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汽车试验学 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   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505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试验学/Vehicular T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汽车理论,汽车构造,微积分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汽车试验学,关强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第一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汽车试验学》作为车辆工程的重要专业课,介绍了常见汽车试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利于学生了解汽车试验的目的、手段和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加深对汽车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从事汽车研发工作提供必要的手段和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试验的分类与标准,汽车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汽车常见试验设备,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汽车基本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等内容。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汽车试验知识的同时,需要分组进行典型的汽车试验,掌握汽车试验典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基本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为汽车制动试验,计4课时。

试验名称:冷态制动效能试验。

设备:车速仪,踏板力传感器、制动管路压力传感器、红外测温仪、皮尺。

要求:1)制动前制动器初始温度不大于90度;2)制动初始速度80km/h,道路平直段不少于80m。

3)在测初速度阶段,车辆保持等速行驶,驶入试验路段起点后,以最大减速度制动至停车,制动过程中离合器分离或处于空挡。

4)试验往返各进行一次。

5)记录制动初速度、踏板力、制动管路压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并观察车辆是否偏出3.7m宽通道。

6)誊写试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由3个项目组成:(1)到课情况与课堂提问,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重视程度等,30分;每发现缺课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48,学分数:3,实验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试验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汽车试验方法和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仪器与设备,重点介绍了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和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等。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试验方法,为今后应用基本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汽车试验概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试验的作用与分类,汽车试验标准,试验的计算与组织,试验误差,掌握试验数据处理。

(二)汽车试验仪器与设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车速测试仪、油耗仪、陀螺仪、汽车平顺性测量仪器、五气体分析仪、底盘测功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掌握它们的操作原理。

(三)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的总成及其零部件,掌握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试验、车轮试验、前照灯检测试验、车速表检测试验方法。

(四)汽车基本性能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仪器使用,掌握汽车动力性试验、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汽车制动性试验、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汽车平顺性试验、汽车通过性试验方法和步骤。

(五)汽车环保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环保试验的仪器使用,掌握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试验、汽车噪声试验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六)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车碰撞试验、汽车安全部件试验、汽车碰撞试验仿真技术的相关原理知识。

(七)汽车可靠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快速可靠性试验、汽车安全部件试验的相关原理知识。

(八)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试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汽车风洞的特性和类型;了解汽车风洞常规试验。

四、有关说明(一)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辅助自学、讨论、习题课、提问等形式,在阐明理论的基础上,以试验的行式让学生掌握理论。

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试验学
英文名:Test of Automobile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4
课程总学分:3
实验课学分:
开课对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7
本大纲主撰人:陈国荣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汽车试验学》课程以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学习汽车测试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各种汽车试验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方法,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其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初步掌握汽车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并能正确地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试验结果。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通过测试装置的使用,掌握车辆基本参数的测试技术。

2.通过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掌握静,动态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 通过指定项目的汽车道路试验,了解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水平。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注:实验性质:必做、选做;实验类型:设计、验证、综合、演示;实验类别:专业、专业基础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提交实验报告,百分制。

五、实验教材
本校编写:汽车试验指导书。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汽车试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相关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常见的试验方法和设备;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汽车试验设备进行试验操作,掌握数据采集和处理技能;3.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水平;4.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试验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 汽车试验技术概述- 汽车试验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汽车试验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试验技术对汽车产品设计和改进的影响2. 汽车试验设备与方法- 汽车试验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的汽车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汽车试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进行汽车试验时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 汽车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汽车试验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 汽车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 常用的汽车试验数据处理软件及其操作技巧4. 汽车试验案例分析- 对几个典型的汽车试验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汽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汽车试验数据的解读与应用五、实践环节1. 汽车试验设备实物展示学生参观汽车试验设备展厅,认识各类汽车试验设备的实际应用和工作原理。

2. 汽车试验操作实践学生进行汽车试验设备的实际操作,熟悉各种试验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技能。

3. 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4. 汽车试验案例分析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对汽车试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技能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考核;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汽车试验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汽车实践性教学大纲(3篇)

汽车实践性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性能;(2)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使学生熟悉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1)汽车总体结构;(2)发动机原理;(3)底盘原理;(4)车身原理;(5)电气系统原理。

2. 汽车维修技术(1)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3)汽车维修工艺;(4)汽车维修质量控制;(5)汽车维修安全。

3. 汽车电子技术(1)汽车电子系统概述;(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传感器;(4)汽车电子执行器;(5)汽车电子故障诊断与维修。

4. 新能源汽车技术(1)新能源汽车概述;(2)电动汽车电池技术;(3)电动汽车电机技术;(4)电动汽车驱动系统;(5)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2. 实践教学:每学期16周,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3. 课程设置:(1)汽车基本结构及原理(16学时)(2)汽车维修技术(24学时)(3)汽车电子技术(16学时)(4)新能源汽车技术(8学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汽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汽车维修、故障诊断等实践操作。

5. 模拟教学法:利用模拟设备,模拟实际维修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

专科汽车试验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专科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提供指导,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大纲将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汽车试验的基本概念和试验设计方法;2. 掌握汽车试验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方法;3. 掌握汽车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车试验的规范和标准,具备进行合规性试验的能力;5.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汽车试验。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汽车试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汽车试验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方法;3. 汽车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4. 汽车试验的规范和标准;5. 实验设计和组织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

其中,实验教学将让学生亲身参与汽车试验,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实践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汽车试验项目,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平时作业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将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将考察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分析能力。

评估结果将以百分制形式呈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和40%。

六、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专科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提供指导,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汽车试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学生将全面提高汽车试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车辆试验学》教学大纲

《车辆试验学》教学大纲

《车辆试验学》教学大纲Vehicle Testing学时:32 学分:2制订者:薛金林审核者:鲁植雄一、课程性质《车辆试验学》是研究车辆试验基本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科类方向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初步掌握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试验结果。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拖拉机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一)课堂讲授部分(28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1.1汽车试验在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1.2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1.3汽车试验学的研究内容1.4汽车试验的分类第二章测试系统特性分析(4学时)2.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2.2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2.3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2.4测试系统的负载效应2.5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试验测定2.6测试系统的不失真测量第三章被测量的获取(4学时)3.1电阻式传感器3.2电容式传感器3.3电感式传感器3.4压电式传感器3.5磁电式传感器3.6热电式传感器3.7光电式传感器3.8霍尔式传感器3.9 CCD图像传感器第四章信号的调理与传输(4学时)4.1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2信号的模拟滤波4.3信号的数字滤波4.4信号的放大4.5信号的传输第五章信号的补偿、记录与输出(2学时)5.1信号的补偿与修正5.2信号的记录5.3信号的输出第六章试验数据采集(2学时)6.1数据采集技术基础6.2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6.3 DSP技术第七章静态测量数据处理(4学时)7.1测量误差7.2测量结果的表达7.3一元回归分析7.4多元回归分析第八章动态测试数据处理(4学时)8.1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试验评价8.2振动信号的处理8.3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常用的方法8.4汽车噪声的测量8.5动态数据处理中的泄漏8.6动态信号处理的栅栏效应与细化技术第九章虚拟测试系统(1学时)9.1概述9.2虚拟仪器的硬件9.3虚拟仪器的软件9.4虚拟仪器的使用第十章试验设计与试验研究(1学时)10.1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与要求10.2试验规划与设计10.3试验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二)实验部分(4学时)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分钟,百分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241118
总学分:2
汽车试验技术
(Vehicle Measurement and Test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分组选修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 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学时;实验学时:
0 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汽车底盘构造原理、汽车理论
教材:王丰元,《汽车实验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GB 7258-2004 理解与实施》,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标准汇编》,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郭应时袁伟,《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7-25
6.安相壁,《汽车试验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1
7.张景,《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01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从整车、汽车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出发,从实验测试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全面学习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后,通过实验了解汽车的设计思想,尤其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了解汽车设计的方法和要求,为学生灌输理论来自实践,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系统的测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实验方法上树立系统的观点,熟悉从理论设计到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各个零部件、总成和整车的设计、实验方法和依据的基本标准,使学生树立产品全局的设计思想。

熟悉各种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的设计方法,从实验的角度全面把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巩固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汽车结构知识。

三、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章:汽车整车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汽车的动力性能测试、汽车经济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平顺性能测试、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实验、汽车的噪声测试、汽车排放测试以及汽车外形、风阻及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发动机功率测试、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检测、发动机点火系统测试、发动机冷却系统测试、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发动机汽缸密封性测试和电喷发动机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三章:汽车底盘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底盘输出功率的测试、传动系统的测试、转向系统的检测、车轮平衡的检测、制动系统的检测、汽车悬架装置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四章:汽车电气设备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蓄电池的检测与充电、交流发电机的检测、汽车仪表的检测、起动机及启动系统线路的测试、照明及灯光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第五章:汽车安全性能测试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汽车防盗系统测试、制动压力测试、制动器间隙测试、制动器助力系统测试、制动器踏板行程及踏板力的测试、ABS 性能测试、安全气囊性能测试、汽车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测试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测试理论和试验设备控制、使用方法
四、课程学时数安排:
1.本大纲依据青岛理工大学2005 级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编制。

2.使用说明
1)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
配等,均可由教师酌情调整。

2)在实验大纲和计划的制定中注意与其他前后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制定人:审核人:院长(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