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计数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

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

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计数器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的开始:充满好奇与期待“哇,计数器设计实验听起来就超酷的!”我兴奋地对同桌说。

就像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我心里充满了好奇。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实验桌上,好像也在为我们的实验加油助威。

老师把实验器材一一摆出来的时候,我眼睛都放光了,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魔法道具的盒子。

比如那些五颜六色的导线,就像彩虹的碎片落在桌上。

同桌也很激动,他搓着手说:“这肯定很有趣,就像搭积木一样。

”这让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了。

这时候,我就想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就像这个实验吗?充满未知,只要我们带着好奇和期待去探索,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遇到困难:有点沮丧但不放弃“哎呀,这怎么弄啊?”我皱着眉头嘟囔着。

按照图纸接线的时候,我老是接错,计数器就是不工作。

旁边的小组已经有进展了,我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对小组成员说:“我感觉我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这时组长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灰心,我们再仔细看看。

”他的话就像一阵小风吹散了我心头的乌云。

就像爬山的时候突然遇到陡峭的路段,虽然难走,但只要有人鼓励,就有勇气继续。

于是我们重新检查线路,一个一个接口地核对,每检查一个接口,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那把能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三、小组合作:团结的力量真伟大“我发现问题了!”小组里的一个同学大喊一声。

就像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

原来是有个小零件的连接松动了。

我们都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看,就是这里,差点就被我们忽略了。

”另一个同学说道。

我笑着说:“还好我们是一个小组,人多力量大啊。

”这就像一群小蜜蜂一起建造蜂巢,每个小蜜蜂都有自己的任务,缺了谁都不行。

大家齐心协力把零件重新接好,计数器开始有反应了,那一瞬间,我们都欢呼起来,那种喜悦就像在一场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一样。

我深深感受到,在困难面前,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就像很多根小木棍绑在一起,就变得很结实。

红外实验报告

红外实验报告

红外实验报告红外实验报告引言: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研究不同物质在红外光谱下的特征峰和谱图,以及探讨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一、实验仪器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是一台红外光谱仪,它通过检测物质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是红外光源、样品室、光谱仪和探测器。

当红外光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特征峰。

通过检测这些特征峰,我们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样品,如有机化合物、无机盐等。

2. 调整仪器:打开红外光谱仪,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整。

3. 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确保样品与红外光的路径正交。

4. 开始扫描:启动红外光谱仪,进行扫描,记录红外光谱图。

5. 数据分析:观察红外光谱图,分析样品的特征峰和谱图形状。

6. 结果解读:根据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苯酚、乙醇和水作为样品进行测试。

1. 苯酚:观察到苯酚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在3500-3200 cm-1范围内有一个宽峰,这是由于苯酚中的羟基(-OH)吸收红外光所致。

在1700-1600 cm-1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强峰,这是苯酚中的芳香酚醛基(-C=O)的吸收峰。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我们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苯酚。

2. 乙醇:乙醇的红外光谱图中,观察到在3300-3000 cm-1范围内有一个宽峰,这是由于乙醇中的羟基(-OH)吸收红外光所致。

在1050-1000 cm-1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强峰,这是乙醇中的C-O键的吸收峰。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我们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乙醇。

3. 水:水的红外光谱图中,观察到在3400-3300 cm-1范围内有一个宽峰,这是由于水分子中的O-H键吸收红外光所致。

红外光电计数器实验报告

红外光电计数器实验报告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015 /2016 学年第1 学期)课程名称:小型数据设计题目:红外线计数器专业班级:计算机1401学生姓名:何亚茹赵君王中昆学号:140210122 140210107 140210121指导教师:生龙设计周数:二周设计成绩:2016年01月08日目录1 程序设计 (1)2 课程设的主要内容 (1)2.1设计的要求.............. . (1)2.2创新方案及原理分析 (1)2.3方案论证与选择 (2)2.4软件的设计 (3)3主要芯片设计 (4)3.1介绍 (4)3.2 51 单片机的特点 (5)3.3数码管 (7)4系统设计 (8)4.1单片机最小设计系统 (8)4.2红外线检测电路 (9)4.3计数显示部分 (10)4.4蜂鸣器报警电路 (10)4.5按键控制电路 (11)5 红外计数器程序设计 (11)5.1主程序设计 (11)5.2子程序设计 (13)6总结 (15)7参考文献 (16)1、程设计目的课利用AT89C51单片机来制作一个手动计数器。

通过具体的项目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程序的设计等,以便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掌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法,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2.1设计的要求1.利用AT89C51单片机来制作一个红外线计数器。

有物体经过红外对管时计数一次。

计数的范围是0~99, 计数满时,又从零开始计数。

2.整个系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报警能力。

3.将计数值准确显示出来。

2.2创新方案及原理分析总体电路是由AT89C51单片机系统、红外光电管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数码管显示部分、复位电路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2.1所示图 2.1 整体方框图红外传感器感受到外界信息时,产生高低电平,通过软件程序设置单片机内部寄存器,当传感器的高低脉冲被单片机接收到时,单片机产生中断,中断产生后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通过设置中断服务程序,进行计数。

红外人流量计数器实训报告

红外人流量计数器实训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报告题目红外线人流量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系(部)指导教师实训时间实训报告评语等级:评阅人:职称:年月日一、实训目的1、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的方法。

3、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4、学习使用proteus、protel电路仿真与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二、实训设备及仪器1、电烙铁: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以及练习焊接时用的铜丝。

3、锡丝:由于锡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松香,导线,剥线钳等其它需要用到的工具。

5、相关实验项目所需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等。

三、实训要求1、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和种类,熟练掌握焊接技术。

2、按照电路图设计合理安排元器件的位置,连接好电路,对接口进行焊接,完成对指定功能的测试。

未达到测试要求的重新调试,直至排除故障。

四、实训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框图人流量计数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进出门判断、译码和编码、显示部分和报警部分。

框图如下:(2)、部分电路设计 1、 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这部分主要用的是红外对管 如下图所示:图1图2图1为实际的管子 图2为内部电路。

1、红外线发射管如图1中的白色管子,红外线发射管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

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 2、红外线接收管如图1中的黑色管子,它是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 结,属于光敏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此工作时需加上反向电压。

无光照时,有很小的饱和反向漏电流(暗电流)。

此时光敏管不导通。

当光照时,饱和反向漏电流马上增加,形成光电流,在一定的范围内它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而增大。

电工电子实习《红外计数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电工电子实习《红外计数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湖州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子实习设计题目红外计数器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成绩湖州师范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电工电子实习》任务书一、课题名称红外计数器设计二、设计任务1、设计一个红外计数器,要求能够实现非接触式的计数统计功能;2、电路基本要求内含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计数显示等;3、电路焊接与调试,测试红外计数效果;4、简易故障的判定及排除。

三、技术指标a)计数器能从0计数至99;b)红外对管距离要达到1CM以上。

四、设计报告根据要求撰写设计报告《红外计数器设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目录一、任务分析 (1)二、设计方案 (1)三、电路设计 (3)四、焊接及调试 (4)五、展望 (5)六、感想 (5)参考文献.......................................................................................5. 元器件清单 (5)成绩单《红外计数器设计》一、任务分析计数器发展: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与 John 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

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最新)光电计数器_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计数器_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计数器_实验报告电子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光电计数器作者,指导教师,光电计数器实验报告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自动统计产品的数量,数字式电子计数器有直观和计数精确的优点,目前已在各种行业中普遍使用。

本次设计的光电计数器采用光电传感器与计数器实现对物件的数目统计。

光电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

我们采用的传感器为红外光电传感器。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光电计数器装置。

1(基本部分(1)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1m;(2)有抗干扰技术,防止背景光或瓶子抖动产生误计数; (3)每计数100,用灯闪烁2s指示一下;(4)LED数码管显示计数值。

2(发挥与扩展部分(1)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2m;(2)每计数100,用灯闪烁2s指示一下,同时喇叭发出提示音; (3)设计一个倒计数器。

二、设计方案1.基本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将基本部分与发挥部分统筹考虑,进行方案设计。

第一、光信号的采集,光能否被接收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将其转换成高低电平;第二、计数器记录高低电平的变化,实现计数功能;第三、计数器计满后,输出信号通过单稳态触发器,产生2秒延时,同时驱动相应的蜂鸣器电路与LED电路。

2.器件选择计数器:由于计数要求为100,且可以倒计数,我们选择了74LS190计数器,其计数方式为模10的8421BCD码计数。

对射管:74LS190为上升沿计数,因而我们选用使用广泛的红外对射管,光路断开时,输出低电平;光路建立时,输出高电平。

一个上升沿恰好对应一次计数。

此外,它还有集成度高,使用灵活,输出电平稳定等优点。

数码管:我们选用的是8段共阳数码管。

显示译码器:由于计数器输出为8421BCD码,且数码管为共阳,因此我们选用74LS47。

555定时器:由于在计满数后,进位端产生低电平,且要求在两秒内驱动提示电路,因此我们采用被广泛使用的NE555定时电路,用作单稳态触发器。

红外技术实验报告

红外技术实验报告

红外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红外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原理。

实验器材:红外传感器、红外控制器、电脑、示波器、示波器探头等。

实验原理:红外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电磁波特性来实现数据传输、
遥控、测距等功能。

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无法被肉眼
直接看到。

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会发生变化,通过处理器
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

实验过程:首先连接红外传感器和红外控制器,将电脑和示波器作
为辅助设备。

然后在不同距离下用红外控制器向红外传感器发射红外线,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图并记录数据。

重复实验多次,得出红外线传
输距离和稳定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波形图分析,红外线传输距离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衰减,但在一定范围内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而且红外线
可以穿透一些障碍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性能。

实验结论:红外技术在遥控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
泛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总结:红外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安全的通信方式,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我们对红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
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实验感想:通过本次红外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和认识到了红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探索科技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红外遥控控制实验报告(3篇)

红外遥控控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了解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红外遥控器件,实现基本的遥控功能。

4. 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红外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控制技术。

它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将控制信号(如按键信息)调制到红外线中,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出去,再由红外接收器接收并解调,最终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器2. 红外接收器3. 电脑4. 单片机(如STC89C52)5.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6. 实验电路板7. 编程软件(如Keil)四、实验步骤1. 电路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路。

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头、电阻、电容等元件。

2. 程序编写: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红外遥控的基本功能。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红外接收模块:读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进行解调。

- 红外编码模块:将解调后的红外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按键信息。

- 控制模块:根据按键信息,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3. 实验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 红外发射器是否能够正常发射信号。

- 红外接收器是否能够正常接收并解调信号。

- 单片机是否能够正确识别按键信息,并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红外遥控系统的性能,如响应速度、控制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发射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发射器能够正常发射信号,且信号强度足够远距离传输。

2. 红外接收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接收器能够正常接收并解调信号,且解调准确率较高。

3. 单片机控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能够正确识别按键信息,并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控制响应速度较快,满足实验要求。

4. 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了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计数器设计报告一:任务分析。

二:设计方案。

三:电路设计。

四:焊接与调试。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六:实验感想。

参考文献
元件件清单
一:任务分析
本电路的实验指导思想是利用红外发光管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接受此红外线并将其放大,整流形成高电平信号。

当有人或物体挡住红外光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运算放大器将输出低电平;当移开物体时,运算放大器输出高电平,同时计数器计数这个上升沿脉冲,并经译码器驱动电路是数码管显示数值。

这样就可以统计红外对管物体触发的次数。

范围在0~99之间计数。

二:设计方案
1.设计原理
该计数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是用光电感应器实现对触发感应红外信号数量的采集,将信号传送到防干扰的迟滞比较器,共经过两级比较器,传输信号脉冲,通过74LS190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范围是0~99,通过 74LS248七段译码器进行译码,输出信号给LED数码管进行显示。

其中,个位计数器的进位标志位接到十位计数器的计数控制端CLK控制十位计数器工作计数,因为74LS190是十进制计数器,计数的结果是BCD码0000~1001,经过译码器数码管后显示的十进制00~99。

实验原理是,每当光电传感器接收到信号,信号在通过两级比较器后,就会有一个上升沿信号作为时钟信号,控制计数器工作,同时计数开始,每触发一次到移开形成一个上升沿脉冲,并且只能计数一次。

2.红外对管计数器系统简介
(1)红外计数器系统的组成
1.74LS190
(1)个位计数器
时钟脉冲给的是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计数器自上电起一直处于初始00状态,每当有物体经过光电对管之间时,计数器的CP 端就接收到上升沿信号,开始计数。

进位输出端接到十位计数器的时钟脉冲端,四个输出引脚的信号作为七段译码器的输入信号。

(2)十位计数器
时钟脉冲给的是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计数器的CP端就接收到上升沿信号时,还不能进行计数,只有当个位的计数溢出时时钟脉冲CLK端有上升沿触发才有效,进行计数。

2.74LS248
外引线排列:
引脚符号与功能:
其电路原理如下:
74LS248是一个用于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显示器的BCD 码—七段码译码器的特点:具有BCD转换,消隐、七段译码及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能提供较大的拉电流。

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其中
a b c d 为BCD 码输入,a为最低位。

LT为灯测试端,加高电平时,显示器正常显示,加低电平时,显示器一直显示数码“8”,各笔段都被点亮,以检查显示器是否有故障。

当要求输入0~15 时,消隐输入(/BI)应为高电平或开路,对于输出0 时还要求脉冲消隐输入(/RBI)为高电平或开路。

a~g是7 段输出,可驱动共阴LED数码管。

所谓共阴LED 数码管是指7 段LED 的阴极是连在一起的,在应用中应接地。

限流电阻要根据电源电压来选取,电源电压5V可以使用1KΩ的限流电阻。

3.555定时器
外引脚图:
4.数码管
外引脚图: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数码管是共阴极数码管,译码器的输出端接到数码管的输入端,输出端与地之间接电阻1K欧姆限流保护数码管,否则数码管容易烧坏。

三:电路设计
1.红外对管的输入原理设计图
2.用开关代替红外对管的整体仿真图
(1)电路的整体原理
系统采用光电感应器实现对物体经过红外对管数量的采集(由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信号,红外接收管收到红外信号使接地支路导通。

当红外信号被阻挡时,接地支路阻断,由于电压变化,电路向cp端输出一个脉冲),将信号传送到防干扰的迟滞比较器,共经过两级比较器,传输信号脉冲,通过74LS190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范围是00~99,配合74LS248七段译码器进行译码,输出信号给LED数码管进行显示。

其中,个位计数器的进位标志位接到十位计数器的计数控制端CLK控制十位计数器工作计数,因为74LS190是十进制计数器,计数的结果是BCD码0000~1001,经过译码器数码管后显示的十进制00~99。

物体每触发一次后移开,会产生一个上升沿脉冲,数码管计数一次。

(2)计数,译码部分
计数和译码由两个个计数器、两个译码器和两个数码管来完成,用于接收计数脉冲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单独的信号输出并显示。

在本系统中选用了74LS190加减计数器、74LS248译码器和共阴极LED数码显示管。

74LS190是十进制同步计数器,当计数溢出时输出一高电平脉冲,CT为计数控制端,只有都接入高电平是计数器才能计数,Q 0~Q3为输出端,CP为时钟输入端,上升沿有效。

LD 为异步并行置入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七段译码器74LS248是四输入七输出的译码器,当输入8421BCD码时,输出低电平有效,用以驱动共阴极显示器。

四:焊接与调试
当在Proteus集成环境调试成功时,接下来,利用实物进行焊接,按上述的实验原理在电路板上摆放好每个元件的位置,把每个元件焊接起来。

焊接完成后,在实物板的电源正极和负极接入5V的稳压电源中,观察7段数码显示器的计数情况,连续地用手断开红外对管的接收和移开,观察数码管能否从00记到99。

如果不能正确计数,要对实物电路进行调试,直到能够正确计数为止。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如果根据理想设计,数码管每遇到一个上升沿就会触发加数一次,此原理是通过红外对管经过触发而电压变化,使74LS190计数器计数。

但可能因为设计不够严谨而出现一些错误,数码管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情况下都能触发,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线的连错或者是红外对管模块的设计不够合理,电阻的取值出现问题等等。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试验,我对红外对管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整体的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模块的组合和元件数据的使用也增加了认识。

在不断地试验中,也学会了怎么更好地分析实验中遇到的一些实验错误和问题,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实验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网上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