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井下透水预兆 做好安全防护示范文本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

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透水征兆及防范安全措施一、透水征兆观察《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六条: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九条: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
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
然后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二、矿井透水征兆分析1、煤壁“挂红”这是因为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呈暗红色水锈。
2、煤壁“挂汗”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水由于压力渗透到采掘工作面形成水珠,特别是新鲜切面潮湿明显。
3、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凉感觉,时间越长越明显。
4、出现雾气当巷道内温度较高,积水渗透煤壁后,引起蒸发形成雾气。
5、“嘶嘶”水叫井下高压水向煤(岩)裂隙强烈挤压,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水叫声,这种现象说明即将突水。
6、底板鼓起这是底板受承压水(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17、水色发浑断层水和冲击层水常出现淤泥,砂、水浑浊,多为黄色。
8、出现臭味老窑水一般可闻到臭鸡蛋味,这是因为老窑中有害气体增加所致。
9、顶板淋水加大这是因为顶板裂隙加大,积水渗透到顶板上。
10、片帮冒顶这是由于顶板受承压含水层(或积水区)作用的结果。
矿井水的类型不同,出现的征兆也不相同:1、老空水:老空水年代久,水量补给较差,属于“死水”,所以有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2、断层水:断层附近的岩层较为破碎,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工作面来压,淋水增大。
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处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

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处理规章制度范文一)透水预兆(1)巷道壁和煤壁“挂汗”。
这是因压力水渗过微细裂隙后,凝聚于岩石和煤层表面造成的。
(2)煤层变冷。
煤层含水增大时,热导率增大,所以,用手摸煤壁时有发凉的感觉。
(3)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
这表明离水源已较近,如出水混浊,说明水源很近;如出水清则说明水源稍远。
(5)煤层有水挤出,并发出“咝咝”声,有时尚能听到空洞泄水声。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常激发出气体一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
(7)煤壁或巷道壁“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____蛋味,这是老空水的特点。
(8)煤发潮发暗。
干燥、光亮的煤由于水的渗入,就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层,里面还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二)处理井下水灾的一般原则(1)必须了解水灾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掌握灾区范围。
如发生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
(3)按积水量、涌水量____强排,同时,发动群众堵塞地面补给水源,排除有影响的地表水体积水,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堵水。
(4)加强排水与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
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聚积和涌出。
(5)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和二次水灾。
(6)搬运和抢救遇难者,要按医疗防护措施进行。
(三)被淹矿井的恢复矿井被淹没后,排除积水是极为重要的。
排水工作很复杂,首先要对水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选择适当能力的排水设备,____力量进行排水和恢复工作。
排水的方法有:(1)直接排干法。
就是增加排水能力,直接把井巷中的积水全部排干,此法只能在水量不大或水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
(2)先堵后排法。
当井下涌水量特别大,增大水泵能力不可能将水排干时,则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然后再进行排水。
在整个恢复工作期间,必须十分注意通风工作,排出有害气体。
矿井透水透水预兆及防治学习教案

第十一页,共55页。
(三)矿井(kuàngjǐng)透水的预 兆有哪些
矿井突水征兆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 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 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shuǐ sè)发浑、有臭味等
第11页/共55页
第十二页,共55页。
挂红(ɡuàhónɡ)
第42页/共55页
第四十三页,共55页。
7、工作人员要熟悉透水 预兆和避灾路线,当发 现(fāxiàn)透水预兆或发 生大量涌水时,应立即 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 并安全撤退
第43页/共55页
第四十四页,共55页。
(四)放水(fànɡ shuǐ)时必须注 意的问题
1、放水前应进行水量、水压及煤层(méicéng) 透水性试验;
第十六页,共55页。
空气变冷、出现(chūxiàn)雾气
空气(kōngqì)变冷、出现雾气说明距地下水 体不远
第16页/共55页
第十七页,共55页。
顶板(dǐngbǎn)淋水加大、顶板 (dǐngbǎn)来压
顶板(dǐngbǎn)来压、淋水加大
第17页/共55页
第十八页,共55页。
溶洞(róngdòng)水、老窑积水
第20页/共55页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四)发现(fāxiàn)透水预兆时应 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停止采掘作业(zuòyè),报告调度室
第21页/共55页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其次是要发出警报,撤 出所有(suǒyǒu)受水威胁 地点的人员
第22页/共55页
第二十三页,共55页。
二、矿井(kuàngjǐng)水 灾的防治
第51页/共55页
第五十二页,共55页。
井下探放水安全操作规程范本(四篇)

井下探放水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井下探放水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井下探放水作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等。
第三条井下探放水作业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第四条井下探放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掌握本规程的内容。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工作第五条作业前必须对井下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井内存在的可能的风险、隐患。
第六条作业前必须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第七条作业前必须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报送相关管理部门审核。
第八条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隔离,确保无关人员无法进入。
第三章作业操作流程第九条作业前必须对井下通风设备进行调试,确保通风良好。
第十条作业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包括防护服、防护鞋、安全帽、护目镜等。
第十一条作业前必须准备好放水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十二条作业前必须对井下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擅自变动操作流程。
第十四条作业过程中必须及时清理作业区域的积水,避免因积水导致的滑倒等意外。
第四章注意事项第十五条作业时必须密切关注井下的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第十六条作业时必须时刻保持联络通畅,确保能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第十七条作业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进行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八条作业时必须保持井下整洁,禁止随意丢弃杂物,防止堵塞设备。
第五章应急措施第十九条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停机措施,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十条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做好相应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启动灭火设备并紧急撤离井下。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二十二条运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井下探放水作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作业符合规定。
第二十三条作业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隐瞒事实。
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

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井下透水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矿井灾害,它长期困扰着矿井安全生产工作。
由于透水事故无法准确预测,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了解井下透水事故的预兆和应急措施,对于确保矿井生产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透水事故的预兆通常情况下,透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些特征性的预兆,矿工只有提高警惕,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
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透水事故预兆:1、空气变臭。
当矿井内发现空气变臭时,往往意味着地下存在渗流现象,矿工应及时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2、井底水位上升。
如果发现井底水位上升,或是井中台车不稳定,就需要高度重视。
因为这往往表明水压力正在增加,可能会引发透水事故。
3、地面沉降。
如果发现地面沉降现象,说明下方存在水位下降的现象。
当水位下降到原来的高度或以下时,地下水便会涌入井下,这时就需尽早排水。
二、透水事故的应急措施1、紧急制动。
遭遇透水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制动,切断电源等各方面设备,确保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2、排水。
透水事故的应急措施之一就是要进行排水。
如果井下出现涌水情况,要及时启动井下排水设备,更换损坏的封闭材料,进行紧急施工措施,确保井下环境的干燥。
3、疏散人员。
透水事故发生后,要通知井下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生命不受威胁。
4、封堵。
透水事故处理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封堵。
对于矿井中涌水较大的位置,可以通过在源头处进行封堵的方法,来防止水位继续上涨,同时也可以控制井下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5、加强监测。
矿井透水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之五是加强监测。
矿井内的涌水情况难以预测,监测设备的设置可以及时观察涌水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大大减少透水事故的发生几率。
总之,矿井透水事故是较为严重的矿井安全灾害之一,矿工必须高度重视,并时刻关注透水事故的各种预兆,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同时,矿井应急处理措施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各种设施的完善程度,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更新,以确保透水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井下出现透水预兆停产撤人制度范本

井下出现透水预兆停产撤人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井下生产作业的安全,有效防止井下透水事故的发生,提前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制定本井下出现透水预兆停产撤人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生产作业场所,包括采矿、隧道建设、井下工程等。
第三条:井下出现透水预兆是指通过相关检测设备、仪器及人工观察等手段,发现井下存在可能导致透水事故的异常情况。
第四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透水事故的发生,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酿成重大灾害。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第五条:井下作业场所应配备适当的透水监测设备和仪器,并安排专人负责监测。
第六条:定期进行井下透水监测,如发现可能存在透水的预兆,应立即上报相关责任人,启动预警程序。
第七条:透水预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井下水位上升、洞口渗水量增大、水量变浊等情况。
第八条:透水预兆的评估应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第三章停产与撤人第九条:一旦发现透水预兆,应立即停止井下生产作业,安排人员撤离。
第十条:透水预兆停产必须通过高音警报、电子显示屏、井下广播等形式通知到位。
第十一条:停产后,应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并通知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第十二条:停产期间,井下禁止任何作业人员进入,只有在确认不存在透水风险后,方可恢复作业。
第十三条:停产后的人员撤离必须有组织、有序,应按照预定的应急方案进行。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四条:一旦发生井下透水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启动抢险队伍、配备应急设备、安排人员疏散等。
第十六条:透水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并保持通畅的信息沟通。
第十七条:对于透水事故的后果,应进行科学分析和调查,总结教训,并及时建立事故档案。
第五章质量监督与责任追究第十八条:井下透水监测设备及仪器应定期保养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各级主管部门及井下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井下作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井下透水的应急措施范本(2篇)

井下透水的应急措施范本事故发生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和清醒,迅速评估和判断事故现场的情况。
在判断井下透水事故的性质和程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理:1.迅速报警通知:第一时间拨打井下透水事故的紧急报警电话,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并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情况描述。
2.紧急避难和自救:在等待救援到来的过程中,要引导被困人员找到安全的避难所,避免直接接触透水源。
可以通过避高处或使用救生设备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伤害风险。
3.封堵透水源: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寻找封堵透水源的方法。
可以通过使用泵、堵漏剂或其他可用材料进行紧急修补,封堵透水源的渗漏口。
确保封堵措施有效,以降低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4.通风排水:根据井下透水事故的情况,合理安排通风设备,及时排除井底的积水。
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保证井下的环境空气流通,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5.启动救援行动:在通知相关部门后,等待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与此同时,由现场人员组织成立救援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并组织救援行动。
6.组织疏散:根据透水程度和事故威胁,组织被困人员有序疏散。
依据现场条件和安全通道状况,确定最佳疏散路线,并指挥被困人员有序撤离,确保伤亡最小化。
7.现场救援和抢救: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救援方案进行抢险和救援行动。
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抢救和医疗救助,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8.事故调查与总结:事故发生后,及时展开事故调查工作,全面梳理井下透水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划分,并总结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
9.事后处理和安全风险控制:事故救援结束后,要进行及时清理,恢复井下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对井下作业环境和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10.宣传和教育:针对本次透水事故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加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防范意识。
总之,面对井下透水事故,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熟悉井下透水预兆 做好安全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741(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熟悉井下透水预兆做好安全防护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熟悉井下透水预兆做好安全防护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在煤矿安全事故中,井下透水也是多发性的事故之一,如何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据亿矿网了解,煤层或煤岩透水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征兆。
作为井下的工作人员,每人都应了解并熟悉透水事故的前兆,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下面亿矿网将把透水前预兆一一列举。
下述征兆并不是在每次透水前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一种或几种,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
提高警惕,密切注意环境变化,并认真分析,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有效防灾避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煤层发潮发暗。
由于水的渗入,煤层变潮湿,原来的光泽退去变暗淡,如果挖去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2、巷道壁或顶板“挂汗”。
这是积水通过岩石微小裂隙时,凝聚于岩(煤)壁表面的一种现象。
3、煤层变凉。
煤层含水时能吸收人体的热量,用手触摸时会有发凉的感觉,并且手放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凉。
4、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5、工作面温度降低。
工作面可看到淡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井下透水预兆做好
安全防护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熟悉井下透水预兆做好安全防护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煤矿安全事故中,井下透水也是多发性的事故之
一,如何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据亿矿网了解,煤层或煤
岩透水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征兆。
作为井下的工作人员,每
人都应了解并熟悉透水事故的前兆,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
施,下面亿矿网将把透水前预兆一一列举。
下述征兆并不是在每次透水前会全部出现,有时可能
一种或几种,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
提高警惕,密切注
意环境变化,并认真分析,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有
效防灾避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煤层发潮发暗。
由于水的渗入,煤层变潮湿,原来
的光泽退去变暗淡,如果挖去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
积水。
2、巷道壁或顶板“挂汗”。
这是积水通过岩石微小裂隙时,凝聚于岩(煤)壁表面的一种现象。
3、煤层变凉。
煤层含水时能吸收人体的热量,用手触摸时会有发凉的感觉,并且手放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凉。
4、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5、工作面温度降低。
工作面可看到淡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6、水叫。
煤层岩裂缝中有水挤出,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像低沉的雷声或开锅水声,这都是透水的危险征兆。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因积水区有气体向外散出,使得工作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大。
8、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这是接近老空积水的征兆,老空水一般积存时间较长,水量补给少,通常称为“死水”,所以酸度大,水内含有含铁的氧化物或硫化矿物。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