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Ⅲ级与Ⅰ、Ⅱ级病例的病理预后分析

合集下载

CINIII级患者阴道菌群生态平衡与LEEP术后复发关系探讨

CINIII级患者阴道菌群生态平衡与LEEP术后复发关系探讨
r
es
i
i
f
i
c
an
t
l
gn
y
l
owe
rt
hant
ho
s
eo
ft
hewomeni
ng
r
oupB.Thevag
i
na
lpH,andt
hep
r
opo
r
t
i
onso
fpo
s
i
t
i
veLE/SNA,menopaus
e,
r
e
ope
r
a
t
i
vemu
l
t
i
l
eHPVi
n
f
e
c
t
i
on,p
r
e
ope
r
a
t
i
veHRHPVv
l
i
n
i
c
a
lda
t
ao
f200womenwi
t
hCINI
I
Iandpo
s
i

g
t
i
veh
i

r
i
skhumanpap
i
l
l
omav
i
r
us (HRHPV)i
n
f
e
c
t
i
onwhohadr
e
c
e
i
vedLEEPt
r
e
a
tmen
ti
nho
sp
i
t
a
lf
r
omJ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 3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2 7 - 0 0 1 7 - 0 3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l S - c a t e n i n a n d C y c l i n D 1 i n c e wi c a l s q u a m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t i s s u e
n o m a r l e x p r e s s i o n,wh i c h ma y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o c c u r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e vi r c l a s q u a m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c l i n i c l a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M e t h o d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B — c a t e n i n a n d C y c l i n D1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i mmu n o —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me t h o d i n 5 8 C se a s o f c e vi r c l a s q u a m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t i s s u e s a n d 2 2 c se a s o f n o r ma l c e vi r c a l t i s s u e s ,t h e n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317500)张建民1.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生与发展1.1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组织发生学(the histogenesis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CIN和浸润性癌发生于子宫颈的转化带(移行带)。

转化带开始由柱状上皮覆盖,由于暴露于阴道的酸性环境等,引起贮备细胞增生并导致鳞化。

如果在这个生理过程的早期,上皮遇到由性交带来的致癌质且对之敏感的话,则原本良性的过程可沿“恶性”的道路发展到CIN,甚至最终形成浸润癌。

现尚不清楚化生过程中那个阶段,变化着的上皮对致癌质的影响不再敏感,但似乎很可能是成熟的鳞化上皮、原本(起始)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能抵抗可引起突变的变化,而正经历活跃化生的上皮能因之向恶性转化。

现一般认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是逐步的,每个步骤可能都有其特殊的始动和促进因子。

至于致癌质和敏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蛋白合成和细胞更新率的改变而导致恶性变的细节方面,以及是单个细胞系的改变还是一区细胞改变等,目前仍不很清楚,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当前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学方面的理论和观念可大致归结如下:①始动因子作用于一区(field)细胞。

②在受过始动因子作用的敏感区中,促进因子转化单个细胞。

③受到致癌作用的细胞发生增殖,并逃脱局部控制机制,形成不典型细胞克隆。

④如宿主的防御机制被克服,不典型细胞取代邻近的正常细胞,因而病变区域扩大。

⑤与此同时,或许因新的更不典型的细胞克隆出现,形态学异常的程度加大。

⑥在上皮内肿瘤区的一点或几点,同时克隆出有进一步突变并能突破基底膜的细胞,形成微浸润癌。

⑦微浸润癌如不被机体的防御机制摧毁,则获得转移潜能并形成Ib期癌。

1.2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困难很多,如对癌前病变的分类存在不同的系统,许多研究的连起点和终点不一致,许多研究的随访时间不够,而且由于使用活检可能影响病变的进程,所以许多研究仅使用细胞学方法等,因而这方面可靠的信息不是很多。

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一种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方法,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进行分级。

以下是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的具体操作步骤:
1、分级:鳞状细胞癌的分级主要依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一般分为三级,即Ⅰ级、Ⅱ级和Ⅲ级。

其中,Ⅰ级表示分化成熟的鳞癌,具有细胞间桥和癌珠;Ⅱ级以棘细胞为主要成分,并具有明显的异形性;Ⅲ级细胞分化差,皮表层大部分细胞排列紊乱、细胞体积增大。

2、评估:在分级的基础上,还需对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评估。

例如,鳞状细胞癌原位癌表示癌细胞仅局限于表皮或外皮层,没有侵犯到真皮层;鳞状细胞癌浸润期表示癌细胞侵犯到真皮层;鳞状细胞癌进一步扩散则表示癌细胞扩散至淋巴结或其他组织。

3、诊断:根据分级和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由病理医生做出最终的诊断。

诊断结果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4、治疗: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早期鳞状细胞癌可以通过局部切除或放疗进行治疗;而晚期鳞状细胞癌则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5、预后: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复发风险、生存率等,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建议和生活指导。

总之,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精选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精选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探索SCC-Ag在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 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03 开展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以评估SCC-Ag在不 同类型和阶段的宫颈癌中的预测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2
它具有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3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生物学特性还包括其在肿瘤 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 能相关。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血清中宫颈鳞癌 相关抗原的水平。
总结词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详细描述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在低分化肿瘤细胞中较高,而在高分化肿瘤细胞 中较低。这表明宫颈鳞癌相关抗原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结词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详细描述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明显升高。 这表明宫颈鳞癌相关抗原可能与肿瘤的转移潜能有关。
预后评估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与 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相关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 效果。
监测复发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的动态监 测有助于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CATALOGUE
临床病理参数概述
临床病理参数的定义与分类
临床病理参数是指通过病理学检查获取的与疾病相关的各种 指标和数据,包括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 结转移等。
04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关。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还可能涉及肿瘤 的凋亡、 浸润转移
相关分子 。S rin是其中新 近克 隆的凋亡抑制蛋 白( P 家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v i v I ) A
同族体 , 性表达 于常见 的恶 性肿 瘤 , 选择 而在癌 旁正常组 织和
成人 分化组织并不表达 。研究表 明,uv i Srin是迄今发现最强的 v 凋亡抑制 因子 , 与肿瘤 的发生 、 发展密切相关四 本研究发现 , 。 年
2 结 果
青年组 早期宫 颈癌 的比例显著 高于对照组 ( 65 , < x=. P 4
00 )瘤 体 直径 /4m, 年 组 所 占 比例 与对 照 组 比较 , 异 有显 . ; 5 > e 青 差
患者 6 8例作为青年组 , 龄分布 2 3 , 年 1 8岁 中位年龄 3 1岁 , 均 有 3 以上性生活史 。 年 随机选择 同期>3 5岁的 3 0例宫颈癌患者
【 y wo d 】C ria a cr Yo n o n; iio ah lg Ke r s evc cn e ; u g w ma Cl c p too y l n
近年来 随着 子宫颈癌筛查 的普遍开展 和筛查 技术 的提高 , 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有明显下 降 , 但有年轻化趋势 , 目前 已引起
Ne eln s 9 9— 9 : e rae o q a usc l Cl iol n le h t ra d 1 8 1 98 d ce s f su mo el a' n na i od r c
妇女腺癌比例增加是其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
年轻妇女宫颈癌具有相对高 危的病理 因素 ,本组研 究资料 表 明年轻妇女 宫颈癌病理特点有淋 巴结转移率高 、易深 间质浸

宫颈鳞状细胞癌 如何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鳞状细胞癌 如何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鳞状细胞癌如何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 说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相信知道的人没有几个。

那宫颈癌,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其实宫颈鳞状细胞癌就是宫颈癌的一种组织型类型。

那宫颈鳞状细胞癌有什么症状呢?宫颈鳞状细胞癌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宫颈鳞状细胞癌症状早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或者没有什么体征的。

因此只能通过检查才能发现。

随着病变发展,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夫妻生活化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晚期患者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

宫颈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75%~80%。

巨检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

显微镜检:浸润癌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Ⅰ级为高分化鳞癌(角化性大细胞型),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

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

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患上宫颈鳞状细胞癌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其实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一般是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疗,至于具有的治疗方法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常用术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

年轻患者卵巢正常可保留。

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放射治疗适用于中晚期患者;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要点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要点
were
0.48,3.44,1.29
n咖1),and
or
post一眦atment(median nomal
0.75,0.81,0.71
n咖11)
also 10wer than those of pre—treatment
cancer
(median
1.22,1.53,1.50
(P<0.05).After
2结果
子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清scc.Ag及 CEA阳性率比较
2.1
子宫颈癌组血清scC.Ag、cEA及二者联合检测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1)。424例子宫 颈癌患者均有病理证实,scC.Ag、CEA和联合检测的 灵敏度分别为55.9%(237/424)、26.4%(112/ 424)、61.8%(262/424),使用McNemar检验分别比 较联合检测较scc.Ag、CEA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均高 (分别为61.8%比55.9%、26.4%,x 2值分别为23.04
(71/156),73.2%(139/190)】than 0.05).After
Ag
surgery
or
those of the ultrasound chemoradiotherapy
or
examination[33.3%(52/156),51.1%(97/150)](P<
surgery
concurrent
combined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SCC—
leVels of
patients
in
post-treatment
(median
0.34,O.5 1,0.33 cEA leVeIs o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鳞状细胞癌Ⅲ级与Ⅰ、Ⅱ级病例的病理
预后分析
作者:李方,康山,马明娜,程建新,李利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癌Ⅲ级与Ⅰ、Ⅱ级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高危因素、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及死亡率等情况的差别,以及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对宫颈鳞癌Ⅲ级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包括妇产科及妇瘤科)进行治疗并可以完整随访到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1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从年龄分布上分析,≤40岁发病的患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Ⅲ级中占20.31%,在Ⅰ、Ⅱ级中占17.28%(P=0.84)。

宫颈鳞癌Ⅲ级患者的3年死亡率与Ⅰ、Ⅱ级的宫颈鳞癌相差不大。

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高于Ⅰ、Ⅱ级组织分化较好的病例,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比例也多于组织分化较好的宫颈鳞癌病例。

采用化疗与放化疗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宫颈鳞癌Ⅲ级患者合并高危因素较常见,但由于术后辅助治疗比较积极,其3年死亡率与Ⅰ、Ⅱ级的宫颈鳞癌并没有很大差别。

化疗可达到与放化疗一样的效果,可选择应用于年轻患者。

【关键词】宫颈鳞癌Ⅲ级;年龄;高危因素;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grade Ⅰ,Ⅱ and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n age ,clinical stage, high risk factors, adjunctive therapy after operation and death rat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djunctive therapy to the prognosis of grade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ethods Total 145 patients, with full follow-up, were chosen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who were cured in the 4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included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and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from 2003 January to 2006 December.Results The patients of grade Ⅰ,Ⅱ and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ose age was less than 40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17.28% and 20.31% respectively (P=0.84). The defference of 3-year death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ade Ⅰ,Ⅱ and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ut there are more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and more were chosen for adjunctive therapy after operation in grade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not different after single chemotherapy or radiochemotherapy.Conclusion It’s common that grade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have more risk factors. But the difference of 3-year death rate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ade Ⅰ,Ⅱ and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ecause of the adjunctive therapy after operation.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is similar to the radiochemotherapy in grade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n the chemotherapy may be used in the young patients.
[Key words] grade Ⅲ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ge; high risk factor; death rate
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细胞分化上分为Ⅰ、Ⅱ级与Ⅲ级,其预后明显不同。

近年来,Ⅲ级宫颈鳞状细胞癌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这部分患者往往保留了卵巢,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后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为了深入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Ⅰ、Ⅱ级与Ⅲ级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别,特进行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包括妇产科手术病例及妇瘤科放疗病例)进行治疗且随访完整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共145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分组标准
以研究对象的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中细胞分化程度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Ⅰ、Ⅱ级两组进行比较。

其中宫颈鳞癌Ⅲ级64例,年龄分布28~75岁,平均50.67岁 ;Ⅰ、Ⅱ级81例,年龄分布25~73岁,平均50.67岁。

两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

手术患者90例,主要采用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非手术治疗患者55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宫颈鳞状细胞癌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