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学生观的分类

学生观的分类
学生观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
1. 学习态度分类:
- 积极主动型:对学习充满热情,乐于参与、探索和尝试。
- 消极被动型:对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容易被动接受和接受知识。
- 中庸型:既有学习热情,也有一定的被动接受倾向,态度中等。
2. 学习风格分类:
- 视觉学习者:通过看、观察和图像来学习。
- 听觉学习者:通过听、讲述和讨论来学习。
- 动感觉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学习。
- 阅读写作学习者: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
- 综合学习者: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
3. 学习动机分类:
- 成就动机型:追求成绩、竞争力和外界认可。
- 感知动机型:通过学习获得乐趣、满足心理需求。
- 外在动机型:被外部奖励激励,如奖学金、奖励等。
- 内在动机型:内在兴趣和愿望驱使下的学习动机。
4. 学习态度分类:
- 自信型:对自身能力有信心,乐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 自卑型:缺乏自信,容易灰心丧气,害怕失败。
- 乐观型:积极向上,对学习充满希望和乐观态度。
- 悲观型:消极看待学习,在面临困难时容易泄气。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只是一种理论框架,实际上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变化。
同时,学生观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等。
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分类
1、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个体通过收到奖励或承
受惩罚,以及因需要满足自身需要、改变状态等机制而发生的学习行为。
2、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因为自身使命感、责任感、兴趣、志向
等内心动机,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自觉去学习的行为。
3、婴儿动机:婴儿动机指婴儿自身的安全感、竞争能力、自我保护感、好奇心等动机,对外部事物的探索及主动学习。
4、协作动机:协作动机指个体由外部影响,即合作、竞争及事物关联
性等,形成的学习动机,积极地求知学习与提高能力。
5、强迫动机:强迫动机指个体受外部约束、惩罚而受到挑战,内心有
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形成强迫性动机。
6、兴趣动机:兴趣动机指个体出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兴趣而发生的学习
动机,刻意和主动去学习与探索、实践。
7、拒绝动机:拒绝动机指个体出于规避痛苦等原因而反对学习动机,但也可能像危机感一样产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学习动机的分类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可能出现单选、辨析和简答,以主要为单选题的形式备考。
对于内部、外部;直接、间接,要重点区分。
下面详细梳理对应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其满足在于活动内部,是个体内部感到自己某个方面有所不足或有所欠缺引发出的动机,经常表现为“求知欲”、“好奇心”、“学习兴趣”等,比如:小明非常喜欢英语,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刻苦努力学习英语。
小明是对学习英语本身产生兴趣,所以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2)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不在是源于学习者本人的内部需要,其满足依赖于活动外部。
例如:小红花、奖学金、奖品等等都属于是外部奖励,往往和外部奖励相关的学习动机都属于是外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而学习。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1)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对于这一种分类考试出题较少,简单理解即可。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1)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2)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一般来说,长远目标指向的很远,经常表述为“未来”、“将来”、“长大后”、“毕业后”等等。
其余的都是近景性动机。
这一类动机考生直接根据题目中时间的远近关系判断即可,通常与下面的直接、间接动机搭配出题。
4.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直接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例如:“我喜欢跳舞,不仅仅是因为我热爱,还因为跳舞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
学习动机概述

谢谢观看!
耶克斯—多德森定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学家耶克斯与多德森研究、归纳出的关于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关 系的规律。
1908年,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在进行了多次动物实验后,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 动机水平,在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时,都会导致效率下降,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 形曲线的关系。同时,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在相对容易的任 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他们还发现,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 水平的干扰。例如,人在高度兴奋或非常愤怒时,无法正常进行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一些没有难度 的工作却能够顺利完成。
引起外部动机的兴趣,是因为 可以得到另外的好处。
例如,晴晴又快又好地完成作 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奥苏贝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学生渴望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它是最重要、最 稳定的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大多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属于内部动机。例如,小威很奇怪为什 么鱼在水里不会被淹死,于是他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每天都拿着生物学的书看。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学生要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动机倾向。自我提高内驱 力是一种外部动机,它没有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结果看作自己能够赢得地位的根源。 例如,为了成为“学习标兵”,小春每天都会在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和复习。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倾向,是一种外部动机。例 如,小华为了得到数学老师的表扬,每天都会做好多数学题。
学习动机与教学

学习的内部动力:
在个人内部需要基础上的学习动力,如好奇心、求知欲、 获得成就感等——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发生的心理机制
1.需要:
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内驱力 由于人内部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 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是在需要基础 上产生的
三.学习动机发生的心理机制
3.诱因: 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作用:放大内驱力
(3)目标意识
表现为目标的明确性、适合性、价值性、自觉性
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4)归因作用 归因:对产生结果的原因的解释 韦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分类:从控制性(可控与不可控)、稳定性(稳 定与不稳定)、来源(内部与外部)三个维度进行组合, 共八种。 启发: 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有的(如努力)有利于动机的激发, 有的(如运气)不利于动机激发。教师应分析学生对学 习的归因,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利于动机激发的归因
需要——内驱力——动机——行为 诱因
三.学习动机发生的心理机制
学校情境中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以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 知识、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为基础
(2)自我提高内驱力:以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 应地位的需要为基础 (3)亲和内驱力:个体与别人亲近的心理倾向
(4)自我价值感内驱力:追求成功的内驱力
(5)认知冲突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主要观点:对同一事物产生不一致的认知,会导致 心理失衡,为恢复平衡,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即 动机来源于对事物的矛盾认识。 启发:教师应主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矛盾认识,促 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4.行为因素(略)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一、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一种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 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发生的概率就增加。 强化后果对操作行为的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 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
强化的原则
1.强化的依随性 2.普雷马克原理: 不仅物品可以具有强化作用,活动也可 以具有。 兴趣高的活动可以强化兴趣抵的活动, 但兴趣低的活动不可以强化兴趣高的活动。
第五章 学习动机
主讲人:毕有余
内容提要
1
2 3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为什么学习??? ——动机
为了找到好工作 为了挣钱 为了有一个好的社会地位 为了光宗耀祖 感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行为上——消极被动
六、自我效能论
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 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 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 任务选择
努力程度
活动时的情绪
任务效果
七、自我价值论
该理论由卡芬顿(Covington)提出。 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学生通 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
全套测验有30张黑白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图片内容多为一个或 多个人物处在模糊背景中,但意义隐晦。施测时根据被试的性别 以及是儿童还是成人(以14岁为界),每个测验用20张图片,分 两次测量,每次做10张。测验时一次取一张呈现给被试,要求他 根据图片的内容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维度: (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
学习动机的分类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种原因或是来自个体内部的需要,或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某种推动力为个体所意识。
因此,动机就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内部就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内驱力就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它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它又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动机可主要作如下分类:(一)内部(在)动机与外部(在)动机根据学习的动力来源划分,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化学知识,求知欲是内部动机的集中体现。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即学习的目的不是认识活动过程和获取知识本身,而是与学习成就有关的奖赏或惩罚,教师或家长的赞许、奖励以及训斥、嘲讽等。
教育实践表明:两种动机都是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的,但内部动机所起的作用更为强烈而持久。
因此,化学教师应竭力使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来学习的内容时,更应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从学习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动机可分为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表现为对学习化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间接远景性动机指向于化学学习活动的结果与价值,是学生本人的理想、信念等在学习上的体现。
后一类动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实践表明,这两种动机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但从总体上看,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化学教师特别加以培养和激发。
二、化学学习动机的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应在成就动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上,即为成就的动机。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最大的因素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在不同的时期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
奥苏贝尔将不同时期的学习动机进行分类:包括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他们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展开。
考查的主要方面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本质不同: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学霸在幼儿园时表现欲望就特别强,此时他们极力做好自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小红花。
回到家里更是会收到父母的各种奖励。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此时学霸会有无比的优越感,每次考试名列前茅使其感受到自己优越地位,通过竞选班干部和评选三好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尊重。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当学霸学习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此时的学霸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能自拔。
因此认为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其次是在时间上: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加强。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以理解性的题目考查大家,例如:教师常采用评“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驱动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D.附属内驱动力【答案】D。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在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的内容,通常考试的题型以判断题和单选题为主,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考查的侧重点也集中在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理论这三部分的知识点,今天老师就将学习动机这一部分的内容为各位同学做一个梳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维度,可以将学习动机作一下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产生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内部需要的动机,通常与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的兴趣相联系。
例如:孔子说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2)外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外部诱因的动机,通常与学习的外部奖励相联系。
例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根据学习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1)高尚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利他主义,通常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例如:为了建设边疆而认真学习。
(2)低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利己主义,通常与学习者自身的眼前利益相联系。
例如:为了妈妈买的玩具而认真学习。
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的动机,通常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
例如:为了提升专业水平而认真学习。
(2)间接动机:常常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愿望或者是教师的期待在学习者脑中的反映,这种学习动机不是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活动带来的某种结果感兴趣,是一种间接兴趣。
例如: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1)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通常在题目中表现的时间包括期末和期中。
例如:为了在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
(2)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通常在题目中表现的时间包括毕业后、未来、将来等词语。
例如:为了在毕业后去边疆建设祖国而认真学习。
注意:第3中分类和第4中分来在考试中基本上是结合考查的,形式包括四种: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近景性
动机、直接的远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同学们在碰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就需要将维度分开来考虑,先辨别这是近景的还是远景的,再辨别其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或者反过来先辨别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再看其是近景的还是远景的。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目标来看,“崛起”属于长远的目标,因此是远景性动机;从活动关系来看,“为了祖国”很明显是一种间接性动机,因此这句话表现的就是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以上就是中公讲师为各位同学梳理的关于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同学们在结合例子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并且通过练习题深化理解,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助益。
以上是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