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名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1084-1151)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
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不肯过江东。
蝶恋花]《上已召亲族》您正浏览的文章《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由第一范文网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南阜山人高风翰的诸城情缘

南阜山人高风翰的诸城情缘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山东省 262200有客平生饭不足,残年傲吏又潜夫。
西园明月谁冠盖,南阜孤云自竹梧。
盘礡丹青浑忘老,清标富贵漫成图。
脱裘忍痛真痴绝,有砚千章问有无。
这两首诗是清代诸城籍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所作,诗中用凝练的语句对清代中期胶州著名书画艺术家高凤翰的人生经历及其艺术成就做出了高度的概括与精确的评价。
高凤翰(1683~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人,病臂后又自号丁巳残人。
山东莱州府胶州南三里河村人,工书法,善篆刻,喜收藏,精鉴赏,曾收藏秦汉印章及明清名家制印至万余方,各制有谱录,又收藏砚石至千百方,并制有铭词,手书后大半自行刻凿,著有《砚史》等有《南阜山人全集》等著作于世。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及诗人。
他一生才华横溢,笔耕不辍。
在其六十余年的人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数千篇诗文以及大量的书、画、印、砚等艺术珍品,部分收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由于他长期寓居江南,卖画维扬,与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李鱓、李方膺,金农、郑燮、边寿民往来密切,画风十分类似,故而后人将他列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诸城与胶州山水相连,诸城是高风翰祖母王氏的故乡,又是高凤翰父亲高曰恭曾经宦游的地方。
同时,诸城又是高凤翰朋友王柯、丁文彬,门生徐克明的家乡,他曾经多次到诸城游历山水,凭吊古迹。
到了后来,高凤翰的次子高汝魁娶诸城李鏻的长女为妻,高凤翰又与自己的这位儿女亲家翰墨传情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艺苑佳话。
高凤翰的父亲高曰恭,字作肃,吴梅野,别号雪怀居士,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举人。
高曰恭少负隽才,诗书画俱佳。
他的诗早年规摹唐人,晚年则对南宋的陆游、范成大的诗作倾心向往。
他的书法学苏轼,落笔峭拔不堕习气,其兰竹小品画也富韵味。
早年的高曰恭与胞弟高曰聪以其渊博的学识闻名于齐鲁之间。
诸城著名文士李澄中曾有《丁巳春日答胶州高作肃惠诗兼索余诗赋》一诗,记叙了李澄中与高曰恭之间的词翰往来,诗中写到:“天末怀入首独回,风吹鸿羽下苏台。
诸城历史小典故

诸城历史悠久,诸城市古称密州,据考证,中国上古名君虞舜就出生在我市的诸冯村,诸城自此得名。
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
明、清称诸城。
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
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巨型山东龙”,出土于此。
诸城又称“龙城”,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恐龙之乡”。
与高密市(凤城)是姊妹城市。
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
诸城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养育了世代众多彪炳史册的名人,出过8位宰相。
其中,有满腹韬略的政治家,有展一代雄风的军事家,有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更有为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他们犹如璀璨的群星,不仅在诸城,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做密州太守时,留有200多首诗词歌赋,著名词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他做密州太守进写下的。
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
小典故:1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
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宋徽宗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
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
宋徽宗赵佶命宰相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请求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他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赵佶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
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
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赵佶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大喜过望。
诸城市10位名人简介

1.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2.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
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3.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
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4.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
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
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
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5.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右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以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诸城名人透视清代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的崛起

以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诸城名人透视清代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的崛起作者:霍萌萌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3期摘要:诸城自古多名士,特别是明清两代,境内相继出现了“东武西社”“诸城十老”“张氏四逸”等文学社团和著名文人以及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望族。
他们出则为民请命、整顿时弊、造福一方,入则以文会友、相互唱和、寄情山水。
他们秉承祖风、诗书绍继,促使诸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关键词:名人;透视;文化世家;崛起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3.0330 引言诸城自古多名士,特别是明清两代,境内名士荟萃,相继出现了“东武西社”“诸城十老”“张氏四逸”等文学社团和著名文人以及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望族。
他们出则为民请命、整顿时弊、造福一方,入则以文会友、相互唱和、寄情山水。
他们秉承祖风、诗书绍继,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促使诸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1 明末清初诸城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概貌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登上政治舞台的阶梯。
清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读书人通过不同级别的考试分别考取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取得进士功名的读书人,少则不足百人,多则三百人左右。
相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来讲,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在这一时期的诸城,考中进士却似乎成了寻常之事。
据统计,清代二百余年间,诸城共考取进士102名,这在全国县一级实属罕见。
明清时期诸城境内出现了以臧惟一、王沛檀、刘统勋、李澄中、丁惟宁为代表的诸城五大家族及邱橓、窦昂、张世则等为代表的世家望族,其中尤以刘氏家族名气最盛。
2 诸城明末清初名人画像2.1 清爱堂与刘氏家族诸城刘氏在清代是当地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因刘必显、刘棨、刘统勋、刘墉而闻名于世(图1)。
刘墉即我们后世所说的“宰相刘罗锅”,刘必显是刘墉的曾祖父,刘棨是刘墉的祖父,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
诸城名人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
他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
刘墉清朝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窦光鼐,字元调,号东皋,清山东诸城人。
乾隆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后历任会试同考官,山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湖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左副督御史,提督浙江学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福建乡试正考官,吏部右侍郎,礼部侍郎,浙江乡试正考官,左都御史,殿试读卷官,顺天乡试正考官,会试正考官……等。
明清两朝小说家--丁耀亢[清](约公元一六0七年至约一六七八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六十岁后,又称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
王统照(1897.2.-1957.11.29),字剑三。
山东诸城人。
1913年就读于济南育英中学。
1918年入北京中国大学英文系,同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纪念》。
1921年初,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2年大学毕业,曾担任大学讲师和中学教员。
陶钝(1901-1996) 原名徐宝梯,字步云,山东省诸城县(现为市)人。
1918年考入县城观海高等小学堂。
“五四”运动后,组织成立“反日会”,自己担任会长。
1921年,考入济南省立一中,在校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女中和济南省立一师任教,并于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臧克家: (1905~2003 ) 现代诗人。
山东诸城人。
1905年10月 8日出生于地主家庭。
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
这奠定了他此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
王尽美:生于1898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传说中的圣王名人故事

传说中的圣王名人故事传说中的圣王名人故事舜帝,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故姚姓,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
舜,为四部落联盟领袖,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全国,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
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个人生平:舜,向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
《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
舜又称虞舜,听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气,故称有虞氏。
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华”,字都君。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尽管是帝颛项的后嗣,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基层。
舜的遭受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瞎子,母亲很早逝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阳奉阴违,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可是舜对爸爸妈妈不失子道,非常孝顺,与弟弟非常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一点点松懈。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分,及时躲避;稍有好转,立刻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特殊的道德,处理好家庭联络,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阅历崎岖。
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栽培,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造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造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归生计困难,流离失所,为养家糊口而处处奔走。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分,名望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出名的。
由于能对虐待他的爸爸妈妈据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咨询继任人选,四岳就引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调查他的品德和才能。
舜不光使二女与全家天伦之乐,并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崇高的品格力气,“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动的当地,便鼓起礼让的风气;“陶河岸,河岸器皆不苦窳”,制造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仔细从事,精雕细镂,根绝偷工减料的现象。
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名人故事初一陈佳艺1、臧克家(,诸城吕标镇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毛泽东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诗。
解放后,毛泽东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
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毛泽东谈诗的往事。
毛泽东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毛泽东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
毛泽东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毛泽东的诗句。
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毛泽东索稿。
“文革”后,人们对毛泽东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
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毛泽东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
毛泽东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
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
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毛泽东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
臧克家向毛泽东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毛泽东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
”毛泽东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
”毛泽东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
毛泽东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
”当毛泽东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终身喜爱孩子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城名人故事初一陈佳艺1、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诸城吕标镇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毛泽东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诗。
解放后,毛泽东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
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毛泽东谈诗的往事。
毛泽东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毛泽东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
毛泽东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毛泽东的诗句。
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毛泽东索稿。
“文革”后,人们对毛泽东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
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毛泽东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
毛泽东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
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
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毛泽东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
臧克家向毛泽东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毛泽东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
”毛泽东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
”毛泽东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
毛泽东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
”当毛泽东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终身喜爱孩子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
臧老的大女儿臧小平在一旁插话道:父亲太关心孩子了,有一次,一个刚进幼儿园的男孩哭闹着不肯去,父亲见了心中不忍,百般劝慰后又给了一大把糖果。
孩子送去以后,父亲几次走到幼儿园门口,听听没有再哭闹,才放下心来。
10年前,郑曼给我讲了臧老关心甘肃武威县一孩子失学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一位叫常清玉的女孩,父亲是建材总厂工人,她以高分考入高中,后母也有小孩,家境比较困难,她很苦闷,在《甘肃日报》看到访臧老的文章,感到他可以信赖,就请报社转信给臧克家。
臧克家看了信后,叫夫人回信,让她不要气馁,并举了华罗庚、齐白石等人的例子鼓励她奋进。
又通过《少年文史报》总编辑吴辰旭,请他帮助解决孩子就近入学问题。
这件事引起了甘肃省的重视,希望工程给她拨款400元补助,学校免去了她的学杂费。
臧克家夫妇每学期资助三四百元。
甘肃省委书记为此专门在省报上撰文,指出一个老作家如此关心失学儿童,要求全社会重视“希望工程”。
我想看看省委书记写的那篇文章,臧老摇摇手说,这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宣传。
2. 陶钝,原名徐宝梯,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为了革命的后代》,散文集《故乡十小记》、《在福建前线》,短篇说唱《姑嫂打水》、《小俩口算账》等。
1996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
生前著有《陶钝文集》行世。
16岁时,陶钝进入诸城县立高等小学,以文笔出众闻名全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诸城县旅京、旅济的学生回到家乡进行宣传活动,激发了陶钝的爱国热忱。
不久,他在诸城县立高小发起成立了反日会,并被推举为会长。
反日会决定在西关财神庙召开反日大会。
开会当天,山东诸城县城内各学校的学生全部出动,列队游行,步伐整齐,情绪高昂,走过了诸城的大小街道,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游行队伍到达财神庙前的广场上集合。
宣布开会后,来自北京、济南的学生发表演说。
台上的演说常常被台下激昂的口号声打断。
城关小学学生王柏年愤怒到极点,跳上讲台,大喊大哭,激动得不能自已,当众撕下白上衣的一块大襟,咬破手指,写下“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大字。
血书一展开,全场一片哭声。
学生们喊了一阵口号后,又开始游行,所到之处,商店纷纷关门罢市。
反日会还号召诸城群众抵制日货,在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盘查日货,持续近两个月。
当时陶钝虽然还年轻,但是在反日活动中非常活跃,做了很多工作。
1921年,陶钝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考取济南的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在这里,陶钝深受一些优秀教师影响,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十分活跃。
省立一中的学生会不叫学生会,叫做“学校市”,仿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三权分立。
“市议会”由各村(学生宿舍被分为若干个村落)选举的两名代表组成,自选正副“议长”。
正副“市长”由“市议会”选举产生,是执行机关的负责人。
陶钝当选为“议员”后,又当选为“副议长”。
当时省立一中最有实力的学生社团是“新剧团”,陶钝积极参与“新剧团”的活动,后来出任“新剧团”团长。
“新剧团”通过话剧演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其中最受欢迎的剧目是《孔雀东南飞》。
陶钝自己也写过剧本,曾经把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改编为话剧。
国民革命在南方兴起后,很多学生投笔从戎,报考了黄埔军校。
陶钝认为要建立真正独立、民主的国家,必须用先进思想唤起民众。
192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
之后,在李大钊、路友于(山东诸城人,共产党人,革命烈士)帮助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北京政府被段祺瑞把持。
段祺瑞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决定召开关税会议,实质上是向列强出卖国家主权。
路友于等人发动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举行了反关税会议的示威游行。
陶钝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经过多次群众运动以后,陶钝认识到:要挽救国家和民族,不能仅凭读书和爱国热情,必须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
东北军阀张作霖进军关内,攻入北京,强行成立军政府,对革命斗争进行血腥镇压。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以及路友于等二十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
大革命的失败,使陶钝看清了自己的道路。
他毅然断绝了与国民党的关系,回到北京大学政治系研究马列主义。
1931年5月,他由徐子佩(当时是北京大学地下党负责人,后来曾与陶钝一起任教于山东省立一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3、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右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波及全国,王尽美被选为省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
1920年秋,他与邓恩铭等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初又组织“劳动周刊社”,出版《济南劳动周刊》进行“提高劳动者地位”、“改善劳动者生活”的宣传,为革命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同时加强同北京、上海等地共产主义者的联系,积极酝酿建立共产主义组织。
不久,在李大钊同志的帮助下,秘密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同年7月,他和邓恩铭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名义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加坚定了他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革命的信心与决心,并改名王尽美。
会后,王尽美回到济南。
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9月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展会员数十人。
同时,积极领导开展工人、学生、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活动。
1921年冬,被省立一师以“危险分子”嫌疑开除学籍,从此专门从事革命工作。
1922年1月,与邓恩铭、王象午、王复元、王乐平等作为山东的共产党、国民党及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后留苏参观学习。
5月回国,建立中共济南小组(直属中央),王尽美任组长。
6月上旬,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尽美任支部主任。
时值军阀政府警察厅通令征收理发业“卫生执照”捐,尽美趁机组织发动理发工人大罢工,迫使反动当局答应免去“卫生执照”捐、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允许自由组织工会等三项条件。
罢工的胜利,使广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为济南开展工人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为从理论上武装工人群众,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7月创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机关刊物《山东劳动周刊》。
1922年7月中旬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示。
会后,党中央派陈为人来山东帮助建立中共济南支部(直属中央),王尽美任书记。
8月调北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制定《劳动法大纲》。
9月奉派去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
在他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于10月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历经9天,终于取得胜利,争得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各地的罢工斗争。
继之参加领导了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
1922年11月,领导建立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4.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家喻户晓的“宰相刘罗锅”。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 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
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
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
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心血来潮,与和珅一起聊天。
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是,“什么东什么西什么高什么低”,问和珅可有下联对?好溜须拍马的和中堂一时没了文采,就佯称自己跑肚子要如厕,皇帝恩准。
这和中堂溜出皇宫直奔刘府而来,家人说老爷在侍弄菜园子,和珅便满头大汗地跑到菜园子里喊刘墉,向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那刘墉说这有何难,只见他眼睛看着自家的菜园子,只骨碌一转就随口答出了下联:“冬瓜东西瓜西黄瓜高茄子低”。
和珅一听这联,乐了,连竖大拇指说:“对得好!对得好!”第二天上朝,皇帝想着昨天自己出的对子还没有下联,就当廷向文武百官征对。
和珅抢先一步说:“皇上,对子有了,下联是冬瓜东西瓜西黄瓜高茄子低”。
和中堂瞟了一眼刘墉,正为自己抢先说出了对子洋洋得意时,不料刘墉吟出了这样的下联:“文站东武站西君子高臣子低”。