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新准则下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新准则下减免租金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二)202207

新准则下减免租金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二)202207

新准则下减免租金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二)202207前面我们分析过融资租赁承租人甲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的情况下,对租金减让的简化会计处理,现在我们接着分析一下执行新租赁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18〕35号)的承租人,对租金减让作为租赁合同变更的会计处理。

案例:2019年7月1日,甲公司租了乙公司位于上海的写字间用于办公,租赁期间为4年,租金共计480万元,每季季末付30万元。

2019年7月1日,乙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6%。

因为疫情,2022年4月初,乙公司减免了甲公司2022年4、5、6三个月的租金。

对于减免租金的业务,甲公司应当怎么作账?2019年7月1日,甲公司租入不动产,三年租金应付480万元,预计取得专用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为396,330.28元,应付租金减进项税金后折现金额是3,889,338.73=275,229.36 (P/A,1.5%,16)元。

作分录如下:借:使用权资产 3,889,338.73其他应收款-待抵扣进项税 396,330.27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514,331.00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4,800,000.00每季末支付30万元,每季末付款后取得专用发票,确认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4,770.64元;同时按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财务费用,并对使用权资产按直线法分三年计提当季度的折旧250,172.14元。

2022年4月1日,甲、乙公司达成减免租金协议时,此时甲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为5%,甲公司账面使用权资产折余价值为1,316,324.30元,未摊销的融资费用余额为59,822.48元。

以后15个月的租期,甲应付120万元租金,2022年4季度的租金免于支付。

因为是租金价格调整,作为租赁变更处理,重新确认的使用权资产是1,054,178.18=275,229.36(P/A,1.25%,5)元,未确认融资费用为46,739.24元。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针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债务
偿付能力等进行评估后,以减免债务、改变债务条件等形式对债务进行调
整的行为。

在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主要涉及到以下
几个方面。

1.会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丧失经济资源的交易,
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债务重组的减免部分应被记录为非经常性损益。

具体
而言,债务重组的减免金额会计处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债务重组协
议达成之前,将减免金额记录为负债,同时将其确认为债务重组准备费用;其次,在债务重组协议达成之后,将减免金额转化为资本收益。

2.税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被认为是债务减免所带来的潜
在利益。

根据税法规定,债务减免视为债务人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应纳税。

同时,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减免被视为收入的部分重置其资产基础。

然而,如果债务人的债务减免符合免税或减免税的条件,也可以享受相应的
税收优惠。

总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会计和税务处理相对于旧准则有
所变化。

根据新准则,债务重组的减免部分会计处理被明确定义,并且需
要将其分阶段进行记录。

在税务处理方面,债务减免仍然被视为收入,但
对于符合免税或减免税条件的债务减免,可能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对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会计和税务处理的简要介绍,并不涵盖所有相关内容。

具体情况应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详细分析和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

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x33%)。

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浅析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

浅析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

浅析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新旧租赁准则分别指的是中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以下简称“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

新旧准则对于租赁合同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因此对于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影响也有所差异。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租金减免在出租方发生的,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原租赁合同规定的租金金额和租期确定的总租赁收入,按照未发生租金减免的租期逐期平均摊销,确认为租赁收入。

对于租金减免的部分,在实际发生租金减免的期间确认为其他收入。

例如,原来租期为2年的合同,在第1年时发生租金减免,减免金额为1000元。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第1年时应确认租赁收入为500元,其他收入为1000元。

而旧准则对于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则较为简单,无论租金减免是在出租方还是承租方发生的,都将租金减免的金额直接确认为其他收入。

例如,发生1000元的租金减免,旧准则的会计处理是直接确认其他收入为1000元。

在税务方面,根据新准则的会计处理,租金减免的部分确认为其他收入会影响企业的税务负担。

因为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

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会计利润调整而来的,会计利润中包括了确认为其他收入的租金减免金额。

因此,确认为其他收入的租金减免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增加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相反,旧准则对于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是直接确认为其他收入,不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就不会对企业的税务负担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准则要求在出租方发生租金减免时,将减免金额按照未发生租金减免的租期逐期平均摊销,部分确认为其他收入;而旧准则则直接将减免金额确认为其他收入。

在税务方面,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增加所得税负担;而旧准则则不会对企业的税务负担产生影响。

租赁减免会计处理

租赁减免会计处理

租赁减免会计处理租赁减免会计处理是指在租赁合同中,出租方同意对承租方的租金进行减免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租赁减免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包括减免的会计处理方式和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

一、减免的会计处理方式在租赁减免的情况下,出租方同意对承租方的租金进行减免,这意味着出租方会计上应当将减免的租金从应收租金中扣除。

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对租金减免进行直接扣除在某些情况下,出租方可能直接对承租方的租金进行减免,即直接将减免的租金从应收租金账户中扣除。

这种情况下,出租方需要在会计记录中将减免的租金作为减少的收入进行确认,并在账务处理中相应地调整应收租金的余额。

2. 对租金减免进行挂账处理在另一些情况下,出租方可能并不直接对承租方的租金进行减免,而是选择将减免的金额挂账,以便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使用或调整。

这种情况下,出租方可以将减免的租金作为一种递延收入进行会计处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收入。

二、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在租赁减免的情况下,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应当与租赁合同中约定的减免时间点相一致。

具体而言,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减免立即确认在某些情况下,租赁合同约定的减免时间点是立即生效的。

这意味着出租方应当在减免发生时立即确认减免的金额,并相应地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这种情况,出租方需要及时更新应收租金账户的余额,并在会计记录中确认减免的租金。

2. 减免逐期确认在另一些情况下,租赁合同约定的减免时间点是逐期生效的。

这意味着减免的金额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逐步确认。

对于这种情况,出租方可以将减免的金额按照约定的时间段进行平摊,并在每个时间段结束时进行会计确认。

租赁减免会计处理涉及到减免的会计处理方式和减免的会计确认时机。

根据具体情况,出租方可以选择直接对租金减免进行扣除或挂账处理,并在租赁合同约定的时间点进行会计确认。

探究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

探究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

探究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摘要: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于许多企业都进行了租金减免。

我国财政部门在2018年12月7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有关规定,我国企业在2019年初和2022年初开始分步实施新租赁准则。

为了避免我国境内和境外报表的准则方面存在差异,在2018年对原租赁准则进行了修改,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化的趋势。

本文就对新旧租赁准则下租金减免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旧租赁准则;租金减免;会计处理;税务影响引言财政部门对于新租赁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对其中的承租人会计处理产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分步实施新租赁准则的阶段,企业在遇到租赁减免的相关业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适应情况,按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处理。

新租赁准则下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对于租金减免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在没有相关豁免规定出台之前,需要对租赁合同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进行有效处理。

1已经被执行的新租赁准则1.1对于承租人通过结合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承租人要先对原先的租赁合同当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相关条款的知识条件进行查找,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形,导致承租人无法使用租赁物,承租人和出租人要协商减免租赁付款额,对其中的租金内容进行有效调整,这样便可以将盈利或者是负的资金直接进入到当期损益。

如果没有相关合同条款作为支持条件,承租人应评估该租金减免是否属于租赁变更,而且不应该作为单独处理的租赁情形。

相关企业要按照变更后的现金流量和重新确定折现率,需要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减少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

相当于减免租金带来的影响,反映在变更当期及剩余租赁期内的多个会计期间。

如果在合同当中还选择了继续租赁或者是租赁期满之后要购买相应的资产选择权,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情形变化较快,企业还要对原选择权的行使情况进行评估,查看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属于承租人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变化,如果是属于可控范围之内,要重新对租赁负债情况进行计算,如果不属于,则没有必要重新计算。

新租赁准则减免租金的简化会计处理

新租赁准则减免租金的简化会计处理

新租赁准则减免租金的简化会计处理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新租赁准则下那些让人头疼的减免租金问题。

嘿,别急,听我慢慢说。

最近,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租金减免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家都知道,生意都不太好,房东偶尔慷慨一下,给我们减减租金,也算是雪中送炭了吧。

但问题来了,这些减免的租金到底该怎么在账本上处理呢?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呢!1. 新租赁准则概述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新租赁准则。

简单来说,这个准则是为了让租赁会计处理更透明,更规范。

想象一下,以前企业租个地方,得费尽心思记录各种租金,简直像在做数学题!但现在,随着这个新准则的出台,租赁的处理方式变得简单了很多,大家心里都舒坦了不少。

就像是你不再需要在咖啡店排队那么久,终于能痛快地喝到咖啡,心里那种美滋滋的感觉!1.1 租赁资产的确认在新租赁准则下,企业需要确认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

简而言之,就是把你租的地方和你应付的租金都记在账上。

这样一来,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能一目了然。

你想,房东如果给你减免租金,肯定不能像当年抱怨那么多了,得老实交待,这笔账该怎么处理。

1.2 减免租金的影响好,现在我们进入正题,租金减免到底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当房东减免租金的时候,企业的租赁负债会相应减少。

这就像是你买了一大堆零食,结果发现有些过期了,虽然有点可惜,但至少你可以把这些不必要的负担扔掉。

租金减免后,企业的现金流也会有所改善,毕竟能省下来的钱,总是好事嘛!2. 简化会计处理听到“会计处理”这几个字,有些人可能会打哈欠,觉得无聊,但其实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可不少呢。

新租赁准则也给咱们简化了很多流程,具体来说,减免租金的处理就变得简单多了。

2.1 确认减免金额首先,咱们得确定减免的金额。

比如,原本每月租金是1000块,房东突然说这个月免你500块,这样一来,企业只需要在账上记录500块的减免。

这样简单明了,大家都懂。

而且,这种减免一般要在租赁期内均匀分摊,就像你买一袋大米,不可能一下子全吃掉,而是慢慢来,吃到肚子里才最舒服。

企业会计准则的税收减免会计分录

企业会计准则的税收减免会计分录

企业会计准则的税收减免会计分录哎呀,税收减免这回事,说白了就像是相关部门给企业发了张打折券,能省不少钱。

咱们今天说的就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里,怎么处理这些税收减免的会计分录。

你知道的,很多企业都是靠这块减免来喘口气,能省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那些小微企业,减免一部分税费简直是“救命稻草”。

不过,说到怎么在账本里反映这些减免,咱们可得琢磨琢磨了,毕竟账本上做个小小的手脚,也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帮助。

先说说,税收减免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关部门为了鼓励企业发展,特别是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就会给这些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

比如说,企业做得特别好,符合环保、科技创新的要求,相关部门就会给你一些税费减免。

这么一来,企业少交了税,那是不是就能多点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或者员工福利上?这不就是相关部门想要的效果嘛。

可是,减免虽然省钱,但会计上咋处理这些账目可不是小事。

咱们说会计分录,其实就是把这些税收减免的变化记录下来,不然可就乱套了。

比如,相关部门给企业一个“减免税收”的,企业就少交了税。

通常情况下,税费减免的账目要先通过“应交税费”这个科目进行记录。

看似简单,实则这里的分录里可是有大文章可做呢。

比如,企业原本应该交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突然有了一部分的减免。

按理说,减免部分就得从税费支出里扣除,然后让它减少到实际交税金额里。

怎么扣?这就要用会计分录来安排了。

具体来说,如果企业收到税收减免了,首先得把这部分应交税费减去。

在会计上,咱就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类科目的借方进行相应的减少。

比如,原本公司需要交50万税,相关部门给减免了10万,那就得在账本里做个10万的减免调整。

记得,是减免后的那部分,咱要记在“应交税费”科目的借方。

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少交了税,账上就得少写点数字”。

所以,这个账目得减去,给自己减轻点负担。

然后,减免的金额就得反映到利润表里。

说白了,企业少交了税,那个少交的部分不就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吗?本来税收支出就会减少,那当然利润表里的“税金及附加”这一项就得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准则下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下税收优惠核算的特点
 在《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应区分所享受优惠的性质、税种及所属期间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按税种分别分析如下。

 增值税: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借“银行存款”,贷“补贴收入”。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增值税,应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
免税款)”,贷“补贴收入”。

 必须注意的是,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当年(税款所属年度)利润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先征后退和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或退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如果属于当年度的减免税,则借“银行存款”,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如果属于以前年度的减免税,则借“银行存款”,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
定减免)的则不作账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