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复习学案15课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全册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全册第一章:复习导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思想品德复习的重要性。
掌握复习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复习的目的和意义。
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复习的思考。
讲解复习的目的和意义。
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
1.4 作业布置制定个人的复习计划。
第二章:道德与法治2.1 教学目标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理解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内涵。
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引入道德和法治的概念。
讲解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道德和法治的应用。
2.4 作业布置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第三章:公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掌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3.2 教学内容公民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重要性。
3.3 教学步骤通过情景剧引入公民与社会的概念。
讲解公民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重要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应用。
3.4 作业布置研究一个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案例,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第四章:个人与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掌握个人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个人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4.3 教学步骤通过故事引入个人与社会的概念。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讲解个人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发展经验。
4.4 作业布置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包括目标和措施。
第五章:安全与健康5.1 教学目标理解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
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安全与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步骤通过情景剧引入安全与健康的概念。
讲解安全与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教案 第15课《三个代表》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1框三个代表(一)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三个代表(一):生产力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三个代表'”用三个框题引导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框题“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重点讲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2.学情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重、难点的确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同科学的论断,有理性认知的态度和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反思:第十五课2框三个代表(二)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三个代表(二):先进文化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框题“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先进文化的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先进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中华传统美德到民族精神再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无不是先进文化的体现。
2019年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5课 走向未来 教案-文档资料

第十五课走向未来【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意义。
2.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设问: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为了实现对梦想的追求,我们应不懈努力,顽强拼搏。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学习:走向未来。
二、教学建议1.志当存高远活动:(1)展示名言以“理想”为话题,让学生搜集并展示。
(2)感悟名言“有伟大理想的人,生活永远闪射着光芒;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
”——托尔斯泰设问:品读上述名言,你从中有何感悟?(3)师生交流学生汇报感悟,教师点拨总结: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
小结:人生理想和目标决定着人前进的方向。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宽广,他的世界就有多广阔;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
2.理想与现实活动:“理想与现实”辩论会要求:(1)辩题正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反方:扫天下,何须扫一屋?(2)组织形式全班分成三组,分别为正方组、反方组和观众组。
(3)辩论总结通过辩论,你如何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小结: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2)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思想品德《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精品导学案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学习目标:1、了解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
2、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懂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培养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情景引入:教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天首先学生学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结构:①1.“三个代表”重要性:②③①2.“三个代表”的含义:②代表先进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原因:3.“代表先进生产力②含义的发展要求”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和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要求。
1.“先进文化”指的是:代表先进文化2.“代表先进文化①含义的前进方向的前进方向”②原因: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1.含义:代表最广大人民2.原因:群众的根本利益3.做法:①②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分块引学: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_______,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_______。
九年级政治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导学案 教科版

三个代表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熟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知道“三个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提高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和材料的方法和技能,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学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一、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下列内容,用红笔在学案上标出疑问之处,小组交流)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2)举例说明党和国家为发展先进文化采取的具体措施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展科技教育方面:弘扬民族精神方面:(3)我们应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落后文化。
4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2)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需要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请你举例(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焦裕禄、孔繁森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以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
九年级政治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教学设计 教科版 教案

2.生想产及力科学3发. 展健观康的、科科学学内、涵向具上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4.思情想感道、德态建度设、、价教值育观和:科感学受、中民国族共精产神党的先进性,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教学
史的创造者。 第二课时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方法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举例、讲授法,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讨论分析为主,
环节一:鱼水情深 与 辅之以讲授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能力.
多媒体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媒体
媒体教具:课件、有关影片剪辑资料、文字材料
从理论上懂得党代表
5、B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分析与归纳社会信息的技能,培养运用科学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 教6(1)内涵:中国共生产活党中始各终种代现表象先的进能生力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学进方向知、识代目表标最:广了大解人“民三的个根代本表利”益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 目(2)重要地位:基最本鲜特明征的以体及现中了国马共列产主党义为与实时践俱“进三的个理代论表品”格重,要是思中想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知 共产标党的立党之本、执道政科之学基技、术力是量第之一源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民群众是历
党 70 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①推进科技进步的坚强决心
②重视人才,鼓励自主创新
课题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九年级思品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导学案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学案1)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具体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内涵。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学习重难点】1.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能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在上一课,我们知道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
复习、回答:1.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指什么?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节课开始,我们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新知探究:(要求:默读教材108——110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
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与地位是什么?(教材108页)1.阅读教材108页正文第一段和上页方框内的材料,概括,思考:“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何重要性?2.小结:(1)内涵:“三个代表”指的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代表,代表。
(2)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之本、之基、之源。
探究活动二: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因素有哪些?(教材109页)1.阅读教材108页正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109页正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因素有哪些?2.阅读教材109页下页方框内的材料,交流:从材料中你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的发展要求”的内涵有怎样的了解?3.讨论、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从而促使社会发生巨变的事例有很多。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5课“三个代表”导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学案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个代表”基本内容。
(重点)2.掌握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难点)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108—110,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P108※2.“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
P1083.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P108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原因、体现及所做努力。
P109※5.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P109(同P33第一段)※6.党和政府加强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措施。
P110三、【易错知识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四、【合作探究】(2016某某)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1)请把下图内容补充完整。
(2)请你就如何解决右图这些问题,分别向国家、青少年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5年,某某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请仔细阅读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你从上图中可以获取出哪些信息?请概括出我省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经济建设、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4个角度作答)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一课时四、【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创新、共享。
(2)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等。
(3分)青少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后
反思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3章(课)认清基本国情第1课时总第3个教案
主备人:沈娟审核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知道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三、课堂预习、整理知识点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责任心究竟是什么?
3、关爱集体的表现
4、公民为什么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5、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是什么?
生整理、师归纳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四、重点分析
1、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辨析题
责任=代价+回报
检测
点评
课堂评价小结
课后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当》长试卷对应练习。
教后
反思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2章(课)第节在承担责任中长大第1课时总第2个教案
主备人:沈娟审核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一、课堂预习、整理知识点
1、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2、为解决主要矛盾的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正确认识现阶段的阶级矛盾。
4、党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5、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7、关于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正确性的理解
生整理、师归纳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过程与方法
提问、背诵、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设计
预习
作业
整理本课知识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8、自愿选择责任的态度
9、不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
10、承担责任的意义
生展示
师归纳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二、重点分析
1、 责任的概念 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2、责任的来源(八个方面)
举例分析:
(1)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
职业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2)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
承担计
预习
作业
整理本课知识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一、学生预习,整理知识点。
1、责任的含义
2、责任的来源
3、人因不同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4、负责任的表现
5、不负责任的后果
6、承担责任的回报
7、承担责任的代价
集体离不开个体,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责任心究竟是什么?是指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和家庭,对国家和社会所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性、教育性业务。如保卫国家是公民的业务、是战士的业务。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1课时总第1个教案
主备人:沈娟审核人: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责任,懂得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
过程与方法
提重点、背知识、做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
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教学难点
3、承担责任与健康成长
角色变换承担责任不同
五、背诵知识点
六、质疑问难
生自主学习
“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
当堂检测题:
7、“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作为( )责任
3、学生B、朋友C、普通公民D、社会成员
2、简答:为什么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你的体会。
3、辨析:社会责任是孤立存在的
课堂评价小结
课后
作业
(3)继续背诵本课知识点。
A.一个人应当做的事 B.一个人不该做的事
C.学生做的事 D.所有人的事
2、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
A.索取是不应该的 B.奉献是为了索取
C.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D.奉献就是不要任何回报
二、案例分析
小刚的车子在校车棚里因未上锁而被窃了,分析谁该对此事负责?如何解决?对你有何启示?
二、重点分析
1、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过程与方法
提问、背诵、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教学重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教学难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整理本课知识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3、履行责任对于他人的好处:
(1)安全性(2)有效性(3)合作性 (4)社区精神
4、履行责任对于自己的好处:
(1)独立性
(2)自尊心
(3)被接受和认可
(4)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5、履行责任的代价:
时间、精力、金钱、受责备、受处罚等。
6、履行责任的回报:
物质方面
精神方面: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7、关于责任冲突
冲突时着重分析的几个因素:紧迫性、相对重要性、时间要求、可用资源、利益与价值观。
三、质疑问难
四、背诵重要知识点
师生举例说明
师生举例分析
生讨论
师归纳
生讨论
师归纳
生提问题
生交流解答
师归纳总结
生自主学习
“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
当堂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作为学生不该逃课,不该闯红灯。从这些方面看责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