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24张)

合集下载

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2.掌握原子的构成,深刻理解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判断同位素。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件(25张)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课件(25张)

层,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E最外层电子数是4,所以B有两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 (1)x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 y 表示 ________________ (2)当 y= 8 时,若该微粒为带一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 x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都为氢元素的一种核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选AB。①②③分别都含有1个质子,1个电子,但①不
含中子, ②含1个中子,③含2个中子 ,所以①②③均为氢元
素的核素 , 三者互为同位素;①②③三种原子化学性质相 同。
1.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互称为同 位素的必须是原子,如H2、D2、T2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2.某元素有两种核素,则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 B ) A.质子数 B.质量数
C.电子数
D.原子序数
解析: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 子数,不同的质量数(或中子数)。
3.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等于 2∶ 1 的是 ( B ) A.2 1H 原子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B.36 18Ar 原子中的质量数与中子数 C. Be 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⑦Cl2中35Cl与37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与HCl中35Cl与37Cl的原子
个数之比相等。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⑥⑦
[解析 ] 此题考查了三个概念:一是微粒的概念。质子数相 同,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 H2O 与 Ne 不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参考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参考教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

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2》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

化学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PPT(苏教版必修1)(共24张PPT)

化学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件PPT(苏教版必修1)(共24张PPT)
化学:专题一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 识》课件PPT(苏教版必
修1)
类对原


构 的 认


思考:1、道尔顿为什么会把原子想象成坚 硬实心的小球呢?(实例,科学事实)
2、科学想象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实验事实]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于1897年开始研究
阴极射线,发现金属中都存在带负电荷的粒 子,即“电子”。 [科学想象]
Ar=
m = m + m + m (原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m m m m (原子) m = m + m + m (12C)/12
(质子)
(12C)/12
(中子)
(12C)/12
(电子)
(12C)/12
= 1.007 Z + 1.008 N + (1.007Z)/1836
≈ Z+N
近似相对 原子质量
③大部份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 前进,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0,有的 接近180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难解的谜] 当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之后,遇到了
一个难解的谜──当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它 在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会因失去能量而坠落到原子 核上,原子的结构应该崩溃。
பைடு நூலகம்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理论冲破了经典力学的束缚, 解释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原子结构 和氢光谱的关系,但他未能完全冲破 经典力学的束缚,使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采取了宏观物体的固定轨道。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呈现: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 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表示。

(重点)3。

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O:―→O2-:Mg:―→Mg2+(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①写出Na、Mg分别与O2、Cl2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Na2O、MgO、NaCl、MgCl2。

②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呈正价,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呈负价.③活泼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与活泼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反应时,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均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金属元素表现为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表现负化合价。

3.原子的构成和表示方法(1)构成(2)表示4.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

(2)各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26张PPT)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26张PPT)

氧化镁是如何形成的? Find the Solution
失去电子
+12 2 8 2
+12 2 8
Mg
Mg2+
得到电子
+8 2 6
+8 2 8
O
O2-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 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氧化镁的形成
点燃
2Mg + O2 ==== 2MgO
金属Na、Mg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和氯化物,填写下面表格,写出其化学式。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 每样东西都是由最小的部分组成的,而这最小的 部分不能再分。他认为物体可以不断的切割直到 其最小部分,这最小的部分称为“atomos”。 atom(原子)这个单词来源于此。
一、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Atom Hypothesis
Theory Atomic structure
Assignment
复习第二章内容 作业本P14-16.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I feel very proud of you.
You have done very well. I’m very proud of you.
Welcome To Our Chemistry Class!
Topic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Aim s 1 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历史演变
2 理解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
3 领会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辛
组成物质最小部 分是什么呢?
模拟实验
• 你认为这张纸可以永 远撕下去而变的无穷 小,还是撕到一定程 度,达到了其最小的 组成后就不能再继续 撕了?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13153I可用于治疗甲亢,有关13153I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131B. 电子数为78C. 质子数131D. 与127I互为同位素2.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3.14C是碳的一种同位素,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1 mol14CH4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8N A②7 g14C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质子数为3N A③常温常压下22.4 L14CO2的分子数为N A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③4.关于12C、13C、14C说法正确的是A. 是同一种核素B.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D.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5.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 D2O和H2OB. O2和O3C. 4018Ar和4020Ca D. 3517Cl和3717Cl6.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下图的表示方法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为同种核素B. 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 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 ①②③三种的质量数相同7.1H、2H、3H-、H+、H2是()A. 氢的5种同位素B. 5种氢元素C. 氢的5种核数D. 氢元素的5种不同微粒8.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电子数不同D. 质量数不同9.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 甲表示阴离子,乙表示原子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D.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4B. 最外层电子数为2C. 核外电子数为4D. 核外有3 个电子层1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 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 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 ④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易形成阳离子12.19世纪初,某科学家提出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这个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道尔顿C. 卢瑟福D. 玻尔1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A. 主要化合价B. 质子数C. 中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14.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不为18的是A. H2SB. C2H6C. N2H4D. H2O15.和Na+ 离子都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组微粒是()A. Na NH4+B. CO N2C. CH4H2OD. Mg N2H416.具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微粒是()A. HFB. OH-C. Na+D. CO17.某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A. OB. NC. MgD. C18.已知a A m+与b B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b+m+nB. a=b-m+nC. a=b+m-nD. a=b-m-n19.R n+ 离子核外有m个电子,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A. m + nB. mC. nD. 无法确定20.某微粒用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含质子数=A-n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D. 电荷数=Z21.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n(A-N+8)/(A+16)mol B. n(A-N+10)/(A+16)molC. n(A-N+6)/A molD. (A—N+2)mol22.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一个分子的电子总数为50,每个M离子含10个电子,若其中每个氧原子核内部有8个中子,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M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 14B. 16C. 10D. 21拓展训练题23.已知某元素一种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据此可确定该原子的质量数 B. 据此可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据此可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 据此可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C.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25.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T,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 18种B. 16种C. 13种D. 12种2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 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质子的微粒一定有中子B. 通常所说的氢元素是指HC. 16O中的“16”表示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D. 根据反应K35ClO3+6H37Cl=KCl+3Cl2↑+3H2O得到的Cl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3.3 28.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微粒符号。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19张PPT)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19张PPT)

F9
10
19
Na 11
12
23
相对原 子质量 18.998
22.989
Al 13
14
27
26.982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 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 值,我们称之为质量数。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问题解决】P31 2.如果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请用zAX表示表中的原子的 组成: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巩固练习 】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O
8
10
18
Al
13
14
27
Ar
18
22
40
Cl
17
18
35
H
1
0
1
A Z
X
O 18
8
2173Al
40 18
Ar
35 17
Cl
1 1
H
◆◆◆ §1-3-2. 原子核的组成◆◆◆
想一想
+d
X a c
be
a、b、c、d、e各代表什么?
①11H
②126C
③186O
⑤187O ⑥13H ⑦188O
④21H ⑧164C
⑨ 12H 2
⑩ 16O 2-
8
元素有___3____种;上述的粒子中有
几种核素____8____,其中互为同位素的 有_①__④__⑥___②__⑧___③__⑤;⑦
27
11X
1
21X
2
31X
3
162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如果都是单个原子形成的粒子,则必属于同种元素, 若不是单个原子形成的,则可能是分子或离子,如NH3与H2O,F-与OH-等。
3.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它的n g氧化物中所含的质子的物质的
量是( A )
A. n (A-N+8) mol A 16
B. n (A-N+10) mol A 16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
核外电子
(2)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O:
;Mg: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学
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形成稳定结构的 方式
较少
失去
正 电子
较多
得到
负 电子
【思考表1现】 化原子合核价外电子排布有哪些化规合律?价
解析:由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原子种类是由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但若只知中子数是否相同,不知质子数是否相同,则无法判断是否为同 类原子。
2.几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可说明( D ) A.可能属于同种核素 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几种粒子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2 1
H中的“2”代表质量数,2He中的“2”代表质子数,2Cl表示2个氯原
子,Ca2+中的“2”表示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某元素的阳离子Rn+,核外共有x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 子的中子数为( A ) A.A-x-n B.A-x+n C.A+x-n D.A+x+n
最外层电 子数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的原 子
8(He为2)
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 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

子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 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 个 子稳定结构
(3)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①失去电子数=正价的数值 ②得到电子数=负价的数值 3.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4.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 成过程
学考要求 a b a
选考要求 a b b
b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
玻尔
带核的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
【特别提示】 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所以质量数是指某一原 子的质量数,而不能说是某一元素的质量数,元素没有质量时数。元素只讲 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既可说种类也可说个数。例如三种元素的说法是正 确的,而三个元素的说法就是错误的;三种原子或三个原子均正确。
考点精练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类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1.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核心突破
(2)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
A Z
Xm

的电子数:N(e-)=Z-m
④阴离子
A Z
Xm

的电子数:N(e-)=Z+m
(3)符号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2.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特点 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化合价
提示:①从内层向外层排布;②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当第一层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③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二、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中 质子 子不 带1带 个电 单位 正电荷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 负电荷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
C.(A-N+2)mol
D. n (A-N+6) mol A
解析:质子、中子在化学变化中均不变化,故R2+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
质子数为A-N,其氧化物(RO)的摩尔质量为(A+16) g·mol-1,故n g RO中 含质子数为 n (A-N+8) mol。
A 16
4.填写下表: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4.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数)不同的核素的互称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元素具体的 某种原子
微观概念,同一元素的不同 原子
1 1
H

2 1
H

3 1
H
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联 系
名称 符号 核素表示式
俗名
质子数 中子数
应用

H
1 1
H
——
1

D
2 1
H
重氢
1

T
3 1
H
超重氢
1
6.碳元素的三种核素及应用
0
——
1
制造氢弹
2
的原料
核素表示式
12 6
C
13 6
C
14 6
C
质子数 6 6 6
中子数 6 7 8
应用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
—— 考古断代
【思考2】 是否所有核素均有质子、电子和中子? 提示:否,如氕没有中子。
3.原子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1)表示符号: A Z
X
,表示质子数是Z、
质量数
是A的一种X原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数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4.核素和同位素
(1)核素:具有一定 质子数 和一定 中子数 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 质子数 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5.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及应用
核外电子 数 17 18 10
A-y+m x-n
质量数A
37 32 27 A A
素能提升
1.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B )
2 1
H
2He
2Cl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个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个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荷数
解析:
中子数N
核外电子 数
质量数A
Cl
17
20
S2-
18
32
Al3+
14
27
解析A:Y质m-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y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为A“+”,
阳离A子Xn为+ “-”)。 x
A
答案: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Cl
17
S2-
16
Al3+
13
AYm-
A-y
AXn+
x
中子数N
20 16 14 y 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