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北大)

牛顿力学的创立与发展
总结词
牛顿力学是物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数学语言描述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科学研 究和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完整的 经典力学体系。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力学现象,还为后来的物理学、工 程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力学在微观和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 多的便利和效益。
生物科技与医学
生物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将有助于解决许多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同时,生物科技的发展也 将对农业、环保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05
CHAPTER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北大)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述 •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概念 •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实践应用 •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案例分析 •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挑战与展望
01
CHAPTER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述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定义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01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强大
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生物技术的突破
02
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生物领域将迎来更
多突破性成果。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03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护,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的整体自然观。
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包括:自然的存在;自然的进化和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
它是一门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理解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也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类社会与人的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科学技术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PPT课件

技术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演绎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 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观察和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和演 绎,形成对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深入认 识。
类比与模拟
分析与综合
通过类比和模拟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其他 事物进行比较,发现相似点和差异点,为 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依据,推动 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帮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互动
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的认识。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词
历史演变、实践检验、科学基础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实践为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以科学为基础,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有规律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总结词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检验真理、辩证法原则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法原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03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 主义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个自 然科学中的体现和贯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进 步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技 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三章

(三) 反馈与控制方法
1. 反馈本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 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 功能的过程。反馈方法是指运用反馈概念去分析和处 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以结果反过来影响进一步产生 事物或原因的思考方法。 2. 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 一种把握,能预测和了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控制方 法有多种具体形态。控制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在系统视 野中如何处理好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的辩证关系。
数学方法注重抽象、模型化,是我们可以把自 然研究对象高度抽象、转化为人工模型,抽象其中因 果关系的基本方法。数学方法包括多种形式,如数学 方程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数学实验 方法等等。
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一)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1. 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进行分解,对其要素进行分 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思维与思考方法。 2. 系统综合是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看做是系 统综合整体,并对这一系统综合整体及其要素、层次、 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发展趋势等进行辩证综合的 考察,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 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分析,主要运用于问题不够明确、任务 范围无法完全确定的情境。
(二) 技术活动的方法
1. 技术构思方法; 2. 技术发明方法; 3. 技术试验的方法; 4. 技术预测的方法; 5. 技术评估的方法。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一) 历史 历史方法是一种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研究 需要掌握具体的研究过程、概念演变史、学科史和前 人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背景。 (二) 逻辑 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 它以抽象为基本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个别 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事物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 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事实。
自然辩证法总结

绪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研究对象: 1自然界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3.科学技术学科内容: 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3.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 二级学科, 介于纯哲学理论与科学之间, 主要以探讨科学思想理论的哲学层面为目的。
第一章2.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第二章学习的必要性: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日益泛滥, 伪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
再者,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 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以上都说明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自然辩证法是当务之急。
第三章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证。
第四章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掌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及其内在的联系, 又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思想情况、专业内容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学习。
第五章自然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具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为什么会形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原因: 首先,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还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 在各个领域向形而上学自然观发起了进攻, 也为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图尔敏:“问题就是解释的理想与目前能力的差距。”
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
❖ 岩崎允胤、宫原将平:“问题是基于一定科学问题的完成、积累, 为解决某种未知而提出的任务。”
他们认为问题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
1)问题是与智能活动过程相联系的一个概念。自然界或自然物本身 并不存在问题,只有当人以认识自然、改造世界为目标,进行智能活 动,才会造成和产生问题。
➢ 3、科学技术方法的地位、作用
(1)科学技术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科学认识的工具+旧理论走向新理论的桥梁。
(2)科学技术方法是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动力之一: 可以促进科学发现和发明。 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 促进科学技术方法的创新。
➢ 关于方法重要性的名人谈话
➢ 巴甫罗夫:“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 方法。”
————上面第2点解析
问题的分类(划分)
1)真实问题、虚假问题 2)正确问题、错误问题 3)待解决问题、无知问题 4)科学问题、非科学问题
糖为什么甜?有多羟基就甜吗?多羟基是甜的必要条件, 还是充分条件?
自然科学问题同数学不同
一、科学问题
➢ 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研究主体在当时的 背景(科学的、社会的)下提出的,关 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 未解决的疑难和矛盾。
➢ 拉普拉斯:“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 学的进步… …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
➢ 爱因斯坦: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 4、科学方法论的体系***
(1)科研选题 (2)获取科学事实 (3)进行理性思维加工 (4)提出假说、验证假说 (5)建构理论体系
调查考察 ?
一个十分业余的例子: • 长寿追求(为什么会死?前科学——科学问题) • 转换:端粒长短与寿命正相关(假说) • 演绎:选一种寿命短的生物(四膜虫、果蝇,客体主体化) • 猜想:人工做长端粒,寿命会变长? • 对照实验+重复验证 • 推及其他物种(类比推理) • 归纳结论 • 为什么?因果、机理探究(析因实验) • 定量实验,定量关系及数学表达 • 建立理论体系; • 向技术物化......
自然辩证法内容概括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技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索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各大科技成果须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价等。
(3)狭义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索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技本质及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含: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观点及代表人物。
(一般为选择)(1)逻辑实证主义石里克,卡尔纳普认为科学是可以证实的(2)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玻普认为逻辑上可证明为错,但实际上没有证明为错的是科学(3)历史主义库恩科学知识的增长是范式的(4)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但不先将其打倒(5)反对方法(怎么都行)费耶阿本德不限定任何逻辑,只要有利于科技发展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及札记等划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展观,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两者间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自然辨证法的内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于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的辩证地进行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
它们在整个科学哲学认识的层次上,都从具体学科上升到哲学,并同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2、在认识过程的层次上,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
自然辨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则的一个独立的中间层次,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3、自然辨证法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沿着正确的道 路走” ,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着取胜之道。
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遵循的程序、途径或 所使用的方式、手段乃至技巧之总和。
“方法论”在辞海中注释为“研究治学方法之 学问”。从 现代意义上讲,方法论是指以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系统研究方法的性质、条件、作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如:物理学中利用高能加速器来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规律;天文学 中利用射电望远镜来观测天体;医学中运用动物疾病模型研究人体的生 理、病理变化过程等都属于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第二个层次是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它则是科学技术 方法论研究的对象。
具体讲就是:它研究各门科学技术方法中所共有的方法, 即从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中总结、归纳、抽象、概 括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方法,及其这些方法的性质、 条件、作用、原则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须遵循实验的方法, 根据实验结果,才能决定人们对自然 界的认识。
伽利略也非常重视实验方法,被人们称之为用实验方 法打开近代自然科学大门的大师。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培根是近验;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
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二、以实验和分析方法为主的近代自然科学时期(16世纪—19世 纪末)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方法:
1、以仪器观察和观测为主导(意大利伽利略1609望远镜)同 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产生, 为科学观察和观测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2、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达 ·芬奇非常重视实验方法,他认为,一切科学都必
第一章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述
科技方法论的涵义、内容和研究对象;科技方 法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科技研究的一般过程。
马院 周延云
具体 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涵义、内容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第三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技术发明的一般思路
第一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涵义、内容及研究对象
三、研究对象:从三个层级的研究方法看
哲学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最高层次的方法,它不仅对认识自 然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社会和思维领域也是适用 的。例如:矛盾分析法、辩证否定法、质量互变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这些方法则是由哲学来研究的。
最低层次是各门科学技术的特殊研究方法。它只能由具体的 学科、专业来确定,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例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2、逻辑推理方法 德谟克利特—《论逻辑》主要研究归纳法 亚利士多德—《工具篇》主要研究演泽法 (三段论式,奠定了形式逻辑的基础)
中国古代墨家——提出归纳与演绎的两种推理过程 例:荀子:一是推而别之,别者有别,直到大别名 (演绎);二是推而共之,共者有共,直到大共名(归 纳)。
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 那就是: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中);
培根创建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在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中)。
3、 以分析为主导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由于分析——综合方法的产生,比较、分类、类比等
方法也相继产生。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这三个层次的不同的研究方法互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 三个时期。
一、古代直观、思辨、推理方法(远古至15世纪) 1、直观猜测方法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赫拉克利特的“火”; 泰勒斯的“水”; 毕达哥拉斯的“数”; 中国的“阴阳五行说”;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所使用的新方法
2、 观察实验方法与理论思维方法相结合。 3、科学技术日益数学化。 4、产生了许多新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5、计算机已成为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方案设计(CAD)、 生产制造(CAM)等重要工具和手段(数据处理、储存、 实时控制、管理、模拟实验)。
“科学技术方法论”定义:就是指人们有计划、有 目的地认识自然、探索未知、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式 的理论体系。
二、科技方法论内容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 建立假说和理论的方法等; 技术方法。
第三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就是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 仪器设备去探索未知事实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问题,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 第二阶段:观察实验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取科学事实。 第三阶段:思维加工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假说。 第四阶段:实践检验阶段。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假说上升为理论。 第五阶段:建立科学理论体系阶段。 运用公理化方法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建立比 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方法)出现了新面貌,得到了新发展。
量子力学、基本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分 子生物学、高能加速器、电子显微镜使得自然科学— 向微观方向发展;
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现代宇宙学、大爆炸宇 宙论、射电望远镜、空间技术、遥控遥感技术、计算 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激光 技术--向宇观方向发展。
近代初期,由于科学研究处于分门别类、收集 材料的阶段,所以必然以分析方法为主;
到了近代后期,各门自然科学处于整理材料阶 段,而且自然科学需要从整体上给予哲学上的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所以必以方法综合为主。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所使用的新方法(19世纪末至今) 1、 科学技术的传统研究方法(近代产生的观察实验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3、逻辑推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①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公元前320年)
②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勾股定理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
(公元前580-前500年)
(公元前287-前212年)
总之,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很低,人们
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具有朴素、笼统、直观、 猜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