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运用知识点

甲是一束光通过棱镜时的情况,通过棱镜的光向棱镜部偏折。
(填“底”或“顶”)乙是棱镜成像的示意图,棱镜成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像向顶角偏移。
(通过棱镜的光线,向棱镜厚的一端偏折,利用该现象,可解释凸透镜为什么可会聚光,凹透镜为什么使光发散)。
2、两种透镜♥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3、透镜的几个要素(1)光心:透镜的。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用O表示。
(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简称主轴。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叫做焦距,用表示。
(5)补充: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焦距短的会聚作用。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关于光心的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后发散,且发散光线的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知识点2:三条特殊的光线1.平行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后过;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2.从焦点出发的光,过凸透镜后主光轴;入射光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于主光轴。
3.光过光心,方向。
注:三条光中的任意两条,就可确定物体的。
但应注意:像并不仅由这三条光会聚,而是由物体的很多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视角”的大小
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 再加上目
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
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 , 法线居中 , 空气中角大 , 光路可逆
⑴ 折射 光线, 入射 光线和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⑵ 折射 光线和 入射 光线分居与 法线 两侧。 ⑶ 光从空气 斜射 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 折射。
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像距
f<v<2f v>2f |v|>u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⑴u=f 是 正立像和倒立 异侧的分界点。
⑵ u= 2f 是
名称
凸透 镜
凹透 镜
又名
会聚 透镜 发散 透镜
眼镜
老化 镜
近视 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具有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3.凸透镜:凸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外凸出,中部厚,边缘薄。
4.凹透镜:凹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里凹陷,中部薄,边缘厚。
5.透镜的符号:透镜的符号用来表示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凸透镜用凸透镜符号,凹透镜用凹透镜符号。
6.焦距:透镜的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汇聚或发散的点。
焦距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7. 球面折射定律:透镜折射光线时遵循球面折射定律,即光线的入射角、出射角和透镜的曲率半径之间满足关系:n1sinθ1=n2sinθ28.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线从远处通过平行于光轴的物体点射到凸透镜上,经折射后汇聚在焦点F'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线从近处通过凹透镜上时,经折射后出现的似乎是从焦点F'发出的,成一个正立的虚像。
9.透镜的主轴:透镜上通过透镜中心并垂直于透镜的直线称为透镜的主轴。
10.透镜的光心:透镜的光心是指在光轴上离透镜同等距离的两个点统称为透镜的光心。
11.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右侧,焦距为正值。
12.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左侧,焦距为负值。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和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距f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e.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
14.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有所不同,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e.物距u为焦点以外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1.透镜的定义和分类: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作用方式,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凹透镜可以将光线发散。
2.透镜的主轴和焦点:透镜的主轴是连接透镜两个曲面的直线。
透镜的焦点是透镜上光线经过折射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凸透镜的焦点分为物距焦点和像距焦点,物距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的点,像距焦点是入射光线平行于主轴时折射后与主轴的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入射光线平行于主轴折射后向后延长的交点。
3.焦距和光焦度:透镜的焦距是由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物体的位置所决定的。
焦距是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和像差的关系,焦距越短,像差越大。
焦距的倒数称为透镜的光焦度,光焦度的单位是度,符号为D。
4.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根据成像原理可以将物体的信息投射到屏幕上。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汇聚到焦点上,形成倒立、实际、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发散,无法形成实像,只有正立、虚拟、放大的像。
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的距离如何,透镜都会将光线发散,因此无法在屏幕上形成实像。
5.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通过将光线汇聚到焦点上,可以将近距离的物体放大,使人眼观察更清晰。
(2)望远镜:望远镜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通过先用凸透镜聚焦,然后再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形成虚拟的放大像,使视觉更加清晰。
(3)显微镜:显微镜也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通过凸透镜放大物体,然后通过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形成虚拟的放大像,使人眼能够观察微小物体。
(4)相机和眼镜:相机镜头和眼镜镜片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调节焦距和光焦度,使物体的像在胶片或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从而实现拍摄或观察物体的功能。
以上就是透镜及其应用的主要知识点。
透镜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应用广泛,掌握透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透镜的功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辨识透镜。
起码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要求会辨识 )1、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观点: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 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 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芒经凸面镜后汇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往常因为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以下列图:注意:凸面镜和凹面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面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面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别光芒(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芒经透镜后流传方向不改变,以下列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凸面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面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伸线必过焦点(因此凸面镜对光芒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下列图:3、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凸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凹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以下列图:四、大略丈量凸面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面镜的主光轴),下边放一张白纸,调理凸面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而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面镜的焦距。
五、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的是凸面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面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挪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面镜,不然为凹面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面镜,字减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面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减小的实像;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面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流传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当让透镜凑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透镜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透镜是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一般由透明物质制成。
2.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会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凹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主要性质1.焦距(f):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正负取决于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方向。
2.焦点公式(1/f=1/v-1/u):焦距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其中u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3.放大率(V):放大率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V=v/u,其中v是像的高度,u是物体的高度。
知识点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焦点前,凸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缩小、倒立、虚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凸透镜会在无穷远处形成平行、直立、实的像;凹透镜不会形成像。
3.物体在焦点后,凸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缩小、倒立、实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凸透镜的器具,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它应用于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2.照相机:照相机中的凸透镜用来聚焦并成像。
3.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放大远处的物体。
4.护目镜:护目镜使用透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知识点五:成像方法1.光线追迹法:根据透镜的成像规律,使用平行光线、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焦距公式进行光线追迹,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2.像方光线法:通过绘制像方光线的路径,确定物体在透镜上的位置和性质。
3.物方光线法:通过绘制物方光线的路径,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知识点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共轭焦点?当凸透镜上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会聚于焦点上,这个焦点叫做透镜的后焦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最全笔记

透镜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使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透镜能让光线透过去,在进入和离开透镜时,光经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所以透镜是一种折射镜。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把透镜分为两大类:如图甲所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乙所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析例如放大镜、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有时一滴水也能形成一个凸透镜。
物理名称 概念图示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简称主轴。
画主光轴应用“点画线”光心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0”表示。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注意:理解主光轴和光心应注意两点:①每个透镜都有且只有一条主光轴;②透镜光心在主光轴上。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让光通过一块薄薄的平行玻璃板,光几乎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带着由平行玻璃板制成的眼镜,对我们的视力毫无影响。
那么像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老花眼镜(凸透镜)这样的透镜对光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探究①:如图所示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纸面,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成一个细小的点,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探究②:在凹透镜的四周加一屏障(屏障用硬纸板中间开一个圆孔制成)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如图所示,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圆形光斑,光斑直径大于圆孔直径,将光屏向远离凹透镜方向移动,光斑变大。
这个实验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ﻫ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例题2.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例题3.请在图中填透镜、面镜.(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成像特点1物体的镜头距离(物距)大于底片镜头的距离(像距)2物体靠近镜头物体所成的像越大物体远离镜头所成的像越小3倒立、缩小的实像4像与物体在镜头两侧1投影仪到的镜头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2投影仪到的镜头距离越近,屏幕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倒立、放大的实像4像与物体在镜头两侧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要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1被观察的物体放大了2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3放大镜离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消失4像与物体在镜头同侧5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用光屏能承接的虚像:不能用光屏能承接的实像异侧(物体与像在镜头两侧)倒立虚像同侧(物体与像在镜头同侧)正立例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例题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例题6. 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实验: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蜡烛、火柴等②步骤:A、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
可以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但与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
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
像的位置也在2倍焦距处。
D、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f<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的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
E、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f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
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 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重点提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进光,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凡倒立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凡正立的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
例题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例题8.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ﻩ B.10cmﻩﻩﻩ C.30 cm ﻩﻩ D.15cm例题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光作用增强,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光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特点形成原因矫正近视眼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外模糊的光斑配戴凸透镜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25厘米。
5、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叫焦度,用φ表示。
φ=1/f。
眼睛的度数用D表示,D=100/f,f的单位是m。
重点提示: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为负数。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实像目镜虚像)①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②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由目镜所得的视角比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大得多,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放大镜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重点提示: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2、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凸物镜凸,伽利略目镜凹,反射式望远镜物镜凹目镜凸)(物镜实像目镜虚像)结构:由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组成)和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组成。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重点提示: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且物镜的第二焦点和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反射式望远镜原理重点专攻ﻩ1、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更远离主光轴)。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2、根据成像判断透镜的情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时关健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成像情况,利用成像特点列出物距与焦距(或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式,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得到焦距的范围,再进一步利用成像特点分析具体问题。
例题10.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例题11.下面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这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远视眼要带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课堂练习1.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2.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cm的B.焦距小于30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cm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5.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