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央浼miǎn拾掇duō朔风shuò得鱼忘筌quánB.傩送nuó陨首sǔn 提防dī数见不鲜shuòC.蹩脚bié熟稔rěn瓯越ōu强近之亲qiǎngD.出岫xiù捧袂mèi窸窣sū模棱两可líng2.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仓廒迤逦涎皮皇天后土B.岑寂尺犊讥诮轻鸢剪略C.慨叹坍缩付梓河辙之鲋D.帷幕糍粑疏朗高朋满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平地,高墙,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
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B.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一种误解。
C.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箕子从商纣王使用筷子的变化预见了商朝的灭亡,这确实称得上是见微知著了。
D.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想一蹴而就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这就需要我们事前思考更周密些。
5.选出语意连贯衔接顺畅的一项是()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

浏阳一中20XX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运用(第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梦魇.赝.品笑靥.迎人义愤填膺.B、奴婢.稗.官偏裨.将校大有裨.益C、禅.宗禅.让殚.精竭虑箪.食壶浆D、谬.误纰缪.秦缪.公未雨绸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国事共商国是启事寻物启示B、编辑开门揖盗磨砺再接再励C、是非无是生非简椟初生牛犊D、孝顺不肖子孙行迹形迹可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只有领导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风气根本好转。
B、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C、翻看前几年的报纸,发现好些以国际现象和见闻为题材的观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这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D、陈老师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班级管理的好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福娃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B、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电视“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节目是否有正确的宗旨——“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和恰当的文化理念。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_________。
废墟是课本,__________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

2016年下学期华容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湖南省浏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阳二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第I 卷(阅读题)一、科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人造灯光危害大艾先立意大利天文学家皮尔安东尼·辛撒诺多年来依靠高清晰度的人造卫星图片监控着全球的人工光的分布和增长速度。
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到10%的比率增长。
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2/3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
在晴朗的夜晚,在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2500百颗星星。
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15颗星星就很走运了。
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
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
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
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的迁徙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致使美丽的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
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
后果是,浮游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
如果有人认为这简直微不足道,那么下面的研究结果绝对令人吃惊。
科学家采访了1606六名妇女,他们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2019-2020学年浏阳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浏阳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樊的烦恼袁良才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这话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
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
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
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有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
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
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
[推荐学习]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含解析)
![[推荐学习]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699e06cfc789eb172dc890.png)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综析】本试卷是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考查了高中学段所学的全部内容。
成语、语病、名句等基础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紧扣全国高考。
语言综合表达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选素材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有“海绵城市”对时下先进理念的介绍。
文学类阅读和论述类文本类阅读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选材有《头上是一片宁宁静的蓝天》和《“飞豹”之父陈一坚》,模拟高考试卷设题。
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两则故事很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整套试卷难易适中,对高三学生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第I卷(阅读题洪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该(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能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认为,我们的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对路面进行透水铺装,以及建造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蓄水池等设施。
其直接目的固然在于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洪涝灾害,但从城市建设理念来讲,这其实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是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布局。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包括一个核心指导思想,三大建设途径.三大雨水系统和四大关键目标。
一个核心指导思想指低影响开发理念。
三大建设途径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低影响开发。
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维持自然的水文特征;针对已经遭受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手段进行修复;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硬化面积,提高城市滞蓄、渗透、净化雨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浏阳二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和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着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在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鹧鸪天(北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8.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请结合作品简析(5分)9.从全词来看,作者听杜鹃啼叫,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 _,__ __”两句,写的是演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 _,__ 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 _,__ 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烟花惊艳肖复兴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
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
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
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
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
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
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会和他谈起。
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
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
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
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
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