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二原电池经典例题汇总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2原电池专题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变—原电池专题1、见解: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经过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开朗性不一样样样;( 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结或直接接触);(3)两个互相连结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解析】8 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例 1、在以以以下图的A.①④ B .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响:负极:较开朗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响,-电极反响式:较开朗金属-ne =金属阳离子正极:较不开朗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复原反响,电极反响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添。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资料:较开朗的金属作负极(K 、 Ca、 Na 太开朗,不可以作电极);较不开朗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 MnO 2)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徙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响种类: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响,现象平常是电极自己耗费,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现象是常陪伴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响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响所依靠的化学反响原理是氧化复原反响,负极反响是氧化反响,正极反响是复原反响。
所以书写电极反响的方法概括以下:①写出总反响方程式。
②把总反响依据电子得失状况,分红氧化反响、复原反响。
③氧化反响在负极发生,复原反响在正极发生,反响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坐,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加反响。
(ii )原电池的总反响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响式相加而得。
【例题解析】例2、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其电池总反响为 Zn+2MnO 2+H2 O=ZnO+2MnO( OH).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电池的负极为锌B.该电池反响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C.当 65 g Zn 圆满溶解时,流经电极的电子× 1023个D.电池正极发生 MnO 2得电子氧化反响例 3、Mg -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高中化学《原电池》习题含解析

1.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依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区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宽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猜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其实是氧化复原反响发生的过程,陪伴着能量的变化C[ 氢气不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二次能源,电能也是二次能源,且使用方便、污染最小,A 、B 两项正确;以煤为原料,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变过程:焚烧蒸汽发电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C项错误, D 项正确。
]2. 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 ①②③⑦B. 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⑥⑦【分析】选 A。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响”判断, 装置④不可以形成闭合回路 ; 装置⑤不拥有两个活动性不一样的电极, 只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 装置⑥ 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HCl + NaOH===NaCl+H2O 是放热反响,能够设计成原电池B.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结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C.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经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经过电解质溶液抵达锌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挪动答案D分析中和反响中无电子转移,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不可以构成原电池,不可以形成电流。
电子不可以经过溶液,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经过离子的挪动导电。
由电流方向可知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挪动。
4.以下对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响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掉电子而遇到保护C.负极发生复原反响,正极发生氧化反响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答案C分析在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因此锌极发生氧化反响;铜电极上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H+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外电路电子的流向应当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典型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实验时,观察到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由b经导线移向aB.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C.若将Cu片移出滤纸,锌片会继续溶解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答案:A解析:分析: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说明MnO4−向a极移动,a是负极、b是正极。
A.a是负极、b是正极,电子由a经导线移向b,故A错误;B.a是负极、b是正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若将Cu片移出滤纸,不再构成原电池,锌是活泼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锌片会继续溶解,故C正确;D.b是正极,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选A。
2、某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中不能形成电流,因为没有化学反应发生B.(2)中Zn是负极,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铜,再从溶液中流回Zn极C.反应一段时间后,(2)和(3)中铜片的质量均增加D.(3)中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SO42-向负极迁移答案:D解析:A. (1) 有化学反应发生、不能形成电流的原因为不存在闭合回路,A错误;B. (2)中Zn是负极,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铜,电子不能进入溶液,B错误;C.反应一段时间后,(2)中铜片上产生氢气、质量不变,(3)中铜片上析出铜、质量增加,C错误;D.(3)中Zn是负极,Cu为正极, 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SO42-向负极迁移,D正确;答案选D。
3、某同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设计与部分记录如表所示。
备选药品有镁片、铝片、0 .500mol·L-1H2SO4.18 .4mol·L-1H2SO4。
B.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C.步骤②中两种浓度的硫酸都可以选择D.“现象”为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答案:C解析:A.由实验步骤可知,除了金属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A正确;B.金属表面有氧化物,氧化物也与酸反应,影响实验,因此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B正确;C.18 .4mol·L-1H2SO4为浓硫酸,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因此步骤②中的硫酸应选择0 .500mol·L-1的H2SO4,C错误;D.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铝强,与酸反应速率快,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D正确;答案选C。
原电池的练习题

原电池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电离反应D. 水解反应2. 以下哪个不是原电池的组成部分:A. 电极B. 电解质C. 导线D. 催化剂3. 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哪个电极流出:A. 正极B. 负极C. 电解质D. 导线4.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通常作为:A. 正极B. 负极C. 电解质D. 导线5. 原电池的电压大小取决于:A. 电极材料B. 电解质浓度C. 电极间距离D. 外部温度二、填空题6.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_______反应和_______反应。
7. 原电池中,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通常作为_______极。
8.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从_______极流向_______极。
9. 原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材料的_______有关。
10.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会影响电极的_______。
三、简答题11. 描述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12. 解释为什么锌铜原电池中锌作为负极,铜作为正极。
13. 原电池的电压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14. 举例说明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5. 简述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
四、计算题16. 假设一个锌铜原电池,锌电极的质量为65.38g,铜电极的质量为32.65g。
锌的摩尔质量为65.38g/mol,铜的摩尔质量为63.55g/mol。
计算锌电极和铜电极的摩尔数,并确定哪个电极会先耗尽。
五、实验题17.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8. 描述实验中所需材料、步骤以及预期结果。
19.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分析可能的原因。
六、论述题20. 论述原电池在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
请在答题时注意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化学《原电池典型题》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桐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D.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2.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b>c>d>aC.d>a>b>cD. a>b>d>c3.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4.由A、B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A是正极,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A的金属性强于BB.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C.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D.A在金属性活动顺序表中一定排在氢前面5.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合的原电池是()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6.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7.Zn+H2SO4=ZnSO4+H2设计原电池画出装置,标出电流流向。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电极反应式为该电池的正极材料为,电极反应式为原电池典型题。
化学必修2原电池练习(带答案)

原电池练习1一、单选题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作正极B.碳棒上有O2生成C.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子从Fe经导线流向碳棒2.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Zn为负极,Cu为正极B.电子从铜片经外电路流向锌片C.负极反应为:Cu-2e-=Cu2+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则锌片是( )A.阳极B.阴极C.正极D.负极4.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A.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Ca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B.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到Fe(OH)3,但能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来制取Fe(OH)3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D.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学腐蚀过程均需要通电才能发生5.图甲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图乙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人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铜棒的质量 B.()2c Zn+ C.()c H+ D.()24c SO-6.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相连构成原电池,电子由a流向b7.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8.依据下列化学反应能够设计原电池的是( )①NaOH+HCl=NaCl+H2O②Cu+2Fe3+=Cu2++2Fe2+③2CO+O2+4KOH=2K2CO3+2H2O④Ag++Cl-=AgCl↓⑤2Al+2NaOH+2H2O=2NaAlO2+3H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均可自发进行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⑤反应Cu+2Ag+=2Ag+Cu2+可以被设计成原电池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1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甲、乙溶液均变蓝色12.下列每组的三种物质中,两边的固体均有导线连接,插入中间的液体中,其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Zn | H2SO4(稀) | CB.Cu | 酒精 | AgC.Zn | CCl4 | CuD.Fe | H2SO4(稀) | Fe13.下列不属于化学电源的是( )A.干电池B.锂电池C.太阳能电池D.铅蓄电池14.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A.氧化、还原B.还原、氧化C.氧化、氧化D.还原、还原15.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二、填空题16.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练习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4.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6.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7. 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A.铅铆钉B.铜铆钉C.锌铆钉D.锡铆钉8.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锌片:Zn-2e-Zn2+;铜片:2H+ +2e-H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B.铜片逐渐溶解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9.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X > Y > ZB. X > Z > YC. Y > X > ZD. Y > Z > X10.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d B.a>c>d>b C.c>a>b>d D.b>d>c>a11.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B.铝片与浓硫酸的反应C.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石灰石的分解反应1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铁 B.铜 C.铝 D.镁13.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2SO4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A.A>C>B B.B>A>C C.C>A>BD.C>B>A14.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电极是负极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1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是用两根金属做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其电池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2-+7H2O Y极:4H2O+2O2+8e-==8OH- 下列关于此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甲烷的电极(X)为电池的负极,通过氧气的电极(Y)为电池正极B.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改变C.在标准状况下,通过5.6L氧气,完全反应后有1.0mol的电子发生转移D.放电时,通过甲烷的一极附近的碱性增强16.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17.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克②锌片增重了32.5克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④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型电池,则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AlO+4H2O+6e-A.Mg Mg2++2e-B.2Al+8OH-2-2C.4OH-2H2O+O2↑+4e-D.2H2O+2e-2OH-+H2↑192+2+20.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完整word版)必修二原电池经典例题汇总

4-1 原电池典例汇编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2.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 Ba(OH) 2·8H 2O 与 NH 4Cl 的反应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3.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 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5.关于 Cu、 Zn 、稀 H 2SO4组成的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铜片质量减少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C H +在铜片表面被还原D SO42-向正极移动6.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做电极与硝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 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 电子通过7.有 a、b、c3 种金属,将a、b 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 a 到的硫酸盐溶液中, a 表面有 c 析出。
这 3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b。
把a 放在 c A b>a>c B a>b>c C c>b>a D c>a>b8.如图所示, a 的金属活泼性在氢之前,酸。
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A a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碳棒上有气体逸出D反应后 a 极质量减小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C 不使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 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 +(aq)+ Cu(s) = Cu 2+(aq)+ 2Ag(s)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原电池典例汇编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2.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C 甲烷与氧气的反应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3.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 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 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 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D 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5.关于Cu、Zn、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铜片质量减少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C 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D SO42-向正极移动6.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 由铜、锌做电极与硝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 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7.有a、b、c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
把a放在c 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
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b>a>cB a>b>cC c>b>aD c>a>b8.如图所示,a的金属活泼性在氢之前,b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碳棒上有气体逸出C 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从a到bD 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C 不使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 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B类题(10道)1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O2+2H2O+4e-=4OH-,据此判断,锌片是()A 正极,被还原B 正极,被氧化C 负极,被还原D 负极,被氧化12.锌铜原电池,如图所示,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13.将铜棒和铁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铁是负极B 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C 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B 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C 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D 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5.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是()A 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 正极为碳,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 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 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16.锌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减慢,产生H2的量不变B 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C 反应速率不变,产生H2的量增加D 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减少17.以Mg片和Al片为电极,并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g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Mg-2e-=Mg2+B 电子从Mg电极沿导线流向Al电极C Al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D Al片上有气泡产生18.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19.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A Cd(OH)2B Ni(OH)2C CdD NiO(OH)20.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 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铁棒附近产生OH -B 铁棒被腐蚀C 石墨棒上放出Cl 2D 石墨棒上放出O 2C 类题(5道)2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Al 、Cu 、稀H 2SO 4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B .由Mg 、Al 、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 -3e -+4OH -=AlO 2-+2H 2OC .由Fe 、Cu 、FeCl 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D .由Al 、Cu 、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22.现有A 、B 、C 、D 四种金属片,①把A 、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 、D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 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 、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 。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 在①中,金属片_____发生氧化反应;(2) 在②中,金属片_____作负极;(3) 如果把B 、D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则金属片 上有气泡产生;(4) 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原理:Fe +2H +=Fe 2++H 2↑(2)实验用品:电极(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______________、耳机(或者电流计)(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
(3)实验装置如图(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①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生“嚓嚓嚓……”的声音。
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在耳机中又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铁钉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铜钉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极,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
24.(1) 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锌 铜 乙 稀硫酸 锌 铜 甲 锌 铜 丙 A 稀硫酸(2)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些条件是,有关的电极反应式:锌片;铜片。
(3)图乙、图丙是一个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人们把它叫做原电池。
25.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下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1原电池典例汇编参考答案1 AD2 BC3 D4 D5 C6 D7 A8 C9 B10 (1) Cu AgNO3溶液(2)正Ag++e-=Ag Cu-2e-=Cu2+11 D 12 BC 13 B 14 AC 15 CD 16 D 17 C 18 A 19 C 20 B21 BD 22 (1) B (2) C (3) D (4) B>A>C>D23 (2) Fe Cu 烧杯(4)①电能② Fe-2e-=Fe2+氧化2H++2e-=H2还原24 (1)没有有(2)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活动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Zn-2e-=Zn2+,2H+ + 2e-=H2↑ (3)化学,电能25(1)D (2)加CuSO4溶液后,构成Fe—Ag原电池,Fe溶解,质量减小;Cu2+在银圈上得电子,沉积在Ag上,质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