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硕020204培养方案

金融学硕020204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金融学硕020204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熟悉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能够进行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也能从事金融业的实务工作,具备继续深造或从事金融研究的知识水平和学术潜质的金融学高级专门人才。
2. 研究方向:金融学硕020204的研究方向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公司
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3. 课程设置:金融学硕020204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
其中,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等。
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4. 培养方式:金融学硕020204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和研究。
同时,学校也会提供各种学术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实验室、学术讲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5. 学分要求:金融学硕020204的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具体
学分要求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之,金融学硕020204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做出贡献。
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学生应具备深厚的金融理论基础,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投资与融资决策等方面的理论。
2.熟练掌握金融科研方法:学生应熟悉常用的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独立的金融研究。
3.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学生应能够独立进行金融研究,包括选题、调研、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环节。
4.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学生应积极关注国际金融动态,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最新进展,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
5.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实际金融问题的解决。
二、培养内容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一系列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等方面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
2.学术研究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课题的立项、论文撰写等活动,培养科研能力。
学校将组织学术沙龙、报告会等活动,提供与导师和其他研究生交流的机会,激发学术思维,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3.学术论文写作:学生需撰写学术论文,体现研究成果。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撰写学术论文,并参与相关学术会议的展示与交流。
4.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将组织金融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市场等,以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的理解。
5.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学院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学术交流访问等,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
三、培养方法为了提高金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取以下培养方法:1.导师制度:学生将由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和教学。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定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2.小班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班级规模,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
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简体)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简体)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需求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不断增长。
作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金融行业注入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一、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此,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研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和前沿研究领域,以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课程设置需要涵盖金融理论、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工程、企业金融等领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金融工具的应用。
三、实践教学金融行业的实践经验是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培养方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金融实习和实践项目。
通过参与实际交易和投资管理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科研能力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除了要求学生完成科研论文和学术报告,还可以通过导师指导、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升其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五、国际化视野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此,培养方案可以增设一些国际金融方向或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
六、综合素质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251

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251【实用版】目录一、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简介二、培养方案的目标与要求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四、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五、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正文一、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简介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251 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本方案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目标与要求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宽广的金融学专业知识。
3.具备较强的金融分析、决策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能熟练地阅读金融专业英文资料,撰写英文论文。
5.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金融行业或其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具体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英语、体育等,共计 18 学分。
2.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等,共计 30 学分。
3.专业课: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制度与政策、金融计量学等,共计 20 学分。
4.选修课:金融法、金融史、金融心理学、跨学科选修等,共计 12 学分。
5.实践环节:实习、毕业论文等,共计 10 学分。
四、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金融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金融专硕培养方案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
金融专硕是指专业学术硕士学位,是为培养金融领域高级人才而设立的研究生专业学位。
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位要求和毕业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学生在金融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目标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金融研究和金融实践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金融理论和方法,具备深入研究金融问题的能力;2.具备金融工程和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能力;3.具备金融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的能力;4.具备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5.具备金融行业监管和金融法律知识的能力;6.具备金融市场监测和金融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实践环节。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 核心课程•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设计•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数据分析与金融模型2. 选修课程•证券投资与投资组合管理•企业融资与并购•金融市场与投资银行业务•国际金融与汇率决策•金融科技与创新•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3. 研究生实践环节•企业案例分析•学术研究论文撰写•实习或社会调研三、学位要求获得金融专硕学位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2.成绩达到学院规定的要求;3.完成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要求;4.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四、毕业要求金融专硕毕业要求如下: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2.完成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要求;3.成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4.获得金融专硕学位。
五、招生与就业金融专硕的招生对象为具备相关学士学位的学生,招生名额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招生计划确定。
毕业后,金融专硕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金融科技等金融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或者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六、总结金融专硕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金融领域高级人才而设计的。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硕士(025100)一、专业学位简介金融硕士(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领域是以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金融理论与实务为对象,研究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我校于2014年获得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资格,于201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本领域现有专硕导师13名,校外实践导师13名,研究生实践基地5个。
导师团队与长沙本地的金融机构密切合作,科研成果非常突出,主持了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3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学成果奖2项,建设有《货币银行学》省级精品课程。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和其它相关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从事特定职业工作的素养和创业精神;具有严谨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与金融管理和业务开展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3.具备从事金融机构业务与管理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技能,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激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
4. 身心健康,具有承担本领域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良好体魄。
三、研究方向1.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建设、涉农企业投融资实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产品期货理论与实务。
2.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涉农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担保理论与实务、信托理论与实务、租赁理论与实务等。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10[1]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10[1]](https://img.taocdn.com/s3/m/bc7218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f.png)
培养方案——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代码:020204)(硕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数理基础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了解金融实务,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证劵、保险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风险管理2.投资理论3.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4.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补修课程如下所列:基础课:(五选四,≥11学分;多选的基础课程学分可记作专业课学分)(新课)高等微观经济学(3学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层次课,EM06编号)EM05203 公司金融理论(3学分)EM05205 高等计量经济学(3学分)EM05208 金融中介理论(3学分)(新课)金融衍生品定价(3学分)专业课:(≥15学分)EM04202 利息理论(2学分)EM04204 固定收益证券(2学分)(新课)博弈论(3学分)(原博士层次课改为硕士层次课,EM05编号)(新课)高等宏观经济学(3学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层次课,EM06编号)EM05204 行为金融学(2学分)EM05207 连续时间金融理论(3学分)EM05209 中级国际金融(3学分)(新课)精算学(3学分)EM05222 公司控制权分析(2学分)(新课)实证金融(2学分)(新课)风险度量与管理(3学分)EM05231现代经济理论讲座(1学分)(新课)现代金融前沿讲座(1学分)(新课)金融实务(1学分)(新课)行业分析(1学分)(新课)经济法(2学分)(原先3学分,改为2学分)MA05427 随机分析(3学分)补修课程:对于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以及在招生考试时已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某些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需要在下述本科课程中选修2门,成绩合格的可计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金融经济学(3学分),金融衍生品导论(3学分),财务分析(2学分),金融法(2学分)。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摘要: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实际金融操作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和国际化培养等方面介绍该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正文:一、课程教学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掌握。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金融学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金融学基础课程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投资、金融法规与法律、金融市场定价与风险管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金融统计分析、金融工程、金融建模与编程、投资银行业务与运作等。
此外,培养方案还安排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金融实践课程、金融展览等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金融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践项目和兼职等。
实习是指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的一种实践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践项目是指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参加的一种金融实践性项目,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金融建模等。
兼职是指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的一种金融实践性兼职,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
三、科研创新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会议等。
此外,培养方案还为学生提供了与导师联系和沟通的机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四、国际化培养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交换项目和国际化实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5100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
一、培养目标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专业方向
1.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金融市场;
3.国际金融;
4.金融风险管理。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2年,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年。
四、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
其中校内导师负有对研究生专业引导、学业辅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指导等责任;校外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行业(企业)实践引导的责任。
依托校级实习基地、校级产学研基地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注重从理论分析能力到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学习
1、课程总学分为33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专业课为13学分,专业方向课为15学分。
2、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聘请实际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
课程内实践教学时数(含职业资格教育类课程、来自实践部门专家授课时数)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数的25%。
课程设置见附表“金融硕士教学计划”。
六、专业实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培养单位要采用有组织的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确保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
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撰写专业实践报告。
在职攻读者在学期间应在岗实践并撰写与专业方向一致的实践报告。
七、毕业/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导向,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应不低于半年,论文的撰写按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等各环节任务并获得规定学分,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评阅通过,符合毕业的其他条件,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同时符合申请学位条件的,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授予细则》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通过者可以获得金融硕士学位。
金融硕士教学计划
注:“2+1”的学分表示方法指“教师课程授课(学分)+课程内实践教学(学分)”的模式和相应学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