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2.能够认识各种石头的种类和用途。
3.发现身边的石头,并能按特点分类。
二、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石头的种类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发现身边的石头,并能按特点分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现实中让学生带来一块不同种类的石头,与同桌分享,并介绍其中一块石头。
2. 观察(10分钟)
老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不同种类的石头和它们的用途。
在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边讲解边用实物举例。
3. 实验(40分钟)
老师分发不同种类的石头,供同学自由观察、感受、探究,了解它们的特点。
手持手镜和放大镜,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石头的颜色和纹理,摸摸质地,模仿老师做做声响,体会它们的硬度和密度。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通过板书或PPT展
示的图片,让同学们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把石头按照颜色、形状和质感进行分类。
4. 总结(5分钟)
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通过提问进行回答。
五、教学手段
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实验探究、板书、PPT。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多种手段,既有实物展示,又有视频教学,再到实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但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有些学生可能不能充分探究石头的特点,因此,后续需要多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和探究石头的各种不同特点。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份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份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教案教案1前言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介绍了种子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研究目标- 掌握种子的形态和功能-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教学重点- 种子的形态和功能-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学准备- 观察镜- 显微镜- 种子- 水- 湿纸巾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种子的活泼形态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和植物的关系。
2. 研究- 利用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介绍种子的生长过程。
- 通过对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描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练- 让学生通过练回顾已学知识,巩固研究内容。
- 结合课堂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案2前言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介绍了种子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研究目标-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种子的结构和特点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教学准备- 树叶、阳台、马兰头、扶芳香- 显微镜- 玻片- 液体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树叶、阳台、马兰头、扶芳香等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通过图示、实物、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研究- 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 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为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奠定基础。
3. 练- 让学生通过练回顾已学知识,巩固研究内容。
- 结合课堂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 各种各样的叶》 人教版

各种各样的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树叶,了解的树叶的形状、颜色,知道树叶的基本结构:叶柄、叶片、脉。
2、在观察树叶的基础上用彩色笔画出几种常见的叶,并按叶形进行分类。
3、用叶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常见的树叶,了解的树叶的形状、颜色,知道树叶的基本结构:叶柄、叶片、脉。
难点在观察树叶的基础上用彩色笔画出几种常见的叶,并按叶形进行分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学习了科学课,认识了大树。
对于树,你们知道了什么?(预留:树包括哪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已知的关于树的一些知识。
)2、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树叶。
(二)、自行观察,分组探究1、观察、比较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叶子,都认识是什么叶子吗?(学生发言,教师分组巡视)……学生汇报,说出叶名。
(学生说叶名,老师将名称写在黑板上)师:很不错,我们都认识了这些是什么叶子。
那么这些叶子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让我们向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比较。
并用彩笔画出一片叶子。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方法的指导,如使用放大镜。
适时鼓励观察认真、作画细致的同学)(老师选出画的较好的叶子作品,张贴展示在黑板上)师:刚才大家观察叶子、画叶子,真的很细致认真,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学生汇报发现。
师:师表扬有发现的学生。
(预留: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叶子的相同点?)……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适时板画板书:叶柄、叶片)。
师:叶子的相同点:结构包括叶柄、叶片;叶片上都有叶脉)。
这些叶子的叶脉都相同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观察)教师课件展示叶脉。
师:请同学将这几种叶子进行比较,看他们还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适时板书:颜色、大小、形状……)。
师:刚才说到形状不同。
那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这四片叶子各是什么形状?……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适时板书:椭圆形、卵形、扇形、披针形)。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精品文档最新版2018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本人的理由。
)- 1 -欢。
迎下载精品文档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本人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企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研究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一些常见的石头的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1.石头的基本特征;
2.常见石头的名称。
学习难点:
1.掌握石头的分类方法;
2.能够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石头,引导学生认识石头的外形和质地,着重培养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
2.发现石头的特征
请学生用手摸摸不同石头的感觉,描述不同的石头质地和重量,进一步观察石头的其他特征,形状、颜色、纹理等。
3.分类石头
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引导学生分类不同的石头。
采用更加普通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分类的重要性。
4.总结
让每个学生说出分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较为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实物,让学生互相交流,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让其适当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归纳总结。
这次课程,学生普遍表现积极,有很多学生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石头的特点、种类和用途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让学生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让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让学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让学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6.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播放资源:文具的自我介绍)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播放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具准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 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 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 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 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 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 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 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 1 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年月日 一次备课
第 3 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 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 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 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 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 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 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 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 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 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 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 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 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 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 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具准备: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 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 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 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 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 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 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 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
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
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板书设计
4.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 3 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 5 课 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 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 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 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 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 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 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 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 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 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 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 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
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
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 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 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 物体特征)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 录单中。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 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 圆圈中。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 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 2 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 4 课 给物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