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教育为依托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合集下载

语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语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本文中的“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精神文化”。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去检验其真伪与优劣,练就真才实学。

【关键词】校园文化第二课堂阅读兴趣文化社团校园场所【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78-0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交际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此为核心内容)。

本文中的“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约束、规范、教育功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

维果茨基相信学生通过外在活动,可引发内化过程,从而建构知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去检验其真伪与优劣,练就真才实学。

语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重视语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宏观的工程,语文教学通过课内、课外参与建设:课堂上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加强文化素养,课外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要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关注语文教学构建纯净校园文化

关注语文教学构建纯净校园文化

关注语文教学构建纯净校园文化摘要: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校园刑事、暴力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诸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刺死同学事件,学生抢着买被怀疑炫富而遇害,甚至因为“走路样子太牛”而被捅死等等,暴力手段残忍之极。

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啦?昔日本应纯净的校园为何变成这般血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校园暴力频发且性质越发恶劣呢?面对“校园暴力”,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培养人才的学校,应该如何积极面对呢?本人就中职学校的培养特点和语文教学在其中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1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1.1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时期仍处于人生的成长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定型,社会媒体传递的文化和携带的暴力信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发展方向,这其中以中职学校受害最为严重。

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面向社会办学,与社会接触较多,社会的负面影响渗透也更为严重。

一些淫秽色情、宣扬暴力、腐朽糜烂的传媒产品更严重地腐蚀着中职学生的心理和意志。

我国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也显示,65%以上的工读学生,5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其违法犯罪之前均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

我国台湾地区餐饮界名人萧某遭绑架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是完全模仿网络犯罪游戏“生存游戏”的犯罪模式,要求被害人家属依约定前往指定地点“寻宝”,“过关”后再进行下阶段游戏。

不难看出,传媒暴力与学生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1.2 成长环境的影响古谚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贫富的悬殊差异通常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

当今社会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不公正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为学生所知晓。

而学生时期尚不能理智地看待这些不公正现象,容易产生蔑视社会甚至逆反的心理。

当机会的障碍非常明显时,便会将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归因于社会原因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原因。

浅谈语文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人 的努 力 , 2 0 1 1 年 ,我 校被评 为达州市 校园文化 建设示 范学 里有“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锲而舍之 , 朽木不折 ; 锲 校。与此同时 , 我们也充分注意到了 , 在校 园文化建设 中 , 充分挖 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业精 于勤 , 荒于嬉 , 行 成于思 , 毁于随” 等; 花 园
掘学生在语文 学习 中的潜能 , 大力开展语 文相关活动 , 推进 校园 中有“ 足下 留情” “ 让绿 色永驻校 园” 等 。鲜活 的语文( 言) 学 习方式 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 用。现结合我 校校 园文化建设 , 简单地谈谈 再加上学校逸怀 书法社老 师的亲笔书写 , 精美的装潢 , 学生兴趣又
分联想 . 名 曰“ 不高 山” 。 你看 , 多有创意的命名 ! 知识活学活 用 , 并 的一个最佳 场所 。 运用于实践 , 充分发挥 了学 生的想象能力 和文学才华 , 在这样 的 我们学校在农村深 处 , 当地 的历 史沿革 、 民俗 民情 、 传 说故事
活动中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 ,也让学生在 活动 中真正 了解学校 , 进 等 , 可以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去收集 、 整理 。或者去街头巷
学 校 还有 自己 的校 园广 播 站 、 校 刊 学生 中广泛征 集对联 , 以雕刻在亭子三 面的柱子上 , 经过 老师和 置 了 电子 白板 和 网络 终端 ;
学生共 同的筛选 与提炼 , 最终得三联 : “ 云影 波光天上 下 , 书声琴 《 华 堂文学》 、 逸怀书法社 ( 成 员大都是 语文教师 ) 组织 的书法学 习 韵水 中央 ” “ 清露时滴 明镜上 ,惠风频送佳木香 ” “ 千朵红莲 锦鳞 课……这一系列有形 和无形 的校 园文化载体 ,我们都应很好地利

让语文走进校园文化建设

让语文走进校园文化建设
述如下。
学 校 是 育 人 的 场 所 , 着 浓 厚 的文 化 气 息 , 以 , 有 所 校
园文化 就应是 由学 校师 生员工 在学校 教育 活动 中共 同
创造出活跃校 园生活 、 陶冶情操 、 融娱乐和教育为 一体 ,
大相径庭 ,这是众多学校在 校服 穿着上最 突显 的问题 ,
徽、 校歌设 计制作 大赛 等 , 提高学 校在学 生心 目中 的地
位, 增进学生热爱母校 的情感 , 进爱校 教育的加强 。 促
四 、 立 各 种 社 团 , 行 各 主 题 大 赛 活 动 。因交 通 闭 成 举

美化校 园物 质、 人文环境 。 陶冶师 生情操 。为优
化 育人环境 , 树立鲜 明 的学校 形象 , 同时 体现全 校师 生 的共 同思想 、 同情 感 、 共 共同审美观 , 以对校园 内拥有 可 的亭 台楼 阁、 山 、 假 花园 、 喷水池 、 大片绿地等进 行命名 ,

校 文学社 、 校园 电视 台 、 广播 站 、 书法协会 、 演讲 协会等
社 团 ,让学生利用 语文课 或相应的课外 时问去采 风 , 去
搜集 新 闻素材 , 收集 民间故 事 , 至到街 头巷尾 收集优 甚 美有韵 味的广告词语 、 店铺名称及介绍 , 编成 集子 , 出版
文 学 社 刊 , 相 传 阅 、 习 、 流 , 时 邀 请 一 些 专 家 开 互 学 交 同
师 相 对 有 着 更 多 的 书 卷 气 息 , 丰厚 的 文 化底 蕴 。 以 , 更 所
志标语 等 )语 文教材 中的经典文句 、 、 优美诗 句和伟人偶
像 的图片布置 教室 , 营造出积极 向上 、 学风浓郁 、 充满生 机 的学 习环境 。学生宿舍也 由各宿舍成员装饰 , 可融入 个人 喜好 , 健康 、 尚等元素 , 时 学校定 期进行 文 明宿舍 、 模范 宿舍等评 比活动 , 营造 和谐 、 友爱 、 明 、 文 有个 性的 宿舍 氛 围 , 强宿舍凝 聚力 , 增 为学生 全身 心投入学 习打 造一个和谐 、 舒适的加油站 。 三、 举行校服 自主设计 大赛。学生在校期 间统 一着 校服是展现 当代高 中生精神 面貌的重要方 面 , 多数学 大 校都会统一定做校服 ,但是学 生的主动穿着率并 不高 , 即使学校统一要求着装 , 果也不会很好 。学生 宁可穿 效 “ 奇装异服 ”也不愿穿校服 。这 与学校定做校服 的初衷 ,

开展人文教育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开展人文教育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开展人文教育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弘扬主流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学校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只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出的校园文化才会有强大的感召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开展人文教育,创建文化校园”作为自己的特色进行创建,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开展人文教育的构想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被功利性地分解或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功能,而逐渐迷失了初始的目的,丧失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丧失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

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主动性无从发挥,被当做承接知识的容器,成了“自然之物”;另一方面,教育市场化运作的色彩越来越浓,学校成了“工厂”,学生成了“产品”。

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分数至上主义,考什么学什么,人文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甚至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也越来越被忽视;在品德修养上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在成长发展上,兴趣狭窄,艺术感受力贫乏,知识结构不完整,创新能力不足;在人格形成方面缺少与现实社会的接触,或浮躁或脆弱,易产生各种心理疾患……对于这一现状,我们认为这是教育的悲哀,是现代人的悲哀。

因此,寻回丢失了的人,让教育重新履行它最根本的使命,这才是今天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于是我们将“开展人文教育,创建文化校园”作为我们创建富有特色校园文化的目标,并由此立项了“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希望借助人文教育,促进教育的回归,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对现实生命和生命历史的认识,不断培植、开发自己的生命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全的人。

二、开展人文教育的实践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我们重点从“注重人文熏陶的校园环境;渗透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追求文化品位的课余生活;讲求人格砥砺的人际交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4篇)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4篇)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主题词:侵润书香睿智启航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

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

活动规划: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

“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以“每日一诗”的形式,广泛开展“走近经典”的诵读活动。

全班同学或自由朗读或齐声诵读,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大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及音乐感,在大声诵读中走近文化经典和民族底蕴。

学校将____相应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或诗词知识积累竞赛。

“午读”为每天午读课时间,学生按照语文老师安排的进度阅读每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师生可针对其中片段作赏析、点评交流。

“暮省”则是学生课后,抽出时间,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

或以日记、随笔、读书手抄报等形式记写成长的记录。

暮省主要是以写的形式,记写感悟。

师生之间,亲子之间要用语言相互激励,以共勉。

二、精心设计了学生读书活动,做到了“三定”:一是定等级,将图书分为八个星级,每个星级____本书,学生读完一个星级的五本书,经教师验收,达到标准的,学校安排统一时间面向全体师生向该生授星;二是定标准,验收标准是学生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学生能完成验收模板可顺利获得授星;三是定活动,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心得,片段表演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高。

三、活动引领,进行全方位展示;一是系列读书成果展示,学生每周一份手抄报,班级两周一份班刊,教研组每月一期校刊《山果果》,学校每期一期《师生优秀作品集》。

发挥语文课的人文功能 促进职院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语文课的人文功能  促进职院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语文课的人文功能促进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作者:刘凯雄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9期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以及人民的尊严和幸福,全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正如党的十八报告指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党全国人民都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正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员工的一项光荣而紧迫的任务,而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语文教育,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更好促进职业学院文化的和谐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学校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品质的“背景”与“底色”。

当前学校和社会的实际状况,使加强职院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格局调整,整个社会的文化主流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职院的校园环境中,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使得主体间的价值观难免发生冲突,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打乱,形成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局面。

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给职院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难度与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院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意志品格同普通高校大学生存有一定差距,年青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使他们更容易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大语文”教学观背景下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大语文”教学观背景下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在班 内设立 图书角 , 每个学生拿 出 自己喜爱 的图书在班级 图书角交 流 、 推介 , 办读书博览会 , 流 自己在读书 活动 中的 举 交 心得体会, 在班级 中形成 良好的读 书氛 围。 利用学 校的多媒 体教学 和 网络 系统 ,充 分发挥 多媒体平 台、 电视 、 广播 、 报刊杂志及校 园里 的时事报廊 的作用 , 通过 “ 看 新 闻、 评时事 ” 的活动 , 来培养学 生关心时 事政治 的好 习惯 , 将 学 生 的视 野拓 展 开 。 寒暑假是拓展 阅读面的大好时机, 学校利用寒暑假开展假期 学生 网上读书活动 , 开展 网上征文活动, 学生参加网上读书活动, 可作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及学 习生活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考核 。 这些活动不仅较好地推 动了学生 的阅读兴趣 , 在校 园形成 浓厚 的读书氛 围 , 推进 了校 园文化建设 , 更 培养 了学 生的学 习 能 力 , 正提 升 学 生 的道 德 情 操 。 真 ( ) 四 创办文学社等各类社 团 , 抒写真 、 、 的校 园语文生 善 美 活 。成立演讲与 口才协会 、 主持人协会 提高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 力; 创办文学社 , 加学生 习作 、 增 学生新 闻 、 生学习体会 等 的 学 登载 比例 , 给学 生更 多的表现 自己的机会 , 每次 文学社 刊物 出 来之后 , 必分 发到班级 作为学生课外读物 , 扩大刊物 的影 响 , 吸 收更 多文学社社员积极投稿 。在编稿 、 组稿过程 中, 我们发现 了 许多平时课堂作文无法看到 的好文章 , 了解 了学 生的真实心理 状况 , 适时引导他们涤 荡丑恶 , 激扬真 、 、 , 善 美 在学校 营造 良好 的文 化 氛 围 。 ( ) 五 开展校 园公共 场所 命名活动 , 营造使学生感 到亲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语文教育为依托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聆听张俊华博士报告有感
范湘金
有幸能聆听华东师范大学张俊华博士关于《学校改进与学校文化》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

更为自己能身处在校园文化浓郁的常中感到庆幸!
一、提升了我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张博士指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就是要让全体学校成员共同参与建构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品格。

我深刻意识到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能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 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强烈的群体意识, 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把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

二、引起了我两点思考
1、能否以语文教育为依托提升校园精神文化?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层面恰好是一致的,语文教育中培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也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宗旨。

我们能否以语文教育为依托来提升校园精神文化?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是百科之母。

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

所以,语文老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中肩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如何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激励更多的语文教师加入创造校园文化的行列,以加快校园物质、精神文华建设的步伐呢?
2、如何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近年来,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特色才能有成就,有创新才能有发展。

我们能为常中创建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做些什么呢?
有了张博士作为学校的教育顾问,相信我们的常中很快能成为师生“快乐自信、和谐共进”的书香校园、求知乐园、艺术花园和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