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教师读书感悟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教师读书心得(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好书,出于对自己和孩子有益,我饶有兴趣地读完了,边读边对比自己以往的教育,让我感受颇多。
以下是自己读书后的一点浅薄的想法:曾经有例子讲过: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逛商场?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就了解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的大腿、X,所以他们宁愿反复的在电梯旁上上下下。
所以我吸取教训,带着孩子心情愉悦的逛街,还要替孩子想想,我总是会问问孩子,要妈妈抱吗?遇到车辆拥堵的路口,为了防止孩子的恐惧,我会主动抱起孩子。
于是我们很少会有孩子情绪很焦躁不安的情况。
我们大多数父母都不是很有经验,因此我们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不同时期精神上的需求,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
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应该蹲下来。
将自己的心放到和孩子同一水平,不要只讲求形式,身体蹲下来,心理上却还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优势。
只有心灵蹲下来,孩子才会看到你的诚意,乐意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与妈妈交流,这样才会减少你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发觉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援助。
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公平、尊重、关怀和信托的关系。
妈妈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看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托。
孩子渐渐长大了,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公平相处,不要过多地束缚孩子。
只有经过相互的了解,相互的沟通,家长才能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孩子也能理解家长的期望和要求,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又何尝不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呢!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和一位远远比我们自己身高高的多的人站在一起,面对面说话的时候,我们需要昂起头看着对方〔需仰视才见〕,时间长了会觉得很累,一般都难以坚持比拟长的时间攀谈了〔除非坐下来〕。
当我们自己的孩子与我们一起玩耍或者说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与我们的身高差异呢?有些家长性格可能急躁一些,有时可能站在孩子跟前,指手画脚地训斥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今天早上在看秦榆所著的《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一书,里面有一篇关于学生“顶牛”要宽容的事,让我回想起本学期里“顶牛”的敏敏同学。
那是在一节三年级的班艺课中,四个班的三年级同学会聚在电脑房,进展绘画操作。
也不知是说了什么事情,敏敏同学就“嗷嗷嗷”地起哄起来,一开始我还警告过他不可以这样,但过了不一会儿,他又是这样叫起来,我严厉地叫他站起来,并用手拉住他的肩衣,把他从座位上拉出来,可他非但没有被拉出来,而是说“别拉我,我自己会站出来的。
”而对这样的学生,我也没有急着想说服他,而是静静地看着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并站到座位外面。
这时其他同学就开始挖苦敏敏来,说什么班长也会被叫起来,也会做错事。
为了能让敏敏自己知道问题的所在,也为了让他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看待敏敏,我心里分析起事情的经过,觉得对于一个很要面子,很有主见的学生来说,硬拉他出来或许伤害到了他。
所以我跟敏敏说:“老师刚刚拉你出来很不对,我知道你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不用老师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你从位子上拉出来。
但为什么你在警告之后还嗷嗷嗷地叫,那是为什么啊?”他就低着头,没有刚刚那种有恃无恐的样子了。
我又说:“你这样叫,影响了整个班,是不是很不应该啊?其他同学说你,说明你还是挺优秀的,需要改正这个缺点,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班长!”他还是低着头,眼睛里噙着泪水,我看他不语,就先告一段落,去辅导其他同学作画了。
过了几分钟,他开始用眼睛来找我,我就站在他身旁,他的眼神告诉我,以后不该在课堂里乱起哄了,我看他不语,就说:“今天这件事情,你乱叫做得很不对,而老师硬拉你,也是不对的,是这样吗?”他点点头,我又说:“如果下次你再乱叫,影响大家学习的话,自己主动站起来,怎么样?”他又点点头,我想作为三年级的班长,应该来说还是挺有能力的,刚刚有许多同学还说他的很多不是,得给他平息一下这件事情,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了这件事情的来拢去脉,并告诉大家:“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优秀学生,总会有缺点的,但能勇敢地而对自己的缺点,成认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使这个缺点不再出现,那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
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有感

读《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有感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是一本关于父母如何全情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的书,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它提倡父母们要能够一边给孩子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一边也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开放性。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良多。
它提醒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减轻家庭压力,也能更好地体会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心声,进而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此外,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应该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在父母的指导下,能够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迸发出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和金钱,使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发掘的机会。
总结起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给我的启示是:家长们应当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想法,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性格和未来方向,而不是把未来当做孩子的负担。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爱,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充满动力。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以前吧,总觉得孩子的想法简单又幼稚,就像他们搭积木,搭得歪歪扭扭的,我还在心里默默吐槽呢。
可这片子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孩子的那扇门。
当你蹲下来的时候,哇塞,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就像影片里演的那个小男孩,他把一片树叶当成一艘大船,在小水坑里玩得不亦乐乎。
要是以前,我可能就会说:“你看你,把衣服都弄脏了,那就是个破树叶。
”现在我才明白,在他眼里,那树叶就是能乘风破浪的超级大船,那小水坑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啊。
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也会把被子披在身上当披风,幻想自己是拯救世界的大侠呢。
那时候的我,要是被大人一顿数落,得多扫兴啊。
现在我们这些大人啊,就总是站着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世界,这多不公平啊。
而且啊,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还能发现他们那些小小的善良和大大的勇气。
有个小女孩在影片里,看到一只小蚂蚁被困住了,就小心翼翼地用小树枝把蚂蚁救出来,还对着蚂蚁说:“小蚂蚁,你快回家找妈妈吧。
”这要是按照大人的节奏,谁会去管一只小蚂蚁的死活啊?可是孩子就会,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这种对小生命的尊重和爱。
这片子真的让我觉得,我们大人得改改自己的态度了。
要多蹲下来,和孩子处在同一个高度,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一切。
这样啊,我们就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能理解他们那些看似奇怪的行为,也能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啦。
就像我们想要走进一个神秘的小花园,以前总是在外面指手画脚,现在呢,蹲下来,就能和孩子手拉手一起走进那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小世界啦。
我觉得每个大人都应该看看这个片子,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呢。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以前啊,总觉得孩子那些想法啊,做法啊,幼稚得很。
就像我家那小侄子,画个太阳非得是绿色的,我当时就心想:“这孩子咋回事,太阳明明是红色的呀。
”可看了这个之后才明白,在孩子的小世界里,太阳可能是森林里住着的一个神奇精灵,绿色才是它最酷的颜色呢。
这就好比我们大人觉得天空就该是蓝色的,可说不定在孩子想象中,天空有时候也可以是棉花糖的颜色。
咱大人老是站得高高的,用自己那一套所谓的“正确”去评判孩子。
其实啊,蹲下来看才发现,孩子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魔法和惊喜的地方。
他们看蚂蚁搬家能看上老半天,就像是在看一场超级大片,可我们大人呢,往往匆匆走过,还觉得蚂蚁有啥好看的。
我还想起有一次在公园里,一个小女孩在跟花儿聊天,她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花儿又听不懂你说话。
”现在想想,那小女孩说不定正在跟花儿分享她的小秘密呢,而我们大人却用自己的“理性”去打断了这种美好。
这就告诉我们啊,要想真正理解孩子,就得把自己那副大人的架子给卸了,像个孩子一样去思考,去感受。
这就好比我们要进入一个神秘的小城堡,就得弯下腰,走进那小小的门,而不是在外面瞎猜城堡里是啥样。
以后啊,我要是再遇到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我肯定不会急着去否定了,而是会先蹲下来,走进他们的小世界瞧一瞧。
说不定在那个世界里,我能找到好多被自己弄丢了的童真和快乐呢。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目的地就是孩子那颗充满无限可能的小小心灵。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济水东园学校 郎娇 假期读了《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本书,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鲜活得让你以为是他山之它就发生在你的身边,而每一个例子中这些老师的处理方法都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受到很多的启发。
在读完第一章后,我发现为什么每一页书的左上角或右上角的“蹲”字总是写得特别大呢?是为了好看吗?仔细看看,才发现这个“蹲”字大有学问。
它的左边是“足”,右边是“尊”。
尊,尊重,尊重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从小被人尊重的人,会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
书中的事例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每一个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而教师则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发现很难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接受自己,以至很多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但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老师之所以没能教好孩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难教,而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没有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没有共同的生活。
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呢?首先,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前提。
学生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责任不是在于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
作为差生,他们的心理本来就有些自卑倾向,如果我们老师再不能将他们和优生一样的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膜。
所有为人师者,一定要记住:尊重每一个孩子。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
在中国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既要注重道德品格的培养,又要注重传授文化知识。
然后不可否认的是,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力度越来越小,而社会的影响、父母的爱护已经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注重分数高低,往往忽视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完善。
蹲下来 给孩子一分钟读后感

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读后感读后感一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
读完之后,真的是感触良多,忍不住想跟你们唠唠。
你们知道吗?这书里说的“蹲下来”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
咱们平时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觉得他们幼稚、不懂事。
但当我们真正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小脑袋里有着那么多奇妙的想法。
就比如说,有一次我家宝贝在画画,我站着看就觉得这画得乱七八糟的。
可当我蹲下来,听他跟我讲每一笔代表的是什么,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世界。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总是太着急去评判孩子,却没有给他们机会去表达。
还有啊,这“一分钟”也特别关键。
咱们平时总是忙这忙那,觉得陪孩子的时间有的是。
但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就是那专注的一分钟。
一分钟的倾听,一分钟的拥抱,一分钟的鼓励,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爱。
我读完这本书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多蹲下来,给孩子那宝贵的一分钟。
别小看这一分钟,它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回忆呢!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呀?咱们一起交流交流呗!读后感二嘿,亲爱的小伙伴们!我刚读完《蹲下来,给孩子一分钟》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翻腾哟!书里讲的那些事儿,真的就像发生在咱们身边一样。
想想咱们平时,是不是总觉得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其实啊,是咱们没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蹲下来”这三个字,简单却又深刻。
咱们得放下大人的架子,和孩子处在同一个高度,才能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
有一回,我家娃哭着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我站在那急得直吼。
后来我试着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轻声问他为啥不想去。
小家伙抽抽搭搭地说,怕老师不喜欢他。
哎呀,那一刻我才明白,孩子心里藏着这么多小担忧,而我之前根本没发现。
再说这“一分钟”,可别小瞧了这短短的一分钟。
有时候,孩子就盼着咱们能停下手里的活儿,专心陪他一分钟。
哪怕就一分钟的表扬,都能让他乐呵半天。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观后感看了“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之后,我这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各种感触一股脑儿地涌上来了。
以前啊,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啥都不懂。
咱大人就像那高高在上的指挥官,指挥着孩子干这个干那个。
可看了这个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有多傻。
就像孩子看一朵花,那能看老半天,眼睛里闪着光,嘴里还嘟囔着一些大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
我以前就会不耐烦,心想这花有啥好看的,赶紧走啦。
现在才明白,在孩子眼里,那朵花可能就是一个神秘的小宇宙,花瓣是彩色的星球,花蕊是住着精灵的城堡。
咱们大人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一切,觉得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实用的价值。
可孩子不这样啊,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一块小石头、一片小树叶,都能成为他们最宝贝的东西。
就好比我家那小侄子,他捡了个破树枝,就跟捡到了金箍棒似的,在院子里挥舞个不停,还喊着“妖怪,看棒!”我当时还笑他傻,现在想想,他那是在自己创造一个超级有趣的小世界呢。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这个说法真的太妙了。
当你真正蹲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独特。
比如说在商场里,我们大人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促销牌子。
可孩子呢,他们看到的是地板上那些彩色的瓷砖图案,像是走在一个巨大的拼图上。
这时候你要是硬拉着孩子按照你的节奏走,那孩子得多委屈啊,就像把一只快乐的小鸟硬塞进笼子里一样。
这让我也想到了教育孩子这件事儿。
以前我觉得教育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像填鸭似的把知识塞给他们。
现在我知道了,要先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就像你要跟一个在童话世界里的孩子说话,你就得先进入那个童话世界,变成一个能和小矮人做朋友、会和仙女聊天的人。
这样孩子才愿意听你的话,而不是你在这边干巴巴地说教,孩子在那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总的来说,看了这个之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脑袋,突然开窍了。
以后我可得好好记住,要常常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看这个世界,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开心,说不定我自己也能重新发现这个世界的好多乐趣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
现在的超市经营者很能读懂儿童的心理,一般把儿童的玩具和食品摆放在货架的底层,而把成人用的货物摆放在高处。
这样如果你带孩子走进超市,在你的视线内问孩子要不要这个,要不要那个,那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反映迟缓,因为他们看不到你所指的商品。
在他的视线内,他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商品。
在这个时候,你想要知道孩子的需要,就得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去看他的“世界”,那样,你也才会走入孩子的内心。
书中的事例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每一个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而教师则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发现很难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接受自己,以至很多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但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老师之所以没能教好孩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难教,而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没有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没有共同的生活。
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呢?
首先,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前提。
学生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责任不是在于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
作为差生,他们的心理本来就有些自卑倾向,如果我们老师再不能将他们和优生一样的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膜。
所有为人师者,一定要记住:尊重每一个孩子。
要想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老师就必须真正做到“蹲下来”,就需要老师能“改变”自己,在心态上成为一个孩子。
这样老师才能做到凡事从孩子的心里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法子内心的接受老师、尊重老师,与老师发生共鸣。
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接受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呢?我想老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就能很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来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充分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那教育就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