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丰原中学数学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数学组结合本校实际,于2014年3月确立了《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4年4月被临渭区教研室确立为区重点课题。本课题周期为一年(2014年3月——2014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数学组长闫瑰利担任课题负责人,刘卫峰,赵彦虎,张晓,王春娟,王艳,韩云侠,刘艳,郭利荣,吴孟社郭崇婕11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中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中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中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1.在学校进行了开题后,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4年5月,我们学校进行了开题。课题组全体老师11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我校校长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

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研究的一些方法,知道了研究的具体要求,为一下开展具体研究打好了基础。

2.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初中学生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2014年6月,我们分别在数学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检查了学生的数学作业,还对46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本校学生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作业形式单一。

据作业检查和谈座了解,数学作业的布置基本上是选课本上一两道习题给学生做,全批全改,然后,发还学生。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作业没有新味,学生厌烦。作业成为“例行公事”,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2)作业量偏少。

在问卷调查中,有413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少,希望多布置作业,只有52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多。

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要靠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来弥补这一不足,再没有足够的作业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跟不上的。

(3)作业内容狭窄,只限于课本现成习题。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数学作业都是布置例题后面相应的一两道习题,内容狭窄,千篇一律。新鲜感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4)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作业批改的形式单一,都是在书面上修改,对的打个“√”,错的打个“×”,再给个等级。等级一般分“A”、“B”、“C”、“D”四个级别。

另外,部分老师作业反馈不及时,也不作讲评,反馈很不到位。

(5)家长不是很好的配合孩子完成作业。

在对4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85名学生写到,在家写作

业时有各种干扰,如爸爸妈妈看电视开很大的声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停下手中的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收拾厨房等。有380名学生写到,家长不关心自己的作业,不过问或很少过问自己的作业情况。

3.开展了作业类型和模式的研究,梳理了作业的类型。

2014年7月—2014年9月,我们主要研究了数学作业的类型和基本模式。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数学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头类作业

口头类作业就是以口头回答或叙述完成的作业。口头作业又分为课内口头作业和课外口头作业,课内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口头与同学交流的作业。课外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外跟别人交流的作业,如“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等。

2.书面类作业

书面型作业就是以书面完成的作业,这是最常用的作业形式。

(1)常规书面型作业

常规书面型作业是指与课堂教学同步,以书面完成的,统一要求掌握的作业。这类作业也是最常用的,几乎每天学生都在做这样的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要能巩固本课知识,纠正学生错误,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层书面型作业

分层书面型作业是指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①.把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我们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完

成作业的快乐。

②.按作业数量多少进行分层。作业数量的分层是指按作业的多少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留出时间去做自选习题;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举一反三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避免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③按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进行分层。完成相同数量的作业,要求尖子生用的时间要短些,学困生用的时间延可长一些。

3.活动类作业

(1)游戏型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低年级设计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找朋友、上台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巩固知识。

(2)实验型作业

实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发现或验证某个结论的作业方式。

(3)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就是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作业方式。

(4)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就是让参加生活实践或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作业方式。

(5)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等探究方式来完成的作业。

4.开展了作业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作业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014年10月—11月,我们主要对数学作业的内容进行研究。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据调查,学生的数学作业比较单一,内容几乎都是课本例题后面的习题。学生每天都做这种内容的作业,造成机械死板,灵活性不够,巩固性不强,启发性没有。我们经过半年的总结研究,认为学生数学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不同内容的作业:

1.精选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我们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对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设计作业时,不能随意选课本中的习题,要对课本习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习题。

2.改编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课本中的习题有时不能满足巩固新知和弥补学生不足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编课本的习题当作业,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变更情况

2014年9月,由于课程调整等原因,经学校及课题组研究决定:增加刘卫峰赵彦虎张晓郭崇婕四名同志为本课题组成员。

五、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1、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学生作业的时间缩短了,作业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而且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

2、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下面是期中考试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成绩对照表,一年后学习成绩上两个班级的差距明显缩小。

成绩较好的同学十分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在他们的意识中,“帮人就是帮自己”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中学生能有机会讨论、实践,有机会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获得成就感,并且能获得很高的记忆率,同时学生在班级学习交流过程中能获得归属感,能使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情感和智力的支持,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4、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不仅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布置作业模式,要面各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促进教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想方设法地把教材内容层次化、条理化,设计出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促

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和打算

课题虽已结束,但是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例如有些教师批改作业还是存在应付性,作业批改没有针对性;学生的参与批改作业的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加强;教师批改作业还是打“√”“×”情况较多,缺少鼓励性评语、缺少利用作业和学生交流。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有些仓促,时间短,许多东西没来得及整理和修改,一些做法还没达到成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边教学边研究,多总结,及时反思,不断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