饲 养 到 6 O 周 龄
时 ,再增加 1 小 时光 照 ,使每天 总光 照 时间过达 1 7 小时 。光照度 l 周龄 内每平 方米 4 —5 瓦 ,2~2 0 周龄 2 瓦 ,2 1 周龄 至产蛋结束 2 . 7 —3 . 2 瓦。 5 . 断喙。7 ~1 0日龄时进行 。上 喙 切1 / 2 ,下 喙切 1 / 3 。此外在 转群前后可
逐渐增加到强度育肥的饲喂量 ,每天 每
只羔羊 喂精 料 4 0 0— 7 0 0克 ,或精 粗 比
2 0 0 克左右 ,是羔羊进行 育肥的最佳 时
期 。育肥期一般为 2 . 5 ~3 个月 ,可分为
4 0: 6 0 。育肥 羔 羊采 食 精料 应 由少到 成羔羊患膨胀病和酸中毒 。 ( 杨 宗祥)
多 ,以避免因突然饲喂精料量过 多而造
两个 阶段 :育肥前期 ,每天每只羔羊饲
24 /N O N GCU N X I N J I S HU /农村新技 求
畜 禽 水产
小 时 光 照 ,直 到 每 天 1 6 小 时光 照 为
米 以外 。不能使用 自来水 的情况下要对 饮水进行消毒 ,饮水消毒 的不 同水源的 漂 白粉 使 用量 ( 每立方米) :深 井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一、模式说明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
这一先进养殖模式,是在总结我省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二、主推品种
(一)、国内引进的国外高产蛋鸡
1、褐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罗曼、伊萨等。
2、浅褐壳蛋鸡:又叫粉壳蛋鸡。
主要有海兰灰、罗曼粉、尼克粉。
(二)、国内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
主要有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农大三号、北京华都峪口种禽公司培育的京红1号和京粉1号、河北大午集团培育的京白蛋鸡。
三、鸡舍与饲养工艺
(一)鸡舍配比
两段式饲养:育雏育成舍:产蛋鸡舍1:3。
三段式饲养:育雏舍:育成舍:产蛋鸡舍1:2:6-7。
(二)鸡舍类型
适宜蛋鸡养殖的鸡舍类型主要有卷帘开放式、有窗开放式、封闭式三种。
其中,封闭式鸡舍使用效果最好,如果有条件最好建封闭式鸡舍。
(三)舍内布局
开放式鸡舍宜两列三走道或三列四走道布局;封闭式鸡舍根据饲养规模,可三列四走道、四列五走道布局。
配套笼具:目前国内适宜农户饲养蛋鸡的笼具主要有390型、4128型。
390型笼具为3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90只;4128型笼具为4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12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