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类脂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脂类分类和功能PPT课件

脂类分类和功能PPT课件

细胞信号
脂类还可以直接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如一些脂类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号转 导过程。
调节基因表达
转录水平调节
有些脂类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基 因转录过程,调节基因表达。
翻译水平调节
脂类也可以影响蛋白质脂类疾病
高血脂症
总结词
高血脂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注脂类健康,预防疾病
控制体重
脂类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多种慢 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预防癌症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脂类可以预防癌症的发 生。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适量摄入有益的脂类(如不饱和脂肪酸)可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脂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摄入适量的脂类可以增强免疫力。
06
结论
脂类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储存能量
脂类是高效的能源物质,当身体需要 能量时,脂类可以迅速释放能量。
构成细胞膜
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维持细胞 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调节生理功能
脂类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身 体的生理功能,如影响激素的分泌和 感知外界气味等。
保护身体
脂类可以保护身体器官免受外界环境 的损害,如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脂类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脂类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主要由碳、氢和氧组成,并含 有氮、磷等元素。它们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并 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重要性
脂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作用,如储存能量、构成生物膜 、参与信号转导等。此外,某些脂类还具有调节代谢、抗炎 和抗氧化等作用,对维持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供应能量
在需要时,脂类可以被氧化分解 ,释放出所储存的能量,供细胞 代谢和活动使用。

脂类-生物化学 PPT

脂类-生物化学 PPT

鞘磷脂
• 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 胺)组成。
• 鞘氨醇 至今已经发现60多种,哺乳动物的鞘氨醇主要 是18碳不饱和的4-烯鞘氨醇(4-sphinganine),称 为D-鞘氨醇(D-sphingosine),其次是二氢鞘氨醇 (dihydrosphingosine)和4-羟二氢鞘氨醇(又叫植 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 脂肪酸。如油酸;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五、脂肪酸的主要化学反应
• (1)机体代谢中,在脂肪酸酶催化下,活化硫酰化, 形成脂酰CoA。
• (2)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极易为强氧化剂,如H2O2 、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或羟自由基(·OH)所 氧化。
胆固醇的 结构
脂蛋白
• 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复合物,其中的蛋白部分称载脂蛋白。
• 脂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也称血浆脂蛋白 。细胞膜中与脂质融合的蛋白质也可看成是脂蛋 白,并称为细胞脂蛋白。
• 血浆脂蛋白依据密度增加为序可分为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 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五类,五类脂蛋白中有的还存 在亚类。
• Ⅰ类极性脂质:具有界面可溶性,但是不具有容积可 溶性,能渗入膜,但是自身不能成膜。如三酰甘油脂
• Ⅱ类极性脂质:它是成膜分子,如磷脂类、单酰基甘 油等
• Ⅲ类极性脂质:可溶性脂质,如去污剂
三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储存脂质,作为能源物质和碳源 2、结构脂质,构成生物膜、 3、活性脂质,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4、作为溶剂
• 立体结构:环与环稠合构型顺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同 侧;环与环稠合构型反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异侧。

《食品化学脂类》PPT课件

《食品化学脂类》PPT课件




/cm-1



720


727,
719



717
















第二节 脂类的物理性质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ipids
二、晶体结构与同质多晶
3、调温
利用结晶方式改变油脂的性质,使得到理想的同质多晶型和物理状态,
以增加油脂的利用性和应用范围.
[18:3]

芥酸
[22:1]
4%
2%
11%
4%
34%
34%
5%
3%
第一节 引言
Introduction
四、脂类的命名<Nomenclature>
3、脂肪酸
几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
EPA 〔二十碳五烯酸〕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人体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
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提高记忆力.
功能
控制脂肪球滴聚集,增加乳状液稳定性
在焙烤食品中减少老化趋势,以增加软度
与面筋蛋白相互作用强化面团
控制脂肪结晶,改善产品的稠度
第三节 乳状液和乳化剂
Emulsions and Emulsifiers
二、乳化剂
常用的乳化剂
甘油酯、乳酰化单酰甘油、硬酯酰乳酰乳酸钠〔SSL〕、乙二醇或
丙二醇脂肪酸单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
磷酸酰基甘

《脂类代谢》课件

《脂类代谢》课件

2
代谢
胆固醇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代谢分解为胆汁酸或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
三酰甘油的合成和分解
1
合成
在细胞内,甘油与脂肪酸结合形成三
分解
2
酰甘油,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通过脂肪酶的作用,三酰甘油分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供能使用。
脂类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 供能
脂类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提供丰富的ATP供给。
《脂类代谢》PPT课件
通过本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脂类代谢,包括定义、分类、作用,以及 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更多关于脂类的知识吧!
什么是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是人体对脂类化合物进行分解、合成和调控的过程。它在维持能量平衡、供给细胞能量以及调 节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脂类的分类及结构
2 能量储备
脂类可在体内储存大量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3 调控饱食感
脂类参与调控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影响食欲和饱食感。
脂类代谢的调节因素
饮食
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对脂类代 谢有重要影响。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脂类代谢 效率。
遗传
个体基因对脂类代谢和反应性 具有一定影响。
3 激素合成
某些脂类参与体内激素合成,如胆固醇是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前体。
脂肪酸的合成和降解
1
降解
2
在细胞线粒体中,脂肪酸通过β-氧化 途径被分解为乙酰辅酶A,供能使用。
合成
在细胞内以乙酰辅酶A为起始物质, 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合成脂肪酸。

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
1
合成
在肝细胞中,通过一系列酶的参与,由乙酰辅酶A合成胆固醇。
甘油三酯
脂肪所含的最丰富的脂类, 用作能量储备和保护内脏 器官。

生物化学脂类的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的代谢PPT课件
EPA 是 Eicosapntemacnioc Acid 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 缩写,是鱼油的主要成分。 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起到降 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 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1
本章重点
重点:
掌握脂类的概念、脂类的分类,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熟 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了解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掌 握β氧化的概念与部位,掌握脂肪酸的活化和脂肪酰CoA 进入线粒体的概况,掌握β氧化的概况并了解反应过程, 掌握β氧化产物的代谢去向。以软脂酸为例,熟悉脂肪酸 氧化产生ATP的计算。 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概况。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2
第一节
概述
3
一、脂类的定义:
脂类(lipid)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们是一类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 化合物,因为脂类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它 是不溶于水的。
4
二、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储能和供能
脂类
胆固醇
类脂 胆固醇酯 细胞的膜结构组分 磷脂
糖脂
5
1.脂肪的结构-甘油三酯
O O H2C O C (CH2)m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n、m、k可以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也可以不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n多是不饱和的。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常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类成液态称为油 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成固态称为脂(脂肪)
6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7

营养学基础(脂类)课件

营养学基础(脂类)课件

合理搭配膳食中的脂肪与其他营养素
平衡膳食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确保膳食中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 质,合理搭配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 减少脂肪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热量 食物的摄入,从而控制脂肪摄入。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 关重要,合理搭配膳食中的营养素可以促 进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脂肪摄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类
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等 。
脂类的生理功能
储存能量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 式,当能量摄入超过消耗时, 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
起来。
维持体温
脂肪能够保温,维持体温的稳 定。
保护内脏
脂肪在体内起到缓冲作用,保 护内脏器官免受外界冲击。
参与细胞膜构成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
非必需脂肪酸
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 摄取,如棕榈酸和硬脂酸。
03
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脂肪的能量来源
01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每 克脂肪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是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
02
在长时间的运动或消耗大量能量 的状态下,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 源。
脂肪与人体健康
脂肪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 重要作用,如细胞膜的构成、激素的 合成等。
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人体的体 温和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摄入量的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应保持适宜的比例。

脂类ppt课件

脂类ppt课件
9
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脂肪酸几乎都是偶数碳,多数在12-24碳,最常见的是16C和18C
双键数目一般为1~4个
非共轭双键系统、共轭双键系统、顺式与反式构型(多为顺式)。 -CH2-CH= CH- CH2 -CH= CH - CH2- -CH2-CH= CH- CH= CH - CH= CH -CH2-
共性是:脂溶性 化学元素组成主要是: C. H. 0. N. P.S
3
二、脂质的分类
1.按化学组成分: 单纯脂质:脂肪酸和醇形成。(脂、油、蜡) 复合脂质: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含其它非脂成分。 衍生脂质:如取代烃、类固醇、萜、脂溶性V等。
2.能否被碱水解: 可皂化脂质 不可皂化脂质(类固醇和萜)
花生四烯酸
DHA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AA)( 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
16
第三节 三酰甘油(脂肪、真脂,fat) 第91页
脂肪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三酰甘油的化学性质
植物细胞中的油滴
动物脂肪细胞
17
一、组成及结构特点
1
α
2
β
3.在水中和水界面的行为不同:80页表 非极性脂质 极性脂质
4
脂质在空气-水界面和水系统中自发形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5
脂类 (Lipids)
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Fats)
类脂
磷脂(Phospholipids, PL) 糖脂(Glycolipids, GL)
87页
14
去污剂在生化领域的应用
1.高浓度时能使蛋白变性。 2.若高于临界微团浓度时可使生物膜溶解; 3.若低于临界微团浓度时不引起蛋白质变性,能

营养学基础脂类ppt课件

营养学基础脂类ppt课件

亚油酸胆固
n-3和n-6系列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具有这种 降血脂作用。
EFA缺乏和过量
机体EFA的摄入量每天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缺乏:发生于婴幼儿(脱脂或低脂)、长期全胃
肠外营养者、慢性肠道疾病患者。 影响: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湿疹样
皮炎)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疾病等。 过多: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量
1.按碳链长度 长链(≥14)、中链(8~12)、短链(≤6) 一些VCFA(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 分布于大
脑和一些特殊组织中,如视网膜和精子。 脂肪组织中含有各种长度的脂肪酸,食物中以18碳
脂肪酸为主。
分类
2.按饱和程度 饱和(如棕榈酸)、单不饱和(如油酸)、 多不饱和(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主要内容
一、脂肪及其功能 二、脂肪酸的分类及功能 三、类脂及其功能 四、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五、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约占 体内脂类总量的95%,类脂主要包括磷脂和固醇 类,约占全身脂类总量的5%
脂类
脂肪
(fats)
磷脂
(phospholipids)
(lipids) 类脂
5. 某些有特殊生理功能的FA含量 EPA、DHA
六、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
动物脂肪组织和肉类: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和单 不饱和脂肪酸(海生动物和鱼例外);胆固醇 含量较多。 植物油(种子):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椰子油、 棕榈油例外)。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α-亚麻酸在豆 油和紫苏籽油、亚麻籽油中较多。
肌醇磷脂
磷脂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
细胞膜成分:双重特性 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3C H
H
HO
HH
H
雄甾酮(C19H30O2) (androsterone)
HO
HH
雌酮(C18H22O2) (estrone) 16
皮质甾类 (corticosteroids) :
O H 3C
CH2O H
H3C C O OH
H
HH O
可的松(cortisone)
17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20~30个C原子的高级烷烃
混合物
6
18.3 磷脂(phospholipids)
磷脂:磷酸的二酯
O
R' O
P
R O
O
HO 磷脂是生物膜
O
CH2 O C R'
的主要成分
RC OC H O
CH2 O P OCH2CH2N(CH3)3
疏水部分 卵磷脂 O O
O
CH2 O C R'
亲水部分
RC OC H O
异戊二烯(isoprene)
CH3
1 23 4
头 H2C C CH CH2 尾
(1) 单萜(mono2–te甲rp基e–n1e,s3)–丁二烯 无环
单萜 单环 单萜
月桂烯(myrene) 双环
异戊二烯的

二聚体;
开链的三烯烃

α–月桂烯 β–月桂烯
9
含有羟基和羰基的单萜化合物:
CHO
C H 2O H
(squalene)
(5) 四萜(tetraterpenes) 含8个异戊二烯单位
13
β–胡萝卜素
(β-carotene)
(6) 多萜(polyterpenes)
CH2
C
CH CH2 n
CH3
天然橡胶
14
18.5 甾族化合物(steroids)
甾族化合物(类固醇):
结构特征:一个四环稠合的C环骨架
碘值:100 g 油脂所吸收碘的质量(g) 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
(3) 氧化和聚合 油脂的干化:在空气中放置,生成一层干燥
而有弹性的膜。
18.2 蜡
蜡(waxes):一类油腻的、不溶于水、具有 可塑性和易熔化的物质
植物蜡 16个以上偶数C原子高级脂肪
蜡 动物蜡 酸和一元伯醇形成的酯
矿物蜡
CH2OH
油酸钠
CHOH +C15H31COONa
CH2OH
软脂酸钠
C17H35COONa
甘油
硬脂酸钠
皂化值:1g 油脂完全皂化所需KOH的 质量(mg)。
(2) 加成反应
不饱和酸的油脂:C=C 与 H2或 X2加成 油的氢化(或硬化): 200 ℃以上 ~0.2 MPa
Ni催化 催化加氢 生成固体或半固体脂5 肪
O
C H 2O C R O
甘油
CHO C R' O
直链高级脂肪酸
C H 2O C R ''
18.1.2 油脂的性质 (1) 水解
NaOH 水溶液 水解
生成甘油 + 高级脂肪酸钠盐
4
O
CH2O C C17H33 O
CHO C C15H31 + 3NaOH O
CH2O C C17H35
油脂(猪油)
C17H33COONa
H
19
3C
1
1
1
9
18
H
12
3
C
C
13 14
R
17
D 16
2 A10 B 8
15
3
5
7
4
6

甾环结构
15
CH3
H3C
H3CCH CH2 CH2 CH2 CH CH3
H
H
CH3
胆甾醇(胆固醇)
HO
HH
(cholesterol)
性激素(sex Hormones) (C27H45O)
H3C O
H3C O
十八章 类 脂 类
18.1 油脂 18.1.1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18.1.2 油脂的性质 (1) 水解 (2) 加成反应 (3) 氧化和聚合 18.2 蜡 18.3 磷脂 18.4 萜类化合物
(1)(2) 倍半萜 1
(3) 二萜 (4) 三萜 (5) 四萜 (6) 多萜 18.5 甾族化合物
2
类脂类(lipids): 类脂化合物 来源于生物,溶于弱极性和非极性
19
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溶解类脂化合物的溶剂: 氯仿、乙醚、己烷和苯等
类脂化合物:油脂、蜡、磷脂、萜类化合物
和甾族化合物
油脂、蜡、磷脂均为脂肪酸的酯
18.1 油脂(fats and oils)
油脂: 油和脂的总称 油:常温下为液体;
脂:常温下为固体或半固体
3
18.1.1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油脂的主要成分:
橙花醇
香叶醛
单环单萜:二聚异戊二烯的环状结构
7
CH3
1C H
6
2
CH2 CH2
5C
H
2
3
CH
2
4C H
8C H
10
9
CH3CH3
10
*
*
*
* * OH
*O
1,8–萜二烯 双环单萜:
α–蒎烯
(α-pinene)
薄荷醇 薄荷酮
(menthol) (menthone)
H OH
2–莰醇 (冰片或龙脑)
(camphol)
O
莰酮 (樟脑)
(camphor) 11
(2) 倍半萜(sesquiterpenes)
CH2OH
金合欢醇(法呢醇) (3) 二萜(diterpenes)
含4个异戊二烯单位
CH2OH
维生素 A
(vitamin A) 12
(4) 三萜(triterpenes) 含6个异戊二烯单位
角鲨烯(三十碳六烯)
18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CH2 O P OCH2CH2NH3
脑磷脂 O
7
18.4 萜类化合物(terpenes)
萜类化合物: 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C骨架 不饱和烃 及其氢化物 含氧化合物 通式: (C5H8)n
异戊二烯规则:
类别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三萜 四萜
异戊二烯单位
2 3 4 6 8
C原子数
10 15 20 30 40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