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农业
必备的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农业

必备的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的差异。
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x疆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水田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⑴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⑵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⑶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⑷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走科技强农之路⑴农业发展成就: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⑵科技强农: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知识点:农业,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四章第2节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四章第2节农业一、知识讲解1、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西藏牧区。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填充图册P32第五题5、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6、基塘生产的好处: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7、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二、跟踪训练1.我国南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不同,主要是因为()A.土地条件的差异 B.降水多少的不同C.热量条件的差异 D.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2.在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农业景观应该是()A.牧场 B.林场 C.水田 D.鱼塘3.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区是()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南林区 D.“三北”防护林4.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5.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C.丘陵山地适宜发展林业D.西部地区降水稀少,不能发展种植业6.在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A.a B.b C.c D.d7.下列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东部沿海利用浅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8.为了增加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开垦宜农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C.增加农业投入,推行科学种田D.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9.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农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农业地理知识点:农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地理作为一门探究地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学科,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下面,我将列举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
一、我国的农业区划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多种多样,农业生产资源差异明显。
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和经济条件,我国将国土划分为五大农业区带,即东北农业区带、黄淮海农业区带、长江中游农业区带、华南农业区带和西南农业区带。
不同的农业区带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现代化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农业是一种高效、先进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和可持续性等优点。
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水稻的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种植主要包括选择土壤、测定水位、选种、施肥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水稻的节水、秧田造成、浸种、整地和机耕等。
四、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作物和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主要部分。
我国的农作物和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规模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在农作物方面,小麦、水稻、玉米是我国颇具竞争力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丰富。
此外,我国还种植着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等特色产品。
在畜牧业方面,我国的养殖业包括禽、牛、猪等多个品种。
其中养殖业规模最大的是猪肉生产,其次是家禽和家畜生产。
五、农业和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如浑河、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的保护、重点水域的治理、草地的保护、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要点1:农业及其重要性方法总结1农业用地类型和农业部门农业部门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用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耕地又分为水田和旱地;耕地主要发展种植业,林地主要发展林业,草地主要发展牧业。
4.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修学教育等新功能。
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重要业。
要点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方法总结2(1)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
(2)畜牧业区与种植业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此线东南部主要为种植业区,西北部主要为畜牧业区)(3)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方法总结3我国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纬度位置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
3.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4.农业与饮食文化(1)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之说。
南方以米食为主,常将稻米做成饭、粥、米线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常将小麦等做成馍、饼、馒头、面条等。
(2)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偏碱性,水质较硬,高粱、莜面等杂粮不易消化,这些都需要利用粮食酿造的醋来中和、助消化。
(3)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青稞制成的糌粑、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族人民饮食“四宝”,能够帮助藏族人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要点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原则说明要点4:走科技强农之路1.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八年级上册 地理 农业

小麦 甜菜 水稻 油菜
新会电视台拍摄介绍七堡油菜花
人参
九大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平坦,夏季雨热同 期,降水丰富。 社会原因:劳动力丰富。
东 北 平 原
长江中 下游平 原
成都 平原
珠江三 角洲平 原
新会碧桂园——梅冈新会柑
城市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4、棉花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 ① ⑤ ⑥ ②
⑦ ③
天山牧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场
青藏高原牧场
畜牧业的分布
1、分布:我国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非季风 区。 西 部_________ ______ 崎岖 ,气候 2、原因:地形________ 干旱 ,________ 草场 广布。 _______
长白山林区
大兴安岭
东南丘陵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农 业
主备人:新会李文达中学 邹锦嫦
一、农业概述
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成都 平原
东 北 平 原
长江中 下游平 原
珠江三 角洲平 原
关键词 东北平原
主要粮食
经济作物
其他 人参
甜菜
小麦 花生 水稻
华北平原
苹果、梨
长江中下游 平原
油菜 甘蔗
芝麻、香蕉
福建武夷山茶园
江苏省阳澄湖
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 技术,以现代管业。
优质 、 2.发展方向:大力发展______ 高产 、______ 高效 和______ 低耗 的可持续农 ______ 业。
八年级上地理农业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农业知识点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的科学。
农业是人们从事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
地理学科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地理农业知识点。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气候条件较优的地区,农业生产一般比较丰收。
而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农业生产则相对比较困难。
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降水和风等。
其中,温度是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喜欢的温度范围不同。
降水则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降水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导致作物的减产。
风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风、龙卷风等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业种植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
种植业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棉花等。
其中,粮食作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畜牧业畜牧业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
畜牧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家畜饲养和家禽饲养等。
其中,家畜饲养主要包括猪、牛羊和鸟类等。
家禽饲养主要包括鸡、鸭、鹅等。
四、渔业渔业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
渔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种。
淡水养殖主要包括养殖草鱼、鲤鱼、鲫鱼等。
海水养殖主要包括养殖虾、蟹、贝等。
五、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模式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
传统农业主要是借助传统农具和人工劳动完成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主要是借助科技和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六、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除基本农作物之外的、主要用于经济目的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包括油料、纤维作物、糖料、饲料和药材等。
这些经济作物都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七、农村规划农村规划是为了促进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农村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城乡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地理农业知识点,包括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生产模式、经济作物和农村规划等内容。
八年级地理中国主要产业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主要产业知识点第1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1、畜牧业分布: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2、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第2节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3、能源工业的分布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4、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复习

三大棉花产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新疆南部
南稻北麦 ”格局。 (1)在粮食作物中形成“ (2)在糖料作物中形成“ 南甘北甜 ”格局。 (3)在油料作物中形成 长江 油菜带和 黄淮 花生区。
农业的南北方差异
北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旱地 一年一熟、一年 二熟、两年三熟 小麦、玉米 大豆、花生 甜菜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复习
1.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 、 林业 、 畜牧业、 渔业等 部门。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基础 。 3.我国农业东西差异显著,大致以 800 mm年 等降水量线为界,西侧以 畜牧 业为主,东侧 是 种植 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地区。 4.我国东部以 种植 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 差异明显。以 秦岭---淮河 一线为界,该线以 北地区耕地多为 旱地 ,主要种植 小麦 、玉米 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 水田 ,主要种植 水稻等。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 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A B C D
林业 渔业 种蔬菜、花卉, 发展鱼、肉、乳、 禽、蛋生产 水稻种植业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 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 海洋。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 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 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图中所示为我国东 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 为山区,B为梯田,C 为平原,D为水库。在 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 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 请合理安排农、林、牧、 渔各部门的布局。
(1)种植业宜在 C ;(2)用材林宜在 A ;
(3)经济林木宜在 B ;(4)渔业宜在 D ; (5)畜牧业应主要发展 农耕区畜牧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农业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农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农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
北方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旱地小麦花生
甜菜
三大棉区: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田水稻油菜
甘蔗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
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
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