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采油新技术

合集下载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油田的开发难度和成本也不断增加,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

一、无人化技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采油工艺中的无人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无人车等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提高油田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使用无人机对管道进行巡检,不仅可以降低巡检成本,还能提高检查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员伤害的风险。

二、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石油采油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可以通过高压水射流将石油层开采效率提高100倍以上,让含油层体井口的产油速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水力压裂技术还可以通过将含油层层间间隔加大,从而提高油田的产量和储量,降低成本。

三、智能注水技术在产油过程中,为了维持油层的压力,需要进行注水以压制井底的压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传统的注水技术尚无法较好地控制注水量的精度,从而不能实现最佳的油井压制效果。

智能注水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注水量的精细控制,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四、油藏微生物技术油藏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石油储层中进行代谢作用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合理添加细菌群体来进行油层的生物加氢反应,让原油体质发生改变,从而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与传统采油方法相比,油藏微生物技术具有机械设备成本低、工艺环保、维持油田产品硫含量低等特点。

以上四种技术是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应用时应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合理的运营和维护。

石油工程中新型采油技术的应用

石油工程中新型采油技术的应用

石油工程中新型采油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对能源利用的不断需求,石油工程中新型的采油技术应运而生。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石油工程领域的一大趋势。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水平方向钻探井眼来提高采油效率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垂直钻井,水平井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开采石油储量,降低开采成本,减少钻井次数,延长油田寿命。

水平井技术广泛应用于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为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向井下注入高压液体将岩石裂开来提高油气的产出率的技术。

随着原有油气资源的开采,石油储层的渗透率和产能逐渐下降,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压裂技术通过将水泥、石英砂等颗粒物质注入井下,使油层中裂缝扩大,提高油气的产出率。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前石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三、CO2驱油技术CO2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油田注入二氧化碳来增加油井中地层压力、改善油藏条件以提高采油率的技术。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注入油藏后可以与油藏中的原油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CO2驱油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油田开采条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环保型的新型采油技术。

四、电磁波采油技术电磁波采油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油田中注入电磁波来改变油藏中原油的物理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电磁波可以对油藏中的原油产生共振效应,从而改变原油的粘度、流动性等特性,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与传统的压裂技术相比,电磁波采油技术无需注入压裂液体,对环境更加友好,可以降低采油成本,同时提高采收率。

五、多相流体控制技术多相流体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多种不同性质的流体进行混合、控制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在油田开采中,不同井眼中的原油、水、气体等流体往往是混合存在的,这种多相流体过程会影响到原油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率。

采油新技术简介

采油新技术简介

2、概况
表1
投注聚时间(年月) 注聚井数(口) 对应采油井数(口) 地质储量(104t) 控制地质储量(104t) 预测提高采收率(%) 累计注入干粉(t) 累计注入溶液(m3) 累计增油(t) 阶段提高采收率(%) 吨聚合物增油(t)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情况表
H2Ⅱ 1996.8 7 17 240.6 153.7 9.17 1069 1033486 154711 10.1 144.7 H2Ⅲ 1998.9 13 26 383.6 248.5 10.07 1602.35 1760941 130840 5.27 81.7 H2Ⅳ 2000.7 11 35 357.9 195 7.7 1788.18 1573751 31822 1.61 17.8 H2Ⅴ 2002.12 5 17 220 74.4 7.38 123.33 111144 H3Ⅰ 合计 2002.12 4 40 16 111 259 1461.1 82.14 753.74 8.28 77.48 4660.34 91493 4570815 317373 0.0 68.1
4、水力喷射采油
(1)、装置原理 见图3-131。 (2)、其余与水力活塞泵类似,由于没 有运动件对动力液要求不高。
5、气举采油
工艺配套、排量高、 管理 方 便, 但投资高 、 需要一定的管鞋压力。 (1)、装置原理 见图3-150。 主要设备:高压压 缩机、 高压管汇 、气举 阀(注入压力操作阀 、 生产压力操作阀 、波纹 管阀、弹簧阀、固定式、 投捞式、导流阀、盲 阀)、封隔器、单流阀。
5、气举采油
(2)、气举管柱 开式、半闭式、闭式。见图3-146。
5、气举采油
(3)、气举设计: 1、根据配产配注要求用IPR曲线确定流动压力。 2、用垂直管流确定压力分布。 3、选择合适的气举方式。 4、计算各级气举阀深度及打开压力(有图版)。 (4)、气举井诊断 与自喷井类似。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

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虽然经济不断的扩大化发展,但是我国的石油使用情况出现了严重的紧缺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采取良好的化学进行有效的去优方式方法,同时开发出注水方式方法等。

但是从现有的成效来看,没有收到显著的提升。

所以本文对当下新时期主要的采油工艺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性的建设意见,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采油工艺技术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标签:当前时期下;石油采油工艺;的新技术分析引言:在经过不断的应用发展,使我们的石油开采工艺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为了能够高效的从地下开采出石油出来,所使用的各项工艺技术统称为开采工艺石油总称。

同时在具体开采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井内石油的流体流速,从而能够保证地下室有高效稳定的运输到地面,在整个过程当中包括了抽油措施维护管理措施,相应的加速增产措施以及水油气有效分离措施等。

我们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开采石油情况特点,有效的提升整个工作生产效率,实现石油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能够做出重要的保障。

一、在采油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当下我们的石油开采应用技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大方面。

是由开采技术与城市的整个发展不能够有效的协调结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特性,在具体开展过程当中与实际的需求要求不能够有效的满足。

比如我们所使用的抢电话,很容易受到外在高温环境的限制,无法发挥出有效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常使用的一些大规模题液泵也会存在着技术效果不能够有效发挥的现象。

由于销量的保养维护管理服务不够到位,油田技术设备在应用的开发前期和后期,都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氧化腐蚀现象,因此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受到相关的地下水以及石油注入水长期的侵蚀腐蚀,就会使得机械设备失去原有的基本功能,由于这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成本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当中不会轻易的进行一定的更换,所以说此种设备将会应用较长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氧化腐蚀现象,從而将会进一步的导致石油泵卡住现象的发生。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方法、应用条件及文献综述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

在过去数十年内, 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大国都把如何提高原油采油率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因此, 运用三次采油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与二次采油相比, 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

经过近20 年的研究和实践, 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近30 个矿场的表明, 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10% , 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 ~20%。

1997 年, 中国聚合物驱增油量达303×104t , “九五"期间增油1500×104 t。

中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和陆相生油, 预测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为34. 2%, 近百亿吨储量留在地下。

这一条件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巨大潜力。

今后, 中国的三次采油要在驱油机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降低驱油剂成本和用量、先期深度调剖、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加强研究, 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 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消耗开采, 一般采收率仅5% ~10%,我们称为一次采油。

它反映了早期的油田开发技术水平较低, 使90% 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留在地下被废弃。

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 达西定律应用于油田开发。

人们认识到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呈正比关系, 一次采油采收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油层能量的衰竭, 从而提出了人工注水( 气) , 保持油层压力的二次采油方法, 使油采收率提高到30%~40% 。

这是至今世界上各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 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大飞跃。

但二次采油仍有60%~70% 的油剩留地下。

为此, 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采油采收率提高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三次采油新方法。

无污染物理采油新技术

无污染物理采油新技术

A EW HYS C L P N P I AL OI RODUCT ON T HN QU I EC I E
Wr rH0UT PoL唧 1 0N
L i U Bn
GU N J— e g A i n T
( p hdP yc Dpr r ^帅 , h ̄z eac a, i  ̄ 帆 L 眦m竹.ogCg 276 .h ̄ ) D n n 50 1 C i g
Ab ta t sr c
A p y ia i po u t n tc nq e w ih i ol t n f e a d h s ma y a v na e o ae i h sc lol rd ci e h iu hc sp l i r n a n d a tg s c mp rd w t o u o e h
维普资讯
§ .. e ) K
} . 。
无污 染 物理 采油 新 技 术
路 斌 关继腾
276 ) 50 1
( 油 大 学 应 用 物理 系 东 营 石
摘 要
无 污 染 物 理 采 油 技 术 是 继 化 学 采 油 技 术 之 后 发 展 起 来 的一 种 油 层 处理 新 技 术 , 有 化学 采 油 方 法 所 不 具
油层有 利 的条件下 原油 采 出程度不 超过 地质储量 的 5 % , 于一 些 高粘 低 渗透 油 田 , 出 程度 则 更 低 . 0 对 采
Hale Waihona Puke 2 微 波技 术 微 波采 油技 术是指将 大 功率 的微波 天线 下到要
传统 的开发方 法是 以化学 驱 为主 的采 油 技术 , 包 也
括 注水 驱 、 二氧化 碳 驱 、 蒸 汽驱 等 , 所 固有 的共 水 其 同缺 陷是会 产生不 可逆 转 的负效应 , 造成 油层伤 害 , 使得 无法 继续采 用 有 发展 前途 的其 他采 油 方 法 , 同 时, 从保 护和 利用 资源 的角度 看 , 也要 求对 油层进 行 无 污染处 理 , 物理采 油技 术 正 是符 合 这 一 条 件 的新 技术 . 理采 油技术 利 用 不 同性质 的物 理 场处 理 油 物 层, 引起 油层 的物 理 、 学 性 质 发 生 变化 . 善油 层 化 改 的渗流情 况 , 达到提 高原 油采 收率 的 目的 . 根据作 用 方式 和原 理 的不 同 , 物理 采 油 技术 主 要 包 括微 波 技 术 、 技术 、 磁 电场技 术 、 动 采 油技 术 和 超声 波技 术 振 等 和化学 方 法相 比 , 物理采 油技术最 突 出的优点 是

3.7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采油新技术

3.7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采油新技术

第七节采油新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少,受天然能量和注水开发方式采油的局限,产油量递减逐渐严重,采油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一、采油新技术简介(一)三次采油的概念近十几年,国内、国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快,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各种综合的方法,但其根本都是在力争提高原油采收率。

从技术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机理上,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一次采油,即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方法,常见的如溶解气驱、气顶驱和弹性水驱等;二次采油系指注水、注气的开采方法,是一种保持和补充油藏能量的开采方法;除一次,二次采油以外的采油方法,即通常改变残油排油机理的开采方法,诸如混相驱、火烧油层和蒸汽驱油等统称之为三次采油。

近年来,把改变油藏中残油的排油机理的强制采出残油的方法通称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 recovery,简称EOR)或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EOR术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非常规物质开采原油的方法,包括注入溶于水的化合物,交替注入混相气体和水,注入胶束溶液(由各种表面活性剂、醇类和原油组成的微乳液体系),注蒸汽以及火烧油层等。

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

三次采油增油效果较好,近年来被国外广泛重视和研究,大庆油田一投入开发,就开始了三次采油研究工作,先后研究过C02水驱、聚合物溶液驱、C02混相驱、注胶束溶液驱和微生物驱等。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对三次采油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玉门油田开展了活性水驱和泡沫驱油;20世纪80年代大港油田开展了碱水驱油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大庆、胜利油田对聚合物驱油都开展了重点研究。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采油新技术的考点知识归纳

采油新技术的考点知识归纳

一、名词解释1. 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 所谓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液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3.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它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反映地下原油的采出情况。

采出程度高,地下剩余可采储量愈少,因而开采难度也愈大。

4. 采收率:指在一定经济极限内,在当前工程技术条件和开发水平下,可以从油藏中采出的石油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它是一个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标志。

5. 采油速度:指年产油量占其相对应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它是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

6. 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7. 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8. 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9. 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10. 二次采油:继一次采油之后,向地层中注入液体或气体补充能量采油的方法。

11. 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

12. 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13. 聚合物的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 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14. 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15. 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可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16. 微乳液: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和盐五种组分组成的油水高度分散体系。

17. 活性剂稀溶液:活性剂浓度低于CMC 的溶液称为活性剂稀溶液。

18. 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能互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19. 胶束:当水的表面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得到饱和时,溶液中大部分活性剂的烃链便相互吸引而缔合成以烃链束为内核、亲水基外露的分子聚集体,这种聚集成团状的活性剂称为胶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靠流体的能量产生的
压力波动作用于近井 地带,以解除油层污 染,达到增产、增注 的目的。 水力振荡器
现场试验系统
6. 人工振动增产技术 技术原理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是利用地面或井下人工 震源,对油层进行低频声波激励处理,以解除油 层污染,改善流体流动特性,促使石油中的溶解
气和吸附在油层中的天然气分离,从而提高原油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敬请批评指正!
增产增注新技术
一、酸化技术 二、物理法技术
交流内容 二、物理法采油技术 1. 前言 2. 微生物采油技术
3. 超声波解堵技术
4. 电脉冲波解堵技术 5. 水力振荡解堵技术 6. 人工振动增产技术 7. 声波降粘技术 8. 声波防除垢技术
1. 前言 物理法采油技术 利用物理场(声场、电场、磁场、电磁场等)的作
(3) 声波辐射能使盐垢微粒 和金属表面间发生剪切, 抑制盐垢微粒在金属表面 的沉积
适 用 场 地
计量站;
联合站; 换热器; 地面管线等。
(1)物理方法,不需添加防垢剂;
技 术 优 势
(2)在线防垢、除垢; (3)安装简便; (4)免维护程度高; (5)使用寿命长,有效期长; (6)成本低,一次投资,长期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法采油主要机理 1. 作用于近井地带,解除井筒附近的污染; 2. 作用于油藏,改善其孔隙结构与渗透性; 3. 作用于原油(或地层流体),改善其流变性。 物理采油发展趋势 1. 机理研究由定性解释向定量描述发展:机理解释还停留在定 性水平上→无法根据不同油藏、油水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 式及优化技术参数→难以保证工艺措施达到最佳效果。 2. 处理技术由单一方法向综合方法发展:物理法的作用在使用 范围上有局限性,一般效果也有限,发展组合方法是一种趋势 。即采用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可以开发出有效、更经济的综合 物理(或物理化学)采油技术。 3. 处理范围由近井地带向整个油藏发展:目前采用的物理采油 技术大多都是针对近井地带的处理,规模不大。今后的发展是 对整个油藏的处理工艺。
采油技术。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目前微生物采油研究和
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向。 采油界普遍认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的是微生
物纯种发酵,产品单一,且成本较高。如将筛选的微生物
混合菌种或单一菌种,注入储油岩层,在储油岩层这个巨 大的天然的发酵罐中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菌体 细胞和多种代谢产物联合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有的某些物 化性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用来激励和处理油水井或油层,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目 的技术。 技术优势 (1) 无污染; (2) 设备简单;
(3) 成本低;
(5) 可重复使用;
(4) 见效快;
(6) 可复合使用。
物理采油(IOR) 特点
1. 适应性强:适用高含水中、后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常规技术 难以处理的粘土油藏;低渗透油藏、致密性油藏;稠油油藏。 2. 具有明显的“增油控水效应”:利用电场、声场等在原油( 或地层流体)中所表现的特性差异改善地层中油相渗透率、降 低水相渗透率,起到控制含水的效果。 3. 与“化学驱”优势互补:物理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基本原理 是改善油层渗透性和原油(地层流体)流变性;物理法与化学 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不同,通过优势互补,组合应用,可以 形成复合型技术,用以提高化学驱的驱油效果。 4. 对油层无污染:用物理场处理油层,没有外来固体和液体物 质进入油层,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污染和伤害。 5. 工艺简单、成本低:与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相比,用物 理场处理油层,其施工工艺简单,投入成本低且效果明显。
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超声波解堵增渗 严炽培等人研究了超声波对多孔岩样的渗流速度的 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岩样被泥浆等污染后,经超声波 作用,使油的渗透率恢复到原来的61~88%,停止超声 作用后,还有明显的滞后效果。
超声波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李明远等人研究了声波振动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1) 声波振动可促进岩石表面亲水性增强和亲油性减弱; (2) 声波振动可降低原油对岩石表面的附着功,减弱原油 与岩石间的粘滞力,使原油更易于从岩石表面剥离。 (3) 声波振动能够提高水驱采收率,而且渗透率越低,提 高的幅度越大。
发展前景
(1)声波降粘是一种新的稠油降粘方法和途径。
(2)声波降粘可以在稠油举升和输送中发挥作用。 (3)声化学降粘将是大幅度降粘的有效途径。 (4) 声波降粘的有关研究和参数设计还不够成熟。
8. 声波防垢技术
技术原理
(1) 提高垢的溶解度,防止 垢晶体的析出 (2) 声波的粉碎作用能够抑
制垢晶体的长大
黏质甲基甲胞菌
塔希提偶式植病杆菌
多糖
Zanflo
乙酸钙不动杆菌
Emulsan
(2)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 以烃为碳源的微生物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来源。 因为石油微生物必须分泌表面活性剂,才能促使烃与水乳
化。烃只有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才能被石油微生物吸收利
用。所有石油微生物是表面活性剂最丰富的基因库。 假单胞菌、节杆菌、不动杆菌、棒杆菌等是产生生物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 性剂就其化学组成主要分为糖脂类和脂肽类。发酵产生的
微生物清蜡处理法。
3. 超声波解堵技术
声波的分类 分类
次声波 声波 超声波 特超声
频率范围
<20Hz 20~20000Hz 20~500000kHz 500~1000MHz
超声效应 超声效应指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超声能量 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而引起或促进介质中其它形式变化 效应的总称。 机械效应 空化效应 电效应 生物效应等 解堵机理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来处理 油水井近井地带,解除近井污染,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从 热效应 光效应 化学效应
所以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较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更先进的高新技术,有着更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现正 推广应用。
鉴于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不同,
采用的方法及工程实施不同,近30—35年在世界范围内
开展的地下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及应用主要分成六大类:
单井增产微生物处理法;微生物驱油法;激活油藏微生 物群落发;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法;微生物压裂液压裂法;
表面活性剂可经溶剂萃取而制成纯品。微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粗制品或纯品注入储油岩层,作用于油-岩石-水三相体 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强油水乳化,提高原油采收率。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MEOR,即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译成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术语目前特指地下微生物
产量和采收率的技术。它是在天然地震对原油产 量影响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增产工艺措 施。
7. 声波降粘技术
降粘原理 (1)热作用;(2)机械作 用;(3)空化作用。
室内研究
Sokolov等人曾于1998年 测量了声波场作用下的石
油动态粘度,经30~60min
超声波处理后,石油粘度 下降了20%~25%。
技术的实质是利用选育的优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
制剂的技术。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指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
生物菌种与营养物注入油藏,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 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储油岩层大的孔 道,调整水驱油剖面;或只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 内的原生微生物,靠其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超声波解堵现场应用 设备流程
施工工艺 起出采油设备

洗 投

超声波处理 井 产
4. 电脉冲波解堵技术 基本原理
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
的油(水)井中产生一定频率 的高压脉冲电流,对地层激发 周期性的压力波和强电磁场, 解除油层污染,对地层产生微 裂缝,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 的目的。
5. 水力振荡解堵技术 基本原理 一定形状的腔体,依
70年代东欧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矿场应用试验。
90年代,许多国家大规模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发 展成为三次采油中的一项高新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根据实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分为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地上微生
物采油技术是指在地上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研制、生产微
生物的某种代谢产物,如生物多糖聚合物或生物表面活 性剂,将地上发酵产品注入油藏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该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目前,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
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中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表 面活性剂。 (1) 微生物多糖 采油中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 胞外多糖黄原胶。
微生物产生的有重大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多糖见下表。
微生物生产的生物聚合物
微生物 野油菜黄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棕色固氮菌 生物聚合物 杂多糖黄原胶 多糖 藻朊酸 微生物 印度产粘固氮菌 肠膜状明串珠菌 出芽短梗霉 生物聚合物 PS-7 Dextrans 普鲁兰
2. 微生物采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渗透并应用
到石油开采工业。石油微生物学就是微生物学与油田开发 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石油烃的微生 物降解、油藏微生物学、生物聚合物与生物表面活性剂、 石油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等。其中,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则是该学科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 一个分支。 在国际石油界,用微生物增产原油,用微生物提高原
油采收率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许多三次采油专家与学
者将微生物采油称作继传统的热采、化学驱油、气体驱油
之后的第四种新的三次采油方法,其应用前景为众多学者 和专家看好。
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经微生
物的生命活动或代谢产物的某些特性作用于原油,改变原 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发展历史: 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Zobell开始探讨厌氧的硫酸盐 还原菌从沙体中释放原油的第一个微生物采油重大研究工 作以来,直至60年代不少实验室主要从事微生物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室内研究,主要开展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采 油机理研究及室内模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