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饮食文化》-第3章 第1节 西方日常食俗

合集下载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是指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用餐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习惯。

它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国家,饮食礼仪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并在社交场合和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

首先,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用餐场合通常被视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或商业伙伴一起共进晚餐,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主人通常会提前安排好座位,确保每个客人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为他们准备好适当数量的座位。

其次,在用餐过程中,西方人对礼仪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在用餐前,人们通常会洗手,并把餐巾放在膝盖上。

当食物端上桌子时,人们会等待主人首先开始吃饭,然后才会自己动筷。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用刀和叉来吃肉类和鱼类,而使用叉子和勺子来吃主食。

在休息和结束用餐时,人们会将刀和叉放在盘子上,从左至右放置。

此外,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酒精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

在正式的用餐场合,人们通常会以红酒为主,也会有白酒和麦酒等其他选择。

在敬酒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轻轻碰触酒杯,表示祝福或庆祝。

另外,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品尝不同种类的酒,但注意适量饮用,不过量地饮酒。

最后,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礼貌和尊重也非常注重。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遵守一定的规则,如不大声喧哗,不夸夸其谈,不咀嚼开怀地吃东西,不说话时闭上嘴等。

此外,人们通常会为他人让座或开门,以示尊重和礼貌。

在支付账单时,通常由主人来承担全部费用,或者分摊费用。

总结起来,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是一系列规则和习惯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了对食物和饮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他人和社交场合的尊重。

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和习俗,人们可以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并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融洽关系。

欧美饮食文化

欧美饮食文化

欧美的饮食文化与餐饮习俗英国:轻食重饮在英国,赴宴时不宜早到,晚到10分钟最佳,一瓶葡萄酒、一束鲜花或巧克力都是赠与主人较好的礼物。

未受邀请就去英国人家拜访是非常失礼的举动。

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邀请,不能临时通知。

英国人的日常饮食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除了面包、火腿(ham)、牛肉之外,常吃的还包括马铃薯、炸鱼和煮菜。

在英国,“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roasted beef and Yorkshire pudding)被人称为国菜。

它是用牛腰肉(serloin)、马铃薯,加上鸡蛋、牛奶、面粉,放在烤箱内一起烤制而成的菜肴,但其最传统和最大众的食物要数炸鱼排和薯条(English fish and chips)。

有别于“轻食”的是,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常“重饮”。

绝大多数英国人嗜茶如命,且对红茶(black tea)情有独钟。

在饮茶时,他们先在茶杯里倒些牛奶,然后依次冲茶、放糖。

英国人往往会专门挤出时间来喝“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茶”对他们来讲,既是午餐、晚餐间的一顿小吃,也是“以茶会友”的社交方式。

英国人常去酒吧饮酒,比较喜欢产于苏格兰山区的威士忌(whisky)和杜松子酒(gin)。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请”与“谢谢”,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餐桌上更是如此。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正式场合,英国人频频使用“Cheers”代替“Thank you”。

一般而言,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

一般来说,客人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时,只要在侍者斟酒时将手放在杯口即可。

法国:餐饮重于生命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并且人人喜欢以美食家(gourmet)自居。

法国人爱吃面食,其面包种类之多令人难以数计。

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caviare)、蜗牛(snail)、鹅肝(goose liver)。

就口味而言,法国人一是喜欢肥浓,做菜时常用大蒜(garlic)、丁香(clove)、香菜(parsley)调味。

西方饮食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第一:西方饮食文化一.用餐场合及注意事项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

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

2.最具代表性的场合及注意事项:1.自助餐自助餐(也是招待会上常见的一种)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点,有冷菜也有热菜,连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

一般在室内或院子、花园里举行,来宴请不同人数的宾客。

如果场地太小或是没有服务人员,招待比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选择。

自助餐开始的时候,应该排队等候取用食品。

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个放食物用的盘子。

要坚持“少吃多跑”的原则,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几次。

用完餐后,再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不允许“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在饭店里吃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数计价,有些还规定就餐的时间长度,而且要求必须吃完,如果没有吃完的话,需要自己掏腰包“买”你没吃完的东西.自助餐有两种类型,坐式并且享受部分服务的是最美妙的。

它将优雅的环境和轻松的气氛熔于一体,这样的聚会需要一定的服务,除非它小得女主人可以应付得过来,同时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容纳餐桌。

另一种是不需要餐桌的,也没有服务或者很少,客人们自娱自乐,可以自带碟子、银具和餐巾到一个自己觉得最舒适的地方,而且随时可以讨论问题。

自助餐,除了解决由于额外服务产生的问题,也解决了女主人安排桌位的问题。

当客人们自由选择地点时,先后次序和是否适合满意等并不是主人的责任。

往往提供了很多种菜肴,客人有足够的选择余地,主人也不必担心菜单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

2.鸡尾酒会鸡尾酒会的形式活泼、简便,便于人们交谈。

招待品以酒水为重,略备一些小食品,如点心、面包、香肠等,放在桌子、茶几上或者由服务生拿着托盘,把饮料和点心端给客人,客人可以随意走动。

举办的时间一般是下午5点到晚上7点。

1西方饮食文化

1西方饮食文化

1西方饮食文化:西方人在长期的生产和消费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2饮钻语言:饮食烹饪之事来表达某种事物和进行社会交往的口头与书面语言
3日常食俗:人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形成和遵循的风俗习惯。

4筵席:指在宴会上供人们饮用和食用的各种饮食品的组合,包括整套菜肴点心及茶酒饮料等。

5主题餐厅:以历史或其他事件为主题作为吸引标志,向顾客提供饮食的场所
A1 西方饮食主张顺应自然,讲究“天人合一”。

A2 1651年,法国人啦瓦伦出版的《法国厨师》一书,成为法国烹饪与意大利烹饪彻底分道扬镳的标志
B3 获得米其林星级餐厅称号是一种荣誉,其最初来源于1898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
B4 西方人食用牛肉类菜肴时一般配白葡萄酒。

A5 感恩节的主要食物是烤火鸡和南瓜焰饼
B6 西方饮食科学技术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西方烹饪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A7 17-19世纪,西餐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是法国菜
A8 意大利菜被称为“欧洲烹饪的始祖”,是西餐的主要流派之一
A9 最能代表美国菜的特点,最为著名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沙拉,如华道夫沙拉,凯撒沙拉等。

A10 西方菜肴装盘通常采用几何造型,主要是利用点、面、线进行造型
A11 西方饮食在用料技艺上的主要特点是奶制品多,有鲜奶,奶油,奶酪
B12 辣椒节是德国著名的节日,于每年的9月5日至6日在慕尼黑举办
A13 西方宴会主要有正式宴会,鸡尾酒会,冷餐会三种形式
A14 西方国家主要饮品包括葡萄酒,啤酒,鸡尾酒,咖啡和茶
B15 西餐餐具在使用时,无论刀,叉,勺都遵循有内向外使用的原则。

西方饮食礼仪文化

西方饮食礼仪文化

西方饮食礼仪文化西方饮食礼仪文化是欧美国家社交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欧美国家,不仅人们注重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同时也对用餐的礼仪和做人的态度严格要求,因此,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餐桌礼仪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体现西方饮食礼仪文化的方面入手,从用餐前的准备到餐桌上的礼节等方面深入探讨西方饮食礼仪文化。

一、用餐前的准备1.礼貌地确认与主人或客户的约会时间和地点,避免造成误会,保证与人约定时到达,也遵守预约的时间。

2.决定食物摆放的位置,从最诱人的菜肴开始选择,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或错过重要的菜肴。

3.准备好合适的礼仪和日常用品,包括纸巾、餐具、餐巾纸等,要保持桌面整洁,避免出现杂物的现象。

二、到达用餐场所1.尊重服务生或主人的指示,遵守规定的用餐时间,如要晚到,一定要打电话通知主人。

2.等待主人或其他客人到达时,需要稍微回答一下一些可能的交谈话题,但不要涉及个人隐私或敏感话题。

3.注意坐姿和动作,需给主人或服务生让座,不要干扰其他人。

三、餐前礼仪1.解除大衣或外套,并将其挂在指定的位置上。

2.等待服务生或主人引导就座,然后放下自己的餐巾,并将其放在膝盖上。

3.在餐桌上放置餐具,最好用右手夹起餐巾,并在嘴角拍打餐巾,之后把餐巾放在膝盖上。

4.主人可能会给客人选择菜肴的时机,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偏好选择菜肴。

5.等待主人确认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客人可以先率先进食。

四、餐中礼仪1.在用餐期间,需仔细咀嚼、吃得慢,保持愉快、轻松的氛围,尽可能避免吃嘴巴里发声。

2.不要把手放在餐桌上,除非用餐的是罐装饮料,或者是要使用用餐所需要的餐具。

3.禁止在吃饭的时候开手机或使用电子设备等。

4.因为黑餐巾容易看不出污点,所以饭前举行的餐巾组巾须用白色餐巾,以保证使用期间的卫生。

五、餐后礼仪1.完成用餐后,将餐具摆放在左右两旁,吧盘子板面向主人。

2.用餐后,或者是酒杯中剩余一些口渴时,可以轻声地询问服务生是否提供水或其他饮品,等服务生拿好饮料后,才可继续开口言谈。

《西方饮食文化》-第3章 第2节 西方节日食俗

《西方饮食文化》-第3章 第2节 西方节日食俗
这便是北美大陆上第一个感恩节,因为宴会以烤火 鸡为主,又称为“火鸡节”。
三、西方的其它节日
①与宗教无关的其它节日:
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2个周日 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3个周日 愚人节:“幽默节”每年4月1日
②与食物紧密相关的节日
如啤酒节、辣椒节、酒神节、葡萄酒节、和苹果节、黄瓜节、葡 萄节和南瓜节等等。 啤酒节是德国的传统节日,最有名的是慕尼黑的啤酒节。
西食俗 目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西方主要节日食俗和文化 重难点:西方的宗教性节日习俗和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内容
一、绪论 二、西方饮食文化遗产 三、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四、西方饮食科学与历史 五、西方馔肴文化 六、西方饮品文化 七、西方餐饮环境艺术
第一节、西方日常食俗 第二节、西方节日食俗 第三节、西方人生礼俗 第四节、西方社交礼俗
第二节 西方节日食俗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突出社会文化意义的日子,是集中展示人们 丰富多彩生活的画卷,是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节日食俗是指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出现的饮食习俗。
第二节 西方节日食俗
一、西方节日食俗的特点
1、西方国家节日食俗最重要的特点是:大多源于宗教及相关 事件,以玩乐为主,缅怀上帝。
德国:姜饼
(介于蛋糕和饼干之间的小点心),蜂蜜、胡 椒粉为材料,外面洒上一层糖。又甜又辣,口 感刺激,外形讨好。
2.狂欢节及其习俗
基督教“谢肉节”, 阳历二月,开始于封斋节的前三天。
习俗:举行各种宴饮、娱乐活动和大型舞会等,宣称即将暂时告别肉 食和娱乐。
巴西有“狂欢节之乡”的美称,它有规模盛大精彩的桑巴舞表演。在巴西的狂欢节 之都里约热内卢,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彩车游行队伍一直川流不息。该市狂欢节以 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 之最。

《西方饮食文化》-第2章 西方饮食文化遗产

《西方饮食文化》-第2章 西方饮食文化遗产
Drunkards and victims of indigestion do not know how to eat or drink.
(酒鬼和消化不良者是不懂得吃喝的。)
3、对待食客
(二)饮食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状 况和经验。
常通过饮食烹饪比喻或反映许多方面的意义,如个人品性、健康生活、 哲理智慧与社会经济、风俗礼仪等。
人类在创造食品的时候不仅需要运用技术,而且需要运用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把这些技术和科学知识总结记载下来并 进行一定的论述,于是出现了内容丰富的烹饪典籍。
一、西方烹饪典籍的特点
(一)早期烹饪典籍的作者多数是厨师
在西方国家,不轻视技术,也不轻视美食的制作者厨 师。 西方的厨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们的尊敬。
2、烹饪美学与哲学类 在烹饪美学与哲学方面,西方烹饪典籍常常极为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烹饪
美学与哲学问题。
3、烹饪艺术类 西方人不仅重视烹饪艺术的创造,而且注重对艺术的鉴赏和传播,因此
西方的烹饪艺术类典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关于烹饪艺术创造的典籍。 第二,是关于烹饪艺术鉴赏与传播的典籍。
(三)烹饪科学类
(四)综合类 以目前所知而言,西方国家属于综合类的烹饪典籍为数相对不多。
其中,内容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是百科全书式的烹饪书和部分叙事 著作。除了百科全书式的烹饪书外,还有部分具有综合意义的叙事著 作。如19世纪时,英国人赫伯特(H)上校编写、出版了《马德拉斯 厨房略记》
第二节 西方饮食文献
一、西方哲学宗教类
三、西方道德法规类
(一)道德法规类饮食文献的特点
涉及饮食烹饪的法律法规很多,而道德类文献较少。 文化传统:主张人性恶,较强的法律意思“法治”。

西方饮食文化(五)

西方饮食文化(五)

1.正餐及宴会的格局和组成(开胃菜、汤、主菜、甜点 等)
2.烹调方法(烘烤、煎、炸等) 3.调味料(大量使用香料) 4.烹饪风格(豪华、奢侈)
古代
意大利菜
发展: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烹饪向前发展,摒弃奢华之风。
15世纪以前,就拥有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
品种多样、样式多变的菜肴,制作出著名的通心粉和披萨为代表的众多面 食。
现代
美国菜
•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仅有300多年的历史。 • 16世纪,英国人是美洲大陆上早期移民的主体,移民生活艰苦
,所以烹饪上是承袭英国烹饪简单、实惠的特色。
• 18-19世纪,西方各国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饮食烹饪融入更多 风格。深受英、法、意影响。
• 20世纪以后,美国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形成简单、方 便、快捷的烹饪特色。(工业化生产各种饮料、和现代快餐食 品、速冻食品)出现各种厨房机器,使手工烹饪更加简单。
• 营养丰富,资源缺少。
法国海鲜
• 作为“法餐三宝”,其中一宝一定是指海鲜。法国是个海 滨国度,所以丰富的海货常年供应不断。
• 法国盛产牡蛎,牡蛎利尿壮阳,而法国的另一特产龙虾, 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龙虾也比较符合大众口味。
• 龙虾登上法国人的餐桌也有些年头了。但是龙虾在法餐中 扮演的角色比较特殊,它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只有 在特别隆重的庆祝场合,法国人才会大吃龙虾。这个习惯 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西方饮食文化
授课教师:张璇
课前回顾
人生礼俗
指人的一生中在各个重要阶段通常
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节以及由此形 成的习俗。
诞生礼
成人礼
婚礼
西方馔肴文化
西方馔肴文化 第三章
1 西餐的风味流派 2 西餐的制作技艺 3 西方的宴席与宴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一具多用~筷子
三、西方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一)餐具的布置
(二)餐具的使用
1、餐具的使用原则:
刀叉勺:由外向内;一道菜最多只能使用两个餐具; 杯子:横向放一排:由左至右;杯子呈台阶排列:由外向内。
(二)餐具的使用
2、餐具的使用方法:
(1)刀叉的使用方法:
① 欧洲式:左叉右刀,切一次,叉食一次。文雅~ ②美国式:左叉右刀,将餐盘中的食物全部切好,把右手的餐刀放在餐盘前 方,将左手的叉子换到右手,再来叉食。省事~ 注意:①切割食物不能发出响声;②切割时,双肘下沉但手臂不能压桌子; ③切割食物的大小要适宜一下子入口④刀叉朝向正确,叉齿向上,刀刃不能 向外。
第三章 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第一节、西方日常食俗
一、西方主要饮食品种 二、西方进餐方式与工具 三、西方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四、西方饮食品的食用
第一节 西方日常食俗
一、西方主要饮食品种
(一)主要食品 西方人的食品基本上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早期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
小结:第三章 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第一节、西方日常食俗 一、西方主要饮食品种
二、西方进餐方式与工具
三、西方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四、西方饮食品的食用
作业:
书中P48餐具的使用:①餐具使用原则? ②餐具使用方法? ③餐具暗示意义?
预习内容:
第三章 第2节 西方节日食俗
第一节、西方日常食俗 第二节、西方节日食俗 第三节、西方人生礼俗 第四节、西方社交礼俗
第三章 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1、民俗的概念
民俗原意是指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今译就是民间风俗习惯。 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 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 礼仪:指为表示某种情感而举行的仪式,常与民俗交织在一起,共同展示一 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思想与精神面貌,在一定意义上是窥视各地区、各民族、 各个国家社会心态的重要窗口。
叉在左边叉齿向下,刀在右边刀刃向内。~~暗示:此菜还未用毕,不能撤下。
②若吃完了或不想吃了,可以刀右左叉并列纵放在餐盘中;
(3)餐具的暗示意义:
餐巾的暗示意义:
通过餐巾的使用与放置可暗示用餐的起止和状态。西餐常常以女主人 为“带路人”。 ①若女主人铺开餐巾时,则暗示用餐开始。 ②若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上,则暗示用餐结束。 ③若进餐中,需暂时离席,用餐者可将餐巾放置自己座椅的椅面上,暗示 过一会还要再来进餐。
餐巾注意:
①使用时,先将餐巾打开,在桌下折叠后平铺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不能 将餐巾围在脖子上或挂在椅子上。 ②餐巾是主要用来为衣服保洁、擦拭口部和掩口遮羞,不能用来擦汗、擦 脸和餐具。
(3)餐具的暗示意义:
刀叉的暗示意义:
在进餐中,可通过刀叉的放置暗示是否吃好了一道菜肴。
①若与人交谈,需要暂时放下刀叉不用,则将刀叉呈“八”字形状放在餐盘上,
西方饮食文化
授课章节:第三章1 西方日常食俗 目的要求:掌握西方主要饮食品种、进餐方式与工具、
餐具的布置与使用和西方饮食品的食用。
重点:西方进餐方式与工具、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难点:西方餐具的布置与使用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内容
一、绪论 二、西方饮食文化遗产 三、西方饮食民俗与礼仪 四、西方饮食科学与历史 五、西方馔肴文化 六、西方饮品文化 七、西方餐饮环境艺术
养殖技术较高,各种动物原料品种多、质量好、数量大,价格相对较低,而农 产品的品种较少、产量大小不等,主要出产麦子、葡萄和一些蔬菜品种,价格
偏高。 这也说明了主食的概念是相对的,产量高的就是主食。
(二)主要饮品
西方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是葡萄酒和咖啡。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把葡萄酒和饼分给众门徒,说葡萄 酒是自己的血、饼是自己的肉,让人们记住他是为了替人类赎罪而死的。人们不 仅使它成为了一种最常用的饮品,还把葡萄酒变成神圣的、充满生命的艺术品。
西方人的另一个构成部分就是咖啡。人们不仅把咖啡看做是消除疲劳、刺激 肠道、有益减肥的普通饮品,还把它看作文艺灵感的源泉、优雅品味的体现。西
方的一位艺术家自述道:“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 的路上。”可见咖啡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
二、西方进餐方式与工具
(一)进餐方式
西:分餐而食
西方国家早期以畜牧业、工商业为主,不断迁移,流动性强。家庭观念相对 薄弱,提倡个体观念,要求个人独立、自由,尽可能的不受群体的限制和约束。 这种观念对西方人日常饮食生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始至终的分餐而食,强调个体
四、西方饮食品的食用
(一)菜点的食用方法
1、开胃菜的食用方法:
开胃菜以沙拉为主,有时也上海鲜(鲜虾、牡蛎和蜗牛)或果盘。吃 沙拉主要用餐叉,吃虾时用手剥,吃牡蛎有专用的餐叉,带壳的蜗牛可用 专门的夹子将肉夹出后食用。 2、汤的食用方法:
右手持握汤勺,不要直接端起来汤盘来喝,不能趴在汤盘或汤碗上吸 食,也不能用嘴吹汤以降温。
(2)餐勺和餐巾的使用方法:
餐勺注意:
①餐勺用于喝汤、吃甜点和搅拌咖啡或红茶,不能直接舀取其他菜肴和咖啡或红茶; ②已经用过的餐勺不能再放回原处,也不能将其直立、插入菜点之中; ③餐勺使用中尽量保持干净清洁,不能全身浑浊不堪; ④餐勺取食不能过量,勺中的食物一旦入口就要一次性用完。
(2)餐勺和餐巾的使用方法:
3、主菜的食用方法: 主菜品种繁多,最常见的是用鸡、鱼、肉类原料和通心粉制作的菜肴。
都有专用的刀叉。不能吸食,不能发出声响。 4、面点和甜品的食用方法:
主要指面包、点心、冰淇淋和水果。
(二)酒和咖啡的食用方法
1、酒的饮用方法:
吃西餐时,不同的菜肴需要配不同的酒水。可分为: 餐前酒:开胃多为鸡尾酒、红酒和香槟;
佐餐酒:红酒居多,“红肉配红酒,白肉配白酒”(牛猪羊肉配
红酒,海鲜、鱼和鸡肉配白酒); 餐后酒:用有助消化的酒,利口香甜,如白兰地
2、咖啡的饮用方法:
最基本的咖啡有:黑咖啡、奶油咖啡、普通咖啡和不含咖啡 因的咖啡。 ① 咖啡勺搅匀,之后平放在碟子里,绝不能用咖啡勺舀咖啡 来饮用。 ② 饮用咖啡时,不能大口吞咽,应当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尝。
2、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作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物质生活民俗。 它是指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品的生活与消费过程中创造、享用并传
承的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生活文化,又简称食俗,可分为日常食俗、节日食
俗、婚寿丧食俗、社交食俗、民族食俗、宗教食俗等等,
以下仅从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社交食俗、人生食俗4个方面进行介绍。
的独立性。 每人一套餐具、菜点,各吃各的,互不干涉影响。虽然显得冷清却又从容,
并且卫生又随意,个人拥有饮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牛排中:共餐而食
(二)进餐工具
多具一用、品种众多
受“个体为本 ”的观念影 响,最具代表性餐具就是刀叉。
一顿正餐,通常吃一道菜换 用一副刀叉,常要换用四副刀 叉甚至更多。而且刀叉类餐具 的品种较多。还如,喝不同的 酒必须使用不同的酒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