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教材分析1《武松打虎》是 S 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节选自《水浒传》的第 23回, 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点 , 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时动作的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虎吃人招数的侧面描写 , 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

文章的情节生动感人,因而教学中以学生的读、演为主 , 体会文章的精髓。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大部分喜欢看课外书籍 , 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 , 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 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

加上这篇课文情节感人,我又设计了读、演、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

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现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师: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从这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二、学习新课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武松是怎样打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出示课件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开始师:谁来说说第二部分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你能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吗师: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呢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老虎出场的师:据史料记载,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白脑门,白眼圈,吊眼梢,眼赛金灯,嘴赛火盆,大牙好似尖刀,雪白瓦亮,你们看,(出示课件3)此时此刻,它正冲着武松发威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1《迟到》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小学语文5年级教案最新案例参考五篇

小学语文5年级教案最新案例参考五篇

小学语文5年级教案最新案例参考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鲸》学习目标:1、了解鲸的特点,丰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爱好。

2、领会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教具准备:电脑、投影、卡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一课《鲸》(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谁起来说一说课文以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答、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

二、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一段1、报名读,其余摸索:鲸的体形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看出?2、在书上画出来,报名答。

3、看投影:书本84页(2)小题。

4、为了写出鲸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5、看大屏幕:结合图总结。

6、读出鲸很大这个特点。

7、总结学习方法:读—思—画—读(二) 学习第二段1、课文紧接着告知我们鲸的演变和种类:鲸是怎样演变的呢?它分为几类呢?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来自学。

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①指名答②完成书84页第2题,体会用词的准确性③教师小结④朗诵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为何?①学生回答②投影出示资料③教师简介哺乳动物(三) 学习第三段1、下面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鲸的生活习性。

请看自学提示,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分8人小组交换学习(一组学“吃食”,二组自学“呼吸”,三组自学“睡觉”,四组学“生长”)自学提示:1)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2) 须鲸、齿鲸在吃食上有何不同?圈出动词。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母校》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

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

(齐读)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

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2篇)一、《写景》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景,并通过学习五首古诗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语言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色。

二、《古诗文鉴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鉴赏五首古诗文,通过揣摩古人的感受体会其艺术价值,并通过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发现古人视角下的社会变迁。

三、《记叙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运用正确的句式、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读图悟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多种图形方式学习诗画、故事、寓言等内容,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义。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辞藻用法,通过阅读古诗文,掌握它们的辞藻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寓言故事》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讨论寓言故事的内涵与外延,通过绘图和故事的复述,理解每个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

七、《修辞方法》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修辞方法,通过学习修辞方法的应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表达方式》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注意日常语言表达,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以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九、《议论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积极参与辩论,提高自己的论述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比喻用法,通过五首古诗文的学习和欣赏,学习比喻应用技巧以及比喻的妙用。

十一、《读图作文》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多种图形和图片,进行创意作文。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十二、《课外阅读》教案本节课要求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小说等作品,并通过阅读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教材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语文五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5篇

语文五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5篇

语文五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5篇语文五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1 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 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 讲述梅花的品质。

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板:江姐)4 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1 轻声细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2 读后交流:(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 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5 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6 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2、听写生字3、概括主要内容三、细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4、交流“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四、品读揣摩表达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有感情的⽤⾃⼰的语⾔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3、培养学⽣对⼤⾃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激发学⽣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的吗?你见过其他颜⾊的树林吗?激发学⽣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课⽂《红树林》(板题,⽣齐读课题) ⼆、初读全⽂、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把⽣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多读⼏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结。

三、学习课⽂,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想⼀想:作者是从哪⼏个⽅⾯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 1、学完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字新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课时 ⼀、总体把握: 1、熟读课⽂,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的句⼦。

2、结合课⽂,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的提纲。

三、听写⽣字⽣词,纠错 四、⼩练笔:描写⾃⼰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2.⼩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草不⽣”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读书屋巫峡赏雾教学目标知识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巫峡雾的变化及美景能力培养: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法阅读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巫峡是长江三峡的一峡,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请大家欣赏:用课件播放后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读文要求:圈画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种雾?都有什么特点?3、按课文内容分段小结,要求学生说出分段的依据。

4、分析第一段: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第二段:自由读文,分别写了几种雾,各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内绘制成表格填一填。

你最喜欢哪种雾,选择一种美读课文。

指导朗读。

第三段: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朗读。

第四段:齐读课文,说说学完课文的体会。

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三、结:板书设计巫峡的雾山帽子雾大而圆跑马雾跑马轻纱雾丝丝缕缕春潮雾春潮教学总结成功之处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

不足之处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

语文七色光二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1、知识窗:讲述《下雨后空气为什么会新鲜的》的知识,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四字词语,互相用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二、学习第四段,讨论: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三、学习第五段.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其人他的事迹他的品格6流泪的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读记词语,读写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认识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其实有着普通人的心灵和情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并从托翁身上获得做人的道理。

2、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查找关于托翁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认识几位文坛上著名的作家。

2、在外国文坛也有许多文学巨匠,其中19世纪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最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著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中的一件事,看看他为什么流泪,从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初会托翁。

1、自由读文,要求读通顺、流利、有感情,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再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及词语,互相解疑,同时标出段落。

3、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三、理解感悟,走进托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A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事?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托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谦和、热情)生B再读课文,读好这些词语。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想想托尔斯泰的伟大体现在哪?画出相关的词语体会体会,将自己的感受简洁地写下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C读第二自然段,这是两位怎样的人物,你怎么知道的?这两位人物对托尔斯泰的态度如何?这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接见艺术家)(2)、学习第三自然段。

音乐家的想象与实际差别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诠释:“精神的巨人”。

生D读他们在托翁家弹奏演唱的过程,画出托翁的表现,从托翁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态度热情)读出你的感受,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3)、学习第四自然段。

夏里亚宾的忐忑不安说明什么?夏里亚宾当时会想些什么?托翁为什么会流泪?如果托翁把自己定位很高的话他会流泪吗?托尔斯泰听演唱时的表现怎样?(4)、学习第五自然段。

演唱之后托翁的表现是什么?从托尔斯泰夫人与夏里亚宾的谈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流露脆弱)3、学习第六自然段。

生E读第六自然段,为什么说流泪的托尔斯泰是最完美的?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列夫托尔斯泰流泪说明了什么?文中“流泪的托尔斯泰”能换成哪些词?这样行不行?(板书:平凡的伟大)本段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四、升华本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受到的启发,说说自己应该怎样为人处事。

(板书:冷静的思考,炽热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流泪的托尔斯泰是最完美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背诵方法。

二、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描写的好,为什么?你从中学会了那些写法,写一两句话试试。

三、学习本课字词。

1、学习本课认字和写字。

说说哪些字你不理解或不好记忆,大家一起分析。

指导书写一些难写字的笔顺。

2、学习本课词语首先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说一说,写一写。

再从文中找出“巨匠、谦和、温馨、局促”等一些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四、迁移练习:展示收集到的托尔斯泰的名言。

板书设计:总谦和热情6、流泪的托尔斯泰分接见艺术家态度热情冷静的思考看表演流泪流露脆弱炽热的情感总平凡的伟大快乐读书屋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创作、幻觉、关注、津津有味”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能力培养: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教学重点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教法:读中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几乎不停地写了15年,每年写上六七部作品,以96部作品,近2000个人物构筑了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这个人就是巴尔扎克,本文就讲述了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几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按阅读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围绕写作入迷,写了巴尔扎克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3、感悟内容学生浏览全文。

讨论:从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习作的启示?要求学生先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明确写作的方法。

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4、拓展练习推荐类似作家的故事,让学生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