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人物传记【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复习重点】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考点阐释】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李清照传(节选)①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
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③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④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讲练测专题21 分析人物形象(讲义)

专题三现代文阅读第21讲分析人物形象考情分析【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关于“形象”的相关阐释,有如下几点。
课程目标部分“核心素养内涵”之“思维能力”提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部分:“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程内容部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提示”中强调:“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学业质量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考查重点】1.人物形象概括。
2.次要人物作用。
3.人物形象的塑造。
【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阅读训练
•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 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 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 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 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 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 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 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 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 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 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
• 小英子跑过来:
• “给我!给我!”
阅读训练
•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 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 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阅读训练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 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 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 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 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 可以。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志江专练】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志江专练】陈志江专练补鞋匠老谢陈志江小区门口有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下面有个补鞋的小摊子,那是补鞋匠老谢的地盘,多少年了,几乎都是他这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
曾经也有过一个补鞋匠眼红老谢的生意好,心痒难耐,就在老谢旁边摆起了摊,但顾客都是奔着老谢去了,新来的那位同行门可罗雀,两天之后,就自动消失了。
后来逢人就说,老谢这人有邪术,说不定是在顾客身上下了蛊呢,不然怎么那些顾客都只帮衬他的摊子呢?这话传到老谢耳中,老谢只是摇摇头,淡然地一笑。
其实,老谢哪会下什么蛊?只是手艺好一些,经他手修补过的鞋子,美观,耐穿,价格又比别人便宜些,所以老顾客都愿意帮衬他。
老谢不但手艺出名,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身上长年穿的是那一两套灰不溜丢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从出租屋带来的,舍不得掏钱去买那些十几元一份的快餐。
菜很简单,通常是一只煎鸡蛋,一点青菜,或者一点咸菜,偶尔出现几片肉,那一定是过什么节日了。
“老谢,你一天挣的也不少,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吧。
钱财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熬坏了身子。
”退休已几年的老校长邓伯跟老谢是老熟人了,说话就很直接,也不怕伤了他的自尊。
“嘿嘿,吃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要拉到茅坑里去!我们这种手艺人,没那么多穷讲究,能混个肚儿圆就不错喽。
”老谢憨厚地笑着,摇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随着脑袋在晃动。
邓伯就摇头叹气,这个老谢,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说归说,不远处大排档里飘出的炒菜香味还是会常常勾起老谢肚子里的馋虫,但老谢忍得住,他的钱,要留着有大用处呢。
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漏水。
老谢做梦都想把那破屋拆掉,建一幢两层的小楼房,住着舒坦,在乡亲面前也倍有面子。
每天收了摊子,回到出租屋点算一天收入的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他面前仿佛就是一块块青砖、一包包水泥。
到了年底,就攒够钱建房子了。
他喜滋滋地盘算着。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一、人物形象刻画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
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
别人看见。 侧面描写:烘托父爱的伟大 —— 朱自清《背影》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辛劳卑微、病入膏肓
⑪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 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答:
职业、爱好
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从唐先生红极一时,
重戴桂冠后也是高朋满座可见。(对雕花烟斗的正面老范连口称
贬义:
狡诈、虚伪、卑鄙,贪婪, 任性,蛮横, 自私,虚荣, 阴险,轻蔑, 伪 善、 恶毒、阴险、庸俗、奸诈、自私自利、阳奉阴违、见 利忘义、诡计多端、不思进取、十恶不赦、蛮横无理、刚愎 自用、顽固不化、冷漠无情、横行不法等
【常见误区】
①脱离材料
②以偏概全
③观点重复
④抓小漏大
⑤照搬照抄,无自己的概括理解。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 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 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 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 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 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 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 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 很难为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人物形象》目标:(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目标分解:(1)学生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2)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步骤二: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一、主要人物的作用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
——小说阅读复习导学案三
编制:孙静娴审核:孟宪培审批:蒋荣振2013.4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
【检查预习】考试说明解读
鉴赏评价D
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
【质疑探究】
1、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5)、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6)、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3、思考方向: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五,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所以,要分析人物之间的交互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表现各自性格的有效途径。
所以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等,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第六,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4、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5、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表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好展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要精选词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生动。
)
(4)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5)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
是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形象的作用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凸显主旨;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有引人特别重视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7、存在误区:
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
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
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
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成果展示】
《5+3》P328《审丑》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木笛》
1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总结:
人物性格往往,分析人物形象,要着重对故事情节的,确保形象。
结合前面两篇文章,思考对概括人物形象和分析人物性格(形象)特点两类问题,答题思路有怎样的区别?
人物性格答题思路:
人物形象答题思路
成果二:
《传说》
那天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来的时候,苏丝黄正和周老太太聊着难得的好天气,一个女人提着篮子从门前一晃而过,篮子里装着白嫩嫩的豆腐、活的鱼和水灵灵的青菜。
周老太太见她走了过去,压低了嗓子说,哦,她就是汤家女人。
苏丝黄望着空空的院门,紧紧地抿起了唇。
苏丝黄回屋静静待了一会儿,出门去摘院外墙上拖着的扁豆叶子,用来晚上染红指甲卷花草汁儿用。
她扭脸往巷里望去,隔着两个藤萝掩映着的院门,看见女人搬了凳子坐在门口,择竹筐里的豆角,汤家男人也推着轮椅出来了,轮椅上坐着病恹恹的汤老太太。
苏丝黄随手摘了几片叶子就转身进了院子。
汤家男人看到她闪过的身影,愣愣的,木然呆立。
小说中如何描写汤家女人的?试加以简析。
成果三:
《山坡上的羊群》
⑶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修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
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
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
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
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
⑹我羡慕那些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
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
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13.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⑶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012南京、盐城一模5+3 P344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点评提升】
【检测反馈】
《5+3》P332《溜索》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分)
《5+3》P337《侯银匠》
1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